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2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疾病并不止是“心理”上的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10-5 16:3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esar 于 11-10-5 16:44 编辑





前言

在论坛中,我最不愿看到的是一些观点明显错误的、含有广告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影响力对大家造成明显误导的伪科学“教学帖”。发帖人经常以“专家”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但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甚至基本概念混淆、而所涉及问题又经常是比较棘手、治疗困难的严重心理疾病。比如,一些“教学帖”针对某些严重的心理障碍完全否定其生理成因、单纯就事论事、甚至随意劝诱病人完全脱离药物。从帖的内容显现,发帖人对心理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并且使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本身又存在不同程度问题。这在很多时候是非常危险的。

很早前就想写一篇简明的、从基础层面介绍心理障碍成因的文章。然而,我个人学疏才浅、所懂的也非常少。论坛中隐伏着不少具有很强专业背景的一线心理治疗心理医生.希望借此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诚希望各位专业人士们能够真正参与进我们的论坛,呈现给大家更多的科学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疾病不单纯是心理成因

言归正传,大多心理疾病的形成都有其生理与心理双重因素。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脆弱性加之压力生活事件促使了很多心理障碍的形成,尽管具体到每种心理障碍其生理与心理成因所占比重不同。很多心理障碍反映出明显的基因倾向性。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继承了某种基因表达的趋势去表达某种病理特征或行为,并且这种特性能够在某些压力状态下被激活,近而发展成相应的心理障碍。基因表达导致了蛋白质表达,它改变了神经生理功能,近而影响到相应的行为趋势,传达了一种易损性,再加之压力的生活事件就很有可能导致某种心理障碍的形成。

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说当一个杯子里的水达到100刻度时便形成了某种心理障碍,那么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着一个人是否会发展成某种心理障碍。假设一个人已具备了
80刻度容量的水作为发展成某种心理疾病的基因倾向性,那么他只需20刻度容量的水作为后天问题环境,便会发展成某种心理障碍。换句话说,由于遗传性所导致的高危的生理易损性,那么一个人在生活中只需经历少量的压力事件,这种导致某种心理障碍的素因便会被激活,形成具体的心理障碍。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基因倾向性与某种心理障碍形成弱相关(我们假设生理角度的脆弱性仅为20刻度容量的水),那么这个人需要80刻度容量的水(压力事件)才会发展成相应的心理障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人吸一辈子烟都不会得肺癌,而有人吸了几年便染上肺癌。当然,这只是一种纯理论模式。真实世界,几乎每种心理障碍都有其独特的成因,整体说生理与心理的易损性构建了心理障碍形成的基础。而基因与环境复杂的相互作用仍存在很多未知领域,需要用不断的研究来揭秘。

心理疾病的生理机制异常

更多地,如果您认为象精神分裂症是种器质性病变,有其生物根源;而经常被大家所谈及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只是由于心理因素所导致的纯心理问题那就错了。当代精神病学已经揭示,大量心理障碍无论从脑影像或是生化指标等均反映出异常。甚至,我们可以说在不远的未来有通过脑影像技术进行临床心理障碍诊断的可能性(当前应用症状学进行诊断的方法存在着很多弊病)。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神经递质(或神经传递素)与心理障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比如五羟色胺(5-HT)的含量与情绪反映直接相关,它调节着行为、情绪与思想过程。低含量的五羟色胺会导致情绪的不稳定性,如冲动、暴力、过激反映等,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与5-HT 密切相关;过量的多巴胺与某种精神病性症状关系紧密;而常被谈及的焦虑症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ABA密切相关。国外学术界普遍认同,精神分裂可以被视为脑内多巴胺系统活动的失衡。而从精神药理学角度,药物正是通过调节不同的神经递质的活动(如抑制、阻碍、增加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反映。

药物与,心理治疗,反映不同角度

在临床心理障碍治疗中,经常是药物与,心理治疗,双管齐下的立体治疗策略,必要时配以物理治疗。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在短时期内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而,心理治疗,则可以通过调整病理性或问题化的心理成因起到长期作用。例如,认知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不合理认知起作用;而精神分析通过解决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起作用;二者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可以被忽略。有些心理障碍更适合药物治疗,而有些更适合,心理治疗,另一种作为辅助。

