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1:01:02

本帖最后由 yhx0719 于 12-12-16 11:13 编辑

转帖自强:
我的感触是,父母的所做所为的影响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实现改变,我能忍受痛苦,吞咽埋怨,我能争取到父母的支持与不捣乱,即使他们还是不理解。我不会让埋怨障住我的双眼,停滞我分析学习和行动,我知道我有许多顽固的弱点,所以我成为了现在的我,出现了危机和困局。我明白我可以进行选择,选择告别抱怨,走向自强。选择告别空虚,或者玩或者学习或者背文章或者运动或者做家务。我不会让自己闲下来,不会把自己交给空虚的漩涡。我,可以选择,可以改变。方向是自觉自知自律自强行动劳动充实开心成长!    当然了,我现在呆在家里,回避掉了紧张甚至是恐慌,所以才能更好地静下心来分析,比较,学习,觉知,蜕变和涅磐!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1:09:47

本帖最后由 yhx0719 于 12-12-16 11:11 编辑

请大家了解一个情况,智空师兄,学过心理学还成为了咨询师,但还没解决自己的抑郁,最后学佛学弟子规学习传统文化才解决掉了根源。他深刻理解弟子规洗心,改善认知培养优秀习惯的伟大作用,所以当他了解到我们埋怨父母时,会那样的愤慨!所以请大家要能理解智空师兄的用心良苦。试想一个连最亲近的父母都敢无情伤害的人,这种人到了社会上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连亲情都不顾的人他还会顾得了什么?父母都不能容忍的人心里还能忍得下谁?

我发现当我埋怨父母的时候,我的心思完全都放在向回忆里找父母的缺点了。只知道埋怨而不晓得改变自己,不晓得自己其实可以用踏实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现实处境。心完全被障住了。而当我明确,我能改变的时候,我发现我获得了一片晴空。我知道过好这一生才是最重要的。我决不允许自己的目标偏离,我的所有情绪都必须服从我的康复这一中心目标。即使是我自己的抱怨,也必须破除。因为我知道只有告别抱怨,才是我自强的开始。因为我把心思从抱怨中解放,把心思拉回到了改善我的现实处境上。我发现这时的自己对自己的这场危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原来我身上有这么多顽固的缺点!         我明白了财富幸福都在我手里,路就在脚下。而抱怨只会障住我的心,阻断我追求人生幸福的历程!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1:16:42

克里希那穆提
在迷惑这件事上,我不采取任何行动,因为我明白,如果我采取行动,就会制造出更多迷惑。因此,心理上,我完全不动。任何动作都会掉进那个陷阱。所以,你能够在心理上不做出任何推波助澜的行动吗?这表示你愿意在心理上一片死寂。当你不断地说“我在找,我在问,我必须知道”的时候,过去就不断在重复。

恐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不想面对自己真实的样子。因此,除了恐惧本身,我们还必须检查自己建立起来的逃避恐惧的网络。如果心灵,包括头脑,试图克服恐惧,压抑它、约束它、控制它,给它一种新的说法,那么就会产生摩擦和冲突,而冲突是能量的浪费。

若要彻底深入问题,你就不能心怀恐惧。深入探究这整个权威的问题,是非常危险的,不是吗?摆脱权威就是在邀请危险,因为没人愿意生活在不确定性中。但是,确定的心是一颗僵死的心;只有不确定的心才是年轻的、新鲜的。”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5:14:45

[推荐] 颜文伟:怀孕用药
FDA根据对胎儿的影响大小、把药物分成5类:
孕A经对照研究没有影响
孕B动物研究或许有些问题,但人体研究未见不良影响
孕C不论动物或人体研究,没有肯定致畸证据,但也没有肯定不会致畸的依据
孕D对胎儿肯定不利,但母体病情需要时仍可应用
孕X动物及人体研究,均认为对母体及胎儿不利

现将有关精神疾病用药与怀孕及胎儿的关系,列述如下:


1)所有抗精神病药:
除氯氮平为孕B外,均为孕C;


2)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为孕D,
氯米帕明、多虑平、西酞普兰、氟伏沙明、曲唑酮、米安舍林、米氮平,均为孕C,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为孕B;


3)抗焦虑安眠药:
苯二氮卓(安定一类)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都是孕D,
唑吡坦(思诺思)为孕B;


4)心境稳定剂:
碳酸锂、丙戊酸钠,为孕D,
卡马西平、拉莫三嗪,为孕C;


5)治疗痴呆药:
安理申、艾斯能,都是孕C。


根据国内外专家意见,在罹患精神疾病时如果怀孕的话,可以按照以下执行:
1)怀孕时,完全可以用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一般说,没有致畸的问题。
2)安眠药有致畸可能,但不严重,可以选用唑吡坦;或用某些抗抑郁药代替。
3)碳酸锂、丙戊酸钠有致畸可能,只能暂用抗精神病药代替,或可改用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据我所知,我们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建院已70年,从来没有听到过有某一妇女来院投诉因为服药而致畸胎(包括兔唇)!而某著名歌星从未服用精神药物、却生了一个兔唇儿子。因此,病家不必为此过分担忧。再说,怀孕时服用的只是较小的维持量;这些药物往往不溶于水,所以通过血液、胎盘,到达胎儿,仅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千万不要轻信某些妇产科医生“怀孕期不准吃药”的说法。否则,孕妇的精神病一旦复发,吃的药量更大,得不偿失。由于药物往往溶解在脂肪中,所以药物在乳液里的浓度就比较高;所以我主张女精神疾病患者在产后不宜给孩子喂以母乳,以免婴儿吃食较多抗精神病药。


在这里讲一段轶事:解放前,上海有一银行家,有一独生女,患躁狂抑郁症,经常发病。银行家找了手下一名年轻职员,与之协议,把他提为经理,将女儿嫁给他,自己身后财产系数归他。结婚后,发现一旦怀孕,便不发病。于是接二连三地生育,一共生了十三胎。其中一位就是我们的同事。当年夏老就这么教育我们:躁狂抑郁症怀孕时可以停药,但生育后仍需服药。


