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的弹道导弹力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4-9-26 17:1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今年来加快发展中近程弹道导弹的发展,这些导弹几乎全部都实现了固体燃料推进和机动发射,打击灵活性显著提高
中国弹道导弹力量:美国方面的评估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美国国家亚洲研究署(NBR)2002年6月出版的《NBR分析报告》第13卷第3号《亚洲的弹道导弹及导弹防御》中,反映了美国官方人士对中国二炮部队所装备的各类弹道导弹性能的认识,本刊特编译此文,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本刊赞同或证实其材料和观点。

  □〔美〕迈克尔·斯万、洛伦·朗约恩 原著

  
  ☆ 中国唯一真正的洲际导弹

  中国的CSS-4/东风-5/东风-5A是其唯一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导弹(ICBM)。它能够将威力非常强大的核弹头运载到俄罗斯、欧洲或美国大陆的任何地区。东风-5的研制工作始于1965年,其设计射程为12000公里,但该型导弹直到1980年才进行了第一次全程飞行试验,并在1981年部署。作为东风-5改进型的东风-5A于1986年部署,这是一种两级火箭推进的导弹,采用可储存式液氢燃料和计算机控制的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射程约为13000公里。该型导弹部署在经过加固的地下发射井和洞库内。DF-5/DF-5A的确切部署数量尚不得而知,但绝大部分专家相信目前的数量在7到20枚之间。这些部署的导弹未加注燃料和安装核弹头,由此将使其准备时间增加30-60分钟。东风-5/东风-5A的民用型号为长征-2C(CZ-2C)。中国宇航部门自1975年以来经常使用这种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启用时间较ICBM型早5年。根据长征-2C的年产量为5-6枚的报道判断,中国可能还贮备有未部署的DF-5/东风-5A。

  ☆ 中国第一种两级火箭

  CSS-3/东风-4是中国第一种两级火箭(使用东风-3作为第一级火箭),其研制工作要求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如发动机可靠性、性能更好的耐高温材料及改进型制导系统等)。该型导弹是一种采用液氢燃料和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的中程弹道导弹(IRBM)。东风-4原设计射程超过4000公里,以美军驻关岛的B-52轰炸机基地为目标。此后其射程增至4500公里(最终达到了5500公里)以将莫斯科及其他苏联西部城市纳入射程范围。

  中国于1965年5月正式决定研制该型导弹,并于1980年开始部署。该型导弹是一种陆基机动导弹,但以洞库、隧道或地下发射井为基地,其设计性能可允许其机动至发射台,在加注燃料后发射。据报道,中国在几个试验场设计了该型导弹的发射地点,这些地点可用于发射任何贮备导弹。DF-4的反应时间约为60-90分钟,其确切部署数量也不得而知,但据估计目前已部署了10-30枚。东风-4所对应的民用型火箭为长征-1(CZ-1),该型火箭曾在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 第一种真正国产弹道导弹

  CSS-2/东风-3/东风-3A是中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弹道导弹。该型导弹是一种单级液态燃料中程弹道导弹(MRBM),它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该型导弹将在事先勘测过的陆上发射场或简易发射地点发射。据报道,它能携载一枚当量100-300万吨的核弹头,但有一些报告称经过改进的东风-3A可携载3枚弹头当量为5-10万吨的多路再入弹头舱,这种东风-3A的射程约为2650公里,当它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时的打击目标可能是美国驻菲律宾的军事基地。然而,当中国和苏联于1969年发生边界武装冲突后,该型导弹显然转而瞄准苏联中部和东部的人口稠密区。东风-3于1971年首次部署,它通常部署于洞库和山谷以增强生存能力。

  东风-3A(1985年12月和1986年1月进行试验,从1988年开始部署)与东风-3在外形上基本相似,但其射程稍远,达3000公里以上。该型导弹曾进行了低伸弹道的飞行试验,射程为1550公里,飞行高度为100公里,这一飞行性能可以有效地穿越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据估计,东风-3A的反应时间(预警后发射准备)约为2-3小时。该型导弹目前部署在中国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能对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境内目标实施打击。目前可证实的该型导弹发射架约有40个。东风-3A被描述为中国导弹部队的中坚力量,20世纪80年代,中国部署了80-100枚该型导弹,但它目前正逐步被采用固态燃料的东风-21所取代,并有可能在未来1-2年内退出现役。

  ☆ 潜地威龙

  CSS-N-3/巨浪-1是一种两级固态燃料的潜射弹道导弹(SLBM),射程为1700公里,采用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并安装了弹载计算机。巨浪-1是中国第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导弹,它于1988年成功地进行了水下发射试验,但此后没有再进行此类试验。据报道,中国在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部署了12枚单弹头的巨浪-1,而美国情报来源则认为巨浪-1并不具备作战能力。