面对心理障碍,“无脑”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20世纪70年代以前,精神病学仅从具体生活事件与历史原因等角度解析心理障碍的形成,而没有从生物基础等脑科学角度来考察心理障碍)。当前精神病学已进入实证的心理药理学时代。我们不可以再单一从心理成因来解释所有心理障碍的形成,心理疾病并不仅仅是“心理”上的病,它同人类的躯体疾病一样也有其生理成因。

心理治疗,的复杂性

当前,从整体而言中国的心理治疗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甚至,从实际情况而言,心理治疗几乎成为一个人人可为的工作,这其实给心理障碍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风险,由于临床问题高度的复杂性。并不是说掌握了一种疗法就具备了心理治疗的能力。它还需要对具体的心理障碍的透辙理解、相关知识的深化与吸收(如,神经评估、鉴别诊断等等)以及疗法对某种具体心理问题的操作等等。很多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方法都有其相对流程化的操作方法。然而,面对每一种不同的心理障碍,根据其特有的特点,其具体操作又不尽相同。所用方法与具体问题的匹配度十分重要。

更多地,鉴别诊断是个难点。一种症状可能源于不同的心理障碍,同时多种心理障碍的症状经常集于一身。打一个类比或许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发烧”是一种病理症状,它可能因为感冒所导致,也可能因为癌症所导致。如果仅“对症(状)下药”,只吃些退烧药是不是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答案显而易见。近似地,抑郁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症状,它可能是源于抑郁症、也可能源于进食障碍、也有可能源于脑损伤、帕金森或内分泌疾病以及躯体疾病。如果仅从表面的生活事件来解析抑郁情绪,又会不会造成怠误病情呢?如果我们硬要把某些生活事件与抑郁关联起来,有可能会朝着错误的方向不断收集证据。

真实地,临床上至少有50种以上的疾病会产生抑郁情绪,包括不同的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与心理障碍。例如,早期的阿茨默海氏症与单向抑郁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都表现出抑郁、低落的情绪、兴趣的缺失、认知的受损。如果缺乏相关的神经评估与鉴别诊断知识,而仅从生活事件去寻找两者关联、就事而论,极有可能造成误诊,接下来的心理治疗思路与策略方向可能完全的错误。可以说,复杂的临床心理问题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英国、美国等心理学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强调相关学术背景。没有数年的系统学习与实践,很难真正地理解与掌握。

咨询/治疗师的选择

作为一线的心理咨询治疗师,应系统、踏实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好基本功,对每一位求助者负责;而作为一名心理求助者,您更应擦亮眼睛,慎重、理性地选择您的心理医生.多从相关的系统受训背景、正规的心理治疗经验来考察,而不应以参与多少媒体活动、挂多少“特约”身份作为标准。因为媒体、一般社会机构不是专业的心理机构,也无法从专业角度为您辨别,更多是从个人宣称的介绍作为评估。前段的“张悟本”事件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类似事件已不断上演,媒体没有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他们也应从中吸取教训。如果,一位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告诉您:他可以“包治百病”、精通各种疗法,已经有多少多少的成功案例,您可以基本断定此人不是外行就是在说谎。即使英、美重量级临床心理专家所擅长问题也无非曲曲几种而矣;而成功案例的界定涉及专业的心理研究问题,不是仅凭双方“感觉”就可以界定的,而且其中有可能包括着大量非治疗性因素所导致的改变。我个人曾浏览过至少数百位西方各国注册临床心理专家的介绍,无一人谈及成功案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1-10-5 17:1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智空 于 11-10-5 17:18 编辑

