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36|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告别抑郁,享受阳光 --战胜一年多的抑郁病有感 5月19日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8-3-10 14:1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告别抑郁,享受阳光  --战胜一年多的抑郁病有感


为了便于各位友人阅读,特将相关文章移植到SINA上,欢迎阅读,谢谢!
http://blog.sina.com.cn/oldjerry


5月19日更新      Face To Face


        很有幸我就读的高中是本市的名校,其间的老师是我在求学各阶段所遇见最好的,往往传授的不仅是课本上的语数外知识,更重要的有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句话记忆犹新,是其它班的一位语文老师带给我们的,便是:“一个人要对自己三十岁后的容貌负责!”(原创还是引用已不太清楚了)
        初听时,朦胧中也能感受其弦外之音,但其道理深处还是不太明了。譬如,为何是三十岁之后呢?为何能对容貌负责呢?容貌能凭自己的意念改变吗?
        现在想来,大概可以这么理解,三十岁之前,容貌是父母给的,是在按照遗传因子里带的信息发育成熟,一方面,你人生的阅历有限,道行不深,再说即便你修行的能力再强,也无法抹去娘胎里带来的面相;而过了“而立”之年,你的容貌多少有你自身阅历修为的影子了,此时,容貌的主动权更重要的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了,更需要你对此负责了。
        俗话说“相由心生”,虽说是佛教的概念,但这应该和马斯洛的理论有关系。“心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跟着改变……”看,那么多的因素是和你的心有关系的,你的态度、习惯、性格肯定能体现在你的为人处世上,从而反映到别人对你面相的认知上。更何况你的心应该会影响到你的内分泌系统,会给你的身体和容貌带来健康和美丽,或者相反。当然其后的因果报应,及命运改变这里就不用讨论了,
        但现代科技又打破了原来那些佛家修行者的思维框架,因为“相由心生”的效果已经明显不及“相由刀生”了。似乎东南亚一带比较风行,无论男女老幼,只要经济条件具备的,都想对自己身体某些不满意部位动刀,有时盲目到甚至连医生的资质或科技的能力都不考虑的地步。欧美的情况似乎要好很多,可能是更自信的缘故,可能是更崇尚自然的缘故,动刀的范围相对集中在演艺圈或年长者。但整容的效果的确是好,韩国的那些专业医生整出来的帅哥美女就不谈了,我们身边应该也有不少案例,最明显的是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那些姥姥级明星,风采依旧,固然化妆师功不可没,但背后估计还是多多少少少不了整容医师的那把刀。这似乎在某些人群中变成了一种习惯,就像你牙掉了要补上,手断了要接上,你只需要呈现现在的美丽的你,管他原来是什么模样!
        此时,肉体的“心”在金属的“刀”面前是多么脆弱,至少在容貌的变化上,其功效天壤之别,但内在的修为却只有靠“养心”才能解决,这个即便是最高明的医师在心上划刀施为也不管用。真正的美丽还是从内至外散发出来的;如果这个人的美丽是能让人一眼全部掌握的话,她的美丽应该还是有限的,或说停留在初级阶段。

        为了让自己内在的一张脸变得美丽,看来内心的修为不可或缺,但第一步是先要了解自己长什么样。
        一个人最难了解的是自己,对于这点,很多智者都有体会。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人类发明了镜子,并每天以此对视自己。爱美的女性更是离不开它,对视自己的时间可能超过观察别人。但镜子只能帮你看清自己的容貌,却无法看清自己的心灵;或许能透过心灵的窗户----眼睛,来了解窥视心灵,但有多少人在照镜子时能透视自己的眼睛呢?所以看清自己内心的简便方法是古人留下的“每日自省其身”,通过反思,来了解自己;当然,通过“知己好友”的眼睛来帮助看清自己,也是个省力的好办法,可惜“知己”也是比较难找的,更何况哪儿来时时相聚的机会呢?
        为何我们这么难以读懂自己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两个自我,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感觉,但这的的确确是存在的,特别是抑郁症的病友,体会深刻!西方社会学家有一种“两我理论”,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总是分为“自己的我”和“公共的我”;但我这里说的可能是另外一个“两我理论”:一个是积极的,一个是消极的;一个是乐观的,一个是悲观的;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负面的;或说一个是“真善美”的,一个是“假恶丑”的……或许认识到这一点后,“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的争论也就自然烟消云散了。我不清楚这个和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和超我”有无关系,或许实质上是有相通之处的。
        我曾经和一些抑郁症的病友交流过,体会特别深的就是在病重时,内心有完全独立和对立的两个自我,一个向往着生命中的美好,憧憬着享受美好事物,并明了所有的道理,知晓该如何行动才能改变自己,重拾一个从前快乐的我;另一个却信心全无,兴趣丧失殆尽,守护着极度的痛苦,却不愿或不能改变,破罐破摔,放任没落!这时,两个“自我”会经常面对面交锋,谁胜谁负,事关重大,真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但得病的朋友往往是后者控制住了前者,抑郁症的各种状态无法改变,严重时无法自拔,只能求死来寻找解脱!
        吴承恩在西游记里用“真假美猴王”很好地阐述了这个道理[url=],六耳猕[/url]猴肯定就是孙悟空的心魔。就有人说孙悟空“贼心”不死,还需要通过修炼来清除掉内心深处不好不纯的东西,但在我看来,“不死”观点是正确的,而“清除”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自己,只要孙悟空还存在,六耳猕猴就不会被消灭,孙悟空要做的只是要把六耳猕猴收容起来就行。
        如何才能做到战胜自己的心魔呢?有个故事可以给出答案。传说有个智者给弟子们传授了毕生的知识后,最后一课是带弟子们来到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给出“如何彻底清除杂草”的题目。弟子们踊跃回答,有说用铲子就行,有提议用火烧,有回答用拔草除根法,有建议在地上洒上石灰……智者笑而不给答案,而是让弟子们回去找地方用各自的方法实践一年。一年后,弟子们都有些丧气地聚到原地,发现智者已经不在了,而原来长满杂草的土地,却变成了稻谷郁郁的庄稼地!原来要想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只需在上面种上庄稼;而要战胜或收容心魔,只需用尽量多的美德去占据心灵即可!同样的,你的忧郁悲伤失落的情绪无法消灭,你所做的只需用幽默快乐满足去填充内心,负面的情绪自然而然就给压制住了。


        嘿,我的朋友,我们有几年几月没见了,或许只是几天几时未遇,此时的你肯定有所变化了,我见到你时是否会觉得陌生呢?但重要的是,当你自己“照镜子”时,你是否还认识你自己呢?!



题记

       语言真是有奇妙的地方,特别是不同的语系。我自认为英语是极烂的,中文要好很多,但本文的题目,我却是想破脑袋也无法从中文中找出如此简练的话来。



5月5日更新      忆友人海斌



    海斌与我是同年,而今却在不同的世界了!

