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来看一下弗洛姆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11-8 18:2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弗洛姆 (                      ,1900—1980),与弗洛伊德一样,                  EricFromm 也是犹太人,他是二十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性人物之 一。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心理学史上,继精神分析学 说、行为主义之后的第三思潮。       作为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心理学研究生涯, 却是从精神分析学说开始的,而他之所以对精神分析学说发 生兴趣,又主要是源于他的童年经验——这一点,正好印证 了弗洛伊德关于 “童年经历影响人的一生”的理论观点。弗 洛姆的双亲都有些神经质,父亲性情急躁,喜怒无常,母亲 则是郁郁寡欢,不苟言笑。弗洛姆后来在回忆往事时说,同 那样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竟然没有发疯,这真要感谢上帝了。
----------------------- 页面 255-----------------------

                                                   走出 “爱洛斯”                                                                         249 弗洛姆从小就有孤独感,随着这种孤独感的增强,他对人的 行为与心理发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弗洛姆在十二岁那年目睹的一件事,决定了他对弗洛伊 德的崇拜和对精神分析学说的选择。他有一位女邻居,年轻 漂亮,是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家,这位姑娘也是弗洛姆家的好 朋友。可是有一天,当她的年迈的父亲死去之后,她自己也  自杀了,而且她的唯一的遗愿竟是要同她的父亲葬在一起。       这件事给弗洛姆太大的刺激,对这位女艺术家的选择,弗 洛姆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他读了弗洛伊德的著作,知 道了什么叫 “恋父 (恋母)情结”之后,他才在自己的心头 解开那个 “父女迷恋”之谜。从此,弗洛姆开始迷恋弗洛伊 德,从中学到大学,他都是弗洛伊德的忠实的崇拜者,并专 心至致地研究精神分析。       一九三四年,弗洛姆脱离纳粹统治的德国,加入美国国 籍,这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一九四一年,他在美国出版 《逃避自由》,一鸣惊人。在美国,他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后 来,他自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位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人之一。他认为,与弗洛伊德相比,马克思的理论更具 有世界意义、更为深刻。如果说,弗洛伊德关心的是个人的 解放,那么马克思关心的则是整个人类的解放。       正是怀着这样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弗洛姆开始从精神分 析学说转向人本主义心理学,或者说,是将精神分析引入人 本主义,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弗洛姆认为,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的 “综合”。
----------------------- 页面 256-----------------------

    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250       弗洛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 “性格结构论”。他 认为,气质与性格共同组成了人的人格。人格是人的先天和 后天的全部心理特征的完满融和,也是使人成为独一无二之 个体的心理学标志。一般人都以为气质与性格是没有多大区 别的两个心理学概念,但弗洛姆指出,气质是体质上的,是 不可改变的;性格的形成则是源于人的生活体验,尤其是对 早期生活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可以改变的。基于这一 认识,弗洛姆将性格定义为:                  把人之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过程的 (相对             固定的)形式。       重视童年经验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影响——在这一点上, 弗洛姆与弗洛伊德是一致的。然而,弗洛姆人格理论的基础 并不在力比多之中,而是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之中。弗洛姆认 为,将爱洛斯冲动视为人格生成与流变的唯一源泉是片面的 不正确的。事实上,人格流变的动力,来源于人的境遇,来 源于人性的冲突,是人的生命力的体现。人与世界的关系,表 现为同化和社会化过程;人,正是在他与世界联系的形式中, 塑造着他的性格,展示着他的人格。于此,我们再次看到弗 洛姆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综合。       弗洛姆认为,性格,也是人适应社会的基础。人一出世, 舞台已在等待着他,他必须吃饭,因此他必须劳动,这意味 着,他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按照某种特定社会方式来工作。 他需要生存和社会制度——这两点,作为一个人是无法改变
----------------------- 页面 257-----------------------

                                                   走出 “爱洛斯”                                                                         251 的。因此,个体人格的生成与流变,一方面取决于他的爱洛 斯本能,同时也取决于他所生存于中的那个社会。从某种程 度上说,人格的发展是以适应社会为核心的。弗洛姆还特别 强调家庭在人格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称家庭是社会的 “精 神培养处”。       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这种紧密的联系,决定了人格结 构的稳定性与变动性。作为行为、思想的规范,个体人格是 稳定的;作为对社会适应的结果,人格又是变动的,它必须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更而产生变化。       在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现代心理学的三大思 潮是各有自己的见解。精神分析学说虽然重视童年经验,但 它并不重视成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且它更强调的,是人 的爱洛斯本能。行为主义心理学,则将人的心灵看作一块白 板,这块白板消极地等待着环境之手的涂抹与描绘,也就是 说,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而作为第 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克服了 “白板说”的环境决定 论,也克服了 “潜意识说”的本能决定论,从而将个体的爱 洛斯冲动与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统一在人格生成理论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0-7 04: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