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抑郁症与中医肝脏关系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5-2-4 22:0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医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并复习了相关文献,得出如下推论:1.肝郁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发病环节;2.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是抑郁症和肝失疏泄证共同的病理学基础。因此认为抑郁症与中医肝脏有诸多联系,提出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患者“肝脏”相关指标的改变。

[关键词] 抑郁症;脏腑;肝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抑郁心境,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并伴有食欲减退,性功能减退,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该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虽然新的抗抑郁药层出不穷,但由于不良反应多,价格昂贵而制约了临床使用。对于这样一种由生物、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配合多层次、多靶点的中医针灸治疗更具优势,且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笔者学习了大量相关文献,发现诸家应用中医理论治疗本病虽各有侧重,但以中医肝脏为中心的治疗更具特色,疗效较为突出。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医肝脏与抑郁症的内在联系,从理论上总结并寻找某些规律性东西,为进一步探寻有效规范的中医新疗法提供启发与思路。

1 中医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

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五行归木,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即人体肝脏犹如春升之气,具有条顺、畅达、疏通的特性。《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从中医临床上看,肝主疏泄功能主要

━━━━━━━━━

[收稿日期] 2000-11-28

[作者简介] 韩毳(1973-),女(汉族),北京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在读医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体现在调畅气机、调节血量以及调畅情志三个方面。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活动,有赖气机的升降出入。当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气机升降出入自如,脏腑器官将维持旺盛的生理功能;气行异常,则会出现脏腑气机逆乱的躯体反应。肝调血量的作用主要遵循《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所云的:“人动则血运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的规律。此外,当机体处于应激等特殊情况下,肝主疏泄的功能还有助于调整精血的重新分配,确保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精血供应。

肝主疏泄作用还体现在情志的调节上。中医七情学说认为,七情乃人之常情,调畅顺达的情志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保障。当肝脏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时,不但可以使气机舒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正常,而且还可调整控制七情的变化。如果七情变化过激,过急、过久,超越了肝的调节限度时,就会打破机体内在的平衡状态,出现肝失疏泄、气机逆乱,并造成一系列心身反应疾病。如《素问·举痛论》所言:“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医碥》中也有:“郁则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

总之,七情之病多责之于肝。虽然中医素有“心主神明”之说,但对于调控情志变化,尤其是情志变化引起的精神和躯体的各种症状,治疗的核心还在于调理肝的疏泄功能。

2 抑郁症的中医认识

虽然中医学没有抑郁症的对症病名,但依据临床症候、发病转归等,本病当归属中医郁证范畴。郁证早在内经时代便有较系统的研究,其中情志内郁致病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张仲景进一步提出情志之郁以肝郁为主,并创立了治疗肝郁的方药。肝郁多由长期情志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萎靡不振、胸闷胁胀、不思饮食、失眠多梦、多疑善虑、悲伤欲哭,善长太息为主症[1],与现代医学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符。这是因为郁怒不畅使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肝郁抑脾则饮食减少,生化乏源;营血渐耗则心失所养,神失所藏;气郁则血瘀不行;久郁及肾则阴虚火旺;出现五脏气机不和之诸症。正如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也能看出肝郁是造成郁症的核心,同时涉及影响多个脏腑,出现脾虚、肾虚、气郁化火,郁久伤阴、阴虚火旺等多种证型。治疗上虽有健脾、补肾、清火、化瘀、安神等方法,但调肝解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抑郁症与肝脏关系甚为密切,从调肝的角度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

3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除遗传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不容忽视,如亲友亡故、失业等重大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抗抑郁药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抑郁症的病因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抑郁症的生物学致病机制中,儿茶酚胺(CA)假说和5-羟色胺(5-HT)能改变假说,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脑中NE/5-HT受体敏感性增高也可导致抑郁症。此外,一致公认的抑郁症神经内分泌改变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功能障碍。

4 抑郁症与中医肝脏相关性的现代医学研究

关于抑郁症与中医肝脏的相关性研究可见大量报道。有人[2]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检查20例中医诊断为肝肾阴虚患者的精神状态,BDI积分在肝肾阴虚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说明该证病人精神处于抑郁状态。许多学者认为严重抑郁症系因脑内受体部位的去甲肾上腺素(NE)相对不足或脑内5-HT机能低下所致[3]。有人[4,5]对肝郁证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尿3-甲基 -4羟基苯乙二醇硫酸酯盐(MHPG-SO4)的测定,发现肝郁组中尿MHPG-SO4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组,说明肝郁气滞病人中枢NE含量下降,支持肝郁是抑郁症的重要发病环节的论点。朱虹等[6]检测30例肝阳上亢证病人,发现其尿中5-HT代谢产物5-HIAA显著高于30名健康人;说明肝病患者中枢5-HT功能异常。