    已经记不起何时和海斌是初见了,印象中是在他当局长秘书时认识的。几乎所有人对海斌的第一印象都雷同:斯文、和气,因海斌本来就清秀的脸上还架着一副眼镜,且人如其貌,说话语气不高,客气中带着商量的口吻。认识后因工作上的事情接触过几次,相处愉快,看他在局办里提升,之后又转到营销条线干。因我负责的是他所辖的后道工序,于是接触便多了,还一起出差到集团开会。记得交流比较多的除了业务上的事外,就是我俩的一个共同爱好:在智能手机还没上市的时代,玩弄掌上电脑。海斌是宽于待人的,但同时也是严于律己的,这从他工作上,生活中,包括出国进修MBA都看得出。和他最后一次交谈好像是在去年八、九月份,似乎是他给我带来了月饼票,地点在我的办公室,我脸色很差,他也不太好,两人在一起聊了工作中业务开展的事,一起感叹体制调整带来了不少问题,工作开展中难度很大,颇有些无奈!
    听说海斌得病是在我去年抑郁症比较严重的时候,我由于害怕见人和懒散无比而没有参加单位给我们组织的年度体检,而海斌却在那次体检后查出肝脏有问题,并很快就住院了。得知后我只是一惊,根本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记得当时好像心里还嘀咕了一句:“怎么没得抑郁症呢?这样还可以和我多交流一下。”接下来他住院开刀一直到病逝我都不知,直到收到开追悼会的消息后,才挣扎着决定一定要去见海斌最后一面!最后见他时形容枯为,可见给病魔折磨得厉害。哎,这哪里还是我认识的海斌的模样啊!



    后来又听说了海斌的一些事,回想起来,他的为人、性格乃至经历真的和我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如果早点相互知晓的话,真的是可以成为至交的。比如他的性格是相对比较内向,喜欢默默承受的;比如他的为人还是很善良的;比如都是在大学时代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亲人,不同的是他是姐姐,而我是哥哥…...
    我不知道,海斌的过世对我的痊愈有无影响,但实在找不出我心理态度突然转变的原因,我把这个归为兄长在天之灵的指引,让我走出了极度困境,且一下子看透了人生的很多事情,感悟许多。其中有一点重要体会,就是充分认识到爱的伟大,从心底里相信足够的爱真的可以治愈绝症!所以我在病愈不久,就常想,如果海斌当初不动手术,改用调理;如果我早点恢复,把自己的体会及时告知海斌,或许一切都还来得及挽回!就如在我兄长过世后很久的一段时间里,一直会有内疚、后悔和自责的情绪缠绕着我,觉得自己对他的病还不够关心,觉得没能给他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觉得自己举债也应该送他到国外或北京,尝试当时刚有的骨髓移植手术,觉得自己应该多联系并利用同学的关系,为他痊愈创造更多的机会……
    我原先一直不能清楚地确定这种情绪或心态对人生的影响,直到我前一周接触到了一位病友。和她聊天时谈到了所有可能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发现都不存在,她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名校历史系)、有完美的家庭(爱她的丈夫、聪明可爱的儿子和关系很好的亲弟妹)、有丰厚的经济基础(完全可以不工作做全职太太)、对事业金钱权力也没有欲望,等等。但她却有严重的自责内疚心理,原因在于在她儿子得一场重病后,忙于照顾儿子,而此时,和她最亲的父亲得了胃癌,由于发现晚而相对耽误了治疗。于是,她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到自己头上,后悔没能及时地带父亲检查出病情并治疗,因此落下了深深内疚的病根。此外,她儿子的病现在已经康复很久了,但当初她还是很内疚并自责:怎能把儿子的病耽误这么久,还没找到病因,错过了最为及时的治疗。由于其本身又是多愁善感的,习惯性的触景生情又加深了她的内疚和自责。于是生命中美好的东西变成了一种负担,或是巨大的压力,因为此时,往往她所想到的是自己父亲的早逝使他没能分享到这些美好和快乐!在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下,生命中的欢乐很容易变为忧愁,而忧愁,却只会加倍的忧愁。



    这里其实谈的又是一个老问题,先人曾留下两句话,就是“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给出了目标。应该说,对大部分人而言,“去留无意”更难做到,达此境界者寥寥而已。那有没有修行秘诀呢,个人觉得是否可以注意以下三点呢。
    首先,完美的世界是不完美的,或说不完美是完美世界的重要体现。这里所说的“不完美”是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出来的,比如生老病死。这些所谓的“不完美”是完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你要接受和喜欢它们。对于万物而言,同样是生命的一部分,或许生就是为了死;对于个体而言,你要象喜欢你优点那样喜欢你的缺点并接受它们。
    其次,活在现在!过分怀旧和憧憬是在浪费时间,珍惜现在的每一刻才是硬道理。对你身边的人,只需真心的去爱和付出,做好自己,才能不去在乎“去留”,因为此时你是问心无愧的,这是凡人成就“无意”的必要条件。
    再三,尊重他人。每个人经历不同,最后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你不必也可能无法去改变至亲的性格、思维乃至生活方式,他们会对自己负责,我们最多是在必要时伸出援手,创造条件。你要相信,每个正常的生物都是会“爱自己”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这里的话题似乎太形而上了,简单收笔,留下两句话作为结束语。一是在我得知一位同事友人双亲一死一病危时给她的短信:“亲人已逝去,但她们的爱依然留在这个世界,勇敢而快乐的活着是对她们最好的慰藉!”另一句是在我痊愈后,有一日迎着朝阳驾车在去单位的高架上,眼前浮现出兄长的脸,心中默默对他呼喊的话:“我终于学会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了!”




