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daimon 于 09-6-7 11:10 编辑
陆川导演的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还不错。从另一个视角,审视大屠杀,在国产影片中有新意。虽然国内有不少骂声,说美化了日本人,美化了屠杀。其实,在今天看来,战争,对双方都是残酷的,要从人性的摧残上,看待战争。影片中,角川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形形色色被屠杀的中国人是另一条。角川的善良,确切地说,是人性中的善良,作为全人类的共性的东西,展现在战争中,从开始的向被杀害者的道歉,到和慰安妇的感情(虽然这段戏挺假),直到最后放走小豆豆,都自始至终存在着。这是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与生俱来,根深蒂固。但是,在战争中,它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战争的狂潮中,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灭族主义等等思想,操起屠刀,屠杀人性,角川的善良,不可能幸免,他意识到这一点,感到精神上承受不了,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是顺从,还是反叛,都是受害者,都是痛苦的,他选择了彻底的反叛。末尾有段招魂鼓,是影片的亮点。这段祭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震撼的鼓声中,日本人跳着诡异,狰狞的舞蹈,轻轻挥动手臂,让他们的亡灵回来,安息。看了让人毛骨悚然。表面上看,日本的文化有很强的继承性,甚至侵略性,和中国文化有很大不同,这种文化滋生了军国主义思想,是屠杀的刽子手之一。陆导的这个别具匠心的设计,让影片一下子豁然开朗,把日本的文化展现给大家,让人对屠杀有了总结,是文化导致的战争,文化上的侵略和武力上的侵略,同时进行。从另一个角度看,我想也是陆导的主要用义,军国主义作为日本文化的毒瘤,才是扼杀人性的罪魁祸首,角川的人性被它撕扯殆尽,他的眼睛放着火光,是侵略,是屠杀,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是完整的人,他的灵魂已经脱离了他的躯体,和那些亡灵舞蹈,剩下的,是一台没有思维的杀人机器。他的灵魂受不了了,终于崩溃了。确切地说,是他的良知,让他结束了绝望的生命。这条线索,塑造得比较成功,让人深思,并且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不足之处是,只深刻刻画了角川一个人,角色有点单薄。当然,他也不可能拍一个加强连出来,否则不被中国影片总局毙了才怪。
另外一条线索,被屠杀的中国人,面对屠杀,反射出人性的不同侧面。刘烨扮演的军人,似乎一上来就是为了赴死,在影片中始终是一种表情,他清楚他必死无疑,所做的一切抵抗,都是无意义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实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死士”精神。舍生取义。这部影片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那样的特殊时刻挖掘出来,这也是陆川这样的有中国传统文人气质的导演所具有的独特的精神世界。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隐而不发,和日本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设想一下,是日本人被屠杀,日本军人肯定不会是影片中中国军人的样子。他们会爆发野兽一般的血气,杀戮或被杀戮,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日本人一开始就会非常团结。中国人不会这样。城一破,国民党就跑了。只剩下刘烨这些死士。咋看悲壮,其实悲哀。中国文化由于太黏稠,人性的分化实在太大了,有死士,有逃兵,各自念着各自的经,反正都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一旦人性归到形而上,就死了。刘烨演的比较成功,本色演出,因为他的气质就是那种大气的,无我的,演死士很合适。有点像施瓦辛格,刚而不烈。他死前还和小豆子碰个响头,人性中的调皮还鲜活着,不是一具行尸走肉,和角川形成鲜明对比。赴死,第一个站起来,慷慨就义,不苟且,颇有荆轲遗风。这个角色总体很成功,耐人回味。中国的死士精神,古而有之。里面蕴涵了深厚的儒家精神,“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然而,这种精神似乎曲高和寡,不切实际,不被中国主流文化接受,不是民族气节的组成部分。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是死士,否则死士也变成了活士,个人的死士精神,是黑暗天空中划过的流星,是对民族文化无可奈何的叹息。中国的文化,过于保守,务实和软弱,没有精神上的崇高追求,更别提反思和批判,屠杀是一个血的教训,但是,时间可以抚平任何创伤,连痕迹都没有留下。另外还有小豆子和大胖子(姑且这么称呼)。小豆子是个小死士,很可爱。大胖子不是死士,想活命,是典型的国人,削弱了影片对死士精神的体现,还中国文化以丰富性。觉得大胖子的出现,把好端端的一盘菜变了味,正在咀嚼着中国的死士精神,又出来个下里巴人,大煞风景,搞不清楚到底是用文艺片还是用纪录片的眼光看这部电影,可能陆导想用客观唯物历史主义再现这段历史,不过,电影就是电影,不是教科书,更不是大会的发言稿,有个人的情感在里面,就自然有取舍。另一个主要人物,范伟演的唐先生,也同样很立体。和刘烨不同,唐一开始是个典型的中国南方知识分子形象,软弱,精细,守家,没有强大的精神世界,对日本人,根本无心反抗,只想保全自己和家人。为了这个目的,他出卖了难民营,换回一纸良民证。他的天真的头脑里,以为这样可以独善其身,不想这是与虎谋皮,下场就是更快地被屠杀,他醒悟过来,最后时刻,换回一条生命,自己去赎罪,值得表扬。其实,假如没有另外一个人,他会和怀孕的妻子离开南京,带着负罪感,不过,他不会继续做一个小良民,他的精神世界已然发生质变。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很平常,一点也不特别,就像是你熟悉的某个人,平日里逆来顺受,明哲保身,抱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信念,活了大半辈子。这种人的特点就是,善良,老实,胆小,怕事。从小的四书五经,把他滋养成表面软嫩的面瓜,他的精神世界里,永远是和为贵,忍为高。然而现实的残酷把他惊醒,激起心灵最深处的情愫,人性发生了升化,达到了舍生取义的境界。这个升华,让人感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先天不足,在唐先生身上一览无余,不同的是,在那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唐先生可以有略微升华的机会,实现人性的蜕变。现如今,唐先生可就没有那个条件了,在官僚和资本家面前,一会投向这个,一会投向那个,腰好腿脚更好,换回来的岂止是良民证,还有真金白银,荣华富贵,其实,这是内心空虚,精神萎靡的体现,害怕被主流抛弃,根源是没有独立精神。话说回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什么时候有独立精神呢?视死如归的唐先生,面对曾经的日本朋友,依然笑容可掬,不拒绝递过来的烟,与人为善的信仰依存,不同的是,底气有了改变,他有了血脉。临死前,倔犟地要和他的眼镜死在一起,迂腐依然。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乏实干精神,头脑里的束缚太多,永远不为当权者所正视,直不起腰来,这是民族的悲哀。假如唐先生不死,投身革命了,他也只能是个改良派,当不了革命派,这是由他所代表的阶级决定的。所以,老毛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就不足为奇了。然而,一个民族要进步,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行的。知识分子不发挥作用也是不可以的。知识分子的先天不足,是其发挥功用的阻碍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该不该保证和提高,是另外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政府该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看待这个问题。如果知识分子永远得不到重用,地位永远上不去,谁还愿意去当这个冤大头呢?话扯远了。影片里还有高圆圆扮演的角色,是个革命派。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妓女,也是个革命派,值得尊敬。
这部影片内容太丰富了,陆导年轻有为,中国电影大有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