我遇到过一位躁狂抑郁症妇女,正在服用碳酸锂,发觉怀孕时已经三月,我赶快嘱咐她停药,果然什么问题都没有,生育的孩子也没有任何畸形。但是,她在生下孩子后,自认为病好了、不再吃药,不到一月,就旧病复发。


至于孩子是否会遗传到精神疾病,那是另一个问题。遗传不遗传,与吃不吃药,完全无关!父母亲没有精神分裂症,子女有1%可能罹患精神病。如果父母之一患病,这个可能性就大5-10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90%可能没有问题。而且即使遗传到了这个疾病基因,也不一定就发病;即使发病,也要在20年之后。到那时,科学更发达,可能已经有了基因疗法。不管怎样,这些问题只有待病家自行斟酌考虑了。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5:15:54

[转贴] 孕妇抑郁该不该服药?
“我现在服用抗抑郁药可以怀孕吗?如果我准备要小孩可以停用抗抑郁药吗?”“我一直在服抑郁药,不料现在已怀孕2个月了,药物对胎儿有没有影响呢?”精神科医生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疑问。专家指出,对于抑郁症病人,建议有计划怀孕。因为意外怀孕导致抗抑郁治疗方案复杂化,对病人会造成不利影响。
  ◎抑郁症治疗期间不宜怀孕
  陈小姐,23岁,婚后半年常出现失眠、厌食,消瘦了很多,整天无精打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常独自流泪,觉得对不起她婚前的另一个男朋友。医生诊断她患有抑郁症,给予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佳静安定治疗,约1个月后病情好转,继续服用阿米替林巩固治疗。约4个月后她告诉医生,已怀孕2个月了。她很担心:阿米替林对胎儿有没有影响?可不可以不服药了?
  余金龙解释,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显然是不主张在治疗期间怀孕的。由于任何一种抗抑郁药都会很快通过胎盘,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在美国,没有一种抗抑郁药物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可用于孕妇。凡是考虑在孕期停用或维持使用抗抑郁药物者,在作出决定之前都需要考虑两点:①药物对胎儿的影响;②孕妇的抑郁症若不治疗所带来的危害。
  ◎抗抑郁药对胎儿的影响
  美国FDA根据临床及动物实验资料把药物分为A、B、C、D、X五类,A类在孕妇中使用是最安全的,X类禁用于孕妇,因为这类药物肯定有害于胎儿。
  余金龙说,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绝大多数是C类。除此之外,产后出现毒性反应或撤药综合征,这类副作用相对较常见,比如孕期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者,新生儿可出现肠梗阻、敏感、易激惹和癫痫发作。孕期服用新型抗抑郁药者,新生儿可出现适应困难、呼吸困难、喂养困难、易激惹等,但大多不严重,通常短期内会消失。
  有些病人甚至医生担心抗抑郁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孕期停用抗抑郁药物,仅用安定类药物替代治疗,他们认为安定类药物副作用小,对胎儿更安全些。其实这种替代治疗方案更不可取,因为大多数安定类药物属D类或X类,对胎儿的影响比抗抑郁药物更大。
  ◎孕妇抑郁症用药更需慎重
  怀孕期间应尽量不服药,但如果孕妇患了抑郁症还能治疗吗?最新研究资料显示,25-44岁育龄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20%,并且怀孕与不怀孕的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是均等的;另一方面,既往有抑郁症病史的妇女在怀孕后产生抑郁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在孕期的头三个月。
  人们较多注意抗抑郁药给胎儿带来的影响,却忽视了孕妇抑郁障碍若不治疗所带来的危害。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孕妇的抑郁症状和早产、出生体重低有关。有抑郁障碍的孕妇常常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失眠,这些都会影响胎儿。而且,已使用抗抑郁药的妇女在怀孕前后停药,会使她们面临很大的风险:有反复抑郁发作的妇女若停药准备怀孕,有70%在怀孕期的头3个月会复发,严重抑郁障碍的孕妇还会有自伤自杀行为。所以,也要权衡利弊,若孕妇抑郁症状严重不宜轻率撤药,在决定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及如何治疗之前进行医患沟通就十分重要了。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6:28:29

如何改变旧有的障碍性习惯
经常有听众打来电话:“我明知道这个习惯不好,甚至害人害己,可是,我改变起来咋就这么难呢?”

是啊。习惯太强大了。当一个观念或其指导下的行为,在个体的生命经验中一再被重复、强加,进而固化的时候,改变它,确实是个非常艰难的课题。

其实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某个信念系统和行为模式曾对我们本身起到过积极或保护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的变化等,到了下个生命阶段,我们又不得不调整、优化,甚至是摒弃曾为我们提供保护和裨益的惯有信念与行为模式。有的人可以顺利进行这种转化和改变;有的人则非常艰难。

正如安东尼罗宾所说:习惯的养成有如纺纱,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丝线,随着我们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好像在原来那条丝线上缠上一条又一条的丝线,最后它变成了一条粗绳,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给缠得死死的。

