|
(二)对安非他明“着魔”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现有数据,目前为止最蓬勃发展的一类药物是安非他明与兴奋剂,最快速发展的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简称多动症)的诊断,特别是成人中ADHD的诊断。虽然安非他明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精神科药物(19世纪30年代用于治疗抑郁而上市),几十年来一直作为一种非专利药物,但对于像Adderall XR®(安非他明/右旋安非他明)和Focalin®(右哌甲酯)这样的专利药物来说,经过相当成功的市场营销,使得该类药物被广泛、持续的使用。
这几年持续发酵的:临床医生对成人ADHD和安非他明着迷。这个热潮是不是合理,相信我们很快就能见分晓。
(三)走向更有效的心理疗法
除了药物治疗,另一项重大的临床变革就是心理疗法。这项变革更经济,是近几年美国两项政策改变后的产物:心理健康平权法案(由患有双相障碍的前众议员Patrick Kennedy推动)和平价医疗法案(奥巴马总统的医疗改革将心理健康平权施行的更彻底)。现如今,保险公司不再允许限制心理疗法的次数。
过去,即使可以报销,保险公司也常常只报销有限期数的心理疗法费用(比如12期),然后后续疗程需要在管控下进行,即使这样,通常最终还是拒绝赔偿。因为许多人事问题(像人际关系问题,生命周期过渡,家庭矛盾等)的心理疗法都需要长期——通常一年或以上——的治疗。先前的保险限制极大的阻碍了适时的心理治疗。现在心理治疗可以更方便的获得长期报销。
这是精神病学实践一项重大受益。临床医生再也不需要将人际问题,社会问题归到生物学角度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分类(像重度抑郁症问题或者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然后使用保险公司唯一肯长期承保的‘药物治疗’手段。
我们回到未来:我们可以为那些因社会问题或人事问题而未涉及到疾病(比如:双相障碍)的人群,给出长期的心理治疗,短期的药物治疗的策略。
(四)基因组学进展:进展缓慢却意义非凡
其他潜在的变革逐渐崭露头角。遗传学与神经影像是目前精神科学术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大约占主流精神病学期刊的80%的学术文章都涉及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内科医学期刊上只有大约50%的生物学基础的文章有相似的影响度。)
迄今为止的研究或暗示我们:诊断精神疾病的遗传标记比治疗反应的遗传标记更难找(比如抗抑郁药物)。制药公司目前正在致力于将这些药理学预测因子作为区分它们药物的新研究方向。他们提供不出新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但他们提供出相同作用机制带有新的药理学指导数据的新药,只对测试带有相应药物阳性遗传标记的患者给药,提高治疗起作用的概率。
这跟新药能带来的效果相似:我们虽然不能治疗更多的人,却尽可能伤害更少的人(被证明对抗抑郁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这种药物尝试不仅没有益处,患者可能还要承受副作用或者使情绪障碍加重的风险)。
我们也期盼那些将数十亿资金投入进神经影像学研究的人能得到相似的成果,但目前看来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应用进实践的新进展还没有浮出水面,在我看来,还要等上十年之久。不过那些PET影像看起来确实挺漂亮的。
医脉通译自:Psychiatry Prospects for 2015: Out With the Old, In With the New? Medscape Dec. 29, 2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