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0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想起了两年前那个帖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10-12 00:0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认识阳光是两年前的事 没记错的话是08年的4月 2年多来我经常来 虽然我不太发帖 但这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时我在住院 原因是刚开学不久抑郁复发了 我当时接受不了 拿着诊断书在北医六院的门口 在心底努力地安慰自己这不是真的 其实 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在大学第一年经历过重度抑郁康复后 一度自信的认为我完全好了 我开始重新面对我的生活 那种凤凰涅槃、死后重生的感觉 我想论坛里的每一位朋友 你们懂的

没有人告诉我这个病还会复发 包括医生 心理老师 我的父母 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 几天之后 自杀的念头吞噬了整个大脑 我无法控制 我害怕 不 那是恐惧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整天躺在宿舍的床上 没有去上课 那时我们住的是研究生公寓 很高 窗户很大 向外望去 楼底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很美 有时我会站在窗前  我知道 生和死也许就在一念之差

我试着向寝室的同学倾诉我的感觉 很不情愿地告诉他们 我想死 寝室的同学很好 他们很无奈地陪在我的身边 这也许是他们唯一能做的

我给我的心理老师发了短信告诉她我想自杀 而没有像第一次那样一直忍着(因为无知 所以我那时根本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 父亲知道后连夜坐飞机赶到学校 记得那天是3月10日 刚好是我的生日 晚上请同学吃饭 吃着吃着我哭了 长这么大 第一次在生日这一天哭 不是我不坚强

那晚 我和父亲住在学校门口的一个旅店里 临睡觉时 我又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在父亲的双臂下哭起来 父亲也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抱着我说:儿子 爸对不起你 这一幕 我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甚至会感动地流出泪来 今天也不例外 在那一刻 父亲也许远比我要难受

父亲在学校陪了我几天 可我想回家 想离开学校  于是和学校请了假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 辅导员来宿舍看我 问我想好要走没 我记不清当时的回答了 但是我有点害怕 我怕我这一走 就不会回去了

第二天 我和父亲回到了乌市 我住进了医院  母亲也焦急地坐火车赶来照顾我 住院的日子有时候很无聊 尤其是在那样的环境下 医院附近有一个小网吧 我时常去光顾 也就是在那时候 我无意间发现了阳光这个网站 对于抑郁症的认识和了解大部分源于这个网站 吸引我的不光是论坛里关于抑郁方面很全面的知识 更多的是很多朋友特别是同龄人的经历以及他们一路走来的坚持和坚强 木碗 长风大侠 美惠子···从那时 我知道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I am not alone

我看了很多朋友的帖子 文字中透露着疾病的折磨和人生的坎坷 所幸很多朋友都走出来了并且痛并快乐地生活着 一方面这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疾病 接受 并最终战胜 另一方面 从我心底冒出一丝莫名的忧虑和担心 我不敢想象我以后的人生和未来 我才20岁 因为有些朋友痛苦的经历 我怕 我怕再一次复发

大概是2个月后 主治医生告诉我可以出院了 我有点开心 有点不知所措 开心的是这预示着我的病好了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了 不知所措的是我并我认为我好了但我又说不出来哪一点不好 其实 我对那个环境还是有点恋恋不舍的

出院后 曾今为回不回学校的事纠结了一阵子 原因是家里人都建议我不要回到那个环境去了 短短的两年时间 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很替我担心 父母也改变了思想观念 只求我健康快乐 不过最终前思后想 我还是做出了回到学校的决定 不想这么轻易就放弃自己 也许你会觉得病好了回到学校是件很正常的事 但这个决定对当时的我来说真的好难 好难 高考填志愿时都没这么难过 因为所面临选择的两条路 都是自己不曾走过的 何况 我又是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

回到学校后 已临近期末 面对考试的压力 刚从抑郁状态恢复出来的我很焦虑 我觉得自己变了 我想了很多 我想逃避 我很无助 但这时 我想到了阳光 于是 我发了自己在阳光上的第一个帖子 “还要不要上学”链接如下

