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34|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健康:坏心情出卖了你的健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8-2-11 12:3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 者: 黛比-夏比洛
第1节: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你听得懂身体的语言吗?

  你知道为什么长期压抑的人容易患癌症吗?

  你知道为什么心脏病常常降临到那些心情郁闷的人身上吗?

  一位贪官,年仅三十六岁,逮捕之后,一夜之间乌黑的头发竟全部变成了灰白色;一位士兵听到父亲的死讯后,突然全身起了荨麻疹,可是当他听说是误传时,身上的荨麻疹又奇迹般地消失了;一名男青年因恋爱受挫,整日闷闷不乐,一日早晨起床后,忽然发现自己的头顶出现了一块银元大小的斑秃;许多癌症病人被确诊后,没几天就死了,他们究竟是死于疾病,还是死于恐惧?

  身体通过症兆与我们交流,我们应该倾听身体的声音,理解内心的知觉,感受身体细胞的喜、怒、哀、乐。一旦我们将意识、情绪与身体割裂开来,我们就会忽视身体的感受,最终导致疾病缠身。

  美国著名健康专家黛比·夏比洛在《坏心情出卖了你的健康》一书中,清楚地阐述了意识、情绪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她指出,在过去的十年中,很多实验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身体与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心理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身体的化学平衡,其中免疫系统尤其敏感,正因如此,最近才诞生了一门新学科--心理神经免疫学。心理状态会极大地影响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又会直接影响新陈代谢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等,从而影响整个人的健康。

  黛比·夏比洛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一状况。她说心理压力影响身体,就好比你想从一管牙膏里挤出一点牙膏刷牙一样,如果你忘了摘下盖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牙膏一定会找个地方窜出来,要么是从底部,要么是从中间的某个洞冒出--总而言之,它会找到一个最薄弱的地方作为突破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认为,长期的忧虑苦闷容易使人患上癌症。人体内每天都会产生三千个癌细胞,同时,人的身体里面,又有一些"自然杀伤细胞"专门负责对付癌细胞。如果一个人整天处在忧虑、苦闷、孤独等不良情绪中,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就会下降20%以上,抵御肿瘤细胞的能力也就大大减少了,患癌症的几率也就增大了。因此,避免疾病,首先要有一个好心情。

  那么,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情呢?《坏心情出卖了你的健康》具体介绍了调整心情的方法:

  你可以通过全身放松来倾听身体的声音!

  你可以通过改变意识来改善心情!

  你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来排除内心的紧张和恐惧!

  你可以通过可视化疗法来让自己充满自信!

  你可以……

  总之,我们相信,如果读完了《坏心情出卖了你的健康》之后,你一定会相信诺曼·希雷博士的那句话--情绪可能是导致免疫系统代谢失调的最终诱因,你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同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如果遵照本书去做,你的免疫功能一定会更加强大,你也会变得更加健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36:57 | 只看该作者
第2节:第一章意识与身体的奇妙关联(1)


  第一章意识与身体的奇妙关联

  一般而言,身体与意识是两个独立的系统,绝大部分情况下它们都独立运作。我们的身体接受食物和水,不时地进行锻炼,我们才能自由行动,获得感官认识。类似的,我们用意识接受思想、理论和知识,用推导和思考来锻炼它,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对于身体与意识的简单联系,我们尚能接受。比如,当极度紧张或者兴奋的时候偶尔会有呕吐感;又比如,在锻炼完身体后会觉得精神振奋。但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情感或者病症时,我们又对这种联系心存怀疑了。既然每种病症都有明显的生理诱因,那为什么还要突出心理因素呢?心理、情感的确对神经系统有影响,但是真的会引发生理疾病吗?格弗雷·考雷在2005年的一期《新闻周刊》中如此写道:

  人们知道自己会在窘迫的时候脸庞通红,知道自己会被吓得心跳加速,也知道突如其来的坏消息会使自己如遭重击。但是,他们却不愿相信单纯的心理感受(比如孤独、沮丧)会引起强烈的生理反应。

  本书旨在解释生理与心理之间的重要联系。在过去的十年中,很多实验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身体与心理是互相影响的,而且心理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身体的化学平衡,其中免疫系统尤其敏感。与此相关的一门新学科叫做"心理神经免疫学"(PNI)。心理/情感状态影响了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又影响了身体的其他系统--新陈代谢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等,从而影响整个人的健康。

  我的家庭医生曾在一座小城行医,据他的估计,大概有一半的生理疾病都是由情感问题引起的。情感有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会因为情绪被掩饰或者被压抑而消失不见。或许由于某些原因,我们无法或者不想将所有的情绪波动表现出来,而是将它们深藏心底,但心理的变化终归还是要在你的身体上得到反映。

  不同的情感是否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呢?惟一的区别可能在于表现形式。H2O的存在方式可以是水、雾、雨、冰、海洋,但仍然是H2O;同样,我们的情感可以从行为、动作、言语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表达出来,但它们都属于情感。如果你的一部分情感被忽视或者被压抑,它总会寻找其他方式宣泄出来。比如,当被爱人拒绝时,你走出房间,狠狠地挥手打了一下门。你手臂上的痛是不是恰恰反映了你被拒绝之后的沮丧和懊恼呢?

  在电影《曼哈顿》中,伍迪·艾伦充分演绎了这种复杂的情感。当他的女友(黛安娜·基顿饰演)跟他分手去找另一个男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基顿问他为何不生气,艾伦说:"我不生气,因为我心已郁结。"

  ·试试看·

  心理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小测试,可以证明心理对身体产生的影响。你需要找一位朋友来帮助你完成。

  站在你朋友的右手边。把你的右臂抬高,平举到肩膀的高度(如果你是左撇子,就抬左臂)。让你的同伴将手放在你伸出的手腕上。这时候,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手臂上,尽力不让他(她)把你的手扳下去。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你手臂的抵抗力的自然水平,并不需要你的同伴真的施加强力。放松。

  现在闭上你的眼睛,脑海里稍微回想一下那些曾经给你带来不快、沮丧和烦恼的人,只要一小会儿。当你找到感觉以后,再次伸出自己的手臂,让你的同伴试一下这次你的抵抗力有多强。再放松。

  现在想一些轻松的事情。当你找到感觉以后,伸出自己的手臂,再让你的同伴试一下这次的抵抗力。放松。如果你的同伴觉得这很有趣,你可以和他交换角色,帮他做一下测试。

  大部分人都会立刻感觉到力量的区别。当他们脑海中萦绕着沮丧和不快的情绪时,抵抗力就会很差,就像力量被从手臂中抽走一样。而当思考一些愉快和有趣的事情时,手臂就变得相当强壮,而不易被撼动。通常而言,要比刚开始测试的时候更强。

  压力因素

  精神影响身体的最明显方式就是心理压力。好比你想从一管牙膏里挤出一点牙膏刷牙,但是却忘了摘下盖子,会发生什么事情?牙膏会找个地方钻出来,要么是从底部,要么是中间的某个洞--总而言之,它会找到一个最薄弱的地方作为突破口。

  现在,把那管牙膏想象成你自己。你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你的精神和心理备受煎熬。但是,你并不想通过放松来彻底解决内心的冲突,也就是说,你坚决不摘下管帽。那你内心积累的压力会怎样?当然,它必须找到一个出口,如果它不能从管口跑出来(因为你拒绝表达这种情感),那就会从别的地方突破。它会找到最薄弱的环节,可能是你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或者生物钟。强行压制这些压力,会带来疾病、意志消沉、焦虑症和药瘾;如果爆发出来,就可能会带来偏见、犯罪、暴力、侵略性。

