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旻旻 于 15-6-25 16:15 编辑
写在前面:
各位阳光战友下午好!小旻旻平素喜欢书法,这既是单位任务,也是个人业余兴趣爱好之一。
写书法,楷书必练,因为这是基本功。关于楷书,我从2010年起临习柳体正楷,所临的字帖以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玄秘塔碑》为主。
柳体楷书的主要风格以清瘦和骨力见长。我临习柳体楷书大概有两年左右。
由于本帖主要是上传汉隶《曹全碑》的,所以这里先只传两枚以前临习的柳体正楷,作为基本功练习。也请感兴趣的朋友赏脸一观。如若可能,愿与各位战友多交流学习心得,亦诚盼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先传之前的两枚柳体楷书作品。
再说汉隶《曹全碑》。这是从去年开始临习的,至今临习了两年。
汉隶《曹全碑》主要是以清隽和阴柔见长。其清隽,与柳楷有相通处。然其阴柔、灵动,却与柳楷有很大的区别。
隶书笔画的基本特征,与楷书亦有很大区别。隶书的主要笔画——波画,讲究的是“蚕头燕尾”、“燕不双飞”。
无论是唐代柳公权的楷书《玄秘塔碑》,还是汉隶《曹全碑》,尽管一为楷书,一为隶书;一以清瘦骨力为主,一以阴柔灵动见长。但是,以我个人无知的浅见,觉得用毛笔写字,写书法,其“法”相当重要。“法”是毛笔书法的魂魄之所在。其主要体现在:尊重原帖、还原原帖、尽可能地切近原帖、师法于原帖。写书法的字帖则是最好、最本然的老师,无论是笔画的形状,还是运笔的轻重提按之变化,以及间架结构的严谨精当,都得师法于原帖,尊重于原帖、践行于原帖。书法之所以称其为“法”,则是对原帖的尊重与贴近,尽量要做到严谨、精密、细致。“法”即法则。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书法亦然。用毛笔写汉字,若失却“法”而随意写出来的字,只能称作毛笔字,而不成其为“书法”。
惟有在师法原帖的基础和前提下,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读帖、审帖、临习、再与原临比较并找出差距,再临习……唯有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用心临习与感悟,才有可能为以后写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和精神品格的书法作品,打下札实的基础。
对于汉隶《曹全碑》,我目前还只是在打基础阶段。屈子尝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小旻旻此时的心境。
下面两枚是我最近临习的汉隶《曹全碑》。此三枚,今年的6月18日写过初稿,但是对照原帖,发现偏差较大,写得粗糙。想起我们单位的书画老师尝说:书法是一门非常谨严且精细的艺术。
所以,第二天,即6月19日午后,我花时间、下功夫,重新审帖、读帖,并把之前写过的字与原帖认真作比对,逐一找出毛病,并附注笔记,注重于运笔的轻重提按变化,并突出隶书波画“蚕头燕尾”、“燕不双飞”“的特征。
我临习《曹全碑》时,是用斗笔,站立习字。此斗笔是以羊毫为主的兼笔。站立习字,一则气顺,写出来的字灵活舒展。由此想到,写书法与气功有相通之处,讲究的是“气顺”、“意连”;二则,站立习字,也是必要的书法基本功训练。练习书法时,由于是站立习帖,肘高于腕,肘与腕完全腾空,如此,用笔的控制力则相当重要。前已提及,书法与气功有某种共通之处。其表现,个人理解有二。
其一,临帖习字时,用笔的张驰与呼吸的吐呐同步,心神亦在临习的舒缓与宁静中,获得一种安定、沉潜的力量。其二,正因为讲究气息匀稳,在临习的过程中,用笔要慢、要札实。书写时,毛笔接触纸面,会感受到一种“阻滞感”,亦即行笔不能快而飘,否则写出来的字就会轻飘、无力。所谓“力透纸背”,并非用蛮力刻意突显,而正是体现在书写时气息匀稳、用笔慢中求稳,久而久之,自然笔力遒劲。
当然,现在看来,这三枚字还是有缺点需要改进的,即前面提及的汉隶《曹全碑》的主要风格是以阴柔见长。所以,以后临习汉隶《曹全碑》,我会更刻苦、精进。通过认真读帖、审帖、实践、比较、再实践……如此循序渐进、久而久之,从而使笔下临习的汉隶《曹全碑》,更柔一些,更灵动舒展一些。这绝非一日之功,我会不断摸索,以期逐步提高。
上图,诚盼喜欢的朋友们多提宝贵的建议!顺便说一句:字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无论哪个方面,希望广大阳光战友尽管直接了当地提出来,彼此交流,增进情谊,共同成长。谢谢。
(旻旻2015.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