如何改变?有一条途径与各位分享:把我们的旧行为跟痛苦连在一起, 把我们希望的新行为跟快乐连在一起。

大家可以实际尝试一下安东尼罗宾“神经链调整术(nac)”——

神经链调整术分六个步骤:
    第一步 确定什么是你想要的,而又是什么妨碍你
确定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这样才能引导你去的方向,而你要的越是明确、越是具体,就越能够发挥力量,快速地达成目标。
    知道什么是阻碍我们想要的,阻碍我们是因为我们把改变跟痛苦连在一起,因为改变带来的未知或者可能失望结果让我们恐惧。
    第二步 找出改变的杠杆
可否有这样的认定——不变会有很大的痛苦,现在改变就会有很大的快乐!
所以我们都了解:改变不成,通常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我们对于改变这个问题所抱持的态度,经常是应该,而不是必须,就算是必须,也经常是指未来的某一天。要想马上改变,唯一的就是得在心里抱持迫切感,不能不快点去做。
    人生中任何成功的改变必然是改变神经链中对快乐与痛苦的阐释结果,经常我们很难改变,乃是因为心中有矛盾。一方面想改变,消除各种痛苦,另一方面又害怕改变,“要是没有成功,那又何必委屈自己?”
    消除这种矛盾的一个办法是让自己的情绪达到痛苦的临界点,让自己觉得不马上改变是不成的。不是有一种叫‘狗食减肥法’吗?就是拿着一个空的狗食罐头警示自己,一旦贪吃就吃一罐狗食,里面是生的马肉。最终达到了减肥目标。
    物理学上杠杆可以让我们抬起庞大的物体。要做重大的改变,也需要找个“杠杆”。痛苦的临界点就是改变的杆杆。我们也可以找出更多的改变理由来促进改变。一个有强烈决心的人无所不能。改变,最决定性因素来自意愿。
    人类逃避痛苦的意愿,往往比追求快乐的意愿还要强大!所以。促成改变最有力的杠杆,便是发自于内心的巨大痛苦。当我们发现不改变会导致极大痛苦,就会促进改变。
    要改变某个人,如果只是一味从外界施加压力,那只会把它推得更远,不如让他自己感受来自于内的压力,这很可能是他无法抗拒。这也说明打小孩外力压迫学习不一定有效果。
    人们不想改变的原因是认为改变比不改变更令他痛苦,因此要改变只能反转:不改变会成为极端痛苦,改变会是极端的快乐!
    如果这还不足以产生改变的杠杆,那就把目标转移到心爱的人身上,例如孩子或你关心的人。大部分人宁愿为心爱的人付出比在自己身上的更多,好好想一想,如果自己不改变的话,会对心爱的造成多大的伤害。
    从痛苦仍然找不出杠杆,可以去找快乐,改变会到来极大的快乐,既然改不改变没有痛苦,那么获得快乐也会让人去改变。
   如果还不想改变,说明还找不到改变的杠杆,现在找出更多的理由,自己强迫自己也可以了。 《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中每个人砸烂所有自己做的不合格冰箱就是为了在工人心中建立改变的杠杆。后来确实有效。
    第三步 中止你旧有的行为模式
    当想获得改变时,沿用旧有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能有新的结果!精神病人一再重复做相同的事,却妄想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
    如果我们一直沿用旧有的行为模式,最后所得的结果依然跟以前一样。想戒烟,每天还在吸烟,这样能改变吗?
    只要中止我们消极的行为及情绪,找到扭转痛苦与快乐的杠杆,那么整个人就会改变。
有时候人们因为旧习惯所带来的痛苦而想改变,可是又舍不得这个旧习惯所能给他们的“快乐”。比如病人因为得到别人的关怀好处而不愿意过早康复。
    安东尼·罗宾为了改掉一个巧克力贪吃鬼学员决定施加压力,让他每天只能吃巧克力,和4杯水外其他不能吃,最后他终于顶不住了,找到了痛苦的临界点,也就是改变的杠杆,让他不再贪吃巧克力。
    如果你能让一个人肉体上觉得痛苦,那么就能使他拿出决心,想要摆脱痛苦去追求快乐,这时旧有的行为会改变。打小孩让他痛苦也会好好学学习的。
    要想中止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们来个出其不意、施加他们一些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比如一个小孩哭哭啼啼,你忽然跳起来大喊大叫,他一定会停下来的。
    要改变自己一些坏毛病可以给自己一些不改变的痛苦,让坏毛病给你带来更多的痛苦。
记住,要想改变旧有的习惯,所用的方法越是令自己痛苦就越有效果。
    第四步 另外找出一个新的且好的行为模式
    这是建立长久改变最重要的一步,经常有的人试图改变旧有行为,却如昙花一现似的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找到取代的行为,即使已经中止了旧的行为。
    当我们旧有的行为模式被中止了,脑子里会自动去找能够同样带给我们先前同样快乐感受的新行为。有的人戒烟了,体重却增加了,是因为他们从吃中找到跟抽烟同样的快乐感受。
戒毒所统计表明,强制戒毒的人员出来后总是重犯,有心戒毒,凭着毅力压制吸毒冲动,两年后碰到大的压力又靠毒品来逃避。而其他人因为有了很好的取代行为而戒毒成功,他们从家庭中、事业中、从社会参与中所得到的感受比吸毒好,所以没再犯。但是8年后还会犯,因为少了下面第五步。
    第五步 不断调正新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
    改变要能持久且有效,调正的功夫不可少。最简单的调整方式便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新的行为,使它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粗壮的神经链,这就旧不容易回复到旧的行为。
    不断重复新行为就会形成新习惯。我们脑子分辨不出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想象的,只要我们不断地那么认为,最终会影响我们的想法和做法。调正的工夫就是确保我们能自动地显现出新的行为。
    任何行为若不断用心地重复,它便会成为一个习惯,这就是调正功夫的重点所在。
    当你一有好的表现就立即给自己一些鼓励或奖励,这样你的神经系统便会把改变跟快乐连在一起。这样强化可以加速调正新行为的过程。欠缺鼓励的行为往往轻言放弃。
    调正功夫要重视强化。任何行为或情绪如果不断地强化,最后便会成为一种自动而调正的习惯,反之则慢慢消失。
    强化分为正面强化和反面强化,正面强化就是每到调正行为有提高就奖励一番;反面强化就是达不到希望的行为就惩罚一番。
    强化要及时才有效。不要过后才鼓励。
    企业管理中采用多种强化方式,很多公司用负面性的来强化员工,容易产生反效果。第二种的利诱,习惯以后收效不大。第三种是给员工充分发展的机会,员工自豪,努力工作。
    好好运用强化方式使改变能够长久。一旦强化被视为理所当然,就失去了强化效果。
出乎意料的快乐往往是加倍的快乐,所以怎样利用无法预期的强化方式,使我们维持新行为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海豚训练就是用这种方法。赌博吸引人的原因就是非预期赢钱快乐让人继续赌博下去。
    调正是使我们能持续做出某种行为的重要因素,我们的任何行为模式若是一直给予正面的强化或鼓励,那么它便会调正成为一种自发性的行为,否则它就会慢慢地消逝。
   第六步 测试一下效果
    1、确定自己对旧的习惯是否会感到痛苦或不那么快乐。
    2、确定自己对新的行为感到快乐
    3、让你的新行为和你的价值体系、信念以及心则相合。
    4、确定旧习惯带给你的快乐依然存在于新行为中
    5、臆想未来你以新的行为生活并成为习惯
    如果出现想违背的地方,那么就必须从第一步重新走过。
    检查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杠杆,把改变的决心公诸于众,让旁人监督自己,不敢松懈。
    检查你是否因为像苍蝇一样找错了方法,虽然一直猛撞玻璃窗却出不来,你必须终止旧的行为模式。
    找出一个能促使你脱离痛苦的新行为,并且这个新行为比旧习惯获得更多的快乐。
    最后就是尽可能利用一切可能地利用“无法预期强化方式”以及“固定强化方式”,使你的新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上面与大家分享的NAC的六个步骤可以用在任何需要改变的地方,如人际关系、事业、爱情以及教育孩子等等。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6:29:16