题外话

我的后事

    活到这个年纪,大大小小的葬礼也参加了一些,有亲友的,也有同事的,总感觉有些不可取的地方。先说遗体告别,似乎可以取消或缩小范围,因为死后的容貌毕竟不雅,也就给几个平时就看惯丑恶嘴脸的至亲看看就行了。其次是悼词,真是让人感觉从来没有这样好过,有点多此一举。第三是哀乐,太过悲伤和雷同,为何死亡就是一件哀事呢?若是我,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歌一首,这样才最能让亲友想起你的音容笑貌。目前来看,“沧海一声笑”可以作为我葬礼上的乐曲。最后就是骨灰的处理,我现在非常欣赏和赞同黄永玉提出的一个方案----倒入抽水马桶抽调!(火化时务必需烧透,不行就粉碎一下,以免堵塞下水道。)
    就权当是广而告之的遗嘱了,呵呵。



5月1日更新      “我可以说不爱你吗?”导读


       自己也没想到能写这么长的杂文,自我感觉结构比较散,有些跳跃,但中心是“相处”,前面几段只能算罗列和举证。
        确定题目是突然来的灵感,本来思前想后,无法确定,已经打算用“无题”了。而且,确定题目后,其本身也就变成了“相处”精神的一部分了。
       “我可以说不爱你吗?”是一句反问句,其本身并不能确定爱你或不爱你,但显然要表达的意思比“我爱你”和“我可以说爱你吗?”要多。
        个人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懂不懂爱;配不配爱或值不值爱;要不要爱;说不说爱,等等。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对“爱”的理解不同,爱情是个什么东西呢?至今无定论。或许真正懂得“爱”的人都不说自己理解“爱”了,所以你何来确定你知道什么是“爱”呢?既然如此,还怎么信誓旦旦的说“爱你”呢?
        或许有人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但你配不配说爱呢?你的情侣值不值得你说爱呢?拿杨过和小龙女的标准,你做的到吗?或许你是性情中人,但你还纯真吗?或许你懂得什么是爱了,但你以前的污渍是否已经洗得一清二白,自己都记不起了呢?还有你的情侣真的有你想得那么好吗?你知道了对方所有的缺点和阴暗面了吗?
        爱其实还代表了其它的东西,应该还有责任,至少需要心灵上的忠诚吧。所以要不要爱也是个问题,或许不爱是个明智的选择,轻松又自在,何苦拿绳索套牢自己呢?一夜情多好,过了谁也不认识谁,相聚时尽管说,因为那是催情剂,散发的很快,第二天就无影无踪了。
        还有很多人是不愿说“爱”这个词的,或许想得没那么多,只是说的时候觉得怪怪的,这时也没有必要难为对方非要说,强扭的瓜不甜,何况是爱情呢?
      ......

        “我可以说不爱你吗?”本身就是一句进退自如的话,如身边的人要强,那说一句“我爱你”也无伤大雅,如果对方情浓时还有大脑,那就享受思考的乐趣吧。但我觉得这句话更代表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一种处世态度。

        当你无法确定是否能登上山顶时,不妨站在山腰,仰望俯视,尽情享受这攀登的乐趣吧!


4月26日更新       我可以说不爱你吗



    上月抑郁症痊愈后,一日惊悉我的一位旅美同窗好友已固定下了他的女朋友,因此君对生命中的另一半期冀甚高,那日在电话里不免好奇的问:“你找到你的真爱了吗?”话筒的那头传来真诚的声音“坦率的讲,我还真没考虑这个问题。”我不禁笑了,又是我庸人自扰了。
    近日又接触到得抑郁症的女病友,其中一例应该是因为爱情上得了打击而患病的;我身边也有不少受情困扰的朋友,有的毅然决然的斩断,有的一而再而的迷茫,有的融入自然的超脱。那我现在的心情呢?

杨过和小龙女

    像我这样读书有限的人,大概只有两位大家的小说是读全的:钱钟书和金庸。前者是因为他就写了一本小说,而后者的小说却雅俗共赏,情节人物生动,读过一本后不免要全部吃进。就连我抑郁病重时,一遍遍翻阅的还是金庸的小说。
    《神雕侠侣》应该是我读的第二本金庸的小说,其中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让我荡气回肠,无论何时想起都是不能平静,以至于成为我爱情观的主导思想。初见时,杨过已经阅历了不少人世间的心酸,而年长的小龙女呢,平静如水,清纯如水,对待杨过的态度也是一如既往的平静与坚持,正是这种平静清纯,化解了杨过的身上的“顽习”,也正是这种平静清纯,让杨过体会到她的可贵。所以才会跨越世俗,产生并坚定了要爱护照顾“师傅”一辈子的想法。然而金庸却精心设计了对他们爱情的考验,姑且不谈几次遭遇大敌,生死一线,先是让小龙女意外失身与一名道士,以至于让两人之间产生巨大的隔阂,这个大的障碍消除后又让他们同时中了“情花”的毒,却让世间只剩下一颗解药,只能有一人解毒,剩下的一人除非做到“无情”,不然只能痛苦至死,然而他们明白:情已生根,和生命联系在一起了。或许对于杨过和小龙女这样至真至性的人来讲,搞清楚问题的状况是需要时间的,然而作抉择时却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一十六年前,小龙女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杨过,并编了美丽的谎言,决然跳下悬崖;一十六年后,苦等的杨过终于明白真相,也决然地跳下悬崖,那一刻,痴情的他肯定急切期待着和小龙女在另一个世界见面。他们是跳得那样决然,那样义无反顾,那样美丽自由,所以坠落深渊时不但没有受伤,反而找到了重生和相聚的路。正是他们的至真至性,才感天动地,让他们的爱情和生命得以重生。
    以后我读过的爱情故事里,再也没有像这般感动。需要一提的是在金庸小说里,和杨过与小龙女相对应的应该是郭靖和黄蓉,所不同的是男女角色互换,在我看来,郭靖的本性也是清纯如水的。《神雕侠侣》中还有黄蓉养的那一对雕,在执行使命时,一只不幸身亡,另一只在完成使命后,决然一头撞死,殉情在伴侣的身边。这两对生命的故事,印证了那八个字:生死与共,不离不弃!
    《神雕侠侣》里还有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物:郭襄,这个郭靖的小女儿出生在杨过和小龙女分离的那一年,又机缘巧合,陪着杨过闯荡过江湖,一十六岁时又见证了他们的重逢,她的心灵应该是感受到这次爱情的伟大,可能是觉得在她自己的有生之年,再也不可能遭遇这样的人物和爱情,于是聪明地斩断情丝,也成为了一代宗师。

处女和荡妇

    此处选用这个名字有男性立场,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为了阐述方便,对于女性而言,应该是“处男和猛男”。要表明的是“荡妇”这词在这里没有贬义,也可以说成是“熟女”。
    每个男人心中都应该都有两个情结:处女情结和荡妇(熟女)情结,我不知道女性心中有没有这两个情结:处男情结和猛男(熟男)情结,推测下来多少应该有一点的。
    大概每个男人在结识人生伴侣或女性爱人时,都希望对方首选是处女。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能作为某女的“第一个男人”应该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然而社会开放、人性早熟和好处女者众导致“资源”越来越稀缺,以至于国外有富翁悬赏觅求一十六岁仍然是处女的,结果应者寥寥。生理上的处女是显而易见的,心理上的处女是需要了解的,就像小龙女,虽然处女膜没能保留给她的过儿,但杨过却是她一生中唯一的男人。所以我还是相信心理上还是处女的妓女,这在文学作品中也不乏例子,她们一旦找到心中的真爱后,所爆发出来的情感更加强烈。
    但男人们又是有“荡妇”情结的,无论是在床上尽情享受性的欢愉时,还是生活中情感思想的交流并感受人生时,真正美丽的熟女是那么有魅力,其散发出来的磁场吸引力非常强大。人生路上遭遇熟女和遭遇处女同样难得,女性的美丽在她们身上会充分的展现。
    社会是千形百态的,我们会发现有组合体的出现,那就是“处女般的荡妇”和“荡妇般的处女”。因为现代医学的发达,修复处女膜变得比补牙还要简单,那些性工作者为了迎合有“处女膜情结”(注:这和处女情结是有分别的)男性的需求,一而再的去补膜,然后拿出来寻找合适的买家估价待售。由于其本身性经验的丰富,估计装纯也不能掩盖其荡妇的本色了。另外的“荡妇般的处女”前面已经提到了,代表人物应该是茶花女了,这比在沙漠中发现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还要稀奇。就像“荡妇”麦当娜在一首歌中唱得那样:“Like a virgin, touch me the very first time……”上这种女人的男人大概有时空交错的感受。