  就压力自身而言,它无所谓好坏,只是我们的处理方式会带来这样那样的区别。对有些人而言,压力可以让他们兴奋,让他们更坚定地向目标前进。而对其他人而言,压力意味着痛苦、混乱、消沉、退缩和畏惧。面临最后期限,有的人会被激发出极强的创造力,而有些人的思维则陷于凝滞。后者的身体很可能受到不利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1:39 | 只看该作者
第3节:第一章意识与身体的奇妙关联(2)


  虽然日常生活中的压力积累并不引人注意,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几乎是最深刻的。那种生死抉择所带来的压力固然会给人极大的压迫感,但绝不是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而日常小事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则随处可见:汽车无法打火,例会迟到,未缴纳的账单,与同事发生口角,孩子和老板带来的烦恼,等等--这些都会引发一种"压力效应"。在《内疚为师,爱是教导》一书中,乔安·波里森科写道:

  紧绷的神经就像汽车的超负荷运转,或许这种超负荷运转会解决一些眼前的困难,但是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汽车产生某些故障。而对于人而言,这种"故障"被称做"压力(焦虑)性神经失调"。

  有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带来"压力效应",因为人的身体并不能很好分辨现实与想象的区别。当我们全神贯注地警惕某件可能发生的事情时,你的身体协调系统和化学反应就会有相应的反应。比如,回想一下恐怖影片里的惊悚镜头,你背后和肩膀的肌肉,甚至胃部都会有所反应。再比如,想象自己在温暖的沙滩上惬意地晒太阳,整个人都会放松下来;想象自己在奋力奔跑,你的神经和肌肉就会不自觉地运动起来。这些情景仅仅存在于你的脑海,但它们会在你的身体上得到反映。

  情感会带来深层次的压力效应,尤其当情绪被刻意压制的时候。上下班路上长时间堵车,一天连着一天的糟糕天气,应付烦人的小孩,与邻居有了口舌之争--对于这些,我们只能够选择忍耐,因为社会环境不允许我们随意发泄不满。而将这些情绪压制下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身体里相应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无处宣泄。它们会消失吗?它们怎么消失?

  压力过大引起的可见的生理反应包括:头疼、高血压、心脏病、呼吸困难、失眠、饮食失衡、恶心、口干、溃疡、腹泻、背痛、虚汗、皮疹和麻疹。而心理上的不适也会同时发生,比如沮丧、恼怒、情绪不稳、焦虑,等等。也有可能发生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出正确决定、时常陷于困惑、无来由的恐惧、自怨自艾、家庭和婚姻出现危机等一系列情况。行为上的改变则有可能包括:衣装不整、坐立不安、突然流泪不止、过度放纵烟酒、恐惧症、性功能障碍,等等。以上现象都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拉里·铎西博士的一项研究成果很好地说明了心理压力与身体疾病的关系,他在《治疗术突破》中写道,在因心脏病死亡的病例中,死于周一的人是最多的--不仅仅如此,如果更精确一点,可以说在周一上午九点是心脏病死亡率最高的时刻。没有任何一种其他动物会在一周里的某一天有显著不同的死亡率。如果还有人坚持认为意识和身体不存在关联,那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当然,有一些医学上的解释可以说明在上午死亡的几率要高于下午,比如上午的心脏跳动频率更高、血压也可能更高、肾上激素的分泌不规律,等等。但是这些都无法解释为什么更多的死亡病例出现在周一,而不是其他时间。

  工作中的不如意

  马萨诸塞州健康教育署在2002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工作中的不如意是引发心脏病的首要因素。哈佛医学院的詹姆斯·E·穆勒博士则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发现除了心脏病,中风最频繁的发作时刻也是在上午八点至九点之间。保罗·鲁德莫博士对马萨诸塞州2001年突发死亡的病例进行调查后发现,上午九点左右出现的死亡病例是下午五点的两倍。

  很明显,并不是所有的不如意都会导致死亡!但是,工作中的不如意和生理疾病之间的联系绝对不应该低估--每年由于不堪压力而浪费的工作日不下上百万。诺曼·毕尔博士的一项研究表明,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看医生的人数上升了20%,去医院的人数上升了60%。

  帕德马·奥加拉的故事可以说明不合适的工作所带来的压力是如何摧残一个人的身体的:

  很多年以来,我都被背部和腿部的疼痛所困扰。医生告诉我,这种疾病非常难缠,不是那么容易好的。不过,我还是很努力地通过练瑜伽来治疗这种疼痛,后来我甚至可以在业余时间兼职教习瑜伽了,而白天仍然在职业咨询中心的管理部门工作。1990年,我的眼睛开始出现问题,有时候非常疼,视力不断下降。有三周的时间我看不到任何东西,医生告诉我这是青光眼。同时,我感觉在白天的工作上浪费了太多时间,我应该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瑜伽教学中,而不是每天不停地跟不认识的人絮絮叨叨。做了两次眼科手术后,我有了放弃现在工作的念头,但是又不敢确信经济上会不会出现问题。重新开始工作后,我的后背疼得更加厉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2:26 | 只看该作者
第4节:第一章意识与身体的奇妙关联(3)


  几个月后的一场事故让我痛下决心。当时我正在开车,突然后面有什么东西狠狠撞上了车尾,而我的脚还踩在油门上,车子一下子失去了控制。车越开越快,我觉得自己肯定要葬身于此了。于是,我开始祷告,如果这次大难不死,我就立刻辞掉工作,做我想做的事情。我的脚终于松弛下来,离开了油门,汽车重新归我控制了……

  回去以后我就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从那以后我就专心于教习瑜伽,对经济状况也不那么关心了。我注意到自己的背痛再也没有发生过,眼睛也没有任何问题。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生活节奏的改变

  工作并不是压力的惟一来源。压力会以各种方式在各种时间出现。当你的生活出现大的变动时,比如迁居、结婚、丧偶,一定程度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我们会感到彷徨无助、惊慌失措、悲痛难已。这些不稳定的情感会影响肌肉和血管的运动,提高某些激素的分泌(比如肾上腺素),干扰消化和呼吸系统的运行,削弱免疫力,让我们更容易被疾病击倒。

  在我八岁的时候,曾经在寄宿学校住过一段时间--似乎这还算不得什么恐怖的经历。刚住了没几周我就得了扁桃体炎。我只好住院几天,切除了扁桃体。然后,我在家休息了几天,只吃土豆泥和果冻等容易下咽的食物,而且味道不错!实际上,那两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我和家庭重新建立起联系,给予我安全感和归属感。几天后我回到了学校,身体完好如初。回头想想,那段时期的确有些难挨。我所得的病--淋巴结肿胀、咽喉疼痛--表明了我还没有适应寄宿学校的生活环境。

  阿多夫·梅耶博士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让自己的病人写下生活中重大改变的时间,然后他将这些时间与那些病人的病历表进行对比。他发现,生活中的重大改变常常伴随着生理上和情感上的病症。在20世纪90年代,这项研究由托马斯·赫尔莫斯博士以及美国海军精神病专家理查德·拉赫继续进行。通过对五千多名病人的访问,他们总结出一张容易引发压力的事件列表,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数。分数越高的事件越可能在短时间内间接或直接引发生理疾病。分数最高的几个事件是:丧偶、离异、疾病、事故、迁居和失业。

  这项研究清晰地表明:生理疾病往往伴随着精神创伤发生。不过,对于不同的人,同一事件所引发的结果不尽相同。比如,对某些人而言,离异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而对其他人则意味着孤独和抑郁。有些人会因为搬家欣喜若狂,而有些人则认为搬家太浪费时间,而且新家缺乏安全感。情绪上的波动并不等同于生理疾病,但是,如果添上无法发泄的恐惧和焦虑,发生生理疾病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显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免生活中的危机,但我们可以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不要强制压抑它,违背它。了解自己,释放自己,这对你的身体很重要。