是什么驱动了旧有的思维习惯
记得有一次重大的足球比赛,到了最后关头,进入了残酷的罚点球来决胜负阶段。这个时候,有一方的教练给守门员一张字条,结果对方的好几员大将的点球都被这位守门员扑出,创造了扑点球的一个奇迹。事后人们很想知道教练给守门员的锦囊妙计到底是什么?原来教练告诉守门员的就是对方球员射门的习惯动作,他射门时的球左右高低。在那么紧张的时刻,让你射门,都会按其习惯进行。所以守门员就心中有数,判断准确。

作为人类个体,一遇到类似的刺激环境,都会产生旧有的思维习惯以及情绪与动作习惯。所以心理学家就会说:人在小时候写好了剧本,成人后就一次又一次的按照这个剧本演出。演出多了,演的技巧会提高,道具会改变,但是剧本没有改变,所以本质还是一样的。

对于心理有问题的人,特别是抑郁的人,他们的剧本往往是消极的思维模式。消极的思维模式是建立在旧有的、熟练练习的、自动认知惯例(通常是穷思竭虑)的基础上的。这种模式受到逃避/躲避痛苦情绪、或抑郁的目标,或有问题的生活情境所驱动。之所以这些无用的习惯化模式长期存在着,这是因为个体存在着一种认知模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1、“自动引导”

2、由摆脱消极情绪高于一切的愿望,以及对幸福感这一目标的强烈依赖所驱动

3、人们会对现在的状态和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一直进行监控/比较

4、依赖“口头的”问题解决方法

比如,一般我们被领导批评过,那么在其他领导那里,你又被批评了,这时你所出现的思维、情绪以及行为都极其相似。有的当面抗争,有的则是口服心不服,表面上似乎接受了领导的批评,但是在心里却是一遍又一遍的在咒骂领导,回家以后,要在孩子身上发泄一番,才能好一点。有的则是要去喝闷酒,来个一醉方休。这些想法、情绪以及行为,都是自动引导的,你根本就用不着思考,用不着努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在佛教中所描述的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希望自己离苦得乐的,当然作为人类个体,更是希望自己离苦得乐,都在追求幸福和快乐。特别是那些在经受恐惧、抑郁、焦虑等痛苦折磨的个体,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很快的脱离苦海。抑郁症患者之所以要自杀,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脱离苦海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挫折,最后他们感到一切都无望的时候,感到幸福永远都不会到来的时候,就用死的方式来脱离苦海。

有的患者,他们很关注自己的状况,在他们感到这一天是轻松愉快的时候,他们就想要挽留这种状态,他们会想,“我今天的状态不错,大概就是良好状态的开端,以后会一直好下去的。”可是在这种想法的后面,就是一种担心:“今天是好的,祈求痛苦千万不要再来!”可是痛苦就是这样,当你抗拒它的时候,当你想脱离它的时候,痛苦反而会和你如影随形,会仅仅死缠着你。人们在进行状态的比较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挽留好状态,对抗或逃离坏状态的心理背景。

在很多的个体中,他们都会做出行动,比如改变自己的生活,多锻炼身体,适当的晒晒太阳,改变饮食习惯。不让自己闷在家里,出去上班,用工作来忘掉不好的事情;增加自己交往的伙伴,和伙伴们在一起聊天、唱歌,或者和伙伴们一起出去游玩。

可是那些会抑郁的人,那些会焦虑的人,他们就是没有行动,在太多的事情上,他们总是嘴上说说,没有下文。他们就是用嘴上说的,或者心里想象的来代替行动,这样他们的穷思竭虑会越来越多,他们的病情也会一时难以好转。

要改变旧有的思维习惯,首先要正确认识到旧有习惯的循环链是怎样的,要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这样就会改善旧有的习惯。比如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去改变“口头的”问题解决方法,像请患者的朋友一起陪他锻炼身体,一起出去旅游,一起去唱歌,一起去搞一些活动。坐这些事情都是简单的,没有压力的。如果能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那么旧有的东西就会改掉一些,这个时候,他就会有力量去做难一点的事情,比如打掉穷思竭虑环节,使得他不再会轻易掉入穷思竭虑的陷阱之中。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6:30:46

三、人们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

  那么,具体怎样拔除痛苦呢?

