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从考证人类文明于何时开始有了“东方,西方”的概念,是马可·波罗时代,还是哥伦布时代?抑或更久远的时代。是东方人先有了“西方”的概念,还是西方人先有了“东方”的概念……
不过,这里有个有趣的线索:据圣经记载,当耶稣降生在伯利恒时,有博士从“东方”来拜。
可见,很早,就有了“东方”的概念。当然,反之也也是如此。尽管至今,仍然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毫无疑问,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习惯上的东方文明有中国,印度,阿拉伯,日本,朝鲜和埃及。西方文明则是爱琴海,欧洲大陆,英,美等国。在东方文明中,又是以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最为悠久和有价值,而西方文明则是以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为根基,综和了基督教文明发展而来。
从起源上,就能看出两种文明的差别。古希腊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他们航海,探险,殖民,经商,具有开放的胸怀,开拓的精神,敢于怀疑的态度,乐于幻想的心理。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文明中,既有关注宇宙与人生的哲学家,如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也有原子论的开拓者伊壁鹫鲁,一代大师亚里士多德,还有著名的悲剧,喜剧作家、诗人、政治家.........
与之相对应的是东方文明,典型的就是中国和印度。虽然两国文明有着很大的差别,但还是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主张“静”多于“动”主张“向内求于心”多于“向外求于身”,主张心灵的满足多于生理的满足,主张“无我”,主张消及,逃避等。虽说东方也有哲学家,如老子、庄子、释迦牟尼等,但他们的哲学是一种“圆通的或者说是轮回的哲学”而非“认识的或分析的哲学”
所以,西方文明是一种“向外”的文明。在面对世界或自身的基本矛盾时,西方人总爱从外部世界中寻找解决的方法。他们的眼睛始终是向外的,从牛顿在自己的力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宇宙的生成与开始时,就把它归与神密的上帝“第一推动”,到爱因斯坦追逐物质世界的“和偕”;从瓦特的蒸气机到富尔顿的轮船、爱迪生的电灯、贝尔的电话等,无不显示出西方文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和勇与进取。
因此,建立了西方人崇尚科学与逻辑的理性文化,他们相信,成功与幸富的唯一来源就是不积极进取
同样,说起东方的文明,它便是一种“向内”的文明。佛教讲究“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粒砂子和一朵花怎能和世界与天堂相提并论呢!这大概就是“心”的作用吧!也是“内省”的力量。
老子说“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庄子也说“无己无我”也问“是庄周梦蝶,还是蝶化庄周”?也主张“逍遥游”……不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逍遥游,而是鲲鹏万里,心游八极的“逍遥游”
因此,精神胜利法源远流长,要追索它的慧根,非要追到老子庄子不可。结果这种“向内”的功夫则导至了无数虔诚的教徒顶着波光翎翎的夕阳,侵在恒河水中,或手捧恒河沙无数,或双手虔诚和一,来祈祝那来世的幸福。
于是导致了一个无声的民族和一个早熟的文明。正如一个自然人一样,一个民族的“心理”健康与活跃又和它的“生理”健康与活跃是密切相联系的。正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少年老成的人会有什么勇敢或进取的行动一样,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上”老化的民族会有“生理上”勇敢的行动。
如果一个文化、一个民族只能保守、只能退让,那么我们就很难要求它会有一种持久向上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力量。
[ 本帖最后由 ayfvsayf 于 06-12-9 11:5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