抑郁症还表现为全身应激反应的失调。应激反应的核心包括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在内的多个环节。由于中枢NE能抑制外周NE,因此当抑郁症中枢NE能低下时,外周NE能脱抑性增加,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金益强[7]等研究发现肝阳上亢证、肝火上炎证、肝胆湿热证等肝经实证血浆NE较正常人高(P<0.05),认为血浆NE与肝病证候有密切关系。垂体肾上腺轴的高活性是抑郁症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异常。抑郁症患者的HPA轴被激活,表现为血浆皮质酮增加,下丘脑室旁核的CRH神经元活性增加。赵晓林[8]观察到慢性激怒应激大鼠血儿茶酚胺、皮质酮水平升高,而滋补肝肾可拮抗此反应。严灿[9]证明肝郁证患者和实验性肝郁大鼠血浆皮质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刘爱平[10]发现肝阳化风证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而肝阳化风多是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发展而来,因此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可能是抑郁症和肝失疏泄证共同的病理学基础。

此外,王朝勋[11]认为,中医所说的“怒为肝志”与大脑皮层的兴奋及抑制、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医“怒伤肝”的机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探讨,主要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被激活,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后叶素等分泌增加。肝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肝脏缺血、缺氧、肝糖原耗竭,肝细胞自溶、坏死,造成肝脏受损。赵晓林[12]等还观察了慢性激怒应激大鼠下丘脑肝脏核糖体聚态的变化。结果显示,慢性激怒应激大鼠肝脏多聚核体解聚,蛋白质合成速率增加。这些与中医肝脏相关的病理变化是否也出现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之,抑郁症与中医肝脏有诸多联系。吸取传统中医理论,从“调肝”入手治疗抑郁症以及其它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患者“肝脏”相关指标的改变,或许会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产生新的见解。抑郁症与中医肝脏理论的有机结合将为中医脏象学说增添新的内容。


韩毳 ,李晓泓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医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并复习了相关文献,得出如下推论:1.肝郁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发病环节;2.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是抑郁症和肝失疏泄证共同的病理学基础。因此认为抑郁症与中医肝脏有诸多联系,提出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患者“肝脏”相关指标的改变。

[关键词] 抑郁症;脏腑;肝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抑郁心境,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并伴有食欲减退,性功能减退,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该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虽然新的抗抑郁药层出不穷,但由于不良反应多,价格昂贵而制约了临床使用。对于这样一种由生物、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配合多层次、多靶点的中医针灸治疗更具优势,且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笔者学习了大量相关文献,发现诸家应用中医理论治疗本病虽各有侧重,但以中医肝脏为中心的治疗更具特色,疗效较为突出。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医肝脏与抑郁症的内在联系,从理论上总结并寻找某些规律性东西,为进一步探寻有效规范的中医新疗法提供启发与思路。

1 中医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

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五行归木,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即人体肝脏犹如春升之气,具有条顺、畅达、疏通的特性。《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从中医临床上看,肝主疏泄功能主要

━━━━━━━━━

[收稿日期] 2000-11-28

[作者简介] 韩毳(1973-),女(汉族),北京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在读医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体现在调畅气机、调节血量以及调畅情志三个方面。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活动,有赖气机的升降出入。当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气机升降出入自如,脏腑器官将维持旺盛的生理功能;气行异常,则会出现脏腑气机逆乱的躯体反应。肝调血量的作用主要遵循《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所云的:“人动则血运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的规律。此外,当机体处于应激等特殊情况下,肝主疏泄的功能还有助于调整精血的重新分配,确保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精血供应。

肝主疏泄作用还体现在情志的调节上。中医七情学说认为,七情乃人之常情,调畅顺达的情志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保障。当肝脏维持正常的疏泄功能时,不但可以使气机舒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正常,而且还可调整控制七情的变化。如果七情变化过激,过急、过久,超越了肝的调节限度时,就会打破机体内在的平衡状态,出现肝失疏泄、气机逆乱,并造成一系列心身反应疾病。如《素问·举痛论》所言:“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医碥》中也有:“郁则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