  1、低劣的世间方法

  首先讲一下世间人除苦的错误方法。有些人在特别痛苦时,拼命地酗酒、抽烟、吸毒。我就认识一个佛教徒,他说自己的烟酒戒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心里很烦躁时,就会躲到咖啡厅里吞云吐雾,再去舞厅借酒消愁。他觉得一醉可以解千愁,但真的能这样吗?并非如此。这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愁,一旦清醒过来,事情仍然要面对,想躲也躲不掉。

  还有些人,心情不好了就去邪淫,或到卡拉OK乱吼,或者打麻将、花天酒地,这些无疑都是一种逃避。

  还有些人,把痛苦的事都写在纸上,然后点火烧掉,看着纸上的字一点点灰飞烟灭,感觉痛苦也随之消失。但这相当于迷信,也没有多大意义。

  还有些人,到山谷里大喊大叫,或者用头使劲撞墙,甚至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全部砸烂,这样发泄一通才觉得轻松。

  更有甚者,还会以杀人取乐。前不久在美国,一个17岁的孩子就把父母杀了。在双亲遗体仍在房内的情况下,通过facebook邀请40到60名青少年来到家中,通宵喝酒进行狂欢。

  或者,有些人失恋以后,要么自杀,要么把爱人杀了,如果实在找不到爱人,就找些样子相似的人代替。听说某地就有个大学生,因为自己失恋了,就专门杀一些穿红衣服、长发披肩的女学生,以此来报复前女友对他的无情抛弃。

  2、中等的世间方法

  稍微好一点的人,在遇到痛苦时,则会游山玩水,或者找有智慧的人聊聊天,或者作一些心理咨询,或者看看《心灵鸡汤》等励志的书。


  《心灵鸡汤》是个美国人写的,前几年比较轰动,里面讲了很多哲理小故事,看的时候比较舒服,但看完以后,不像佛教那样有特别深的窍诀,可以根除自己的烦恼。不过,这也是一种方法吧。

  通过这些方法,就像吃了止痛片一样,可以暂时压制痛苦,让它不再折磨自己。但这终究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佛。

  3、最殊胜的佛教方法

  所以,我今天想将自己所了解的佛法,与你们分享,大家通过这些方法,很容易消除内心的痛苦。即使有些习气根深蒂固,无法一下子完全断除,但只要持之以恒经常串习,痛苦也迟早会离你而去。

  什么方法呢?下面就介绍几种:

  1)利益众生,断除自利

  当你特别痛苦时,首先要认识到痛苦的来源是我执,也就是自私自利的这颗心。相信各位都很清楚,一旦你遇到困境而痛不欲生时,为众生痛苦的应该寥寥无几,为自己痛苦的可谓比比皆是。所以,要想断除一切痛苦,就先要斩断它的来源;而要想斩断它的来源,大家理应学习一些佛教经论,以大乘的无我精神改变自私自利的心态。

  以前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刚开始因为各种事情特别苦恼,但后来学了大乘佛法以后,经常做些有利于众生的事情,比如搞慈善、做义工,原来的痛苦不知不觉就消失了。所以,第一个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要利益众生。假如你有大乘的慈悲心、菩提心,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即使没有,至少也应具有仁爱的传统道德,它也是挽救人类的妙药之一。

  1988年,曾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议,探讨了21世纪科学的发展与人类面临的问题。最后,他们共同发表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然而遗憾的是,国外对中国文化抱有很大希望,但这个时候的中国,孔孟思想却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记得在我小时候,大概是1974年,全国就开展了“批林批孔”运动。为了防止否定“文化大革命”,害怕某些人以儒教思想来复辟反党,四人帮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批斗。尽管这个运动不到半年就结束了,但它的后遗症却相当严重。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便一蹶不振,即使现在许多有识之士想力挽狂澜,但它就像个奄奄一息的病人,想完全恢复过来非常困难。

  昨天在中文大学的研讨会上,我看到很多年轻人,除了对佛教感兴趣之外,对弘扬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积极性。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传统文化,如今在别的国家被推崇备至,而在自己的国家,却备受冷落。像“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方面的美德往往都看不见了。好多老师自己都没有受过这种教育,想教学生更是难如登天。如此一来,这些学生在什么样的教育中成长,他们的下一代也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内容,需要再三地完善,不能只追求一个分数就够了。如今各个大学录取的标准,只看分数的高低。其实,一个人考了多少分并不重要,他的人格才决定一切。有些人就算再聪明,但人品特别差的话,对社会也不会有利,反而贻害无穷。所以,培养人才一定要将“德”放在首位。

  我就遇到过有些大学生,肚子里明明没什么内涵,但傲慢心却如山王一样大,对佛教的态度非常轻视,口口声声加以批评。其实,佛教并不怕人批评,它所揭示的真理完全经得起任何观察。可你若对佛教一窍不通,就断章取义、信口开河,这只能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对佛教却不会构成任何危害。

  所以,教育一定要教学生怎么做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到底能否得以重用,不但要看他的学问,更要观察他的德行。假如他人格高尚、众望所归,即使学问不是很高,也会被委以重任;反之,倘若他没有慈悲善良的心,纵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或者精通佛教的三藏十二部,也不一定对天下苍生有利。

  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德”的重要性。如今联合国总部的大厦中,就挂着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很多人懂不懂这个道理呢?当你受到生命威胁时,往往会贪生怕死,而你天天吃的动物,它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断除自利、利益众生,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自己能否真正做到,这需要从很多方面观察。当然,假如你真的做到了,则必定会断除各种痛苦。

  2)苦乐皆转为道用

  我们遇到很大的痛苦时,佛教中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将它转为道用。也就是说,本身这个事情是一种痛苦,但你可以不把它当作痛苦,而把它利用起来。


