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峰
晓欣是位上初二的女生。她奋好学,努力向上。然而,坐在她后边的几个男生,不仅自己不好好学,还常常给别人捣捣乱。比如晓欣上课坐累了,换个姿式,拿一下书,他们就故意怪笑一阵,或者说些不三不四的话。对此晓欣感到很恐惧、很紧张,总想尽量地减少动作。这样上课时晓欣不能注意听讲,老担心后面的男生会发出怪笑。尽管她一再告诫自己:“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不要在意别人”等等,然而她的精神依然无法集中,以至到后来她几乎无法上课了。
那几个故意捣乱的男生固然可恶,然而就晓欣自身来说,心理承受力也太弱了一些。怪笑也好,怪话也罢,无非是添点“噪音”,或是让对方自寻无聊而已,于自己听课又有何妨?要是换了我,一是对之不理不睬,泰然处之;二是想动就动,或者干脆就猛动一阵,“让他们一次笑个够”,笑得再也笑不起来了为止。对于晓欣来说,很需要“脸皮厚”一点儿。因为许多本不应成为伤害的伤害之所以成立,正是由于当事人对之过于在乎、过于害怕了。如果晓欣对那几个好事的男生,拿出一付“动就动了,你奈我何”的无畏姿态,弄得对方因没有得到预期的反应而使他们大受心理挫折,天长日久也就不再自讨没趣了。所以出现问题不要怕,怕不能使问题缩回去,也得不到积极地解决。
在我长期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我发现在所有心理障碍者的思想深处,都潜藏着同样一个字:怕:怕自己生病,怕别人看不起,怕自己说话不利落,怕见人后脸红,怕当着人写字发抖,怕睡不着觉,怕考试紧张……
其实,这种怕的心态,往往比所怕的那个具体事实可怕的多。生了病,不就花点钱,费点时间,忍受点肉体痛苦吗?写字手发抖,不也就是写字费点力、写字的时间长点吗?这些所怕的东西即使真的发生了,其不利影响多是暂时的、非致命性的、可弥补和可解决的。
然而,如果我们总在思想和行动中高举“怕”的旗帜,则我们才会真正遭到许多长久的和致命的打击。怕会使我们无法体验到生活中种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与幸福快乐无缘;怕让我们活得拘谨,不敢行动,因而难于成功;怕让我们天天紧张焦虑,备受心灵痛苦的折磨,怕让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做什么,并为此深深的自卑。
有人说得好:“怕什么就有什么。”还真是!你越怕生病,内心老是压抑紧张,免疫力随之下降,则疾病肯定会登门拜访你。你怕见人脸红,一见人后你就紧张,你自然会脸也变色心猛跳。所谓强迫症的患者,是怕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会使自己如何如何;所谓口吃患者,是过于怕自己口吃、不允许自己有丝毫口吃情况出现的人。其它心理疾病也莫不是如此。
老有人对我说,最怕看到书写着什么病症,因为一旦自己看到,马上就能被“传染”上,好像例举心理病症的书刊反而成了“病源”了。这当然是一种绝对的误解。实际上,当你有了怯懦的性格,过分恐惧的心态,消极悲观思维的方式,纵使你什么书也没看过,但只要这样长期下去,必会在自身上“落实”这种或那种具体的心理疾病。人如果一爱害怕,那是毫无边际、永无止境的。
一个人之所以“怕”字当头,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其一是消极的思维方式,凡事都爱往坏处想,而且想得甚为可怕;其二是人生阅历太浅,没经过什么大事特别是大的挫折,因而爱把一些小事自动升级为大事,变成了自己吓唬自己;三是缺乏战胜困难、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总怕有什么自己应付不了的事临头。
要想消除自己怕这怕那的个性弱点,提高自己的勇气,最重要的是敢于迎接各种困难挫折的挑战,绝不是躲避退缩。只有在与各种形形色色、看似十分可怕的东西直接交手后,你才能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提高胆量,积累经验长智慧,越来越变得无所畏惧。同时你也会发现,你原来所怕的许多东西,都不过是些“纸老虎”而已。
有位导演讲了一个故事:你家附近有个大流氓跟你“叫板”(挑衅),所有的人都告诉你此人特厉害特不好惹。你走投无路,索性就揣把菜刀等着他。等到一见面后,你才发现他腰里别的不过是一把改锥!
因此我们的人生哲学应是:“能少做一分懦夫,就多做一分勇士!”(台湾作家李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