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hread.php?tid=32371&extra=&highlight=%2Bbatistutawp&page=1


帖子发出去 很多朋友过来发帖支持我 用他们的经历不断的给我加油 给我信心 这是我第一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以及网友的热心  这些都是别人不能给的 因为没有相似的经历他们给不了 看似简单的几句话 却在当时给了我莫大的精神力量 很感动 又一次 我感到 I am not alone 我很感谢这些朋友 真的 如果没记错的话

这个帖子当时还获了奖 这是后来才发现的 呵呵 请允许我小小的自恋一下


本想写写现在的情况 不曾想一提笔写起了回忆录 今天太晚了 明天继续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0-10-12 10:14:28 | 只看该作者
希望你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0-10-12 10:54:55 | 只看该作者
复发真的很难受 挺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0-10-12 12:59:34 | 只看该作者
两年半前的帖子还在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0-10-12 15:4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0-10-12 17:59:42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些人,他们不快乐。
  
  他们不工作,宅在家里;饮食不规律,或暴食,或绝粒;昼夜颠倒,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情绪低落,自我贬抑,对很多事失去兴趣;喜欢泡在网上;很少和朋友联络;习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对生活看不到意义,也看不清未来。
  
  他们的亲友很着急,但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帮他们。因为他们的困境在别人看来,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有意为之---明明只需要一点点意志力,事情就可能完全改观。他们为什么宁肯睡在垃圾上,也不愿意起身打扫房间?他们说需要帮助,但为什么不论别人的劝慰多么苦口婆心,辞情恳切,似乎都不能撼动他们分毫?他们安静的听着,却显然根本没打算听从任何建议。这种充耳不闻的态度,实在让人着急,是吗?
  
  对于那些关切或指责,他们常常保持沉默。如果能够推心置腹,他们会说,他已经感觉不堪重负了,对这种状态,他真的无能为力,也许只有某种强大的外力才能指引他逃离困境。
  
  这些说辞,可能让人很恼怒。为什么他们自己不能振作一点,而要放任情绪控制他们的生活,或者把期待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
  
  他们是想振作起来。你不知道他们的愿望有多强烈,强烈到有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几乎要‘五内俱焚’。可是他们真的做不到。他们好像被卡住了,无法拿出足够的力量做任何事。就像中国神话里的捆仙索,一旦缚住,手脚俱在,意识清醒,但却不能动弹,也无法挣脱。
  
  如果对他们说:出去散散心吧,一切会好的。多做运动,晒晒太阳,坚持住,加油!... 他们的回应常常是沉默以对,或者笑笑不再说什么。他们明白你说的都对,只是,越是向他们的意愿呼吁,他们就越是感到,单纯有意愿还是做不成什么。奇怪么?这其实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特征:不能为,所欲为。
  
  他们病了。
  
  抑郁症这个词,现在常常出现在媒体上。所以人们差不多都同意,有抑郁症这回事。但如果自己身边有人声称罹患抑郁症,那么多半是不容易接受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言谈举止明明和常人无异,怎么就病了呢?而且,就算是病了,能有多严重?不就是情绪不高么。
  
  这样的想法,也是让抑郁症患者和周围人的交流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没有可以展览可以同情的伤口,也没有触目惊心的医学图像,甚至没有高热的温度和疼痛的反应。他们看起来如此正常,所以,尽管他们其实是在荒原上日复一日的跋涉,但是因为没有人看得到,所以没有人相信,他们其实已经撑不下去了。
  
