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珍惜生命—拒绝自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9-25 08:4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张家铭  2011-9-10 15:05:00

最近的报章媒体上常看到有人自杀,自杀问题在台湾严重吗?为什么这些人会想不开呢?自杀与忧鬱症有何关联呢?谁是自杀的高危险群?什么是自杀可能的征兆?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周遭的人可以怎样帮忙他?


自杀率在台湾增加需要重视

这几年自杀率在台湾确实有增加,但并未如有些媒体所成的自杀潮的表现。首先,自杀自民国86年起进入国人的十大死因,以民国94年为例,自杀在男性与女性皆是第九大死因,整体自杀死亡率是每十万人18.8人,一年台湾有4282人死于自杀。这几年自杀率的上升,是政府单位非常重视的事。


以性别来看,自杀死亡者男性反而比女性多,男性是女性的近两倍。女性较易有自杀企图,但方法手段较不激烈,男性一旦有自杀企图,则常常难以挽回。又以年龄来看,年纪越大者越容易自杀,大于65岁以上为自杀率最高的族群,需要重视。其次为15-19岁年轻人,其增加的幅度是其他年龄层增加的两倍,更不可掉以轻心。


人为何会想不开 
自杀常是多因的,并不易以单一的理由来解释。但一个人是不会无缘无故想不开的。除了少部分的自杀是为了成就大我(如自杀攻击)以外,可能的心理动机,包括想解脱痛苦、失去希望、攻击情绪的对内发洩、处罚自己或报复(抗议)、久病厌世、避免成为他人负担…等等。

当遇到事情不如意时,很多人可能有过短暂的自杀念头,觉得不如死掉算了。当这样的念头十分强烈时,有些人甚至可能会有自杀计划、自杀企图。

自杀问题与抑郁症有很大的相关

根据中研院郑泰安教授的研究,自杀死亡者生前有符合精神疾病诊断者达97%,达到抑郁症标准的有87%。抑郁症患者有2/3有自杀念头,最后有15%的抑郁症患者是死于自杀。


抑郁症代表抑郁的情绪已经足够的严重、足够的久,这些症状包括:
抑郁情绪:快乐不起来、烦躁、忧闷
兴趣与喜乐减少:提不起兴趣
体重下降(或增加),食欲下降 (或增加)
失眠(或嗜睡):难入睡或整天想睡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动):思考动作变缓慢
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体力变差
无价值感或罪恶感:觉得活着没意思、自责难过,都是负面的想法
无法专注、无法决断:脑筋变钝、矛盾犹豫、无法专心
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杀意念、企图或计划


自杀与抑郁症有很大的相关,而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让抑郁症能得到及早治疗、完整治疗,可以降低自杀的发生。


自杀者生前多有征兆不要忽视
有45%的自杀死亡者在生前都曾经透漏过自杀讯息,有一半的自杀死亡者在生前一个月都曾经就医过,但看其他科医师者多于看精神科医师。

谁是可能自杀的高危险群
男性的危险性高于女性,青春期及中老年期人需要特别重视、无业者、鳏寡孤独废疾者、过去有过自杀纪录者、家族有自杀史者、最近有严重的压力事件、身体有严重或慢性的生理疾病、合併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或物质滥用,社会支持系统差者。

青少年高危险群包括:低成就感、挫折忍受力差、完美主义者、冲动控制力差、敏感自卑、社交及问题解决能力差、家族精神疾病史…者。若出现成绩退步、常请假、社交畏缩、家庭重大事件、情绪与冲动起伏大、有自杀痕迹、言语及文字透漏讯息都不应轻忽。老年人高危险群包括:年纪愈大者、独居丧偶、慢性疾病、障碍失能、抑郁、社交孤离、合併痴呆或妄想、经济卫生营养差者。

自杀的迷思
常见对自杀的迷思包括:
谈论自杀的人,不会真正去做(错)
自杀的人,一心求死(错)
只要看开人生光明面就会好一些(错)
自杀只是想得到别人注意(错)
当情绪变好时,危机就解除了(错)
谈论自杀会使人产生自杀念头(错)

针对有自杀危险者,亲友能作什么?
当家人、朋友有自杀的危险,亲友能够作什么呢?以下有许多事是你能够作的:
辨识:了解自杀可能的徵兆。
倾听与关怀:不给他过高的要求,给予合理的期待与鼓励。
送医:对于有自杀危险性的个桉,医疗评估是必须的。


转自:春风网http://www.858.org.cn/index.asp?bianhao=278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9: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