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5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大家谈谈告诉朋友的经历和利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9-24 23:1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景:
    我的病程到现在也几年了吧。以前一直是小心翼翼的不敢让别人发现,在朋友面前维持自己健康快乐的形象。除了大学期间告诉过一个也有点抑郁倾向的朋友,她很理解我,给了我很多帮助。除她之外,身边的其他人都没有发觉我有什么不同。

     起因:  
   上次看了木碗姐姐的帖子,说多告诉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也可以减轻家人的负担。印象深的是那句:是想不告诉家人,自己独自忍受而心情变差;还是能获得别人的支持,减轻心理的负担。(大意这样)

    过程:   
    后来就逐渐选择了身边几个信得过的朋友。一个很诧异;一个当时表示会帮助我,然后就没了下文;另一个是个男孩脾气的女孩子,大大咧咧的,我感到她根本没把我说的当回事,坚持认为我没什么,多出去转转就好了。对了,还有一个朋友非常理解我,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但是后来,意外去世了。
   
    总结:   
    以前,最怕的是朋友们听说了后会觉得我是异类,疏远我。现在,发现大家的接受度还是挺宽的,至少当时都挺理解。可是,真的不知道她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一两个人,反而逐渐疏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朋友缘还不够。
    现在当心情极度沮丧时,可以找到知情的朋友倾诉,心理压力会缓解不少;缺点是,如果有朋友知道后根本不当回事,或者干脆疏远,容易怀疑自己,更添愁绪。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处理的?感觉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大家谈谈。

[ 本帖最后由 Lynn 于 07-9-25 22:43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9-25 15:43:2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自卑,所以我无勇气告诉身边的人,我害怕异样的眼神.病友除外.
我想,这个问题应是有得有失.如果你的心理承受力好,利大于弊,还可养成开朗的性格,否则笔答渔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7-9-25 22:03:28 | 只看该作者
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基本上除了对医生,很少谈及自己的症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7-9-28 18:2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weto 的帖子

谢谢263075 ,weto 的回帖


    昨天晚上,一个朋友看到我的空间后,打来电话关心我。感觉很温暖。心情也舒畅了不少。
其实病了这么多年,一个人独自支撑,真的是累了。而且,年龄越是大,病程越是久,对生病这件事本身也就看的不太重了,不再像过去那样,觉得是非常丢人和难以启齿的事。虽然这样,情感上还是有一大片空白。大部分的生活经历,都能和普通朋友交流,获得情感支持;但是这一段的心路历程,只有躲在角落里独自舔舐,其实也非常希望能多个出口。有一两个朋友能分享秘密,感觉真的是不同的,会相互更信任,相互温暖,自己在最需要人的时候可以有人倾听,她们有烦恼也会向我倾诉。
    对医生,我现在比较倾向不报太高的期望。(以前曾经报非常大的期望,但是。。。)因为很多实际问题,具体而琐碎的事,只有身边的人才帮的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7-9-28 22:48:06 | 只看该作者
   “我很烦那些追问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得这个病的陌生人,你不是我,你没有经历过我经历过的一切,你没有了解我的人我的家庭我环境我的生活,你如何来理解我?”

    这实际上是05年9月的日记,经历过最后一次自杀,开始想要好好活着,开始尝试和人沟通交流。可以看到,木碗也并不是一路顺利走来,同样面临过不理解,同样也有过怨恨心理。类似情绪的日记,那一段时间很多,感觉不被理解,很多的牢骚和委屈。但更关键的,是从那时候开始意识到不以自己的观点来评价他人,不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他人,不以自己的经验来教训他人,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

    现在我想说的是,抑郁之后,还是要多和健康人交流,虽然会有一些人让自己觉得不被理解,但也有一些积极开朗的人能带给自己信心和勇气。我的康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但也是因为我认识了一些朋友,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多和那些积极开朗、乐观豁达的人交流,会受到鼓舞,如果觉得有的人不理解你,也没必要生气,不理解就不理解,不再理就是了。如果拒绝和别人交流,那自己就永远只能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不要过多去理会他人是否理解你,关键是你能不能勇敢的开口说话。