  其实人们有这样的想法很自然。因为对于抑郁症,我们的了解还只是初步。而认识和接受一件事,总是需要时间的。不过我们总会慢慢了解,抑郁症不是必须小心翼翼对待的‘非正常人群’,也不是要侧目以视的‘精神病’。事实上,大约21%的女性和13%的男性,会在生活的某些阶段发生抑郁症。(这个数字是西方研究结论,我们的民族性格较之西方,有更多反观内在的成分)。而心理学家最常做的一个比喻是,抑郁症就像感冒。这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无论频度还是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0-10-12 18:00:42 | 只看该作者
他们很想让自己满足人们的期待,可是他发觉自己做不到。这让他们在面对那些善意的关怀时,倍感压力和内疚。所以他们试图减少社会交往,以躲避关切。另一方面,因为抑郁会让一些个性被放大和表现极端,当他们屡屡显得意志消沉,对生活过多的抱怨,对情感有过分需求和依赖,以及对人际关系过度敏感...时, 这可能会让最初曾给予他们支持的人感到厌烦,并开始回避他们。而他们会很快察觉变化,于是社会支持的正向强化被中断。双方作用力的结果是,他们以更强劲的方式重新坠入黑暗之中。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面临一些没有解决的冲突,没能满足的要求,或者无法忍受的负担。这些情绪、挫折和伴生的对生活失去控制的感觉会让人觉得很糟。因此,悲伤,无助,空虚,绝望,焦虑,愤怒和自我期许的种种情绪在内心不断交战。大部分时候,它们能够被隐忍,被宣泄,被逃避。但也有时候,就算努力克制,负面的情绪仍会不断聚积能量,左右奔突,就像奔流的‘火之溪流’,寻找最近的豁口。而此时,最不危险的路径就是---把冲突转向内在。
  
  在睡眠失调,暴食厌食,沉湎幻想,依赖酒精,冲动购物,宅在家里,上网消磨时光等等自我损害的倾向下,隐藏的其实是逃避现实压力的目的。面对那些无法化解的压力和紧张,闭上眼睛会不会好一点?不听,不看,假装一切不过是场恶梦。睁开眼睛的时候,应该会好一点吧?至于那些不喜欢的事,推到明天做吧,也许有一天,一切会自行好转。今朝有酒今朝醉。闭上眼睛,世界就没有悬崖。
  
  就这样,他们远远避开让他们不喜欢,不习惯的人和事,躲回可以完全掌控的世界,自动自发成为家的囚徒。生活简化到只剩最基本的需求。在这个简单的,熟悉的尺幅天地,他们可以像母亲怀中的婴儿般舒服安全。不过在他们心里,却始终有个声音在提醒他们,对于麻木的生活状态的厌弃,对未来无能为力的焦虑,和对自己深深的失望和自责。
  
  ---因为逃避,该做的事越积越多。堆积如山的责任让人产生深刻的挫败感。为了抵销失败感,他们不断寻找方式,试图填满空虚,于是就有了那些自损的行为。但羞愧与恨意的侵蚀有时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遁形。这种充满焦灼的情绪,常常无助于激发行动力,反而导致意志的瘫痪。于是在新一轮挣扎后,他们又满怀焦虑和悔恨,更深的躲藏回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扭结的循环。就像爬行在莫比乌斯带上的小虫,误入了一个只存在单一曲面但却自我永续的奇异世界。
  
  在他们的自我观感中,有时觉得自己仿佛被施了魔法的隐身人。纷繁世界与他擦身而过,他却只是身处虚空的旁观者。没有人知道他迷失在黑暗之中,也没有人会前来搜寻。他试图呼喊,寻找出路,但一些无法触及的障碍让他和世界隔绝开来。偶尔有人听到呼救并想要提供帮助,但他旋即发现,每个愿意帮忙的人都无法达到他特别要求的高度。渐渐他发觉,在这个孤独喧嚣的世界里,他看不到任何潜逃的可能。于是慢慢凝固成一个僵硬漂浮的姿势,无助地听任命运摆布。这幅画,可以叫做“无泪的悲伤”。
  
  每一天,都有人感到自己很不幸。古希腊的英雄阿喀琉斯就曾仰天太息---我是宙斯之子,克罗诺斯之子,却要忍耐莫可言状的苦恼。林肯也说---如果把我的感受同样传播到全人类,那么这个世界上将再也看不到一张快乐的面孔。真的,心境障碍的蔓延速度令人吃惊,以致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是处在一个“抑郁的时代”。
  