总之,七情之病多责之于肝。虽然中医素有“心主神明”之说,但对于调控情志变化,尤其是情志变化引起的精神和躯体的各种症状,治疗的核心还在于调理肝的疏泄功能。

2 抑郁症的中医认识

虽然中医学没有抑郁症的对症病名,但依据临床症候、发病转归等,本病当归属中医郁证范畴。郁证早在内经时代便有较系统的研究,其中情志内郁致病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张仲景进一步提出情志之郁以肝郁为主,并创立了治疗肝郁的方药。肝郁多由长期情志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萎靡不振、胸闷胁胀、不思饮食、失眠多梦、多疑善虑、悲伤欲哭,善长太息为主症[1],与现代医学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符。这是因为郁怒不畅使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肝郁抑脾则饮食减少,生化乏源;营血渐耗则心失所养,神失所藏;气郁则血瘀不行;久郁及肾则阴虚火旺;出现五脏气机不和之诸症。正如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也能看出肝郁是造成郁症的核心,同时涉及影响多个脏腑,出现脾虚、肾虚、气郁化火,郁久伤阴、阴虚火旺等多种证型。治疗上虽有健脾、补肾、清火、化瘀、安神等方法,但调肝解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抑郁症与肝脏关系甚为密切,从调肝的角度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

3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除遗传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不容忽视,如亲友亡故、失业等重大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抗抑郁药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抑郁症的病因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抑郁症的生物学致病机制中,儿茶酚胺(CA)假说和5-羟色胺(5-HT)能改变假说,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脑中NE/5-HT受体敏感性增高也可导致抑郁症。此外,一致公认的抑郁症神经内分泌改变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功能障碍。

4 抑郁症与中医肝脏相关性的现代医学研究

关于抑郁症与中医肝脏的相关性研究可见大量报道。有人[2]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检查20例中医诊断为肝肾阴虚患者的精神状态,BDI积分在肝肾阴虚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说明该证病人精神处于抑郁状态。许多学者认为严重抑郁症系因脑内受体部位的去甲肾上腺素(NE)相对不足或脑内5-HT机能低下所致[3]。有人[4,5]对肝郁证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尿3-甲基 -4羟基苯乙二醇硫酸酯盐(MHPG-SO4)的测定,发现肝郁组中尿MHPG-SO4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组,说明肝郁气滞病人中枢NE含量下降,支持肝郁是抑郁症的重要发病环节的论点。朱虹等[6]检测30例肝阳上亢证病人,发现其尿中5-HT代谢产物5-HIAA显著高于30名健康人;说明肝病患者中枢5-HT功能异常。

抑郁症还表现为全身应激反应的失调。应激反应的核心包括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在内的多个环节。由于中枢NE能抑制外周NE,因此当抑郁症中枢NE能低下时,外周NE能脱抑性增加,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金益强[7]等研究发现肝阳上亢证、肝火上炎证、肝胆湿热证等肝经实证血浆NE较正常人高(P<0.05),认为血浆NE与肝病证候有密切关系。垂体肾上腺轴的高活性是抑郁症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异常。抑郁症患者的HPA轴被激活,表现为血浆皮质酮增加,下丘脑室旁核的CRH神经元活性增加。赵晓林[8]观察到慢性激怒应激大鼠血儿茶酚胺、皮质酮水平升高,而滋补肝肾可拮抗此反应。严灿[9]证明肝郁证患者和实验性肝郁大鼠血浆皮质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刘爱平[10]发现肝阳化风证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而肝阳化风多是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发展而来,因此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可能是抑郁症和肝失疏泄证共同的病理学基础。

此外,王朝勋[11]认为,中医所说的“怒为肝志”与大脑皮层的兴奋及抑制、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医“怒伤肝”的机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探讨,主要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内分泌系统被激活,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后叶素等分泌增加。肝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肝脏缺血、缺氧、肝糖原耗竭,肝细胞自溶、坏死,造成肝脏受损。赵晓林[12]等还观察了慢性激怒应激大鼠下丘脑肝脏核糖体聚态的变化。结果显示,慢性激怒应激大鼠肝脏多聚核体解聚,蛋白质合成速率增加。这些与中医肝脏相关的病理变化是否也出现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之,抑郁症与中医肝脏有诸多联系。吸取传统中医理论,从“调肝”入手治疗抑郁症以及其它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患者“肝脏”相关指标的改变,或许会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产生新的见解。抑郁症与中医肝脏理论的有机结合将为中医脏象学说增添新的内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0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