打分

    金庸笔下的杨过和小龙女感动和“迷惑”了包括我在内的一批人,让我们天真地以为这样的爱情真的存在,虽然人生路也走过了一些,因其感动至深让我依然保留着这份天真。于是要定义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或伴侣时,杨过和小龙女必然是满分的标准。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对情侣都像杨过和小龙女那样至真至性,但个人觉得有两点比较重要,一是初遇时,至少有一方是清纯如水的;另一点是相遇后,情侣能相伴一同感受体会人生,成长提升,并最终达到“熟男和熟女”的标准。
    初遇时清纯如水很重要,是完美爱情的基础,好比盖楼有了好的地基,开始画画时笔下的白纸需干净没有污迹。共同相伴成长同样难得,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清纯如水过,但大都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让我们成长。一同经历生命的悲欢离合,一同体会人生的潮起潮落,最后能洞悉人生,同样是莫大的缘分!
    若满分为一百,则前面所提的两项至少应该要占去二十分。但如今的伴侣中,又有多少是满足这样的条件呢,恐怕大多数在这二十分上要被扣光或只剩一半,这样的话,要在余下的分数里取得及格还是蛮难的。或许只能放宽条件,把这两项作为附加分,这样才不至于在大家的成绩单上都挂满“红灯笼”。

艳照门和胡紫薇事件

    在去岁末今年初时,由于病重而极度自闭,我错过了文体界的两出“大戏”,即艳照门和胡紫薇事件,以至于都是在三月痊愈后和同事朋友聊天时才得知。现在看来,艳照门虽然香艳,但却小儿科,人们强烈的窥私心理是让这次事件“红”透娱乐界和网络的原因,此事的最大贡献在于重新唤起了大众对性、网络道德、艺人操守和相关法律底线问题的思考。而胡紫薇事件则不同,里面折射出了人性和爱情观。

    事件的轰动在于当事人的知名度,并且直接影响到了国家大事,其实我们可以不必去考虑央视内部的潜规则和相关知名人士对性和爱情的价值取向,仅仅从两个普通人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一下。
据非正式渠道传,张斌和胡紫薇都是在各自离异后才结合到一起的,其 “前妻”、“前夫”人还不错;张胡两人的结合是因胡对张一见倾心,不停地写信给已婚的张,倒追张,最终感动了张,与胡陷入热恋,并毅然与前妻离婚。
    这里涉及的主要人物除张胡两人外,还有张的前妻和新友,胡的前夫和大学恋人。据说胡在大学里谈了很长时间的恋爱,和大学恋人还一起拍过一部电视剧,但在拍戏过程中胡大闹剧组,引起很大波澜,后来俩人就分手了。
    应该说,张胡两人在一点上是相同的,那便是勇于追求心中理想的爱情,你不能说他们仅仅是因为性的原因才惹的“祸”,毕竟这两人都是“过来人”,而且层次不低。我不知道当初胡紫薇和现任女友吸引张斌的是什么,但当初张斌吸引胡紫薇的却有采访为证的。引用原话如下:“忠厚”、“特别天真”、“像一个光溜溜的孩子”、“没有任何的世态炎凉,人际关系他太不行了”、“节目中特别睿智”。

    到这里,我是否能讲,每个“熟男”都爱自诩为“杨过”,无论现在什么状况,心中极其渴望寻找到心中清纯如水的“小龙女”;每个“熟女”都爱自诩为“黄蓉”,无论现在什么状况,心中极其渴望寻找到心中清纯如水的“郭靖”。张斌最吸引胡紫薇的是他的“天真忠厚”;那现任女友吸引张斌的呢,是否是感觉上的“清纯如水”呢?这样理解应该是比较通顺的。那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毕竟这世上至真至性的杨过只有一个,聪明伶俐的黄蓉也不是朝三暮四的,更何况清纯如水的小龙女可遇不可求,大智大勇的郭靖其实是“傻”得无可救药。如果你要寻找理想的爱情,千万要现实一点,可以把这四个人作为参照物,却不能“套用”。因为被胡紫薇认为是“郭靖”的张斌其实自己想当“杨过”,而张斌肯定感觉到新任女友比胡紫薇更加“小龙女”。
    这里要表扬胡的是对爱情追求时的态度更直接明了,批评张的是“老吃窝边草”且偷偷摸摸地“脚踏两只船”;表扬张的是以事业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批评胡的是有阴谋,得不到的东西就想毁了它,且做事不计后果, 简直是坍国家的台。她的所谓的“两小时前才得知”只有让鬼才能相信,而且她是最没有资格质问的,因为她手中的丈夫也是从别人手中抢来的,好比把一个叛徒收用为亲信,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张斌的可笑之处在于既然知道都不是“小龙女”,有的最多是量的变化,某些方面还退步了,何苦离了又结呢?!