    抑郁的时候,要多交流,但是也要掌握一个分寸,要掌握一个方式方法。交流不是诉苦,不是哀怨,是多听听别人的建议,多学习他人的经验。
-------------------------------------------------------------------------------------------
    这些是从《一路走来》里面摘的几段,更多怨恨的话在以前的日记里面。刚开始告诉别人,被别人问:“你怎么会得这个病啊?”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的时候,我心里也很难受;或者被朋友用不屑的口吻说:“什么啊,你哪儿来的病,就是看书看多了,想事想多了”,我也觉得有点对牛弹琴。
    如果只是告诉别人,我有抑郁症,如果仅仅是向朋友倾诉我有多难过,这样的告知,并没有太多益处。正是因为别人不理解,我才向别人解释抑郁症是怎么回事、抑郁症和精神分裂有什么区别,我为什么会得抑郁症……绝大部分人了解到抑郁症确实是一种疾病,了解到抑郁症不是“疯子”,也不是“想多了”,就能够表示理解了。
    而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有一部分也是我“要”来的,我告诉最要好的同学,我自杀过几次,我现在还是重度抑郁,自杀倾向很严重,如果哪天他发现我不对劲了,一定要劝阻我。果真,最后一次自杀,就是这位同学在电话里听到我的语气不对劲,救了我一命。这与他的职业敏感(警官)分不开,也得益于我之前跟他“打过招呼”,要他提防我的自杀企图。
    更多人知道的,我和我老公的相识也是如此,我说我没法出门,我害怕见人,我要他组织活动的时候就叫我,不管我怎么拒绝都要一再催促和要求,一定要把我“逼”出门。他也果真这样做了,我也在他的帮助下不再害怕出门见人。
    告诉朋友,首先要自己正确认识什么是抑郁症,如果自己都不能接受,像个犯错的孩子在母亲面前承认那个花瓶是自己打碎的一样去告诉别人,别人又如何想呢?“理直气壮”地宣布,我现在有抑郁症,所以有些方面表现与大家不同,请理解我的“异常”,也请帮助我走出难关。不理解的、不了解的,告诉他,像个专业人士那样,告诉他什么是抑郁症。知道了还不能理解的,无所谓,不理就是了。告诉朋友自己的病情,但是拒绝诉苦,除了病友和医生以外,不对朋友倾诉自己的苦闷和忧愁。只告诉他们,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我需要你们怎么帮助我,具体到多打电话给我,有集体活动一定要拉我去,监督我每晚按时睡觉……

    医生只能帮助你分析你的内心,帮你找到答案,而不是告诉你答案,更不可能帮你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朋友的力量是相当惊人的,当然,首先是要自己向朋友敞开心扉。要别人相信自己,首先自己得相信别人;要别人理解自己,首先要自己理解别人;要别人关爱自己,首先自己要关爱别人。

    如果自己都不能正视抑郁症,如果告诉别人的目的只是为了诉苦,那我觉得还不如不说的好。
    告诉朋友能够让自己得到帮助,但是告诉的时候如果只带着这个目的,或许会让自己失望的。告诉朋友,是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对你坦诚,我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不能告诉你,我想让你更了解我,知道我现在这样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7-9-29 19:4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木碗 的帖子

谢谢木碗姐姐的分析。
   告诉朋友,也是我已经能正视疾病的结果。我告诉他们:就像特殊感冒一样。
   但是潜意识中,是很希望得到朋友的帮助的,有这个目的;也是为了让朋友更了解我,都有哦。
-----------------------------------------------------------------------------------  
“ 告诉朋友自己的病情,但是拒绝诉苦,除了病友和医生以外,不对朋友倾诉自己的苦闷和忧愁。只告诉他们,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我需要你们怎么帮助我,具体到多打电话给我,有集体活动一定要拉我去,监督我每晚按时睡觉……

    医生只能帮助你分析你的内心,帮你找到答案,而不是告诉你答案,更不可能帮你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朋友的力量是相当惊人的,当然,首先是要自己向朋友敞开心扉。要别人相信自己,首先自己得相信别人;要别人理解自己,首先要自己理解别人;要别人关爱自己,首先自己要关爱别人。”
   
   这段话给我启示,告诉朋友,虽是希望得到帮助,但不能唯一带着这个目的去。不诉苦,而是告诉朋友可以怎么帮到我,既不会给朋友带来太多麻烦,又有行动。说的好!

[ 本帖最后由 Lynn 于 07-9-29 19: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6 20: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