  那么,是不是抑郁真的如同瓶中妖魔,就算用力塞住瓶口,云雾仍从罅隙源源不断的涌出来,令人惶恐无策。或者,是光线太黯淡,所以我们根本把它认错了---让我们手足无措的其实是仙家宝瓶,人家经常是这么云气缭绕的。
  
  其实,情绪困扰是人类生活的自然状态。心灵的痛苦更是经过千万年漫长进化才获得的宝贵能力。可是,谁稀罕把痛苦当作宝贝?它看上去如此多余而无意义,为什么不能一直轻松愉快,心绪宁静的享受生活?
  
  医学上有种叫做先天性无痛症的罕见病症。这样的孩子会不断做出危险的举动,比如咬断手指或抠抓眼球(可怜的小朋友),经常把自己伤害的鲜血淋漓还笑意吟吟。因为他们感觉不到痛楚,所以伤害自己变成无聊时一个好玩的游戏。这很可怕。事实上,几乎所有动物都天生具有某种痛觉防御的本能。痛觉的最大意义在于提示危险,帮助我们趋利避害。这对生存至关重要。
  
  同样,精神痛苦诸如情绪低落,自我贬低,恐惧,焦虑,抑郁,其实是自我保护的本能在提醒你:是不是长久以来,你忽略甚至放弃了太多的内心需要?心灵痛苦的意义,是提醒我们在愿望和现实法则之间做出调和,防止出现更糟糕的情况。它是人类的心理痛觉。
  
  每一条生命之河都有漩涡,低谷和波峰,有时艰难,有时宁静,有时充满乐趣。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更替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无论你怎样不喜欢,它本身没有危险。因为让你感觉糟糕的,常常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所赋予它的意义---就是那些,在你头脑中永不止息的思想风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0-10-12 18:0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atistutawp 于 10-10-12 18:02 编辑

抑郁的发生和好转,常常和那些对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存在时间上的关联。比如入学,青春期,人际交往,家庭关系,职业变动,财务状况,等等。另一种导致抑郁的可能,是因为被无休止的局限在那些乏味的、不愉快的小事里,许许多多不起眼的小压力所致的微小精神创伤不断叠加。就像黑贝尔说的:生活中最难越过的那些山,总是由细小的沙粒堆积成的。
  
  被抑郁困扰的人,其实常常拥有一些很优秀的品质。他们敏锐,理智,富有创造力,不满足于平庸,对生活品质有很高的要求。他们相信幸福要靠自己奋斗,也相信只要一切做得正确,世界就会色调明快,笑容灿烂,结局美满---就像小学课本的插图或者广告和流行剧集形容的那样---无论多么重大的问题,都可以在短时间解决;好人不会永远受伤;关键时刻总有人伸出援手;只要坚持过黑暗时刻,前面必然是光明坦途... 这些,应该没有错。这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可是这样的信念体系 无助于我们正确判断在现实世界解决问题时需要的努力和耐心。
  
  我们对幸福的期望很高,所以我们的任务也很重。但我们常常贪恋眼前玫瑰色的图景,却忘记更重要的事---我们需要心理意义上的成人礼:欢迎来到真实世界。遗憾的是,这重要一课在很多人的人生里被轻易省略了。那么,在被迫面对不符合理想的现实时,内心冲突的发生就很自然了。

很多回帖在问,抑郁症是否还有出路。问这个问题的人之中,有一些应该是经历了长时间的隐忍坚持。因为抑郁导致的无望和痛苦更像是种如影随形的折磨,只不过纠缠煎熬都在平静的表象之下。林黛玉衣食尊荣,但对她来说,生活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个中况味,不足为外人道。
  
