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抑郁症患者,他的“受害者”情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6-14 09:2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我在谈论抑郁症患者的受害者情结的时候,肯定不是说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有这样一个必然的情结,因为每一个来访者他在症状的表现上可能是一致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一个人的症状背后都有不同的主题。在实际的治疗中,我们发现有些患者有很严重的受害者情结,这多半是曾经受到家庭教养方式伤害或者是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患者。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什么是受害者情结,这个词语是我自己在咨询的过程当中发明的。就是说患者把自己定义为他人或者生活的受害者,并在生活中突出表现自己失败,堕落和不负责任的一面,来作为对伤害自己的人的一种报复和惩罚,特别是对于亲近的人。举个例子:一个20岁左右的女性来访者,长期的抑郁,并有多次自杀的经历。在她走进咨询室的时候我看见她手上有三道割腕后缝钉的疤痕。她自述父母离异,从小就缺少完整的爱,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直都在金钱上满足她,其他不闻不问,于是她从小就开始面临生活很大的压力和孤独,后来在生活上不断的放纵自己,最后觉得人生无意义,选择自杀。她报告说当她看到父母因为她的自杀和生病而焦灼万分的时候,她感到心里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快感,并且在他们面前,她把自己的痛苦无限的放大来折磨他们,来暗示这一切都是你们造成的,你们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在这个个案中我们不否认来访者本身的委屈与痛苦,但是我们同时也不能否认来访者对这种痛苦的利用,那么为什么来访者或者某些抑郁患者会这样做呢?因为作为一个“受害者”他们可以获得下面的利益:1、展示自己的脆弱,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同情。因为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或的情感和亲密关系,所以病痛成为一种手段。2、作为一种指责他人和报复他人的武器。他门常常说:“我就是要死给他们看,让他们看看他们曾经都对我做了什么,我要让他们一辈子都活在内疚当中”,这是最为典型的,因为她一旦生病,他就有了一种独特的使唤别人,奴役别人的特权。他们潜在的假设是:因为我是受害者,那么我无论怎么报复你都不过分。3、推卸自己应该对自己的病痛所承担的责任,他们的逻辑是:你们导致了我的病痛,你们必须承担责任并作出改变。而我自己只是等待和享受这个结果罢了。但是我必须要说明的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害者,夸张自己的病情结果往往并不会带来真正的改善,反而会引起自己更大的病痛,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倾向。因为这种消极的自我折磨和自我暗示一旦奏效,那么他在后面的治疗中就回变本加厉,但是如果他的这种手段没有奏效,那么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也得不到别人的关爱和同情,这些事实证明了自己是真正无价值的,他可能会作出过激的行动。
     正像前一段时间我在川大听美国来的SHERI教授讲的一样:他们不原谅和宽恕别人,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一旦这样做了,那么别人永远都没有办法意识到他们曾经对他做过些什么。这也就意味着他所有的痛苦都会被人遗忘并毫无意义,于是他把自己的生活钉死在别人的反省上,他永远只能够被动的等待别人给他的快乐。
     所以我们要提倡宽恕和原谅,并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去生活。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那么怎么去生活就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他们伤害了你,那么请你依然感激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任何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他的幸福,这取决于他的心态,是否愿意把病痛和幸福都看成是自己的事,并为之奋斗。如果他人和环境伤害了你,那么正确的态度是每一个人都会受伤,或者这只能寿命我不够强大而已,永远要记住:人,是在伤口上长大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6-6-14 11:05:29 | 只看该作者
在现实中,的确存在文中所说的“受害者情结”情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外因和内因都起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6-6-14 13:22:30 | 只看该作者
没错,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但是的确很多病友都有这个情结,要想战胜抑郁,一方面也必须战胜这个情结,我们应该学会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2 02: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