  CSS-5/东风-21是一种二级中程弹道导弹(MRBM),其射程超过2000公里。它是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的陆基型,也是中国第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弹道导弹。它采用竖立式运输发射架(TEL)发射,也是中国第一种具备公路机动性能的导弹。该型导弹采用一种与中国潜射导弹相似的“冷发射”技术,该型潜射弹道导弹从其发射筒中弹射出水面后,再由发动机在空中点火上升。东风-21的确切部署数量也无法得知,估计数量约为8-50枚,而其发射架数量可能达到50个。

  该导弹从1967年开始研制,并于1985年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试飞,据报道从1991年开始部署,它将逐步取代老式东风-3A。据报道,该型导弹安装了中国第一种自动化火力指挥和控制系统,并安装了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和弹载计算机。东风-21的可能目标包括俄罗斯和印度的城市地区,以及日本和台湾。

  由于标志攻击准确度的圆公差概率(CEP)指标较差,东风-21原型只用于执行核弹攻击任务。然而,中国显然在为该型导弹研制了一种终端制导(可能基于雷达制导技术)系统。这种系统将使该型导弹具备高精度的常规攻击能力。实际上,据报道中国已拥有并部署一种安装高爆常规弹头的改型东风-21即东风-21A(CSS-5的2型)。如果事实如此,该型导弹将执行原来由东风-25(该研制项目已被取消)执行的常规攻击任务。

  ☆ 战术弹道导弹

  CSS-6/东风-15/M-9是一种单级固态燃料机动式短程弹道导弹(SRBM),其原设计用于出口,因此被编号为“M”。在中国决定不出口该型导弹之前,它并未列入中国的导弹部署项目。东风-15于1995年开始部署,它从由卡车牵引的拖车发射,准备时间为30分钟。它装备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和弹载计算机。在弹头上安装的小型推进系统能修正导弹的终端速度、再入角度和飞行轨迹和射程等因素。这种控制方式大幅度提高了东风-15的准确性和突防能力,并可能使导弹防御系统的雷达跟踪、计算和截击变得更加复杂。东风-15拥有可分离式弹头,因此其目标信号特征将比较原始的诸如朝鲜制造的飞毛腿式导弹小得多。更重要的是,中国可能采用了GPS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该型导弹的攻击准确性。虽然该型导弹所公布的圆公差概率半径为300米,但实际精确度可能高得多,即可能为50米或更小。该型导弹原设计用于携载常规弹头,但也能携载核弹头。据报道,中国为使其战术弹道导弹的型号更加多样化,可能正在研制一种射程更远(1200公里)的常规型东风-15,这一射程将使导弹具有更快的再入速度,以有效穿越敌方的低层导弹防御系统,并确保用于攻击台湾的导弹能在更远的距离发射。

  CSS-7/东风-11/M-11在设计上与东风-15基本相同,它同样是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公路机动式弹道导弹,并可安装常规弹头或核弹头。其与东风-15不同的是,它采用两级助推方式且射程较短,约为300公里。东风-11可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装备中国导弹部队,然而一些专家对这种判断尚有争议。该型导弹的较短射程及其仅有3分钟的飞行时间,对导弹防御系统而言是一个挑战。更重要的是,由于东风-11始终在大气层内飞行,绝大部分高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无法对其进行拦截。中国已研制了一种射程更远的改进型东风-11(东风-11A),并可能已小规模部署。据报道,中国拥有数百枚东风-11和东风-15,绝大部分部署在中国东南部并将台湾纳入射程范围之内,并以每年50枚的速度进行生产。

  CSS-8/8610/M-7是一种两级近程弹道导弹(MSRBM),它由HQ-2防空导弹(它本身就是苏制SA-2防空导弹的改进型,加装了使用固态燃料的起飞发动机和使用液态燃料的主发动机)改进而成。该型导弹原设计用于出口,伊朗采购了部分该型导弹。然而,据称该型导弹可能用于攻击台湾,其射程已增至230公里。如果这种情况属实,那么该型导弹的部分型号将成为短程弹道导弹(SRBM)。

  ☆ 新成员加盟

  东风-31是一种三级陆基机动固态燃料导弹。它将与东风-41(如果正在研制的话)一起成为中国新一代洲际导弹。东风-31的射程可能为8000公里,它将能攻击整个亚洲范围内以及美国夏威夷、阿拉斯加及本土的西部地区。该型导弹可能将取代采用液态燃料推进的东风-4。在经过长期延迟后,东风-31于1999年8月进行首次试飞,据报道它携带诱骗或辅助突防装置,以对抗敌方导弹防御系统。一些报告认为,中国已经或正在为东风-31部署多路独立攻击目标再入弹头舱(MIRV),每个弹头的当量为10-20万吨。虽然东风-31的原型尚无法确定,但有可能是源于东风-23项目,后者研制始于1978年,目标是研制出一种陆基机动固态燃料导弹。该项目导致巨浪-2潜射导弹的出现,而陆基型东风-23则于1985年1月改名为东风-31,预计东风-31将在未来几年内部署。

