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方贻儒教授等发现,测定血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可预测初发抑郁患者的极性,即哪些患者或将发展为双相障碍。研究成果发表于4月24日《英国精神病学杂志》。
研究者招募了164名抑郁初发且尚未服用药物的患者,并测定了其血浆内BDNF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这些受试者平均年龄为31岁,约四分之一为男性,存在抑郁症状的平均时间为2.8个月。
结果显示,研究组BDNF的mRNA及蛋白质均显著低于167名性别及年龄匹配的精神健康对照。另外,在为期三年的随访期内,有21名患者发展为双相障碍,他们血浆内BDNFmRNA的水平显著低于那些诊断仍为抑郁的受试者。
将BDNF的mRNA及蛋白质结合起来鉴别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其准确性较仅考虑mRNA或蛋白质更高。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80、0.69和0.61。
“先前的研究显示,心境障碍个体的BDNF水平差异很大。”研究者指出。他们将上述现象归因于样本量较小以及药物的潜在影响。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之前的同类研究更大,所纳入的也是未服药的患者,因而可以排除药物的干扰。
“综上,BDNF水平或将成为预测抑郁极性的潜在生物标记,”研究者称,“能在初次抑郁发作时即通过可靠的生物标记发现双相障碍的端倪,这一发现非常重要。”该发现使早期干预成为可能,进而改善疾病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