  能够独自忍受这一切,如此之久,本身就是需要勇气的。这很不容易。
  
  心理学有种观点认为,抑郁跟看待事情的方式有关。比如,我们都会为没有成为理想中的那个人而失望。但那些抑郁的娃 却可以轻易将失望情绪 替换成对自己的不信任。他们似乎有种特别的本领,能够对好的事情视而不见,却可以在任何事上找到证据,证明是自己让事情变得糟糕。在这样自我价值低落的视角下,如果晚餐不够好看,如果路上塞车迟到,如果事业遇到瓶颈。。。 统统都是自己的错,都是自己人生失败的证明。
  
  这让我想到一个人。
 
  “朕每自恃聪明,不能听言纳谏。。。 以致臣士缄然,不肯进言,是朕之罪一也”;
  “朕既知过,每自尅责生悔,乃徒尚虚文,未能者改,以致过端日积,愆戾逾多,是朕之罪一也”。
 
  这是清世祖shunzhihuangdi的遗诏。前几天刚刚看过,所以印象深刻。他在 ╯▽╰ 前,用十四条罪名归纳了自己的一生,并将之昭告天下。在这十四项罪责面前,似乎他的一生是一场错误,他二十四年生活的全部细节都应该被完全颠覆。

  前面两段是他责备自己封闭言路,使得诸臣噤言,自己又屡犯过失而不能改,以至于“过端日积,衍戾逾多”。这是很严重的指责了。但是,事实真的这样吗?
  
  “近来言官条奏,多系细务,未见有规切朕躬者。朕一日万机,岂无未合天意、未顺人心之事?尔诸臣得无畏惮忌讳而不敢进谏者?朕虽不德,于古帝王纳言容直每怀欣慕。朕躬如有过失,尔诸臣须直谏无隐,即偶有隔阂,不妨再三开陈,庶得者改误失,力行正道,希臻至平。进言切当者,必加旌奖,言之过者,亦不谴责。内三院即传与大小诸臣,卑咸悉朕意。钦此,合行传知”。
  
  这是顺治十年的诏书。这一年,他十六岁。事实上,仅清史稿的不完全记录,自顺治八年他亲政 至顺治十四年,六年时间里,他接连下了六道诏书以求直谏。在这些诏书里,可以看到他恳切的近乎请求的希望诸臣能够直言进谏 以修弥过失 以及减免赋税,整顿吏治,等等。他的施政,我们不谈。但对比诏书和遗诏可以看出,那些强烈的自我否定不是事实。罪责是被过分放大了。他过的真不快乐。

  抑郁的人习惯把事情想得很糟。越想越情绪低落,心中眼中只被这件事填满。直到天和地都变灰了,才开始绝望为什么只有自己一个人被困在这个只有灰调的世界。这种悲观的思维模式,心理学称为消极归因风格。他们的思维好像可以自动进入熟习的频段,给看出去的世界加上灰色滤镜,让一切变得黯然失色。
  
  这不完全是他们的错。这种消极的解释方式,常常可以追溯到童年期。

  举个不具有普遍性的例子。如果童年时代对爱的需要一再被忽视,被拒绝;或者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里,掺杂着否定,轻视,讥刺和不尊重,孩子会凭借本能 学会隐藏自己的委屈和失落。学着用讨人喜欢的,虚假的自我迎合父母的期望。他们的眼睛会始终看向父母,希望父母高兴,希望获得渴望的认可和关注。因为:你一定要喜欢我,重视我,觉得我好,我才感到安全。
  
  他们害怕让人失望。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要求自己必须成功,必须坚持,必须完美,必须承受一切。否则就是有罪的,应该被责备的。这是一种自虐的义务感。记得福临诏书里那句话吗?--- 希臻至平。多么孩子气的完美主义。这让他一生都不快乐。
  
  这种错误的模式如果被固化下来,陪伴他们直到成年,他们会习惯于否定自己。因为经验告诉他,只有假装出来的完美的自己,才会被接受。而真实的自己,不够好,也不被人喜欢。这种割裂式的评价,让他们始终体验到内心需要的不平衡。一边是对爱和赞许的过度渴望;另一边是心底始终伏藏着的无助,愠怒,不信任和不能感到安全。
 