  CSS-NX-4/巨浪-2是东风-31的潜射型,它是一种三级固态燃料导弹。巨浪-2的射程大于巨浪-1,它将用中国新一代的094级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发射。每艘094将携带16枚巨浪-2。陆基型东风-31的研制项目显然优于巨浪-2,但也可能是研制094级潜艇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和难题所致。巨浪-2一旦部署,它就可以从靠近中国的水域攻击美国本土部分地区的目标。

  东风-41是一种三级固态燃料洲际导弹,它如果部署,将能攻击美国境内任何地区的目标。东风-41与东风-31相类似,即可能携载3个MRV或MIRV弹头,每个弹头的当量可能为5-9万吨。与中国其他许多类型的核弹一样,东风-41可能隐蔽部署在洞库内,但能进行公路、铁路和水上机动。它将从2010年起逐步取代东风-5/5A。但外界对于东风-41能否部署还有很多疑问,虽然该研制项目于1986年7月开始实施,但东风-41从未进行试飞,许多观察家因此判断该项目已被推迟或取消。这些观察家确信,一种东风-31的远程型最终取代东风-5/5A。

  目前的发展趋势显示,中国将大规模扩充其机动式弹道导弹的部署数量,到2015年将部署多达750-1000枚机动弹道导弹。更重要的是,这些导弹将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其CEP可能达到30-50米的水平,并可能成为中国反击力量的主力。实际上,所有这些导弹将面向台湾部署,并对该岛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中国还将提高其远程导弹的可靠性、精确性和生存能力。中国可能将不会在东风-21的基础上部署新型中程弹道导弹,但可能在未来15年内大量部署东风-21(即超过100枚),并将其作为战略武器运载系统取代老式的东风-3A,并可能作为常规导弹攻击台湾以及驻日美军部队。如果日本和美国在东亚地区都部署了大量高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中国可能将部署更多数量的东风-21。

  中国正通过增强其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和攻击精确性及其作为威慑力量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其作战力量的现代化水平。概言之,未来15年间部署在亚洲地区的弹道导弹数量和型号将受到美国可能部署的NMD系统的重要影响。如果美国在未来10年内开始部署有限的NMD系统,中国将几乎肯定增加其弹道导弹的部署数量,并研究一系列诸如辅助突防和诱骗装置的反制技术。中国还可能为其弹道导弹装备MRV或MIRV弹头。中国核武库增长的特定规模和范围在部分程度上将受到其对美国NMD系统规模及发展限度的判断的影响。从基本因素考虑,中国可能部署100-150枚单弹头的弹道导弹,并在每枚导弹上安装2个诱骗装置,从而在美国的第一次核打击的综合效应,以及美国使用NMD系统(设计用以截击24个再入弹头舱)对中国可能发起的核报复进行拦截的情况下,确保其战略威慑力量的生存。然而,中国最终部署的核弹数量可能更高,即部署300-500枚战略核弹头(包括MIRV型弹头),并在预计美国NMD系统未来的规模和防御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部署反卫星武器。

  美国担保其任何形式的NMD系统将由于一系列因素(与俄罗斯达成的协议、资金限制或各种技术限制)的影响,而存在一个最高程度的限制,中国对此深表怀疑。然而,中国不可能卷入与美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即试图在核武库的规模上追赶并接近美国或建立一个与美国相似的NMD系统。这种努力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将影响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建设并迟滞中国向世界大国的前进步伐。最重要的是,中国绝大部分观察家都认为,考虑到一支以反击作战为基本任务的大规模现代化核力量在掌握了相对复杂的反制措施后,将能有效地对抗美国的NMD系统,因此将没有必要与美国在核武库规模上进行竞争。

  然而,如果美国国内支持部署一个不让任何一枚核弹突破拦截的“厚”NMD系统,或部署一个范围更大的系统(如可能包括天基武器系统),以使美国在未来的国际危机中免遭任何拥有短程或中程核武器的国家的威胁,那么中国就很可能建立规模比目前大得多的导弹力量,与此同时还可能从国外采购陆基或天基反卫星武器。美国的上述举动将被中国理解为证实其猜测的铁证,即美国寻求通过建立一个范围巨大和性能先进的NMD系统以抵销中国核威慑力量,并由此对中国形成优势并加以遏制。

