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闭症研究】神经科学目前对于“社会脑”和发育障碍的认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3-12-9 19:3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的两位研究自闭症的神经科学专家Francesca Happé和Uta Frith最近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年度文献综述:构建关于非典型社会认知的发育神经学》。该论文将收入英国的《儿童心理和精神卫生期刊》,目前已经在网上开放阅读和下载,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cpp.12162/full

文章说,在神经科学领域,科学家们对成人的“社会脑”已经有不少研究。目前认为,社会性信息的处理在大脑里涉及四个网络:杏仁体网络,ToM网络,同理心网络,镜像网络。

对正常儿童和发育障碍儿童的大脑也有很多研究。但是,从儿童到成人,社会脑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这个转变过程很少有人研究。

这个综述以发育年龄段为框架,综合目前研究文献的论述,将典型的社会功能发育与发育障碍(不仅限于自闭症)中的非典型社会功能发育相比较,并比较了不同发育障碍(自闭症,多动症,智力障碍,雷特综合症等)在社会功能发育上的异同。

由于目前对人脑的认识还非常初步,文章在谈到各种观点时,用词也非常谨慎,但是作者的几个倾向性观点我认为还是值得注意的。

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作者的这个观点(不是一字一句的翻译):“虽然在其他脑功能的发育上,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敏感期、窗口期的存在。但是,在社会功能发育上,并没有压倒性的证据表明存在“关键期”和“不可逆转的连环效应”。也没有证据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即早期的异常改变了发育路径,使得后来的干预只能利用“补偿”机制。有一项对小鼠的研究发现,雷特综合症的行为表现即使在成年期也存在“挽救”的可能。这项研究促使人们反思连环效应的模型是否正确,也许可塑性的窗口在成年之后依然开着,干预依然有希望。”

我自己一直认为,不论是不是社会功能,窗口期的说法都太过绝对,实际上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人是复杂的,作为家长,不要被这种简单化的说法所束缚。我也不相信自闭症干预在六岁之前是什么“黄金时期”,这种说法除了增加家长的焦虑,让他们砸锅卖铁把孩子送进干预机构,没有任何用处。自闭症孩子的干预和养正常孩子一样,要因材施教,家长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放松、快乐的环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然后才谈的上其他。

这篇文章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观点,比如,认为目前的研究可以排除镜像神经元受损是造成自闭症的原因之一。作者认为自闭症的“初级”或“原发”障碍是“隐性(implicit)”的ToM系统受损,其他症状,比如共同注意力差,模仿能力差,交流能力差,都是ToM受损的结果。

作者还认为,多动症人群的社会功能受损与自闭症不同,它是执行能力受损造成的,属于“次级”或“继发”障碍。我觉得作者想分初级和次级的意思可能是:如果社会功能的损害是次级,不是隐性ToM受损,那么就不属于自闭症。

文章说,ASD者在做ToM任务时,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与正常大脑是一样的,只是活跃程度异常(有些过高,有些过低),并且,各区域之间的连接方式也有异常。这个观察的可重复性很高,所以是比较可靠的。单单用行为测试,ToM的异常是不容易测出来的,特别是高功能的成人。成年ASD能够成功地通过各种类型的ToM测试,但是在观看简单的无语言的视频画面时,就没有表现出预见性的视线活动,说明他们的隐性ToM系统依然有缺损。

“隐性”ToM在婴儿7个月的眼神测试就有表现,婴儿在看视频时,视线有期待/预见的活动。正常儿童在4岁通过的ToM测试,是“显性”ToM,是有意识的ToM。

文章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就不一一描述,愿意读英文的同学可以上网去读,也可以下载PDF版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8 18: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