你说的固然也不错,是世间法的角度,身心是相互影响的。

佛说身心不二,一切由心造。连以前我们一直认为是单纯身体疾病的都和心理因素其实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现在医学逐步证明了的,如心血管病、溃疡乃至癌症等等。所以从身去治,都容易复发,从心去治,才能断根。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1-10-6 11:02:0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比如,一些“教学帖”针对某些严重的心理障碍完全否定其生理成因、单纯就事论事、甚至随意劝诱病人完全脱离药物。从帖的内容显现,发帖人对心理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并且使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本身又存在不同程度问题。这在很多时候是非常危险的。
      1.求真相,求指定“教学帖”,不需要似是而非的暗指。有的人你不指出来他都不知道自己是伪专家。求指出“教学帖”,让我们见识下真面目。
      2.随意劝诱病人完全脱离药物。求具体贴,求具体人。
      3.从帖的内容显现,发帖人对心理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并且使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本身又存在不同程度问题。这在很多时候是非常危险的。----部分赞同。危险,有多危险?心理的活动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之一。如何界定如何干预,这个问题太专业了,特别是:当前,从整体而言中国的心理治疗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甚至,从实际情况而言,心理治疗几乎成为一个人人可为的工作,这其实给心理障碍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风险。
这的确是客观情况,还有这里是论坛,不是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学专家专业论坛,而是互助论坛。想要求每个人发言都那么的专业,“干预”那么的专业是不可能的,除非非专业的大家都闭嘴,而专业的心理医生出来发言才能避免非常危险的情况发生。
      4.******。
      5.在临床心理障碍治疗中,经常是药物与,心理治疗,双管齐下的立体治疗策略,必要时配以物理治疗。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在短时期内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而,心理治疗,则可以通过调整病理性或问题化的心理成因起到长期作用。例如,认知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不合理认知起作用;而精神分析通过解决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起作用;二者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可以被忽略。有些心理障碍更适合药物治疗,而有些更适合,心理治疗,另一种作为辅助。
       说得真好。极力赞同。
       如何区分呢,什么人适合什么样的类型的治疗,什么情况适合药物什么情况适合心理治疗。我想这是大多数人非常想知道的,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对症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1-10-6 13: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1-10-17 15:18:46 | 只看该作者
1# caesa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1-10-29 16:5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1-10-29 21:07:02 | 只看该作者
心理疾病并不止是“心理”上的病
每个病友其实内心都很清楚,不是你心理上想通了什么这个病就好了,而是如何使你内在世界的能量重新回到和谐的向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4-9-5 23: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4-9-7 01:29:19 | 只看该作者
大量心理障碍无论从脑影像或是生化指标等均反映出异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4-9-7 02:51:54 | 只看该作者
就像肌肉过度用力会拉伤,骨头超过极限会骨折一样,脑部神经作为细胞结构也有自己的极限状态,一旦超过了,神经消耗过大就有可能伤到,外在表现就是神经衰弱也就是所谓的抑郁。
抑郁真不是心理怎么样,大多数人一听抑郁这个词就本能想到不开心,这是这个名词本身的误解,我更倾向于脑神经功能性损伤这个概念,区别于中风之类的器质性损伤,即便是功能性也对脑部有非常大的损害,脑功能紊乱会造成失眠暴躁四肢无力记忆力下降思维理解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那些看起来郁郁寡欢的人们,其实是想努也没劲儿努的状态,是整个脑压制的状态。
比肌肉拉伤更严重,脑神经消耗之后的恢复是非常缓慢的,而所谓的压力实际上就是神经消耗,每次压力紧张或是集中过度都会让本就脆弱受伤的神经雪上加霜。
如果还年轻,那么离开压力环境,适度运动,正常饮食休息,让脑神经一点点的恢复,需要几年时间才可能恢复到一个稳定状态。吃西药达到表面正常之后再继续玩命工作,很快又会复发,因为神经只是被药物压制,而不是真正恢复。
可以肯定脑部是有自我恢复的可能的,当导致问题的根源消失之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脑部会开始逆转,不是突然间恢复,可能是先狂睡几天,然后慢慢的一点点的往回弹,然一层一层的在好坏之间重复,一点点的慢慢进入正常状态。
过了七年,很感谢家里能让自己彻底放下工作在家静养,这样一点点的往外爬,现在才可能说看到了些光。
要相信可以恢复,然后,咬紧牙,放松,慢慢的,会爬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4-9-7 02:59:37 | 只看该作者
抑郁不是不开心,而是没有能量,整个人没有能量去做该做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4-9-7 03:18:4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说不想自杀就不是抑郁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4-9-7 10:03:35 | 只看该作者
抑郁症患者从中医的角度看,大多是有很严重的身体方面的问题,只是心理疾病的严重性掩盖了生理上的问题。 先不要试图去治疗抑郁症,而是找一个好中医调理一下身体,身心是相互作用的,身体调理好了对心理健康是有正面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6: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