  ☆ 中国弹道导弹部队构成、战略和作战原则

  本文作者认为,中国领导人对在拥有和使用弹道导弹上的一般态度与美国及西方领导人有很大区别。对于中国而言,弹道导弹不仅仅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在更大程度上是WMD和常规弹头的高效运载系统。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将弹道导弹视为比性能更先进且效能更高的运载系统(如作战飞机或甚至射程很远的火炮)的相对低成本替代品。因此,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弹道导弹可以作为常规战争的武器系统,或者作为常规和WMD威慑武器的运载系统,具体情况将视导弹射程及弹头体积和型号等因素而确定。

  中国规模相对较小的远程导弹作战力量主要是作为中国核武器的运载系统。部署这些武器系统的唯一目的是对敌形成威慑,即通过使作战能力更强的有核国家(如美国和俄罗斯)的少数重要的人员稠密地区和主要前沿军事基地(即所谓的“具有反击价值”的目标)处于遭受中国核打击的危险之下,防止其对中国使用核讹诈手段或实施核打击,与此同时也警告诸如印度这样的有核国家或急切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要试图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国根据上述能力要求组建了一支“有限的自卫反击”核力量,它可以根据北京选择的目标对其实施核报复打击。中国由此形成的“最小化威慑”作战原则通常表明,中国将更倾向于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而不是采取遭敌打击后反击(LUA)或遭敌警告后打击(LOW)的方式。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威慑的有效性将取决于敌方无法在第一次打击中摧毁中国所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尤其是其战略导弹力量。

  中国正逐步采取措施改进其性能日渐落后的战略核力量,并在面临美国及其他主要大国不断升级的战略和技术挑战提高其威慑力量的可靠性。中国通过努力研制了固态燃料系统,并使其核力量具备公路机动能力,此外还研制出了战略导弹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在近来美国和日本加紧研究导弹防御系统的情况下,中国更加迫切地感到提高其导弹力量现代化水平的必要性。为了避免其具有最小化威慑能力战略核力量不致在导弹防御系统面前完全失效,中国开始研究(但显然仍未部署)MIRV弹头及其他反制技术,并可能正在增加其战略导弹的数量。

  诸如CSS-8之类的SRBM将为中国提供战役常规作战能力,它较之战机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运载工具。其他类型的SRBM,如东风-11和东风-15等,原设计用于出口,并与俄罗斯和朝鲜的飞毛腿导弹竞争。但这类导弹的销售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而且台湾问题也使中国国内对导弹力量产生了迫切的政治和军事需求。面向台湾的大批导弹成为外交威胁的工具,同时也成为中国对象美国这样的潜在对手发动战役攻击的唯一武器,而后者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行动中都展示了导弹攻击的巨大威力。一些观察家确信,中国在不断部署短程和中程导弹以及常规和核弹头的情况下,可能会制定更具进攻性的战役作战原则。这一姿态将对台湾、日本和驻日本冲绳的美军造成威胁,并对美国不断增强核力量的做法提出警告。

  对一些观察家而言,上述情况表明,中国将逐步把其“最小化威慑”的战略态势改为更加有效的有限威慑原则。后者的中心是部署数量足够多的反击力量,以及更多能对敌方具有反击价值目标发动攻击的战术、战役和战略导弹力量,从而对战术、战役和战略核冲突产生威慑,以及在威慑失效的情况下控制冲突的扩大并迫使敌方放弃原来的企图。然而,这样一种作战力量构成,除了需要一种更加复杂的有限威慑作战原则提供支持外,还需要具备其他一些范围非常广泛的因素,其中包括弹头的高精确度、大量各种不同射程的运载工具、能操作这些系统的训练有素的作战部队,以及识别敌方攻击来源并确定和摧毁敌军事设施和大型常规和WMD作战力量集中区域所需的更加优异的预警、侦察、监视和目标瞄准能力。如果要迅速和决定性地击败敌人,还必须具备快速反应和迅速大量集中火力的能力。虽然中国正试图努力具备上述能力要素中的至少一种(如更高的攻击精确度、更强的预警和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等),但尚看不出在其他方面(如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能部署战役和战术核弹的作战部队)的具体进展。总之,由于经济、技术、组织和武器控制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上述能力要素,因此,即使就战役水平而言,一些观察家提出的中国正积极发展进攻性、能提供有限威慑能力的WMD型导弹部队及相应作战原则的观点,也是不成熟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4-9-26 19:48:40 | 只看该作者
洲际导弹能不能打到美国华盛顿国会里呢`?能这样精确吗`??
听说洲际导弹很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9 04: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