  比如,无著菩萨在《快乐之歌》中讲过,我们生病也可以,不生病也可以:生病的话,以此可消除往昔的很多业障;不生病的话,用这个健康的身体可以多做善事。我们没钱也可以,有钱也可以:没钱的话,可以断除对财物的耽著;有钱的话,可用它来上供下施、积累资粮。有些出家人对钱没什么贪执,自然就有很多钱了,这时你也不必特别苦恼:“有钱了,我怎么办啊!”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讲过,倘若你前世的福报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缠万贯,那就算是一个出家人,所住的房屋价值五百金钱,也是允许的;所穿的衣服价值一亿金钱,也是可以的。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苦也好、乐也好,我们都应该快乐。

  其实,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与辉煌,经历各种痛苦也是必需的。爱因斯坦说过:“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通道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畏惧痛苦,反而会将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难,都转化成通往解脱的基石。

  曾有个故事,就讲了这个道理:从前,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出来。最后农民断然决定:这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太大精力去救驴子。于是就把所有邻居都请来,开始往井里填土。

  驴子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哀叫。不一会儿,令人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了。农民忍不住朝井下一看,眼前的情景让他震惊: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然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

  实际上,生活也是如此。纵然许多痛苦如尘土般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也应将它统统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而不要被这些痛苦掩埋。若能这样,到了最后,我们定会像驴子逃离枯井一样,从轮回的苦海中彻底脱身。

  
  关于将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藏传佛教的噶当派中讲了很多很多。我有个同学就学得不错,他是一个领导,有次在竞选某个职位时,他无动于衷,好像跟他没关系一样。旁边的人见了都着急,劝他赶紧去做做工作。他回答:“没事。万一没选上也很好,我正好有空精进修行;万一选上了也很好,可以有更多机会利益众生。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很快乐。”

  但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经常患得患失,觉得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有时候把顺缘也变成了违缘。假如你能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什么违缘都可以成为顺缘,这就叫把痛苦转为道用。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也说:“最杰出的人,总能用痛苦来换取欢乐。”



  3)修持自他交换

  观修自他交换,对消除痛苦也很有帮助。比如,当你重病在床、名声受损、穷困潦倒时,可以发愿:“轮回中也有许多感受这样痛苦的众生,愿他们的一切苦难都成熟于我身上。”然后当自己向外呼气时,观想自己的所有安乐,犹如脱下衣服给众生穿上般,完全布施给他们;当向内吸气时,再观想把众生的所有痛苦全部吸入体内,由自己来承受,以此他们都离苦得乐。

  这是大乘佛教中甚深的修心教言。我们在遭受痛苦时,若能经常这样观修,所受的痛苦就有了价值,对自我的爱执也会日益减少。

  4)以空性观面对

  假如你有空性见解,这是最好不过的了,以此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从分别念而来,而分别念则可依靠空性见断除。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也说:“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

  当然,所谓的空性,不一定非要证悟一地菩萨那样的境界,但至少也要对“万法皆空”稍有了解,所以,希望大家多学一下《中观根本慧论》、《四百论》。尤其是有些年轻人,皈依佛门十几年了,对佛教的道理却一窍不通,只是随便看几本书,这样的话,不一定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如今佛教徒有两个误区:一是很多知识分子研究佛教,不像藏地寺院的修行人那样,在讲辩著、闻思修上花很多时间,而是认为得个佛教硕士、博士的头衔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他们对佛教的认识相当肤浅,写的很多论文也没什么实在意义,可内心的傲慢却与日俱增。二是有些信众比较迷信,到处求灌顶、求加持,以为解脱有捷径可寻。

  其实作为佛教徒,若想真正深入佛教,必须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修学。现在世间的义务教育都要九年,读完后也只是初中毕业,那么博大精深的佛教,就更不可能用短时间通达了。要知道,佛教远远超过世间任何学问,假如你没有系统地学习,光是办个皈依证、求个灌顶,就自称为佛教徒,这只是虚有其表、徒有其名罢了。

  因此,佛教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简单,它既要实修,也要闻思,二者缺一不可。刚才我跟甘会长交流时,彼此都有一种共识:对于佛教,只是理论研究并不行,还要有实际修持;只是盲修瞎炼也不行,还要有理论依据,这两者,任何人都值得下一番功夫。

  话说回来,刚才也讲了,假如你想消除自己的痛苦,就要对空性有所了解,闻思一些中观方面的道理。尤其像《中观根本慧论》,学了以后,百分之百对你有帮助。当年将佛法广弘于人间的,就是这部论的作者——龙猛菩萨。以前我看过世间、出世间的许多书,但看了它以后,的确能对佛陀生起不退转的信心。

  所以,你们若想了解空性,最好是从《中观根本慧论》入手。此论开头的第一句就是:“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短短几个字,便将万法的真相揭示得淋漓尽致。不管是我们心的本性、痛苦的本性,还是外在万法的本性,确实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对此,龙猛菩萨从第一品到二十七品之间,进行了逐一剖析,任何一个科学家都没办法驳倒。

  昨天中文大学有个教授问我:“对现在的大学生讲一些佛教故事,他们不相信怎么办?”我说:“不用讲故事,不然的话,他们听惯了神话、看惯了动画,很容易把佛教故事当成这些。若想引导他们认识佛教,就一定要从中观和因明下手,先把他们的傲慢摧毁了,再讲这些故事,他们才能体会到佛教的伟大。”

  2009年7月,日内瓦“国际联合宗教会”召开了一个会议,会上世界五大宗教为主的各大宗教、200位宗教领袖,通过投票的方式,一致表决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在投票过程中,很多宗教领袖并没有选择自己的宗教,而是把唯一的一票投给了佛教。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没有一场战争是以佛教名义发动的,同时,佛教的慈悲提倡无偏利益一切众生,它的智慧对万法研究得极为透彻,这些都是佛教的不共特点。