相处

    对于完美爱情来讲,她的产生是很痛苦并难得的,一旦形成,似乎固若金汤,其相处内容或许只剩下爱与相守。两心无猜时一切变得简单,相敬如宾使交流成为快乐;生命中的另一半看起来是那样的完美,甚至瑕疵缺陷也会成为无可替代的美丽,小龙女对杨过的断臂肯定是又爱又怜,比我们欣赏维纳斯还要再进了一层。

    但生活中却是不完美的爱情,我们需要解决的也是不完美爱情时的相处问题。

    我们似乎都怀着各式各样的目的结婚或生育,起初生活在一起或许是为了爱情,而后更多的是为了家庭或其它,性、爱情、家庭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不变话题。这里会发现,很多时候都是一开始结合时,是最接近理想爱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不是在前进,而是在退步。于是不断有人感叹:人生倘若初见;不断质疑爱情究竟为何物。
    现代人都应该是或多或少接触过哲学,或说在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哲学,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活在现在。过去的无论是快乐欢喜还是痛苦忧伤都是人生经验,是生命财富,她会让你成长并越来越美丽。就象一块顽石需要不断雕琢才能成为美玉,所以你生命中的另一半无论是在初遇或相伴时,你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感谢其生命中的经历,并争取能读懂对方。
    另一个话题是性欲的自私性或爱情的自私性,但从二十世纪下半期起,在这方面观念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现在中国也应该有不少人可以做到性观念的开放,比如性交的对象,比如处女膜的看法。现在的朋友可以去分享同一个性工作者,就像推荐使用同一把螺丝刀;喜欢一夜情的朋友肯定享受和不同人的性交经验和短暂的精神交流。而在西方,则更甚,象换妻俱乐部进行得如火如荼,并在加拿大已经合法化了。我这里想提的是伴侣双方的观念一定要一致,不然结果只有一种:在痛苦中分手。
    不过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还是天真的认为真正的爱情还是有很强的自私性,我现在还无法知晓这些换妻俱乐部成员对爱的理解和其目前心中对伴侣爱情的分量。之所以认定完美的爱情自私的,因为如果你心中的至爱老是期待着和别人谈情和性交,你肯定会怀疑其对你的爱情,当然也会怀疑自己对对方爱情是否值得。当然像杨过和小龙女或郭靖和黄蓉根本不会去考虑对方忠诚度的问题。
    对于完美的爱情来讲,爱是自由快乐并没有负担的;对于非完美爱情来讲,爱就会涉及到很多的问题,因为这时没法或很难做到两心无猜,特别是婚外恋的这种情况,人性中很多缺点或弱点会体现并加倍放大,是需要有大智慧才能化解的。
    能确定的是爱情本来就是模糊的,定义不清的,那又有几个人是能真正体会到或表述清楚什么是爱情呢?又如何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来和你的伴侣相处呢?

    写到此处,我突然发现,理想的爱情是没有的,她只是留存在书上或我们的心里;然而理想的人是有的,但依然需要你有足够的心胸去容纳。所以拿出我们活在现在的智慧和勇气吧,珍惜你身边的人,呵护并爱惜,或许你苦苦等待寻找的爱人就在你身边,只是没能理解并发现而已,不要像《飘》里的郝思嘉,等到发现时,她身边的爱人已经遍体鳞伤,极度疲乏,只能决然地离开了!




    当两情相悦,相伴情浓时,你身边的人或许会问:“你爱我吗?”,此时,望着那美丽而充满期待的眼睛,何不淡淡地回应:“我可以说不爱你吗?”



推荐文章:
共产主义爱情及其他……(上)
http://www.mmmca.com/blog_seeker01/p/37723.html





4月20日更新       给我一颗糖吧

    我有一对龙凤胎小外甥,每当来我家时,小男孩请求我最多的是这一句:“姨夫,给我一颗糖,好吗?”我便欣然答应,拿出他爱吃的糖给他,并不忘嘱咐:“吃糖不要自己拿,要和姨夫说,知道吗?”外甥总是点头答应,接过糖,急急地拨开糖纸,放入嘴中,心满意足地边吃边玩去了。
    回想自己幼时也是爱吃糖的,那时家中没有其它零食,有的也只是父亲不时从外地带回来的糖。记得读小学时还抵制不住糖的诱惑,往往临睡前瞒着母亲偷偷藏几颗糖,然后带到被窝里,熄灯后在被窝里偷吃,结果是至今嘴里还留了三颗蛀牙。

    但人最终是要长大的,即便糖的种类和品质一直在不断变化提升,但它的诱惑对我来说越来越小,而相反,自己的志向似乎越来越高远起来,有些看别人都是“燕雀”,唯有自己才是“鸿鹄”的感觉。此时的男子汉大丈夫怎会把一颗糖放在眼里呢?
    志向高远是好事——我们从小便接受教育,要“胸怀大志,心比天高”;实现志向更是刻不容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期间还有很多名人名言在激励我们,什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日歌和明日歌”、“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我们便痛恨碌碌无为,痛恨虚度光阴,痛恨原地踏步,痛恨其它一切妨碍我们进步从而实现我们理想的行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叱诧风云的人物或是一代大家宗师,我们的口号或许是:痛并进步着,因为我们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唯有悬梁刺股的痛才能真正激励我们进步。于是我们不断以审判官的眼光检视自己,以监狱长的严厉督促修正自己,或许还少不了用榜样的号召来激励自己。可是,却似乎没有人告诉我们:享受过程的快乐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得了抑郁症的朋友或许会是另一个极端,一方面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只能“破罐破摔”,另一方面却极渴望能够获得心中遥不可及的成功。好比一只癞蛤蟆掉进了深井,眼里和心中还是望着空中的天鹅,无限痛苦,却不肯先从井底找些虫蛾来填饱肚子,再考虑下一步爬出深井,这样尚有可能与天鹅相遇!等天鹅自己掉落这个井底的概率大概比守株待兔的概率还要不知小多少倍。这情况是怎样引起的呢,我个人觉得和不断的不满足,不断的自我批评,不断的痛苦过程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说人生有远大目标不是坏事,但要分步实施,或说对现在的期望不能太高,以至于脱离了实际,从而自寻烦恼。认清当前,活在现在,简简单单做好每一步,快快乐乐享受每一分。你的每一个愿望应该像得到一颗糖那样简单,你从中得到的快乐应该像学龄前儿童般的满足。

    当你感到郁闷时,当你感到无助时,当你感到失落时,给自己一颗糖吧,让那甜美的味道填满你的口腔,让幼年时那满足而美好的记忆充斥你的心灵,那一刻,才是真正的快乐!


4月13日更新      以直报怨?以德报怨!










以直报怨?以德报怨!



经朋友推荐,在候机厅一气读完了吴飞先生的许三多的凶德,尚不过瘾,在飞机上又重读了一遍,感觉真是难得的好文章!尤其是后半段的不放弃,不抛弃,对这个命题阐述得淋漓尽致,使我当场就潸然泪下,再读时眼眶还是湿润,不是文章有煽情的地方,而是感觉到不放弃,不抛弃中包含的精神和与抑郁症抗争的病友们所需要的有太多共通之处,以至于感动。

看完这篇文章,犹如吃了一只好鸡蛋,当即产生了想拜见母鸡吴飞先生的冲动,鉴于钱钟书先生的教诲,才克制住。当夜无话,第二日早上醒来时,却感觉咽喉处卡了一块骨头,不吐不快。

那就是以直报怨还是以德报怨的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似乎应该属于道家老子和儒家孔子思想之争,本轮不上我等无知后辈妄加评论,但鉴于吴飞先生在文章中的评论有些妄断,且和我抑郁症痊愈后对某些方面的领悟有冲突,似乎会涉及到全体抑郁症患者的康复问题,所以无论如何要斗胆喊一嗓子了。

