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患者反省的限度(兼答我师)
(来源:缘木求愚的博客: http://stupidyaffle.blog.tianya.cn)
-------------------
问:我师(游客) 2006-11-17 13:59:00
我,是阳光论坛的会员。在那里看到缘木你的关于抑郁症的文章。我觉得非常你的看法很有见地。想请教你一个问题:抑郁症患者都很有自省力,他的自省应该有个什么限度呢?
对别人的话,都应该不放在心上吗?
--------------------
答:对于抑郁的朋友,我一直提倡自我的反省。所谓的自我的反省,乃是把自我观察的角度从主体的位置抽离出去,站在一个客体或者“他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言行,这个客体可以是一个“非我”的个体,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上的 “一般化他人”。个体把他人的态度内化于自己心中。
把采取他人的态度来知觉自己的态度或行为的观点扩大到他所在的社区或社会时,自我发展进入最后的阶段——一般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阶段。这时,个体被认为有能力假定推断一个社区总的观念,或总的信仰、价值和规范,也就是说:第一,个人在对待与之互动的他人时,更有能力来确定自己应采取何种适当的反映;第二,他把可以评价的自我形象从具体他人的期望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社区标准和观念上去。因此,只有当个体采取它所从属的这个社区或社群价值、观念和规范时,他才能确实发展一个完整的自我,或者说拥有它已经发展成的这种完整的自我。
在一个具体的案例中,视角的变化会引起当事人不同的情绪反映和价值判断,比如一个自己认为受到亲密朋友忽视的女孩子,让她站在自己(或者几年后的自己)、她的亲密朋友、局外人等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时,她会真正明白自己的主观判断对自己的影响。所以自我反省乃是这样一种行为:不是自我的懊悔、批评、指责和挑自己的漏洞,而是学会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学习不同的处事方法。
但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一个限度的,我曾经有一篇文章写到抑郁的患者都生活在一种想法里而不是在现实的生活中,那么这些想法是不是自我的反省呢?我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抑郁的朋友头脑中的想法就像一个泥潭,里面充满了对自己的批判、内疚,对他人的怨恨和恐惧,以及如何折磨自己或者报复他人的种种想法,当然还有各种不切实际的计划、打算和对未来的设想。这些想法会被穷尽到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可能,甚至是在发生某件事情之后每一个相关人士的感受,而这些想法又经常被“更新”、“更好”的其他想法所取代,于是这个过程周而复始,没有终结。
我们提倡的反省是有力量的反省,也就是说能够促成行为和态度变化的反省。这种反省以自己的不当态度和行为为出发点,并以其为最终目标。我们在反省的过程中学习、感悟、咀嚼和承担,以期变的更加强大和更加适应。所以,如果反省没有让你获得改变,而是让你感到越陷越深,那么你就要停下来,或许你那并不是一种反省,而是一种无法停下来的想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