  我以前在复旦时,就引用了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的一句话,他说什么呢?“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的确,不管是哪个领域的学问,在佛教中都揭示得极为圆满。当然,有些佛教徒对此不了解的话,这只是他个人的问题,并不是佛教的过失。

  尤其是佛教中的空性见,通过剖析“我”不存在,能彻底断除一切痛苦。怎么样断除呢?大家都知道,感受痛苦的“我”与所受的痛苦之间,是一种互相观待的关系,离开了一者,另一者必然不存在。《中论》也说:“离法何有人?离人何有法?”现在有些人天天叫苦连天,但痛苦的“我”到底在哪里?所受的痛苦又在哪里?通过中观正理一观察,最后就会知道,痛苦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自己的虚妄分别而已。

  所以,我们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就很容易追名逐利,将各种虚妄耽著为实有。一旦你能像很多高僧大德那样,依靠空性断除了我执,那一切痛苦都会烟消云散,开悟的境界会给你带来不可言说的快乐。

  5)修持安忍

  我们在感受痛苦时,还可以修一下安忍。安忍,就是世间人所说的坚强,有了它的话,面对痛苦就不会轻易屈服。

  像美国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好多次他都可以放弃了,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也正因为这种坚强,他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还有,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 -1968),也用她坚强的一生,缔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居里夫人(Maria Sklodowska-Curie,1867-1934)曾说:“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她的传记中也记载,当年她在求学时非常贫穷,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苦行。因为营养不良,她一次次地晕了过去;天冷的时候没有被子,只好把所有衣服都盖在身上,最后冷得把椅子也压到身上取暖。

  藏传佛教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祖师叫龙钦巴。他当年在桑耶修行时,生活也非常清苦。他的全部家当就是一个牛毛口袋,每当下雪时,他就钻进牛毛口袋里。这个口袋,不但是他的被子、坐垫,还是他唯一的衣服。

  提到“唯一的衣服”,我想起了护生短片中的一只小狐狸,它说:“我有件美丽的衣裳,一年四季穿身上。我一辈子只有这么一件衣裳,是妈妈生我的时候送我的,我从此天天穿着它,晚上睡觉也不脱。人呀,我的衣裳只一件,而你的衣橱已满又满。我的衣裳是我的毛皮,失去毛皮,我只有血肉一团。你的衣服可以一天三换,我衣服脱下,就命丧九泉。”



  确实,人类如果不穿动物皮,实际上还有很多衣服可穿;如果不吃动物肉,也还有很多蔬菜可吃。有些人吃一块肉不觉得什么,但你可曾想过,这只动物只有这一块肉,你吃了的话,它就会因此而丧命?现在西方国家有不少保护动物组织,我们这边虽然不多,但每个人最好能从自己做起,真正去关爱所有的动物。比如,你以前特别爱吃肉的话,以后尽量少吃一点,这也算是一种“安忍”。

  6)麦彭仁波切的“心情愉快法”

  藏传佛教中还有个实修法,可以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们保持心情愉快。

  方法很简单:首先双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诵“达雅他 嗡 措姆迷勒那德卡踏m索哈”,这个咒语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观修,有助于我们天天好心情,人际关系趋于改善,许多不顺迎刃而解。

  这个修法,我也修过一段时间,效果确实非常好。当然,你没有信心的话,效果也不一定很明显,毕竟修任何一个法,信心都特别关键。有些人认为这不理性,其实你如果过于理性,许多甚深领域就难以涉入;而太过感性的话,这也是一种极端。有些搞学术研究的人,对“信心”、“加持”统统否定,一提起来就嗤之以鼻,除了自己的分别念,什么都不相信;而有些人又太过盲目迷信,对理论从来不去研究,这也是不合理的。所以,若想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我们应当住于中道,不堕两边。

  刚才的修法可以让我们心量放大,如果换个视角看问题,就不会死执于一点了。以前有一位画家,他在白纸上画了个黑点,然后装在相框里。许多人看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知道这究竟代表什么。其实它的意义很深刻:众生执著于一点时,往往会忽略很多很多,全然不觉还有大片的空间。

  比如说,你今天被人骂了、无端遭人诽谤,可能会一直耿耿于怀,午饭都吃不下;或者你父亲死了,感情遇到了挫折,就觉得天崩地裂、日月无光。其实在这个世间上,本来还有许多事物能带来快乐,但你若只执著这一点,围着这个黑点团团转,没有发现大片的白纸,就会感到痛苦万分、难以释怀。

  原来我认识一个人,因为家庭出了点问题,她就不想活了,于是在成都包了个车,跑到了壤塘的大草原。这个草原特别广阔,十几公里都看不到边,她下了车以后,打发司机走了,就在那里大声叫喊,发泄内心的痛苦。结果喊着喊着,她看看天空无边无际,草原如此广阔,心也随之开朗起来。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拼命执著一个小小的窝,这有什么意义呢?明白了这一点后,她当下就放下了,痛苦也销声匿迹了。所以,内心的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一旦把这种执著看破了,痛苦也就不再束缚自己了。

  对于痛苦,古往今来很多大成就者,并没有当作一回事。《入行论》中也讲了,这件事情尚有转机的话,你用不着痛苦;没有转机的话,那痛苦也无济于事。这个道理说得非常好,比如你父母死了,如果有办法让他们活过来,那你没必要痛苦;倘若已经无力回天了,你再哭又有什么用呢?不过,真正能这么想的人,现在可能没有几个。

  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都能坦然面对。但我通过长期学习大乘佛法,现在看到家人死了,跟以前的心态完全不同。这一点,在你们这么多人面前,我也不会说妄语。所以,希望大家以后遇到痛苦时,最好也能从佛法中寻找解脱方法,没有必要去自杀,或者吸毒、吃摇头丸。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吃了对你身体不好,不要尝试用这种方式逃避,而应该看一些佛书,听一些真正的高僧大德的开示,深入了解佛法的意义,如此才能治本,而不是治标。

