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的应用: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9-12-27 04:31 编辑
这两年才发觉,自己追求的东西越来越明显起来了.就像清晨大雾渐渐淡去,浮现出城市的面容,越来越真实。
也许我真的在成长,那些灵性的东西看得也越来越多,懂得也越来越深.
只是仍然感觉身处一个牢笼.像个无法脱身的小鸟,不是烈马,因为已然没有拼命反抗的叛逆跟愤慨,只是更多地转化为了一种执着。
这种执着带着二分随缘,三分无奈,五分努力跟期待。一心想着,离开这个我离开以后只会感觉轻松跟愉悦的家。
这样的家,感觉满是压抑跟约束.
写道此,才发觉出隐隐的痛.这样的痛其实是很深的——却因为世俗生活中观念上习惯性的忽略,觉得父母对孩子都是这样的,却有没有想到,世界上又有多少人一生都背负着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跟折磨呢?——正所谓那句“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同”。
而这深藏根深蒂固的痛,变成了我隐隐才发觉的疼。
而且我知道,每一个不开心,不快乐的人都在原生家庭中有着不可轻触的伤痕。
只是我是那么喜欢提起。
这样的痛,总是常常牵连着一种受害者模式的情结,越演越烈.
我是一个性格矛盾的女生.这点,几年前就看到了。
很多完全相反的特质都在我个性里尽显其中.害羞与无所谓,恐惧与大胆,传统与个性.天真与成熟.
很多个背道而驰,在我的内心深处就这样彼此缠绕又对立。
一直很奇怪,近几年来,尤其听人说对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柔。
至少在我眼里,“温柔”是个极其感性的词汇。
我一直都不敢苟同。我觉得自己是不乏尖锐的。
温柔的人怎么可能会是我这样?
她们可曾了解内心深处的我,看到我跟母亲双目紧瞪,怒气冲冲争吵的情形呢?
我无法承认自己温柔的一面。我一直觉得自己太过倔强,内心太不柔和。
只是最近母亲随口说的话,让我对自己的认
识进了一步:
她说,你看,你打人都不使狠劲,打你弟弟时,看起来那么狠,拳头却是轻轻地放。什么时候都没有个狠样。
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的确有非常温柔的一面。甚至很多。
这才是真正的温柔,是一种仁慈,包含着温和的爱意。
而这种温柔,不同于表面上人们口中的温柔,那种看似的温柔其实我并不喜欢。温跟柔两个字加在一起显得太过弱小了,缺少力量感。
就像我欣赏的美,不是林黛玉那种病态的
美,至少外表,而是健康的美,听人们经常说的
“那姑娘真水灵”,而大山里面长大的孩子,得天独厚的环境,清山秀水,往往人美歌甜;加上父母的性情对待的方式也非常地遵循自然之道,宽容,爱怜,不矫纵,却也不控制,性情也非常地善良,友好。那种美,蕴含着自然,生动,勃勃生机,笑容也是最纯真的,带着欢愉,带着希望。
小时候还喜欢把自己想象成黛玉,制止不住内心的多愁善感。十年而过了。
没有觉得十年过得很快,却是很多东西都变了。
现在最喜欢听的歌是甜歌,以前不知道,什么歌流行听什么,好显得自己赶潮流,现在却不了,哎呀,还是以前的甜歌好听。
现在喜欢听邓丽君的歌,带着那个时代的一种别样的蕴味。我觉得她的歌旋律感并不强,甚至有些俗气,但是我就喜欢这种俗气,喜欢她本人散发着的甜美,缓缓地诉说着……%¥—
想起了弟弟。
我最不放心的这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我不知道自己现在离不了的家原因是不是就是因为潜意识里面,我还在扮演着一个弟弟的解救者,所以不知不觉地把所有可能离家的机会都本能地错过,却不自知。
我的内心深处受害者情结很深。
而解救者情结也很深。
许是自己曾经在独生女的家庭中感受到了太多太多的冷,太多的孤单,太多的窒息。
怎么也希望弟弟能多走些弯路。就像一个在家庭中体会到太多痛苦的中年人,就会想办法努力让自己结婚以后的家温暖些。
也许我无法放掉的,只是自己无法正视家庭带来的残忍。
因为自觉到这样的家,对一个人的成长太过不利,而教养的方式,那些负面的,忽视,控制,指责,甚至谩骂,对一个孩子的伤害。就像亲眼目睹一朵美丽,纯真而娇嫩的花被摘掉,毁坏,甚至连根拔起。
人总是自恋的。
自觉出家庭温暖的人,或者没有经受太多控制,痛苦的人总是难以理解,孩子的逆反跟远离。
他总会以自己的经历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怎么样,父母其实怎么样,这样对你都是为你好。心宽大些,就没事了。听起来是那么地简单,容易。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我比较欣赏的心理工作者的博客,里面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好像是“杰克逊——棒下难出孝子”