  生活中的一些变故几乎彻底地改变了斯蒂文·赫纳西的人生,也许他自己并不了解这些改变的意义:

  在生病前一年,我离开了从小生活的城市,离开了家庭、朋友、工作,还有酒精--我成年后的好朋友。我甚至与妻子离婚,在新的城市成立新的家庭。

  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陌生--工作、社交圈子、情人,我自己也变了,我感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我尽量用乐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些改变,但是我也知道变化来得太快太大了,说不定自己会遭到惩罚。

  最开始是疝气痛。我感到精力大不如前,经常力不从心。医生说是肠胃方面的综合症。这段时间持续了大约三个月,我吃得非常少,体重大幅下降。

  这场大病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之前我总是花大量的时间关心别人,总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现在我也开始学着照顾自己了。说实话,一开始我还真不习惯这样,不习惯把好东西留给自己。之前那几年,虽然我表面上过得很快乐,但是在心底却不停地因为束缚了自己的天性而挣扎。这次生病让我有机会回头审视自己的过去,从更深的层次理解人生。我发现自己的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我更加体谅自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3:45 | 只看该作者
第5节:第一章意识与身体的奇妙关联(4)


  身体的卫队

  压力对身体的免疫系统有直接的影响,它会削弱身体抵抗细菌和病毒的能力。我喜欢把免疫系统称作"身体的卫队",因为它时刻与入侵身体的细菌和病毒作战,让我们的身体免受疾病侵袭。压力会促使身体分泌很多种类的激素以抵消过剩的精力,但是其中两种--肾上腺素和氢化可的松--却抑制了免疫系统的运行。

  举个例子,面临大考时,考生容易患上感冒或流感,这可能由于太过紧张,导致免疫机能低下。"你是否曾经抱怨自己运气欠佳,在考试时期突然发烧?"特里沙·格林哈夫博士在《时代》杂志上写到,"最近三个礼拜,我看到十几位最阳光最棒的学生萎靡地在床上养病,常见的症状有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等等。这些都发生在本科预科课程考试之前。"

  你可能也注意到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可能当时你正处于生活的低谷,各方面理不顺的关系让你不得安生,睡眠质量也很差,同时饮食也会受到影响(说不定还会养成不好的饮食嗜好)。然后,你还必须挤地铁去上班,拥挤的人群,各种细菌随着呼吸传播。几个小时后,你感到浑身发冷。是什么导致你易受疾病侵袭?是地铁车厢狭窄的空间里传播的病菌吗?是缺乏睡眠、饮食失调吗?还是内心压力的积累,导致身体状态变差的原因呢?当周围出现了流感病菌,不是所有人都会受到感染。有些人保持着健康体魄,有些人则只能上床休息。那些生病的人还有什么特征呢?备受压力,工作过重,家庭问题,精神压抑?如果你生病了,你能发现别的地方不对劲吗?免疫系统的防御从内部瓦解,抵抗病菌的能力日渐削弱。除此之外,有没有感觉到越来越弱不禁风,没有安全感,心理也越来越脆弱?

  双向交流系统

  我们的心理/情感状态同样影响着内分泌系统。荷尔蒙在身体内流动,就像由化学物构成的河流一样,它们影响到身体的动作、行为、感觉和情感。内分泌体系由内分泌腺构成,而脑垂体就像指挥家一般,控制着内分泌系统的工作。"一种简单的情绪,比如恐惧,可以理解成抽象的情感,同时也可以理解成肾上腺素切实的分子运动。"狄巴克·乔布拉在《有限的身体,无限的精神》一书中写道,"没有情绪就没有荷尔蒙,没有荷尔蒙就没有情绪……所谓革命性的精神-身体医学,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发现:思想如何波动,化学物质的运动都会与之呼应。"

  将大脑、免疫系统和神经细胞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被称作"神经肽"的荷尔蒙,它就像信使一般,把情感传到身体,再将身体的反应带回来。它们构成的双向交流系统,将情感与身体的各个部位连接起来。神经肽将我们内心的恐惧、焦虑、梦想和希望带往身体的每个角落。

  "人的思想是一连串神经脉冲,沿着神经轴传播,沿路触发肌肉和腺体,就像电话信号沿着电话线传播一样。"布雷·佩恩在《你的身体只相信你》一书中写道。

  神经肽将知觉与思想连接,将大脑与荷尔蒙的分泌连接,将身体器官与体内细胞的活动连接。下丘脑是大脑里的一个小腺体,在那里情感被转化为身体反应。神经肽丛在视丘和肠胃中都有发现(也许这可以说明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现象感到"反胃")。 下丘脑是大脑的情感中心。它不仅仅是神经肽的受体,还控制了脑垂体、肾上腺、食欲、血糖浓度、体温、心脏机能、呼吸器官、消化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它就像一个药房,不停地分配化合物与激素以维持系统的平衡。每一个想法、每一丝感觉都通过下丘脑翻译成相应的动作。一点压力就可能触发身体一连串的反应。

  免疫系统的每一个重要部分都有神经肽的参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大脑化学学会主席坎德斯·佩特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写道:"我们对神经肽的了解越深,就越难以用传统的看法来解释意识与身体的关系,而越倾向于用一个独立的、整合的观点来表述--'身体意识'。"

  很显然,身体与意识并非两个互不相关的系统,它们相互整合,对内外环境一同产生反应。我们的所思所想都对身体的健康状态有着即时的影响,同时身体的处境对精神和情感状态也有着对等的影响。把两者分开对待,就相当于把我们从自己的身体分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4:31 | 只看该作者
第6节:第二章病由心生(1)



  第二章 病由心生

  泛美医学会的创始人C·诺曼·谢利博士认为,至少85%的病症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剩下的15%则可归因于环境因素、基因因素和所谓的"神秘因素"。尽管这仅仅是他自己的推测,但是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我们的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健康状态。

  马克·巴拉切曾在《治疗之路》杂志上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如果一名女子通过吸烟来缓解婚姻的压力,由此患上肺癌,那么是什么引起了她的肺癌?是遗传诱因?是癌细胞扩散?是吸烟本身?她的人际关系?就算能够切除肺部癌细胞,但是婚姻状况没有改变,抑郁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她能够保持健康吗?

  想看清楚这点并不容易。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把生病归结到一些外部原因上面,而不考虑自己的思想、感觉和情感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常常会认为,疾病是由遗传基因或者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生病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尽管我们拥有自己身体已经很长时间了--三十、四十或者六十年--但当事情变得不对劲儿的时候,我们又会感到自己住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身体里面。我们与自己的身体隔离开来,不知道也无法理解这具陌生的身体是如何工作,又为何不再正常工作。很少人了解身上的那些"零件"有什么用途,又有什么区别。这也是我们如此信任医生的原因。

  如果我们一路追究死亡的原因,就越能透过表面的生理因素,而接触到更微妙的非生理层面--心理/情感的连接点。不过,在我们探讨疾病的内部诱因之前,我们还是先对外部诱因稍作了解。

  环境因素

  环境是疾病起因中一个不可轻视的因素。世界人口正在高速增长,造成了很多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难题(比如,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经对南半球的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我们都在不自觉地摄入毒素,比如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工厂废料、汽车尾气,等等。至于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哮喘病发病率的显著提升,而疯牛病对人类的影响也源自环境污染。我们将自然改变得越多,付出的代价就越沉重。在每个病例中都应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疾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是我们急需深加研究的课题。我们不能再用化学产品来施肥、喂养家畜,更不能再把化学废料倾入江河,任由它们损害人类的健康。

  但是,我们也不完全是无计可施,我们可以制定人体摄入毒素的数量,在商业化耕作中谨慎使用化肥,尽量食用绿色食物,精心呵护这个星球。

  千万不要觉得为时已晚,自暴自弃,更不能觉得小事一桩,毫不关心。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国家性疾病

  环境因素当然也包括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在某个国家发病率奇高的病症很可能与当地风俗和地理环境相关,这种病症可称作"国家性疾病"。比如乳腺癌,在日本和中国的患者较少,但在美国却有1/9的女子受到乳腺癌的困扰。这仅仅是由于饮食结构的差异,还是与两种文化中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态度不同呢?