引用原文如下:

心宽是放弃天真,但并不是丧失善良和同情心,而是如实地面对复杂而险恶的世界,面对本性善良但注定很难变好的迷途者,带着问题生活简单说来,以德报怨就是天真,以直报怨就是成熟。以德报怨的结果,使人无以报德;但以直报怨,却可以使朋友和敌人都各得其所,自己也成为一个不仅善良,而且成熟,不仅简单,而且有力量的士兵。他仍然惋惜被自己打死的人,但这种惋惜不会再变成犹豫和恍惚。用作者兰晓龙的话说,许三多学会了承担,因为他理解了,杀,所以生之也

这段文字里有问题的是两个内容:一是以德报怨及以直报怨的天真或成熟问题;二是以德报怨后会导致无以报德问题。归根到底是到底应该何以报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先放一放,先看看《论语》卷七
宪问第十四,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让我来分析一下圣人反问何以报德?”的动机,可以从社会和个人这两方面来分析。孔子本来也应该是个社会学家,所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命题说得铿锵有力。是啊,对于社会而言,需要的是公正公平的秩序,反问得有理,这也是国家机器和法律制度建立的原因!从个人角度来讲,反问得却有些商人味道和侠义精神了,是觉得自己吃亏了?为何以德报怨后就无以报德了呢?这两个反应对于常人而言是应该有的,对于圣人而言,其个人的胸襟大小和行为方式是值得质疑的!想必吴飞先生也是孔圣人的嫡传,自然而然就得出了以德报怨就是天真,以直报怨就是成熟的推论了。

显然在中国孔子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越老子,以至于我在网上搜索在中国以德报怨的行为时,只找到退休女教师李建华的事迹,可见以直报怨不仅成为国家机器的准则,也成为广大百姓的行为标杆。在国外呢,我都不用思考,脑子里自然而然出现了雨果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于卞福汝主教和冉阿让如此;于冉阿让和沙威警官如此;于艾丝梅拉达和加西莫多如此。我想对于任何人,面对以德报怨,一次二次可能当人家是傻瓜,再三再四呢?总会有真正感化的一次!这里还需着重提到的是美国人露意丝·茜,她的《生命的重建》对抑郁症患者和普通人的帮助无法用言语形容,她所倡导的原谅你最不能原谅的人,并爱他们是很多抑郁症患者康复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这和以德报怨是相通的,或者说就是同一件事情!

到此处,或许还有人问: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答案再明了不过了:以德报怨,以德报德!

在吴飞先生眼里,天真的许三多丧失了他的天真,成熟了;在我的眼里,或许许三多成熟了,但只是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国家机器而已,但似乎书中没有表明他成为了一个完美的个人。


我曾经憧憬着以德报怨,我曾经以直报怨地行为,现在,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到以德报怨




Tom and Jerry

    Tom and Jerry 系列动画片是我女儿和我所酷爱的,以至于看坏过四五套,似乎大多数家庭都有同感。

    Oldjerry 这个名字我是剽窃了一位好友的创意,霸占久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初使时的用意是扮“老江湖”,现在想来,似乎可以多一些用意。

    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扮演着角色,是否都可以“Jerry Mouse”的乐观、机智、幽默来对待呢?

    那时,我们便可以说,生活这个笨“Tom”,小样,胆敢来和我玩,看我不玩死你!呵呵......



4月11日更新       文章推荐

文章:许三多的凶德 吴飞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80228/wh/200802280191.asp

简评:该文整体非常精彩,尤其是后大半部分的“不放弃、不抛弃”阐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精神和与抑郁症斗争的病友们所需要的有太多共通之处,建议可以多读几遍,细细体会。

小说:拿着剪刀奔跑 (美)巴勒斯 著,于海生 译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050641

简评:虽以第一视觉来阐述,却客观、积极、幽默地描写了相关精神病患者的故事,为此作者煞费苦心,可能也只有像我这样的抑郁症痊愈者才能体会其用意深处。 着重要向小说中的芬奇大夫致敬!他简直是太残忍、太博爱以至于伟大了。


4月7日更新        谈性说爱


对于性,或是此处的性交,有明确的定义,即人类有目的性而且了解的繁衍,和其它动物没有目的性但是因为赫尔蒙性激素所造成的性交而达到的繁衍行为,统称性交。而对于爱,或是此处的爱情,则缺少明确的定义,所以以至于我在很长时间里也没搞懂此为何物,好在这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一大主题,不知有多少文学作品对此有过重点描述,所以每个人心中应该有自己的爱情定义。



既然动物间的性被称为性交或交配而用于人之后,便多了一个词Make Love,翻译过来为做爱或造爱,面的理解是人与人性交的过程是制造或产生爱的过程。但究竟有多少过程是配得上用这个词呢因为感觉上真正的爱是那么稀少,这样的话,大部分情况只能归属于性交范畴,若要放宽条件,定义为"两性相悦"应该可以,这样,多数人又可以挺起胸膛告白:让我们做爱去吧!

窃以为做爱这个词仅适用于女性,男性在性过程中得到的征服感或满足感更强,而女性则不然,典型的应该以张爱玲的小说为证。我虽然一篇都没读过,但李安执导的"色戒"让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女人从性中得到充实,产生的爱意甚至能让其背叛原有的信仰,而男人,哼哼……

我的一名女性朋友也坦言:她不相信没有性的爱!

纯粹精神上的爱倒底存在吗个人觉得是存在的,因为爱本来就是精神上的东西,为何一定要经过性后才算是爱呢或许是因为真爱实在是太难得而又不可琢磨了,经过了性之后便肯定又充实了许多。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性看成是一个分界线,所谓的征服某女人或搞掂某男人都是以此为界的。在我看来,对有此标淮和怀此想法的人而言,性就象是百米赛跑中终点的那根线,刹那之间,美丽的奔跑变成了丑陋的大喘气,于是所谓的爱情告一段落,等待的是下一次冲刺。

那爱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是否能用简单的词语给她下个定义呢?

