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3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日志] 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10-29 09:4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向往 于 11-6-29 17:44 编辑

成长的过程就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寻找,去体验,对自己未成年前被灌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重新认知的过程。不论是天才的物理学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直到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遵循世俗的眼光。

     很多年前,曾看过原版的年度畅销书《 Surely are you joking, Mr. Feynman?》,这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费曼先生写的一本自传式随笔集,现在也有了中文译本《别闹了,费曼先生》。费曼先生是近代最伟大的理论科学家之一,在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任教约四十年。一生特立独行、幽默机智、几近顽童的行止,用轻松调侃的文笔,表现出来。

    他爱坐在上空酒吧内做科学研究,当那酒吧以妨碍风化遭到取缔时,他上法庭辩护。他的森巴鼓造诣很高,巴西嘉年华会需要领队贵宾,本来预定的大明星珍那露露布丽姬妲缺席,临时由费曼先生取代,他引以自豪。他连续五年努力辞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荣誉位置,因为选举其它院士的责任颇困扰他。而他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请去画裸体画、在酒吧厕所内与醉鬼大打出手的科学家。他曾经跟爱因斯坦和波耳等大师讨论物理问题,也曾在赌城中与职业赌徒研究输赢的机率!



    在书中费曼先生阐述了对绘画欣赏、音乐欣赏、日本文化、巴西教育等等独到的看法与体验,引入深思,给人启迪。也是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体验式人生,什么是自在不羁的心灵。

    爱屋及乌,当我在书店看到《费曼的彩虹――物理大师的最后24堂课》时,立刻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坦率地说,费曼不仅是物理学泰斗,同时也是难得的写作天才。虽然《费曼的彩虹》的作者也是加州柏克莱大学物理学博士,也曾任教于加州理工学院,后又成为好莱坞剧作家,但是就写作的天份而言,不可同日而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0-10-29 09:44: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向往 于 10-10-29 09:46 编辑

这本书的英语副标题是A Search For Beauty In Physics And In Life, 所以作者不仅想揭示一场心灵之旅,同时也想揭示物理学之美,而这是我最感兴趣的。

    在书中的73页,作者从电磁力、重力、强作用力以及弱作用力谈起,谈到统一场,再谈到弦论,最后谈到了无限维度,让我又一次重温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知识,浅显易懂,非常过瘾。

    要表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老套的主题,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作者选取了从一个起点极高(博士论文是探讨无限维的量子力学),自我期许更高,却找不到下一个研究方向和人生方向的迷茫的的年轻人(很幸运地是这个人就是作者自己)的角度来表现。那是在一九八一年的冬天,这个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轻人遇到了自己的偶像费曼,在与费曼进行了多次以人生、事业为主题的谈话后,同时在研究所另一位物理学重量级人物莫雷的反衬对比下,终于悟出:“一旦我把别人那些真实或者想象的价值观与期许所造成的负担抛开后,我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自己热爱的究竟是什么……而追随自己的内心声音,才会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乐趣与意义。”

    令我感兴趣的不是这个答案,而是在寻找这个答案的过程中的一些精妙的思考,最特别的是对费曼和莫雷代表的两种风格的形象比喻(可惜这两种风格的比喻选自的还是费曼的妙语)

    费曼经常说世上有两种物理学家:巴比伦人和希腊人。巴比伦人使西方文明在了解数字和方程式、以及几何学上跃进一步。但我们却将数学的发明归功于年代较晚的希腊人,因为巴比伦人只在乎某个计算方法是否可行,是否能充分描述真实的自然情况,而不在乎它是否精确,是否能用于任何范围更广的逻辑系统。相反地,希腊人发明了定理和证明。简言之,巴比伦重视现象,而希腊人重视潜在的秩序。

    费曼认为自己属于巴比伦风格。他靠对自然的了解来引导自己。莫雷比较偏向希腊风格,想把自然分类,把效率高的数学法则用在基本数据上。

    以作者看来,寻求秩序和组织的左半脑是莫雷、希腊人、柏拉图,而察知模式与强调本能的右脑是费曼、巴比伦人和亚里斯多德。基于大脑本身的差异,这两种人在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延伸至物理学以外,连生活方式都有差异。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每个人也许都会像作者那样面临抉择。

    费曼的生命态度充满玩性与活力,他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以非主流的方式追寻记录着自然界的种种真相,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对一切有用途的事物感兴趣。我所谓的用途是指应用、了解自然,然后“运用”这份了解,有所作为。不只是要创造更多逻辑的事物。”在他的辉煌成就之后,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能量之源创造之泉:除了理性,还有情感和对自然的遵从与热爱。一个积极的饱满的人生不必理性功利,可以是充满了感性与诗意的。

    为什么在我的童年,我周围的老师和亲友没有一个教给我这样浅显却宝贵的道理?这真的是教育的失败啊!


费曼先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12-14 15:24:57 | 只看该作者
UP,U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0-12-14 15:54:38 | 只看该作者
遥想当年,最好物理。不似如今,寻章摘句,老雕虫耳。

物理之美,圣经有云,虽不得见,无可辨驳,推诿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0-12-14 17:43:58 | 只看该作者
充满激情的向往,原来费曼是这样“充满玩性与活力”,我们可能都喜欢这样的科学家,真实、人性。

如果教育都能尊从人的天性而不是压抑人性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9-25 22: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