  艾迪和我曾经受邀去捷克讲学。当时,捷克人刚刚经历国家体制的巨变。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他们一直生活在极大的精神压抑下。我们询问当地人有没有什么病症较为盛行,他们告诉我们很多人深受喉部与胸部疾病的困扰。身体的这两个部位与情感压抑紧密相关,尤其是悲伤与恼怒。多年来,他们无法为了自己呼吸,也无法为了自己说话。他们的情感在心中压制了太长时间,以至于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心"--愉悦之心,关爱之心。这就是喉部疾病和心脏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

  国家性疾病也包括疟疾之类的传染病。当欧洲的传教士到达夏威夷群岛时,带去了麻疹病毒。由于对麻疹没有任何免疫力,当地土著大面积死亡。夏威夷土著完全没有机会建立对麻疹的抵抗力,因为他们居住的环境是完全孤立隔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5:05 | 只看该作者
第7节:第二章病由心生(2)


  基因因素

  遗传或者基因是又一个无可争议的疾病诱因。有些生理缺陷是代代相传的,所以,相比其他病症,父母身上的病症更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不过,单单一个基因并不是决定性的力量,外部的因素对基因的诱导可能更加重要。举个例子,同胞兄弟有完全一样的基因组合,但是他们未必生一样的病。

  外部情感环境和内在生活态度同等重要。它们一起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饮食、锻炼和个人习惯--反过来,这些习惯又影响到身体健康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有可能平衡掉基因引起的易病体质。当你的身体缺乏照顾、缺少锻炼、营养不足或被恶习(比如吸烟酗酒)所侵蚀后,即便原来的体质并不弱,也无法抵御疾病来袭。如果把病因归结为"我之所以得病是因为我母亲也得过这样的病",只会让宿命论和绝望占了上风,而你的抵抗力愈加脆弱。不管发生什么,都要鼓励自己、爱护自己。对你的身体关爱越多,它在疾病的面前就越坚强。

  神秘因素

  当我们对病因毫无所知,其他所有的解释都对不上号的时候,神秘因素就成为了最后的解释。我们必须承认,有些未知因素是确实存在的,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精确定义、分门别类或者被我们彻底了解的。自然世界充满了神秘色彩,比如,玫瑰如何散发馨香?本能由何而来?大脑为何会思考?

  这些不可知的元素会让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求知欲深受挫折。但即便如此,态度仍然很重要。如果我们轻易向绝望和无助投降,就会迅速滑向沮丧的深渊。不过,如果我们选择用一种尊重规则的态度,也就得到了这些不可知的尊重。在死亡面前,我们可以选择放弃生命,也可以用各种方式来体验生活中种种神秘之处,两种生活态度带来两种生活方式。

  身随心动

  如果真的有85%的病症(就算没有这么高的比例)是由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引起的,我们就必须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生活方式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锻炼身体的频率如何,是否吸烟喝酒,休闲时间和可以支配的个人时间有多少,对待自己的态度是漠然还是尊重。这些因素都会慢慢地削弱或者增强我们对疾病的抵抗力。生活方式也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感觉:是全身心地享受生活中每一个细节,还是漫不经心地懒散度日,抑或竭力挣扎以便从痛苦中解脱。

  自我感觉也很重要。我们可能做对每一件事情--每天慢跑五英里,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经常静思--不过,如果我们并不是真的爱自己,如果我们感到生活毫无价值,觉得自己容貌不佳,并且经常内疚和羞愧,长此以往,这些负面念头都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身随心动--我们的思想和言语就像是种子。我们的健康状况反映了我们的所思所想--就像种子发芽长成大树,思想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肌肉、激素、神经和新陈代谢。

  从自己的健康评估中,我们能够得到最准确的寿命预期--比所有病理征兆、医疗检查、试验测试都要准确得多。在《医疗突破》中,拉里·铎西博士写道,在十二个月里,抽烟人群的死亡率是不抽烟的两倍,而"说自己身体状况'差'"的人群死亡率是"说自己身体状况'很好'"的七倍。

  与那些终日闷闷不乐的病人相比,那些具有奋斗精神的病人痊愈的可能性要高得多。当我们把疾病看作是无法逾越的困境时,体内的潜能就无法正常发挥,康复之路就布满坎坷。当我们把疾病看作是一种挑战、一种经历,身体内自愈的能量就要大得多。阿尔贝特·斯科维茨说过:"人类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从而改变生存的状态,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发现。"

  身体形象

  很少有人用爱与尊敬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身体。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更苗条一点或者更有线条感,希望自己更高挑些或者脸上的皱纹更少。如果你问一下身边的朋友,哪些人是真心诚意地爱自己的身体,答案很可能是没有。

  举个例子,可能你不太喜欢自己的大腿。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你一直希望它有所改变--少点赘肉、更柔滑、更苗条--所以,每当你照镜子时,都觉得自己的大腿又粗又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5:32 | 只看该作者
第8节:第二章病由心生(3)


  听起来很熟悉?现在想象一下,你就是你的大腿。想象自己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一直被人家埋怨又胖又难看。你努力讨好主人,得到的却永远是冷漠。你会多么的失落和孤独啊!虽然听起来似乎有点滑稽,不过在现实生活里,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艾薇·麦克唐纳在被诊断患有肌萎侧索硬化症(ALS)时,正在一家医院当护士。病情恶化得很快,她只能以轮椅代步,医生告诉她只有半年左右的日子。艾薇想在离开人世前体验不寻常的爱。首先,她觉得应该从自己的身体开始。但当她第一次看到镜子中的身体时,不由得吓了一跳。这种厌恶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才慢慢稀释。她告诉我,她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是注意并且记录下每天自己对身体的厌恶感觉有哪些,喜爱的感觉有哪些……每天我都努力去接受我身体的一个部位……我没法说出到底是哪一天感觉发生了突变,但是,有一天我注意到自己再也无法对身体的任何部位感到不适,我可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镜子里的裸体,真诚地感叹她的完美。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艾薇的病情不再恶化,渐渐从ALS中康复。

  当我们对镜子里的身体产生排斥的感觉时,是不是在将自己与那些天生丽质的人作比较呢?社会迫使我们(或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接受并承认某一种美。要想保持身心健康,首先就要摒弃那些世俗的眼光。我们必须诚实地对待自己的感觉,勇敢地接受自己,不需要心怀愧疚、忐忑不安。无论有何感受都没有问题。美丽的秘诀是:我们接受自己的程度越高,就越可爱。

  感觉决定外形

  感觉决定了我们是紧张窘迫,还是随意放松,从而影响到肌肉和关节的状态。肌肉是紧绷抑或松弛,萎缩或者发达,关节是灵活抑或僵硬--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的情感历程。阿什利·蒙塔格博士(《爱抚》一书的作者)的研究表明,那些缺少足够关爱的孩子可能会停止成长。X光照片也显示,当孩子被有意孤立或者独立生活时,骨骼的成长极为缓慢,甚至停止成长。肯·迪奇韦尔德在《身体意识》中写道:"我终于发现,情感经历、心理抉择、个人态度和形象,不仅影响身体各器官的工作,与各个部位的成型和构造也有关系。"

