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期自卑感的产生、危害及克服(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5-7-7 09:0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春期自卑感的产生、危害及克服

林菁


自卑感是青春期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带来的危害是消极的。而自卑感的克服,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详细剖析了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从七个方面探讨了自卑感克服的有效策略。

心理障碍是危害青春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自卑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自卑感是指个体在与他人进行比较后,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而表现出无能、软弱、猥琐、精神不振等心理失衡状态,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与品质作出偏低评价的一种自我意识。它对青少年的全部生活都将发生根本的影响。

一、自卑感的产生

每个人产生自卑感的根源并不一样,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

(一)生理上的原因。一个人相貌、身材、体重、肤色等,都可能导致自卑感的产生。有些女学生常因为自己长相不够漂亮,或者身材矮小、肤色黝黑而感苦恼、自卑;还有的女学生甚至会因为自己的汗毛重,或者脸上长有几颗雀斑、一颗痣而感到自卑。男学生中,因为身材不够高大、魁梧而感到自卑的也大有人在。至于那些有先天性生理缺陷的人,如聋、哑、盲、肢残等等,存在自卑感的现象就更普遍了。

(二)性格上的问题。有自卑心理的人,性格比较内向,自尊心较强,自信心不够,容易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有的人易烦躁、焦虑,无法安下心来学习做事,他们看到别的同学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很羡慕,希望自己也能那样,但性格与能力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为此他们自我烦恼,并深深自卑。

(三)成人的贬抑性评价。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老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因此,父母与教师对孩子的评价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贬抑性的评价:“太笨”、“脑瓜不开窍”、“饭桶”、“蠢驴”等等,都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产生自卑感。

(四)个人生活条件不尽如意。有的青少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感到自己不如他人;有的因为父母职业问题而感到自卑;有的因自己没考上重点学校或不是重点班的学生而感到低人几等;有的因自己家住农村而从不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家庭情况。

(五)实践中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这是导致自卑感产生的根本原因。失败和自卑,往往如影随形,互为因果。失败可以引起自卑,自卑又会增加失败。所以,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的人,自信心会日益消蚀,而自卑感也日益严重。

(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他理想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而实际的自我又有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自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就是主观的自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则是一种客观的自我。如果主观的自我远低于客观的自我,那么这个人就是缺乏自信,他们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当某种能力与缺陷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这种自卑感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自杀等。

二、自卑感的危害

自卑感一旦产生,就会渐渐地蔓延、扩散,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自卑感的产生会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由于自卑心理的作用,从而打击了人的上进心、自尊心,使其变得胆小怯懦、不敢表现自己,停止了发展自己。不仅如此,还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心理定势。所谓心理定势又叫心向,它是人们在感知评价客观事物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势对人的心理活动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一旦形成了不良的心理定势,就会造成一种障碍,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如有的同学说,由于自己牙齿长得难看,当他讲话时,好象每一个人都在用蔑视的眼光来看他;还有的同学谈到,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每次走进教室,他感到全班同学都在盯着他,以致他两腿发软。这些都是自卑感所带来的错误心理定势,使自卑者形成一种近乎病态的敏感。

(二)引发出人际关系的障碍。一方面,自卑者变得敏感多疑,总是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嘲笑自己,因此往往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形式来保护自己,独来独往,不敢与别人正常相处。加之,不善于自我表现和孤独的自我封闭,会给别人造成不佳的印象,从而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另一方面,有自卑心理的人易产生“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以点概面,人们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这样就形成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表面上,他们常贬低别人,排挤别人以减缓自己的内心压力,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三)带来心理与行为上的困扰。自卑感强烈的人,心理脆弱,经受不起挫折,适应力差,性格抑郁沉闷,遇事往往自愧无能、自叹弗如,老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知识经验和才干,办事或者胆怯畏惧、踟蹰不前,或者稍遇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缺少毅力,甚至对那些本来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认为无法办到而半途而废。

因此,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笼罩和统治,他的精神活动就会遭到严重的束缚,从而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甚至产生错误的人生态度。

三、自卑感的克服

自卑感的存在,尽管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危害,会毁掉人的自尊心、自信心,泯灭了人的进取精神,但它并非不可克服,只要有走出自卑“沼泽地”的念头和决心,自卑心理是可以消除的。而自卑感的克服,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消除引起自卑感的外部刺激因素。成人的贬抑性评价,是使孩子产生自卑感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刺激因素。因此,父母和教师要注意不要轻率地评价孩子与学生,尤其不要随意贬低他们的能力或品质,以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给以褒扬性的评价,即表扬和鼓励。从个人角度来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贬抑性的评价不要盲目接受。事实上,社会上的评价并不总是正确的,例如,发明大王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智力迟钝”,刚念了三个月小学就被开除了;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被老师斥责为“永远不会有出息”。此外,要学会把贬抑性的评价化为自己向上的“动力”,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和督促,这样能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二)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所谓自我评价,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它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分。形成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自卑感虽是一种自己感到不如他人的心态,但实际上自己并不一定比别人差。因此,要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这样就减少了产生自卑的诱因。目前看来,在青少年中主观随意虚构而造成的自卑感占有很重要的成分。主观虚构的自卑是指对他人根本不曾留意或不曾觉察的事情,自己胡思乱想,疑神疑鬼,怀疑别人对自己态度冷淡,鄙视自己的缺陷,看不起自己等。因此,要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不要为那些自己主观臆造的自卑感所困扰。