杰克逊不仅仅拥有了无数的歌迷,在朋友眼里被评价极高,是孩子们眼中的好父亲,却在死之前所遗留的财产中唯一漏掉了一个人——他的父亲。
他甚至说,每次父亲去看完他之后,他都会恶心地呕吐。
我不禁感叹,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呀,却发生在父亲跟自己的孩子身上,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传统的观念,认为孩子理念孝顺父母。
如果逆悖了这点,就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的感觉。
甚至以孝不孝顺父母作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的准绳。
可是却忘了,人都是情感动物,这些看似是爱,口头上理直气壮的爱,实际是掺杂了多少的控制跟责难,甚至是残忍跟冷酷。
孝顺这个词,我认为是完全针对个人的。如果父母换了模样,是他而不是你,没有那些成长岁月中的伤痛跟隐晦,那些一直被人们所不在意的感觉,经历,一个所谓不孝顺的人会变成人们口中的“孝顺”。真正的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是几乎等于零的。
写到此,似乎轻呼一口气。
似乎就像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红军一样,这样的红军很多。——并必是只有家庭给了你爱,你才可能幸福。在这个前往幸福的征途中,我想,我并不孤单。
当把家庭模式从内心深处释然,没有层层累积的痛苦的情境,愤愤的情绪,其实你跟这个世界所有人的关系都会随之转变得好。
一直觉得自己生活中需要更理智一些,也许我在另一个层面上是很理智的,所以我现在不谈爱情。
我那么重视精神生活,对美的感觉很敏锐,渴望生活得精致却在爱情上面,看法极其地简单。没有什么太多的纠结。。甚至没有什么浪漫的幻想。
跟表弟说起我的幻想的时候,他的话很逗:你怎么完全把恋爱的过程省去了?
我直接幻想有一个家。我跟我的爱人享受着二人世界,那种居家的温馨跟美好,却不是在哪一个浪漫的旅途中约会。想到此,我内心忽地才明白了,是刚刚明白过来——原来我是想有一个可以让我感觉幸福,给我归属感的地方。而现在这个有父母在的家,我体会不到。——那个地方是稳定的居所,让我心里面感觉到踏实的——它不是别处——正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家
有很温存的阳光透射进来。我在午后的窗台前享受着独一无二的时刻,会边看书,边品茶着美味,或者是点心,或者是奶茶。我的先生呢,一直娇宠着我,呵护着我。
我的想象里,一直就是这样。他会对我很好——而这种好,并非全表现在甜言蜜语当中,我不喜欢太甜,花言巧言的男生,但是总之我能感觉得到,感觉得到他对我的爱。我呢,自由的工作,自由地生活,越过越幸福。
说起来,我的家有一点很好,我的父母几乎没有过争吵,别人会很羡慕他们,会跟我讲起,觉得父亲对母亲真的很好。虽然母亲近几年年岁渐长,时常还会跟我埋怨父亲不随和,不为她着想,甚至告诉我,她不喜欢父亲这样的性格,不喜欢父亲。却有一次,我问她,你是不是只是对他有怨言啊?她说,嗯。磕磕碰碰如果一点都没有,就不叫婚姻了吧。
父母的关系对一个人将来跟他配偶的关系,或者妻子或者先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的幻想里,没有恐惧,在这方面。
但是并不代表说,我以后的婚姻一定没有问题。
也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些缘并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吧。
有的家庭,父母关系并不好,经常吵架,但是自己的婚姻也挺好的。
主要是你怎么看待家庭,如果你从小看惯了父母的争吵,就会对配偶,对婚姻比较没有安全感,觉得家是让人痛苦的地方。还有你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对待你配偶的信念,有多少的控制,有多少的尊重。
虽然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家不幸福。但是却相信,家是由人组成的,有温暖的爱,有良好的沟通跟互动,家就是幸福的。
但是除非先从潜意识层面把家庭跟你的关系处理好,否则,它对我们的影响会从爱情,朋友,世界观无渗透。
除非我们解除我们对父母的怨憎心,否则,我们跟其他人的关系也注定会困难重重。
写到这里,我的心竟莫名其妙地温暖起来。再多的问题,其实也会有同样多的办法。
究竟有什么可以阻挡了我追求的幸福呢???
那先前隐隐发觉的痛,此刻消失不见了。
而我希望生活永远就像我QQ的签名里写的那样——温暖,是我一直追求的颜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