 这种不稳定的状态让他们不快乐。假装的自我耗去他们太多能量,为了补偿情感的空虚,他们用暴食,游戏,冲动购物的方式填补缺口,以获得暂时的满足。但是这种表面的平衡是如此微妙,如果有突然的事件唤醒了最初的创伤,或者因疲惫而临界他们力量的边缘,他们的反应很可能会出人意料。比如对微小的事件做出暴怒的反应。而更多的则是精疲力竭,仿佛全身力气都已经耗尽了。
  
  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也不知道。就像突然天降罗网,把他们困在里面,而他们只有麻木的承受。但是,这不是真相。因为压垮大象的永远不是一只蜜蜂,而是之前已经让它消耗殆尽的负累。

  每一种错误的观念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所以,想要摆脱抑郁,第一件要做的,就是修通情感,找到被压在一大堆情感垃圾下面的深层原因。比如,记录下那些令你焦虑,恐惧,绝望的念头。试着熟悉它,和更好的认识它。我们把这称作,对自己的正确的感知。

如果你想要自杀,一定是遇到了让你无法承受的痛苦,或者感到人世孤独,没有人理解你,帮助你,让你觉得生活无望。。“某个游客”说的对,其实每个罹患抑郁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死亡的愿望。区别只在程度轻重。所以有人说,抑郁症是种倾向死亡的疾病。
  
  痛苦有很多种,但抑郁症患者的一些痛苦是共通的。比如孤独。比如无助。比如恐惧感和罪责感。一位抑郁症患者说过:我生活在一座巨大的城市,成千万人环绕着我,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了解我。愿意了解我。孤独让他们感觉被离弃。所以,在问题来了时,他们自责自罪,他们求助无门,于是想到了终结一切,来逃避一些恐惧的事。可是,死亡本来是人类最深重的恐惧,为什么有人想到用这一个,躲避那一个?
  
  事实上,在对数万自杀未遂者的访问中,比起“死亡”,“毁灭”这些字,他们更倾向另一种解释:自杀其实是一种绝望的宣告。比起杀死自己,他们更想表达的,是他已经无法承受他正在承受的痛苦。或者,更简单的说法是:我想活下去,但我不要这样活。
  
  在心理学看来,宣告绝望就是在用另一种隐蔽的方式表达痛苦,呼求帮助。只是你不知道该怎样帮助自己。
  
  这种时候,你可能需要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因为你承受了过重的精神压力。人在痛苦和恐惧的时候,有时会像被赤练蛇目光摄住的小鸟一样,只感到危险迫近,瑟瑟发抖,却忘记了逃生。或者,它根本忘记了自己的翅膀?同样,抑郁症让人们只专注自己的失败,痛苦和困难,却很少想到自己的好处。这种观念显然不是正确的。也不够理性。
  
  只是现在你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分辨那些错误的信念。所以,试着为自己寻求一些帮助。因为,如果你愿意,会有人愿意倾听你的经历,了解你的感受;会有人帮助你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和帮你学习怎样不伤害自己而能够表达痛苦,愤怒和悲伤。因为,不管你有多绝望,你仍然有能力认识,分析和掌握自己的痛苦。你只是需要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0-10-12 18:09:26 | 只看该作者
我想活下去  但我不要这样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0-10-12 19:20:04 | 只看该作者
人为什么而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0-10-12 21:13:36 | 只看该作者

RE: 我想起了两年前那个帖子

10# 够了够了
为活着而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0-10-13 13:27:56 | 只看该作者
4# 米兰骆驼刺  
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hread.php?tid=32371&extra=&highlight=%2Bbatistutawp&page=1
batistutawp 发表于 10-10-12 15:41


找到了,楼主现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10-10-14 15:02:02 | 只看该作者
12# 米兰骆驼刺
lz退学了 现在在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0-10-14 23:38:35 | 只看该作者
咋就退学了呢?能考上北京的大学,说明你很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10-10-15 13:13:54 | 只看该作者
那只是代表曾经
退学的原因很多
主要还是自身吧
其实说到底是为了逃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2 15: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