在我的男性朋友那里,关于爱情,听到最多的好像是这么一句:爱情是一种短暂的化学反应过程。这句话应该会引起一定的共鸣,因为她的确有着化学反应所具备的一些特征,而且“短暂”这个定语似乎也不可少,大部分的人都感叹爱情的持续时间短且容易变质。但这句话无论如何是不能作为定义的,要不然,小孩会以为喝了汽水打嗝就是爱情呢!既然想不出,就放手吧,没有答案才是最好的答案。

另外不得不提是这个组合词汇:性爱。据定义讲:性爱是以生理需要为基础,注重身心以及能量交互交融的快乐行动人类可通过性爱获得生理和心理(被接受)的满足,摆脱人类的孤独感。前面讲性的定义时,对人类而言,就提到了是有目的性的,性爱的目的性就很明确,就如现代流行的一夜情属于性爱的范畴,它注重的是精神短暂的沟通和交流,更在乎情感的点缀交流和当时感受。这里想到了阿兰.德波顿在《亲吻与诉说》中精彩的描述:尽管性交是关系亲密的象征,但它本身并不能保证两个人的关系一定会密切;象征甚至会阻挠它所象征的情况实现——以和某人上床的办法避免费时的熟悉过程,就像买书为了省却读书之苦一样。

回过头来再看看动物,自然界中有很多种禽类,选定伴侣后,形影不离,生死与共!让人类感动羡慕惭愧不已。虽不能去体会它们之间的情爱,但它们之间的性,应该称得上造爱了吧。哎,定义又应该改了!


附:诗两首

鉴于未能讲清爱情的定义,特摘录小诗两首,对爱情的表象和内容作补充。



天晴了,你笑了

阳光的笑声穿透了云层。
远处的山啊,争着露出头,
只为一睹你醉人的酒窝。

天晴了,你笑了,
你笑了,我的天晴了。



我有一个梦!

在梦中,

健康又美丽,
善良又乐助,
自信又坚强,
富足又积极,
快乐又温柔
……

梦醒时,我发现
原来那就是你!


后记

写这篇文章时,八岁的女儿还在身边玩耍,看着她盈盈的笑容,我不禁期待:她会得到什么样的爱情呢其实,作为她的家人,我只有两点期盼:一是希望她得到真正的爱,二是希望她在这过程中能快乐!其它的也只能听之任之了,呵呵。

另此篇文章只是我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对治愈抑郁症的关系不大,或许对因为情爱关系而引发抑郁症的朋友稍有帮助。





3月31日更新

此题无解?错!

就读高中时常遇上难题,文科还好,理科便难,尤其数学,往往思前想后无路可走,便入困境。明知设计的题目一般肯定有解法,但迫于自己思维局限,不免想大叫一声:此题无解!时,我们可敬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会及时地写下解题思路,给出答案。解法往往有以退为进的,有另辟蹊径的,有穷举法……自已难免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唏嘘不已

人生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抑郁症痊愈后,我在总结自己的得病原因时归纳为:我的才智无法化解我当时对生命中各方面的贪。回想起来,那时想到爱情、事业、财富等方面时,常感叹人生无奈,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很多渴望无法实现,最后便走上了"此题无解"的路。

现在想来也可笑,虽然社会是个大环境,且有些问题我们无法逃避,但从心理上来讲,人生路上你既是出题者,又是解题者,何苦自己作弄为难自己呢?

所以要分析一下题目了,为什么会有难题呢?自我追求?贪名逐利?尽善尽美?或许都有。我们常说:我中刀了。但这次,下刀的人是你自己!每个人的能力和领悟力有限,解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题目最合适。研究生做硕士的题目,高中生解高考的题,这样最有成就感。千万不要小学没毕业,就想高等数学的题。从这点来看,认清自已的学籍很重要,而你的学籍高低却不重要,大不了退回幼儿园,因为这世界上毕竟有很多大字不识一筐的人依然活得幸福快乐!

尽量不要给自己出难题,这是一个原则,但人毕竟是有追求且要求进步的,何况有时难题会自己找上门来,此时又该当如何呢?我还是想到了我高中班主任的一些解题思路,应该还是很有帮助的。

一则是以退为进,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此法,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如何退,如何进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二则另辟蹊径,会此招的人应该有大智慧或思维超脱,想常人不能想,为常人不敢为,究竟其道德观、价值观也会较脱俗而不拘一格。三则为穷举法,也简单实用,把自已或亲友们所能想到的方法例举出来,只需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思路和方法应该还有很多,无法—一列举阐述如果试了多种方法依然无效,其实无解也是一种答案,你所做的只需平静的接受!

最后,我想向那些还在喃喃"此题无解"的朋友们大声断喝错!”。






14日更新

    朋友

亲情、爱情、友情无疑是人类的三大情感。
人一出世便接触到的是亲情,之后便如影随形,大多都陪伴一生;爱情则晚矣,虽没听说最早产生爱情的年龄,但大多都在懂人事之后,有的人终其一生,得不到期翼的爱情,而有的却终究未能了解何为此物;友情则不然,任谁在孩提时便生根发芽,以后一生都能蓬勃生长。情感的发生对象也有所不同,亲情无法选择,你不能选择你的父母,也无法选择你的子女;爱情大都发生在异性之间,现代社会当然存在不少“同志”,我也是通过李安的《断背山》才了解男人之间的情也可以如此缠绵凄长,荡气回肠;友情的范围却大大超过前两者,无论男女,何况老幼,都可以成为朋友!

如果说感觉亲情是如沐春风,爱情是阳春白雪,那友情呢……太多了吧。

在印象中,生活中谈及朋友是在解决困难时――这件事我某某朋友能搞掂;在喝茶聊天时――玩笑中共享人生的阅历;在携手并进时――共同走过人生的一段旅程……于是朋友便成了一种财富,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说此人家中经常高朋满座,说明结交的都是上流人士,自己自然也是上流人士;说此人在某某领域人脉极深,那必然在此界能呼风唤雨;如果此人家中都是乞丐朋友,那常人推理此人最高身份最多是丐帮帮主了;如果此人结交的都是风尘女子,或许此人不是嫖客就是拉皮条的了。

在抑郁症病重时,自闭的我常这样自责:我怎么混到如此地步,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忧郁至极!当坦然告知身边的人我得了抑郁症,而且现在已经痊愈时,面对的都是一张张真诚而又高兴的笑脸,温馨无限!

为何会这样?!是我不了解何为朋友!

翻开辞海,郑玄注释:“同师曰朋,同志曰友”,亦泛称相交好的人;翻开牛津,有七种解释,都是现代生活中所涉及的。答案如此之多,不免犯迷糊,先回想一下自己脑海中朋友的印象吧。自己印象中最深的应该是港台流行歌曲中,对朋友描述的琅琅上口歌词。
朋友应该是能相互帮助的人,这也是朋友存在如此广泛的原因。因为人生在世,再能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而帮助了别人下次得到别人帮助时便也心安理得。如果朋友不能相互帮助,或只是单向帮助,估计这样的朋友也做不长,因为时间长了,得不到帮助的那位不免发牢骚:“我要你这朋友干吗?”这应该是一种理解了。
朋友是相互理解和支持的人,这种朋友境界应该更高了。奇怪的是这样的朋友也会延伸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士为知己者死”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不同时代不同阅历的人对朋友的理解和因此而产生的行为有差异!