  我们的自我评估体系是在成长中逐渐形成的,往往在无意中糅合了一些社会成见。实际上,我们当中大部分人都学会了如何压抑自己的感觉,以使得自己表现得"正常"一些。内敛的情感导致了自尊的缺乏,同时却带来了性欲、金钱欲、权利欲的膨胀,其中任何一种都会对健康造成无可挽回的创伤。美国医学专家卡洛琳·麦西说过:"我们的生理结构成长为我们的人生履历。"

  心脏病专家迪恩·奥利什博士注意到,那些接受冠状动脉置换手术的病人中有许多都返院接受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手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有50%的病人在五年内重返医院接受手术--换上的冠状动脉替代管又堵塞了。在《医疗之路》一书中,马克·巴拉什引用了奥利什博士的评论:

  长期的压力导致心脏疾病,这点没错,但是我们要看得更深一些……他们觉得自己得不到爱,不值得被爱,于是他们希望通过对物欲的追求来代替爱,换取爱(金钱、权利、地位、财产)。当然,他们的病情就愈发沉重了。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的配偶、儿女、父母,还有生活中的其他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亲人的亲情与关爱,不仅让我们内心充实而温暖,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对一些病人而言,亲情或许是真正的医生。

  卡鲁拉·金描述了一段几乎让她垮掉的经历:

  我母亲有四个子女,我是最大的一个。所以,家里一直有比我更需要照顾的人,我也一直很努力地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不过我自己却似乎被忽略了。我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孤立。十八岁的时候,我进入了修道院,当时我想为上帝做些什么,但我又不知道如何做起。

  在修道院里,我感到孤立无助,甚至时常心怀愧疚。看到食物我就觉得恶心,不知不觉中患上了厌食症。我终日静想,却愈加沮丧,甚至想到了死,或许只有死亡才能使我从这种煎熬中解脱。为此,修道院的修女多次开导,但是她们的劝告毫无用处,我根本听不进去,因为我已经把自己孤立开来,独自生活在一个灰暗的没有色彩的世界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6:19 | 只看该作者
第9节:第二章病由心生(4)


  在被劝离修道院的时候,我的身体非常瘦弱,精神极度低落。当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名女子将自己活活饿死的报道后,心中突然一惊,我感到这样下去我也会死。也许这就是转折点吧。

  康复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我必须挣脱以前强加给自己的枷锁。我必须为自己吃东西,而不是受人强迫。爱情也许是真正帮助我康复的医生。虽然爱情也给我带来了恐惧和焦虑,但我的爱人却一直帮助我,即便我把所有东西都甩到他身上。他的爱让我敞开心扉,让我有足够的勇气活下去。

  可见,他人的爱与支持让我们有能力度过难关,让我们真心欣赏自己,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我们需要彼此呵护。我们希望被爱、被追求、被关怀,就像我们需要去爱、关怀别人一样。而我们这么做并不仅仅是为了心里痛快,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存。俄亥俄州立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试验,来研究关爱饮食与心脏疾病的关系。他们给试验用兔子喂食高胆固醇食物并进行纪录。正如所预期的,高胆固醇食物使得心脏疾病的发病率猛增,但是其中一组的发病率比其他组低了60%。这是因为负责这一组兔子的实验人员在每次喂食前都有意识的把兔子握在手中--抚摸一番。

  孤独、离异和痛失亲人都可能让死神的脚步加快,我们心碎的同时,身体也走向末路。戴维·格尔曼在2002年的《新闻周刊》中写道:

  调查发现,近期丧偶的人群发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对于那些感到被社会孤立的人,情况也大致相同……研究表明,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无论性别,缺乏紧密人际关系的人群发病率是平常人的三倍。

  纽约西奈山医院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配偶患病期间,人的免疫系统还算正常,至少比濒死的配偶要好很多。但是一旦配偶死亡,另一方的免疫功能就会迅速崩溃,而且在短时间内都无法恢复。从免疫细胞的数量来看,跟平常没什么两样,但问题是它们都不工作了。这种情况要持续几个月。"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丧偶之后的六个月里,出现绝症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伦敦皇家医院的精神病学顾问柯琳·莫雷·帕克斯在一期《时代周刊》中如此写道。费德里克·费里尼逝世后,他妻子的身体很快就垮掉了,五个月后也离开人世。电视新闻播音员莱昂纳多·帕金逝世后,他妻子四个礼拜后就随之而去。引用她一名好友所言:"她好像放弃了活下去的希望。"她的大脑传输给免疫系统的信息,让身上的所有细胞都感到了悲伤和孤独的气氛。

  什么创造了我们的本体?

  如果85%的病症与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有关,那我们应该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负起责任来。从逻辑上而言,我们理应为自己生病负责--是我们"让"自己患病的。有一种广泛认同的说法是,我们创造了本体。由此看来,似乎就应当由我们自己来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负责,我们的所思所想决定了未来的发展--好的方面,或者坏的方面。这种想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或者不想去看的细节,我们时常在给自己添麻烦;或许我们从此不再将所有过错推诿到别人或者外部环境上,而是先从自己的行为着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他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对待自己的态度,

  然而,以上推论都基于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确创造了本体,可以完全激发自我意识,我们无所不能。这听起来有些唯自我论的意思,把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会带来愧疚、自责和失落感。因为没有照看好自己而得病,因为压抑了心中不快而患上了溃疡或者肿瘤,我们会觉得自己简直是人类中没有希望的典型。当我们说自己创造了本体时,同时也意味着将生理健康与心理和精神划上了等号。所以,得病就等于精神上的失败。然而,这一等式都被许多事实证明是不恰当的。许多精神病教师都死于癌症或者其他相关的病症。

  相信我们创造了本体,意味着"我"是可以被控制的。但是从个体而言,从来没有谁能够完全控制自己;总会有一些其他因素掺和进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6:41 | 只看该作者
第10节:第二章病由心生(5)


  在地球上,我们不是独立存在的。相反,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网状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因子,无论这个社会如何变化。我们的相互关系共同创造了本体,而正是那些紧密联系的各种因素,赋予了生命如此的深度和魅力。

  肯·威尔伯的《优雅》一书中引用了塔利亚·奇拉姆·威尔伯的话:

  当事情降临到我们身上时,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反应,但是我们无法控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们的联系太紧密了,无论跟他人还是跟周围的环境--生命的复杂性的确是个奇迹。

  如果抱着"我创造(或者控制)了我的本体"的想法,就将自己从丰富、多样化、神秘的生活中割裂出来……否认了营养自己以及每个人的关系网的存在。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改变对待自己和世界的态度,但是我们无法决定结果会是怎样;就像我们无法阻止旭日东升,无法让地球停止转动,无法让旱地突降甘霖。人们并没有创造本体,而只是对自己的本体做出反应。我们无法改变风向,但可以调整船帆的航向。内心的平静是必要的,药理的治疗同样必不可少。内在精神的反省和疗伤在我们的掌控之下,而且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没有出现正面的效果,你也大可不必过于自责。

  一定要记住,尽管病症与我们的行为关系紧密,但无论做了什么,你都无法决定最终的结果。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情感做出反应,可以压抑自己的愤怒和恐惧;我们可以用宽容和友善来感染他人。但是,结果却超出了我们的控制。即便尝试失败,治疗的效果比预料中的要糟,也不应被失败的情绪困扰。