(三)努力增强自信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经常听到一些同学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它常常是导致学习、生活中失败的重要的原因。自卑是失败的俘虏,不战自败。所以,要经常保持着这么一种信念:“我也能!”、“我行!”、“不信,做给你看!”恰到好处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种自信,消除自卑的莠草。

为了增强自信心,可以有意识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自己,把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列成一张表,以便时时提醒自己。在与人交谈和交往的活动中,要尽可能选择自己擅长的话题与活动项目。这样不仅有话可说,甚至滔滔不绝,充分显露自己的一技之长,从而体验到“我能胜任”的愉悦感。

(四)确立合乎实际的目标,注意自我激励。自卑往往是由于失望而产生的,而人的失望情绪又与人对某件事的期望程度相关。事先的期望值越高,事后因结果不理想、目标未达到而产生的失望程度也越深。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可操之过急,目标不可定得太大太高,不然就易于受挫。如果目标本身较大较高,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子目标,这样就易于打胜仗,而每次成功都对自己是一种激励,这有利于提高自信心。

(五)以宽容、豁达的态度来对待挫折,进行正确的“挫折归因”。要以宽容、豁达的态度来对待挫折,并进行恰当的“挫折归因”,即造成挫折的原因要分析得正确。有的同学原是一名好学生,由于考试的一时失常,进入了一所自己不理想的学校或班级,自卑感油然而生,并自暴自弃起来,这是非常不明智的。有的同学成绩不好,则一口咬定自己太笨了,不是块读书的料。实际上可能是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导致的。所以,面对挫折,要冷静地分析原因,找出实际上起作用的因素,然后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六)正确补偿自己。有的同学因自己矮小、丑陋或某些缺陷而陷入强烈的自卑之中,这时可以通过“补偿”的办法去烘干自己那自卑的潮湿的火柴,让它燃烧起成功的火焰。古希腊的著名学者苏格拉底,尽管相貌丑陋,但他潜心学问,在科学上获得巨大的成就,从而得到后人极大的赞誉。针对自己的不足,通常可采用几种方法来积极补偿。一是“以勤补拙”,如果某方面的不足是由于自己没有尽全力去努力,潜力没有充分发挥,那就要下更大的功夫去努力,以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去克服缺。二是“扬长避短”,对那些让自己自卑的而经过自己努力后仍难以有大的长进的方面,就放弃它,则有意识地积极寻觅并发展自己的优势,用精力与时间去培植它,让这方面的成绩辉煌起来,这样也会因此而自信起来,以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效。

(七)积极与他人交往。自卑者多数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入内部、朝向自我。自卑者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会变窄变小,只能翻来覆去在某几个问题上转,加上个人认识的局限,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不能自拔。而在与人积极交往过程中,自己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心理活动就不会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里,性格就会变得开朗。此外,通过与人交往,就能正确认识他人的长短处,并通过比较,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学习他人的长处,从众模仿他人的行为,减少自卑感。

一位作家说过:“一个自卑的人并非浑身缺点,但他从来拒绝看到自己闪光的地方,而以放大镜对付自己的短处,……人好像灰色得活不下去,好象下一刻就是世界末日。……一个人,若时常处于自卑状态,自己也会成为自己的地狱。”在当今社会,“如何培养自己”、“如何自我发展”是倍受关注的课题。作为个人来说,人生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对付和解决“自己”的过程。青春期正处在必须认真考虑自己的人生计划的时期,一切问题都是以自我为核心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感的消除,将有助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

《福州师专学报(社科版)》2000.5

打印本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5-7-7 09:09:48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少年时代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过长期压抑和致命打击,自己也有性格上的缺陷,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自尊心总是过于强烈,对自己的父亲尤其这样,这和童年、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有些现在看起来虚荣滑稽的事情其实就是自己掩饰和弥补自己的自卑感。过于强烈的自尊就是掩饰和试图超越自卑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5-7-7 09:16:53 | 只看该作者
完美情结、自卑感、依赖心重等等都是不成熟或有偏差性格的表现,教育和成长过程上的失误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0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