是否可以降低要求呢?情感为何一定要相互呢?亲情是最明显的举例,于是便豁然开朗起来!

朋友是我能帮助的人!

命题是有了,还需要解释论证一下。定义中主题很明确,别人能帮助的人是别人的朋友,我能帮助的人才是我的朋友。定义中客体“人”不用解释,但自觉得有些狭隘,难道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不能成为朋友吗?还有一个需要着重提一下的字眼“帮助”,我的理解是在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但是我没有凯撒夺人生死的权力,没有巴菲特富可敌国的财富,没有扁鹊起死回生的医术,我拿什么来帮助别人呢?鉴于刚才客体定义的狭隘性,这次无论如何要放低门槛了!或许帮助只是在别人失落时送去一个温暖的笑容,在别人寂寥时说上一句淡淡的问候,在别人努力时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在别人成功时叮嘱一声:别太得意了。这都是简单而每个人能做到的!

简单的几句话完成了我的命题和诠释,似乎用尽了我的气力,却拥有了似乎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成就感!因为,按此理论,我可以拥有任何我想要的朋友!一想至此,其乐也哉,彻夜难眠!



后记
在我病愈后的感悟中,有关朋友既不是最先的,也应该不是最重要的,待到想要付诸文字时,却无论如何只能先写它。
在此感谢我的挚友们:徐、吴、马,孙……是他们在知道我得病后不厌其烦、不论回报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彻底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坚定了朋友的信念!
最后祝福我的兄长,他才是我内心深处最好的朋友,我相信正是他的在天之灵冥冥之中指引我走出极端困境!



3月12日更新  这3天过得简单而充实,归纳下来主要做了4个方面的事情:

1、向各位关心我的家人、领导、同事、朋友说明了我现在的心态已经完全转变过来,虽然生理上还有些后遗症,但心理上已经完全好了。几乎每个人都由衷的为我高兴,灿烂的笑容那么温馨--原来我身边的人都是那么真诚,那么多的亲友在为我祝福。
2、完成了不少单位里的事,发现自己态度转变后,原来的一些畏惧的事还是很简单的,特别是在处室里同事的配合下。虽然同事们在我生病期间顶下来了不少工作,但处室里的还有很多工作因为我的病处于停滞状态,所以先从简单的做起,做掉一件自己便多了一份成就感,已经能够做到主动去承担新的任务,也有信心去完成它。
     不时提醒自己不必着急,要求低一点,慢慢来,先定能够完成的今日计划,并实现它。
     办公室的气氛也更融洽了,笑声不断。
3、主动承担了不少家务,并每天做一件以前想做而没做的比较费时的家务。我情绪一好,整个家里都也快乐起来,虽然期间还是向女儿发了2次火,但能及时提醒自己没有必要自责,下次能换一种方式去处理它。今早已经能以开玩笑的形式指出女儿的坏习惯,发现女儿反而能更容易接受并改变,并能多表扬女儿,她更乖了,相信也会更自信的!
4、帮助别人。 发贴后很高兴收到两位浙江朋友的电话,并各聊半个多小时,自我觉得挺快乐的,互动性也挺强的,特别是陈姐,我相信她很快能恢复的,目前也只是一个态度转变的问题。昨天下午和部门同事聊天时,他坦言自己的丈母娘也得了忧郁症,时间4、5年了,挺严重的,便和同事一起结合我自己的体会和“生命的重建”这本书去挖掘她的病因,发现蛮有收获的。

      这三天的我的笑超过了去年一年的总和,而且真的笑得很彻底,是所谓的开怀大笑。

      抑郁的病友们大多自身很善良,由于各种原因自己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其实我们身边大多也是善良的人,只要我们能敞开胸怀,接受别人,别人会更热情的接受你!


这几天感悟挺多的,涉及到信心、朋友、现在、人生意义、生活态度等一些方面的内容,时间关系,我将在今后逐步写下来和朋友们共享。


首帖

一年多的抑郁症生活是人生的最低谷,让我极度真正体会了人生的阴暗面,感受了太多负面的东西;

从上周的下半周开始,我开始真正好起来了,心态完全正面和积极起来,才发现世界原来还是如此美好,好坏只是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在此希望还在抑郁的病友们鼓足信心,把抑郁的经历看成是成长路上的一次考验和宝贵的财富,怀着感恩的心,去战胜它,你会变得更强大和超脱!

在此留下电话和EMAIL。 欢迎在战斗中的病友与我交流,或许对你我都有帮助,谢谢!

TEL : 021-52128885; EMAIL and MSN : yaoliang@sh163.net
BLOG: http://blog.sina.com.cn/oldjerry
祝福大家!

[ 本帖最后由 oldjerry 于 08-5-19 01:11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8-3-10 14:22:53 | 只看该作者

:)

难得楼主有心  难得!难得!祝福!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8-3-10 19:03:09 | 只看该作者
祝福楼主,楼主守的云开见彩虹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8-3-10 20:42:09 | 只看该作者
抑郁症好起来决不是几天的事,它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还会反复,不过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正常。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8-3-10 21:18:46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没好是因为还没走出对抑郁偏见的恐惧,反正,,,,,,好象感觉康复期更需要个有权威帮助自己的心理师给我内心强化,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靠自己,我只有靠自己,内心孤独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8-3-12 10:13:02 | 只看该作者
3月12日更新

[ 本帖最后由 oldjerry 于 08-3-12 10: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8-3-12 12:02:3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希望楼主可以和我们一直分享你的经验和体会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8-3-14 13:2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14日更新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8-3-14 18:52:02 | 只看该作者

好样的,高兴,鼓励

好样的,高兴,鼓励

再努力
再努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8-3-14 20:18:05 | 只看该作者
祝贺楼主走出抑郁,我这次得病后,对我亲戚朋友也是坦言相告,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以前是完全封闭自己的,觉得得抑郁症是一件极端不光彩的事情,这里面隐藏了我对人的不信任和敌视,当自己能对别人敞开心扉的时候,就多了一分战胜抑郁的希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8-3-14 20:34:52 | 只看该作者
你彻夜难眠?请关注自己的睡眠情况!小心是转躁,请了解双相.


愿你真正康复!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08-3-14 22:55:00 | 只看该作者
我忧郁8年了,还没有好,2000年到现在,忧郁证真的令人可怕!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08-3-14 22:56:2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能不能治愈我都不怎么在意了,或许是命运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08-3-15 19:39: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oudouxiu 于 08-3-14 20:34 发表
你彻夜难眠?请关注自己的睡眠情况!小心是转躁,请了解双相.


愿你真正康复!



抑郁状态好转后,一定要注意身和心的长期保养,缺一不可,否则容易复发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08-3-31 09:15:05 | 只看该作者

3月31日更新,谢谢阅读!

3月31日更新,谢谢阅读!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1: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