  斯蒂芬·莱沃林在《生死治疗》中描述了一个病例,一名处于癌症晚期的女子认为她自己一手造成了现在的样子,而她却无力挽救。她迅速丧失了自信:"我不再是从前想象中的那个我,生病不足为奇。"莱沃林问她是不是独自创造了自我。"她的嘴张了张,却没有出声,然后一丝微笑从她嘴边流露,她说道:'不,我想不是。但我应该是主要的创造者。'"

  通过疾病,身体给我们一个信号,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失去了平衡。疾病不是对错误行为的惩罚;而是自然界创造平衡的一种方式。通过听取信息,我们得到了为自己的健康做贡献的机会,参与到身体的运作中,将它拉回正常而平衡的状态。

  所以,不要责问自己:"为什么会是我得上癌症?"我们应该问:"我该怎样利用这次癌症?"无论面对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可以将之利用,从中获取信息,抛弃旧的束缚和负面的牵绊,学会同情和怜悯 。我们的困难会由此变成一块块踏脚石,而非堵住去路的顽石。

  不要总是觉得我们要对所有事情负责,而让绝望和愧疚的感觉占据心灵,你可以把疾病看作是一次唤醒潜能的机会和挑战。从这点看,疾病是一件礼物-- 一次发现自我的机会。

  ·试试看·

  身体的知觉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试着观察你的身体在不同环境、思考和感觉下的生理反应。记录下这些生理变化。

  举个例子,当你心生烦躁或者感到沮丧时,注意身体的哪些部位在传达这种感情。如果你陷于交通堵塞动弹不得,客户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出现,孩子们不停的吵闹打断你说话,你的背部、肩膀和胃部有什么反应?

  当你为一些事感到焦虑时身体会受到什么影响?比如孩子晚归、准备需要认真对待的演讲、等待配偶的血检。你将焦虑深藏何处?有什么生理上的反应?对未来的恐惧会让你的胃感到不适吗?腿部呢?

  如果你的老板或伴侣向你大喊大叫,你的心脏、头部和内心会发生什么反应?你头疼是因为他对你大吼,还是因为内心感到不安和愤怒?生气的时候,你如何应对?你是否将情绪释放,还是深藏在心中某处?你有没有觉得吃东西难以下咽、肌肉紧张、有便秘症状?

  当你回忆起以前的恋情或者其他特殊的事情时,感觉如何?你是感到温暖而放松,还是紧张得不停地流汗?尤其注意那些不愉快的记忆所引起的感受--可能是被父母打、或者在学校被欺负。当你拒绝这些回忆时,看看周身有哪些部位会有反应。

  回想以前生病或者受伤的经历。记下生病和受伤的部位。你是不是总觉得胃部有抽痛,是不是总觉得头疼反复出现,是不是总在身体的同一侧受伤?仔细观察自己,观察你的反应和身体。你会发现你的存在(包括物质身体和精神情感)的各个部分结合得如此紧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7:10 | 只看该作者
第11节:第三章身体的语言(1)



  第三章 身体的语言

  身体通过症兆与我们交流。通过病症的现象,症兆告诉我们身体里正在发生的事情。病症(symptom)这个词是从希腊语的syn和piptein衍生而来,syn意思是"一起",piptein意思是"毁灭"。也就是说,在最终"一起毁灭"之前,所有骚动、困难和冲突搅在一起,这就是病症。仔细研究病症的历史及其影响,我们会找到更深层次、更细微的病因,这也许正是治疗的关键。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身体的语言,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说话方式,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举个例子,当我们没有从他人那里感受到足够支持,或者感到个人价值被低估时,我们的身体就可能在背部、膝盖、脚踝或者承重关节处出现问题,具体状况因人而异。

  发现自己的身体意识,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各处细节,学习如何听懂身体与我们的交流。克里斯汀·伊万斯是这样描述的:

  我试着只关注自己,不带有任何评判的眼光。我注意到自己接到前夫的电话时,心情很糟糕。我注意到,当在后背的下半部做按摩时,会感到很沮丧。我注意到,当我劳累或者紧张的时候,肩胛骨之间的地方会痛。我注意到,那些作呕、难受的感觉都出现在我无法表达真实想法的时候。

  生理病症往往是身体失衡的第一个可见的迹象,精神和情感因素则未必如此明显。从表面上看,更像是生理问题引发了精神/心理上的问题。只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将这复杂的关系网看得更清楚。

  在《你的身体只相信你》中,芭芭拉·霍伯曼·莱万尼讲述了她被诊断患有脑部肿瘤的故事:

  当时我觉得"神经系统完蛋了",而我的神经系统的确也因为脑部肿瘤失去了活动能力,但是我一直想弄明白这两件事到底谁先谁后。

  起初,我相信是生理问题引起了心中的焦虑。我的身体状况完全失常。现在,我觉得,当时我的身体似乎在努力让我了解那些下意识的情感和内心存在已久的恐惧。它设法让我知道,我的内心是多么害怕。

  症状绝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它与过去相关,因为它是由过去一系列的事件和诱因引发的;它与现在有关,因为它引发的现象正在影响我们;它与未来有紧密的联系,给病情的发展提供预兆。它是我们身体和意识的反映,同时也影响着身体和意识。

  积累的伤情

  当我们追溯身上的症状时,会发现有些诱因持续了很长时间,而有的只不过是最近的事情。症状出现前的两个月到二十四个月是我们首要需要关注的时间段。路易斯·普罗多在《自我治疗》中写道:

  在位于布朗克斯的艾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专家们对患有癌症的儿童进行了调查,他们所遇到的险情是其他同龄儿童的两倍之多……患有白血病的三十三名儿童中有三十一名在病情被诊断之前的两年里都有严重外伤。

  在《了解疾病》中约翰·鲍尔写道:

  有时候的确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比如病理学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疾病的生理症状。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生理症状只不过是心理伤痛长时间积累过程的最终表现形式。

  花些时间想想看,你有没有受过情感上的伤害:孩子离开家后感到孤单难受,父母或者至亲离世带来的伤痛,或者与家人发生争吵;又或者工作上出现了麻烦,比如压力过重或者面临失业威胁;你想干一番事业,却害怕太多的改变让自己无所适从。你需要仔细考虑内心的反应,如何接受自己,如何处理情感。这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你不能随便揪出一件事情,贴一个"病因"的标签,就草草了事。你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深层次的感觉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7:32 | 只看该作者
第12节:第三章身体的语言(2)


  从童年起,我们就养成了"保守秘密的习惯"。孩子们面对复杂的世界没有足够的把握进行判断,他们习惯于将迷惑、恐惧和不快统统藏在心底,以逃避痛苦。病症提供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接触到心里那些埋藏已久的情感。它们是潜意识中传递的信息。

  病症唤醒了我们曾经经历过却从未注意到的感受、藏在深处从未表达的情感、关在心中的恐惧和焦虑。病症指引我们感觉的方向,而与自己感觉的接触开启了康复之门。这正是发生在切瑞身上的事情:

  小时候我一直受到虐待。父亲每周至少暴打我一次。从他身边逃脱后,我就跑到酒吧酗酒。我很喜欢喝酒--每当我的忍耐达到极限时,就任由自己沉醉于烈酒之中,让那些苦痛远离。就这样,日子一天天一年年过去,虽然有些苦涩,但还算过得去。直到有一天突然接到了父亲的来信,他约我见面。两周后,我再次喝得酩酊大醉,迷迷糊糊中被一辆汽车撞伤,被送到了医院。我的下肢瘫痪了,医生说我这辈子都无法行走。

  医院的环境让我冷静下来。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我无法再隐藏自己的情感。从那时候起,我开始觉得自己需要振作的机会。我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不再愿意按照以往的路子走下去,必须让一切重新开始。其实我心里的某个角落早已麻木,只是我以前并不想去触碰。如果想让自己重新站立起来,就必须面对这些情感,不再躲避关于父亲的回忆。我要原谅他。我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持续了数个月。

  最终,我自己走出了医院。现在,我办了一家舞蹈班,生活还算不错。

  让深藏于心的感觉有说话的机会,是迈向康复之路的重要步骤。我们可以用药理治疗生理病症,但是心灵自愈的过程只能凭借你的勇气和真诚。用客观和清晰的观点来看自己,而不要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要认清:哪些情感被你忽略、否认?哪些情感被轻视和回避?哪些事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病症?

