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儿童腹泻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昨天 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腹泻是儿童中非常普遍的问题。腹泻是指与儿童正常情况相比,排便 (BM) 频繁、大便稀薄或呈水样。有时腹泻带血或含有粘液。轻度腹泻的鉴别可能较困难,因为在健康儿童中排便次数和性状因年龄和饮食而异。例如,还未给予固体食物的母乳喂养婴儿通常排便频繁、大便稀薄,但视为正常。排便次数和稀薄度突然增加可能表明这些婴儿发生腹泻。另一方面,水样大便持续时间超过 24 小时绝非正常情况。
患腹泻的儿童可能会食欲不振、呕吐、体重减轻或发热。根据默沙东诊疗手册医学专业人士版记载:如果腹泻严重或持续很长时间,儿童可能会丢失大量体液(脱水)。婴儿和年幼儿童可能更快发生脱水,有时会在 1 天之内出现。严重脱水可能导致癫痫发作、脑损伤和死亡。在世界范围内,腹泻每年导致 150 到 250 万人死亡。在美国,在住院的 5 岁以下儿童中,腹泻所占比例约为 9%。
儿童腹泻的病因
儿童腹泻的可能原因取决于持续时间小于 2 周(急性)还是超过 2 周(慢性)。大多数腹泻病例为急性。
常见原因:急性腹泻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传染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使用抗生素、食物过敏、胃肠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但也可能是由细菌或寄生虫引起。食物中毒通常是指由于进食被某些细菌(例如葡萄球菌或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腹泻、呕吐或两者兼有。
某些抗生素可改变肠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因此可能发生腹泻。有时,使用抗生素可让特别危险的细菌,艰难梭菌(以前称为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数量成倍增加。艰难梭状芽胞杆菌会释放可引起大肠粘膜炎症(结肠炎—see page 艰难梭菌(以前称为艰难梭状芽胞杆菌)诱发性结肠炎)的毒素。
慢性腹泻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饮食因素,例如乳糖不耐症或某些食物的过量食用、感染(尤其是寄生虫引起的感染)、乳糜泻、炎症性肠病、不常见原因。急性腹泻还可以由更严重的疾病引起,例如阑尾炎、肠套叠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某些类型的细菌感染的并发症)。这些严重疾病通常还引起除腹泻之外的其他令人担忧的症状,如严重腹痛或肿胀、血便、发热和病态表现。
慢性腹泻还可能由干扰食物吸收的疾病(吸收不良),例如囊性纤维化和免疫系统减弱(诸如艾滋病 [AIDS]等疾病或使用某些药物导致)引起。腹泻有时是由便秘引起的。如果硬便在直肠内累积,软便可能从硬便四周渗漏到儿童内裤中。
儿童腹泻的治疗
可以治疗腹泻的特定原因。例如,如果儿童患有乳糜泻,从饮食中除去麸质。如果医生建议,停止使用引起腹泻的抗生素。病毒引起的胃肠炎通常无需治疗即会消退。不推荐婴儿和年幼儿童使用洛哌丁胺等用于止泻的药物。
脱水
因为儿童中的主要担忧是脱水,所以治疗重点是通过输液和使用电解质来补液。大多数腹泻儿童都可通过经口给予(口服)液体得到成功治疗。仅当儿童无法饮用、大量呕吐或严重脱水时,才通过静脉(静脉内)给予液体。使用含有均衡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口服补液溶液。在美国,这些溶液无需处方即可从药房和大多数超市中购得。运动饮料、苏打水、果汁和类似饮料的钠含量过少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过多,因此不应饮用。
如果儿童还呕吐,首先频繁给予少量液体。通常,每 5 分钟给予 1 茶匙 (5mL)。如果儿童可饮下此量,后面逐渐增加液体摄入量。如果孩子不呕吐,则不需要限制液体的初始量。在耐心护理和鼓励下,大多数儿童可口服足量液体从而避免静脉补液。然而,严重脱水的儿童可能需要静脉补液。
饮食
儿童获得足量液体且不再呕吐后,应及时给予与年龄相符的饮食。婴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对于患有慢性腹泻的儿童,治疗取决于病因,但是提供和维持足够的营养并监测可能的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最重要。
《默克诊疗手册》它阐述了什么是疾病;哪些人更容易患病;疾病的症状;如何诊断;如何预防;如何治疗等,并尽可能清楚地给出有关预后的信息。本书提供了帮助读者了解疾病背景的知识,包括解剖、功能、诊断检查、医疗程序等等。让读者了解医学术语,更便于与医生沟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5-20 06: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