  解读身体的语言

  身体不适之处的生理功能是研究病症的重要线索之一,因为隐藏在体内的心理或者情感矛盾往往与之相关。试着去了解这个部位,仔细分析以下几个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在生理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它的功能与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什么联系?

  如果你的喉咙发痛、难以下咽,问问自己是不是面临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什么事情让你如此不快或者难以释怀?如果你不能自由活动头部,你是否能在心中找到难以接受的别人的观点?如果你耳朵无法听清声音,是不是因为你从来不注重他人的意见,还是有一些事情你不想去听?

  如果你的视线变得模糊,看东西不再清楚,是不是因为你在为生活中即将到来的某件事感到恐惧?或者是因为你看到了太多事情,想从脑海中抹去?如果你咳嗽不止,是不是有一些闷在心中的事情,需要和他人分享交流?抑或你注意到一些让你愤怒或者困扰的事情?如果你患上了皮疹瘙痒,是不是有些人或事让你苦恼烦闷,就像钻到了你皮肤下面一样?如果你一直脚冷,你是否在为前途担心?如果你得了消化不良,是不是除了食物,还有些事让你心生厌烦,感到恶心?如果你感到疼痛,是不是在为某人或者某事痛心?你是否为孤独痛心?

  杰妮·布里顿讲述了一名按摩顾客的事情,他来的时候明显心事重重,而背部恰好有些不适:

  戴维过来接受按摩的时候,抱怨自己左手边的下半个背部抽痛。当我给他背部按摩时,他跟我说他在两个月前取消了自己的婚礼计划。教堂已经订好了,礼服也已做好,他和他的未婚妻甚至已经一起买了座房子。他说自己希望跟未婚妻同居下去,而她的回答是--结婚或者分手。

  我一边听着他的倾诉,一边联想到他的左背,人的左背与女性相连,而戴维正在谈论着他的未婚妻和他们走向陌路的恋情。下半部的背部于人际关系和在世上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关。戴维为了自己向前走出了一步,但这一步并不容易;这带给他太多的情感伤痛。他的背痛也延伸到了骨盆。骨盆是我们保持站立的部位。戴维告诉我,从跟母亲一起住到跟未婚妻一起住,他已经迈出了生活的一大步。按摩的最后,他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渴望得到自己的空间,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走向自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7:53 | 只看该作者
第13节:第三章身体的语言(3)


  症状可能是微妙不定、难以捉摸的。于是,你用来描述症状的语言就成了探究深层原因的决定性线索。问自己,你感到体内的症状是什么样的:燥热、寒冷、突兀、轻柔、拉、推、紧、松?如果肌肉抽筋,抽筋的感觉是怎样的?用来描述的词是不是也说明了生活中的紧张和约束?如果头疼难忍,有没有觉得有人在不遗余力地打击你?还是你不停在催促自己努力?关节僵硬,移动困难:这种僵硬感如何描述?你是不是被推来推去?你是否感到不愿前进,宁愿保持原状?还是你坚持表达内心的感受?

  你身体这部分的温度多高?是什么颜色?这些与你心中的感觉有关吗?看能不能将自己放在被伤害部位的位置上。当你是隐隐作痛的头部时,又有什么感觉?当你是僵硬的关节、溃疡的胃部时,又有什么感觉?当鼻涕横流的时候,鼻子是什么感觉?

  写下自己的感受,研究自己的用词,这很有帮助。这些词是不是真正描述了你精神或者情感上的感觉?如果关节炎让你的手好像被拉回体内,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好像也在被什么从正在进行的工作中拉回来?你有没有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木偶,有个人在幕后拉动着你的手脚?你的病由何而来?它的特征是怎样?

  生病的好处

  在研究病症的历史和背景时,我们还可以顺便发现一些疾病带来的好处。这听起来也许有点疯狂--谁曾想过从疾病中得利?无论如何,生病也不总是一件完全负面的事情。

  生病是件不容忽视的大事。它优先于其他所有事儿。它把我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自己身上。它让我们有机会摆脱那些琐碎的事儿。不紧要的事情像风中的碎纸片一吹而散。如果我们可以完全进入这种状态,那么可以说正是疾病打开了我们的心灵,将我们与那些最重要的事情连接起来,与那些真正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连接起来。

  但是,更多时候我们只注意到"脆弱的身体"。病人(invalid)这个词可以指生病的人,也可以指无用的人。但是谁先谁后呢?躺在床上感到无助、无力、无足轻重的病者,还是感到不被承认、不足胜任从而得病的人?

  疾病给了你一个尊重自己、面对自己的机会。如果疾病源自压力,那么为什么你对自己要求这么高,为什么你要对自己苦苦相逼?你是不是在向谁证明什么?向你父母?用自己的身体去换取成功,却又无法享受成功,这值得吗?或者你真正在内心想的,只是逃避,不想面对某些事?疾病之下隐藏了对失败的恐惧吗?你是否失去了自尊?

  当我们得病时,我们失去了对未来的控制--我们管不上它了。这是一段空白的时间,让我们喘口气,重新建立起联系。这是一段回忆的时间,让我们回忆自己曾经是怎样,我们的真实面目是怎样。它给我们提供了回旋的空间,让我们从以往不可能的视角重新评估自己。它给了我们认识自己的机会。这些都是疾病附带的好处。

  症状等于改变

  尽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病症的种种表象,甚至可以大致猜想病症产生的机理,但是我们很难去接受它们表达的真实意图。毕竟,病症试图向我们传达那些以前一直被我们忽视、否认或者压抑的情感。所以,接受它们就意味着接受一个一直被否定的自己。有时候,我们甚至宁可承受健康受损,也不愿改变生活。在马克·巴拉赫的《治疗之路》中有这样一件事:

  一个年轻人因为备受剧痛困扰,而不得不去新英格兰助手医院求诊。琼·鲍森医生的心理/生理小组负责了这个病例。剧烈而急促的疼痛让患者不得不住在父母的家中;同时,病情也让他的事业和恋爱计划搁浅。在掌握了放松和控制呼吸的技巧之后,痛楚得以减轻。但是他面临着更加棘手的问题。"我现在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说道,"我二十七岁了,但我还住在父母那里,我不知道如何跟女孩子交流。也许我应该回学校读书,但我又害怕。我不知道如何以其他的方式生活。我宁愿让病痛回来。"

  疾病给了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机会,我们应该借此机会关注自身的感受,考虑如何对待它。认识病症的含义仅仅是一个开始,是深刻认识自己的第一步。紧接着就要释放过去的情感,敞开胸怀接受新的情感。我们要真心对待自己。身体总是试图得到呵护,得到治愈。即便它在退缩,我们仍然可以主动地利用生病创造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8:12 | 只看该作者
第14节:第四章聆听身体的语言(1)



  第四章 聆听身体的语言

  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了身体的意识和语言,比如如何观察各个部位的作用,症状在身体的哪半边出现,等等。然而,比所有这些都重要的是你内心的知觉,你对自己的看法是怎样,你对自己的感觉有什么理解。这种知觉建立在你对环境理解的基础上,当你开始注意自己内在的知觉、拓展对外界的知觉时,这种知觉就会自然而然出现。"当从自我提升的折磨中解脱出来后,我开始聆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我发现细胞中隐藏着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不知所措的医生们所无法提供的,"马萨·贝克在《奥普拉》杂志中写道,"倾听它的'语言',让我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得到改善……我的身体和意识开始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了解对方,你可能会发现(正如我所发现的)疾病带来的种种症状一个一个消失了。"

  我们的身体中隐藏了许多不同的故事。就像我们拥有独特的嗓音,每个身体也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举个例子,背部、膝盖、踝关节、承重关节出现的问题都有可能意味着--你没有受到足够的支持或者被过重的责任压垮。对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解释。

  发现自己身体意识表达的方式,需要关注平时可能并不在意的细节,需要仔细聆听身体和你的交流。你的身体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你要做的只是听懂它的语言,理解它的意图。

  聆听你的直觉、感觉和身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打开通往心灵深处的大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都会被同时出现的象征着不同方向的念头、思路搞得头晕脑涨。

  要聆听自己的声音,你首先要进入自己的身体,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里面,而不是外面的世界。这一点非常得重要,因为内在的声音可能是轻微、羞涩、微妙的,需要你凝聚所有的注意力才能够听得到。

  耐心也必不可少。你要耐下心来对待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里面也许已经积累了太多被压抑、否认或者忽视的问题,就算你试图一起释放,身体也不会立刻发生改变,症状和疾病也不会陡然消失。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拿出一段可观的时间,思考自己的身体如何体现思想或者情感,解决了心理和情感上的问题,你会自然而然地发现身体发生了变化。

  聆听自己的身体,还会帮助你了解你所需要的治疗方式。也许是精神上的放松或者心理疗法,也许是深度的按摩或者中草药疗法,也许是外科手术或者西药疗法。

  如果许多症状一同出现,我们就要注意每一个因素,从心理和生理两个角度反复观察。只有与身体进行深刻的交流,揭示出病情的本源,你才能够决定哪些方面更重要。

  聆听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留心、对话、记录、可视化和静思。

  留心

  留心的意思是让自己警觉起来,把每一件事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你留心周围的世界,你会注意到走路时脚下的土地,天空中飞鸟的鸣叫,轻风掠过脸庞的感觉。你会沉浸在现在的世界中,而不是沉湎于对过去的悔恨,或者为不确定未来的而感到惊惶。你会注意到痛楚和不适来自何处,而不会陷入由之引起的悲伤往事之中。你注意到身体是如何运作,自己的弱点和长处在哪里,什么事情会让自己沮丧,什么会限制和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哪里的肌肉如此紧绷抓住你的情感不放。一开始或许只能够体会到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你以前从来还没有尝试着以这个方式来感受--但是只要足够留心,你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

  留心意味着观察、注意并且不加以任何评价,而不是批判、挑剔或者忏悔。你要看清楚自己的真面目,探究身体内部的每一处细节,体会自己的情感,阅读自己的感觉,观察感觉和身体如何进行互动。你也许会注意到,你一直在逃避自己,尤其面对自己的弱点时,你会不由自主地选择回避;你会注意到,自己频繁改变生活的目标,坐立不安,慌张失措,惦记着要做的事情,突然就陷入疲惫;你会注意到,你总是把日程排得满满的,不留下一点空余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08-2-11 12:49:30 | 只看该作者
第15节:第四章聆听身体的语言(2)


  面对不同的情况和对象,人们会做出不同的反应,留心这时候你的感觉。观察你的焦虑和恐惧。注意你的需求和期望,你会如何利用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观察你的感觉如何触发了不同的反应,在你头痛、背痛之前,情感上有些什么波折。

  建立起对自己的知觉之后,你会发现自己面对着无数以往的行为模式,你的思想被许多本应当被忘却的记忆影响着。把这种知觉带入思想、情感、身体、行为的互动之中,就可以打开那些曾经被压抑、否认、忽视的情绪,让那些紧锁的能量从黑暗中爆发出来。有时候,这正是你一直在渴求的。让隐藏的感受重现光明,意味着你对它的理解、接受,将它们容纳进自我的存在之中。

  建立起对自己的知觉,是接受自己的第一步。你无法接受你不知道的事情,无法知道你没有留心的事情,无法留心那些你不曾看到、聆听到的事情。最深处的情感是最压抑的情感。了解并且接受你内在的痛楚会给你带来温暖、柔和以及放松。有时候这一过程非常艰难。你会想到退缩、逃避,重新掩盖伤痕。然而,你要明白,只有勇敢面对,你才能够真正地成长。

  你的身体能听到每一刹那的思想,你即将说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它知道你情绪的波动,无论你生活的态度是乐观向上、轻松愉悦、充满信心,还是沮丧失落、孤独寂寞、忧愁满怀。实际上,它可能比你更了解自己!所以,和身体的对话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疯狂、那么不可思议。和身体对话的方法有很多种。

  听自己说话

  注意自己说出的每一个词是聆听自己的方法之一。比如,如果你患上了背痛,你会怎么说?"我受不了了","简直要了我的命","我完全撑不住"或者"我怎么会摊上这样糟糕的后背"。注意听你和他人交流时的语言,聆听你自己的想法。观察你的念头和话语如何限制了自己的身体,甚至导致了生理上的问题。然后,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或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仔细调查你对身体的态度不仅可以帮助你建立起积极的态度,而且可以掘出内在的沮丧、否认以及导致这一状况的行为模式。通过留心自己的行为,聆听自己的感觉,你会慢慢接触到自己生活态度和感受的根源。在那里,你能够清楚地看到哪些地方需要改变。

  我的一个客户每次过来什么也不做,光是抱怨个不停。在她口中,什么事情都变得毫不可取,不管是食物、天气、家庭,她都能挑出看不顺眼的地方。幸好我的心智还算健全,不会跟着她一起埋怨。每次她开始抱怨的时候,我都会说一些积极的事情。我们之间的对话通常是这样:

  "天气还是这么糟糕。"

  "嗯,你今天的衣服很好看。"

  "这里的食物简直难以下咽!"

  "树叶上的雨点真是可爱。"

  "每次出门我都找不到一件合适的衣服。"

  "你听到了树上鸟儿的歌唱了吗?"

  我们就这样交谈下去。本来我也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效果,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她家。她正在跟儿子一起看电视,她还是像往常一样抱怨着一切,直到看到我在门口坐了下来。于是,她跟儿子说道:"哎哟,既然黛比来了,我们就说点高兴点的事情吧!"

  聆听身体的语言

  每一种症状都是身体和你交流的语言,它就像一句话或者一则信息。症状就像通向你身体内部的一扇门。如果你能理解症状展现给你的所有信息,你就能通过这扇门到下一扇门,越走越深,直到最根源的问题。

  记住,症状体现的往往是很久以前的某件事。所以,让追溯的脚步走得更远,看看现在的感觉在哪里开始被压抑、否认或者忽视。

  聆听自己的症状时,你可能并不能够一次就得到清晰的信息。你可能只得到一丝似有似无的感觉,一幅模糊得不能再模糊的画面,你很难去完全理解它,它就像一幅梦中的画一般,难以捉摸。坚持下去。它也许会变,也许会变得更清晰。

  对话

  你也可以和身体进行对话,进行双向交流。首先,静静地坐下或者躺下,让身体深度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带来冲突和痛楚的地方,在它的内部和四周仔细探究。如果你能做到,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带入身体的那个区域。然后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病症或者困难想要告诉我什么事?"或者"我身体的这个部位需要什么?"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回答,在此之间保持平静、注意力集中。尽量不要"想出"一个答案。不要评判或者抵触任何事情,即便你不能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5 15: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