  现在不少人也有这样的体会:原来自己没有学佛时,做的很多事情非常无聊。但学了佛以后,才明白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以此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内心也感受到了快乐。这一切,都是金钱无法带来的。

  在座的很多老师、同学,你们当中,也许有佛菩萨的化现。如果有人真是圣者,那就另当别论了;但若是像我这样的凡夫人,建议大家还是依靠闻思修佛法来对治痛苦,若能这样,我敢保证,你的痛苦一定会消失无踪。

  7)略说密宗不共的认识觉性

  最后再介绍一种方法:密宗大圆满的修行方法。当然,它的具体修法,你们要受过灌顶、修过加行才能听。不过,以我个人体会的话,这个方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不需要用中观理论去观察、分析,只依靠上师的一个窍诀,就可以认识痛苦的本性,当下将烦恼转为菩提。

  《六祖坛经》中也说:“烦恼即菩提。”这是禅宗、密宗中最深的窍诀,有信心的人才可以得到,而分别念重、邪见大的人,连法本都不让看。现在有些人偷偷去看,但没有上师接引的话,你看了也看不懂,只能看到一些表面文字,至于其中的甚深内涵,根本不可能触及。

  综上所述,我刚才所讲的解除痛苦的方法,是方方面面的,你们不一定要全部都用,毕竟每个人的根基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可以。就像生了病以后,有些人吃中药能好,有些人用按摩也行,有些人还可以打针,但不管选择哪一种,目的都是为了断除痛苦。

  要知道,痛苦是由心而生,故也要由心而灭。若想靠金钱等外在物质来除苦,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通过佛法“自净其意”,也就是调伏自心,才能从根本上拔除痛苦。最后,希望我们今天的交流,能给各位稍微带来一点利益,哪怕让你减轻一瞬间的痛苦、获得一瞬间的快乐,我觉得也值得了!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7:23:37

净空法师:念佛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其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里,已开门见山地将持名念佛法门的要领,和盘托出。其中‘善根’(因)‘福德’(缘)是条件;‘执持名号’是方法;‘一日至七日’是过程;‘一心不乱’和‘心不颠倒’是目标;‘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和‘即得往生’是效果。具体说来,修持名念佛法门,有下列一些基本要求:
    (一)积储三种资粮
    这譬如远游,必须准备资粮。信、愿、行则是往生净土的三种资粮。所以这部阿弥陀经以实相为本体,以信、愿、持名为宗旨,以往生不退为力用。在信、愿、持名的宗旨中,以信居首,因为‘信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有了真信,必能发起切愿和笃行。一个人如果一直怀疑极乐世界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发起真正的愿行。另外大乘无量寿经说上、中、下三辈往生都要发无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观经中则说九品往生,其中包括五逆十恶的下下品人,至心念佛十声,命终便得往生。既能‘至心念佛’,必定具足信愿,既有信愿,即是发菩提之心。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又说:‘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可见修此念佛法门,必须具备这三种资粮。
    (二)具足正助二行
    这就是要求福慧双修,凡是发菩提心,修念佛行,即是正行——善根(亲因);孝养父母,尊敬师长,积极工作,见义勇为,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等等,即是助行——福德(助缘)。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主要是指示我们要具足正助二行,来达到往生的愿望。
  (三)依靠自他二力
  实践佛法首先要依*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以‘八苦’为师,把修学佛法与人事的磨练结合起来,与痛改习气结合起来,在种种障碍中忍得过,越是在困难中练成的,功夫越*得住。但净土法门还可兼仗他力,因为阿弥陀佛曾发临终接引的大愿,只要念力猛利,就能感应道交,使我们多障凡夫,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在大乘无量寿经、观经和念佛三昧宝王论上都有说明。)称赞净土经还说:‘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在大乘无量寿经解中,把‘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二句,看作是‘净宗的心髓’。因为佛力加被,行人心才不乱,于是十念相续,便得往生。所以称净土宗是他力法门,是易行道。当然,如果我们不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而误认为念佛法门,轻而易举,留恋尘缘,心存轻慢,正不知何年何月才得解脱哩。从根本上说:众生是弥陀心中之众生,弥陀是众生心中之弥陀,自他二力,正是二而不二的。
    (四)念佛
    念佛就是作佛。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就是在作佛。想佛怎么个想法?想佛的相好、佛的庄严、佛的功德,想佛在因地中的修行,在果地上的成就。常常想,你的心就是作佛。
  念佛是大乘法的精髓,成就无比快速。它是捷径,不要断烦恼,带业往生。因为要断烦恼太难太难了!唯独念佛法门不需要断烦恼,只要把烦恼伏住就行。

  念阿弥陀佛,我们的能力只能带业往生,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的智慧、神通、道力就可以跟七地菩萨相等。念其他佛做不到。
  消业障最有效的方法无过于念佛,为什么很少人相信?业障太重了,想求消业障断烦恼灭罪业,不必求其他经咒,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好,只要一心称念,念念无间。
  我们修的是一心不乱,只要短暂时间得一心就行,平常每天有几秒钟得一心不乱,慢慢时间延长,几秒到十几秒,二、三十秒,天天在培养,临终时,那个一刹那,也是一心不乱,就往生了。想在临终有把握,全在平时放得下。平时对世缘、法缘都要看淡、看轻,不可过分执著,容易得一心。要学着什么都好,好事好,不好事也好,好人好,不好人也好,你心才清净,才容易得一心。
  念佛要求一心,为什么不能得一心?这个想看,那个也想看,这个想听,那个也想听,一百年也不能得一心。你看多了,听多了,心就乱掉了。怎么能得一心?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听,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三年五载就得一心。
  念佛求“一心”,万万不可把“一心”挂在心上。“我念了一天、两天了,怎么还没得一心?”这个念法,你一辈子都得不到一心。原因你夹杂。常常想着“一心不乱”,就是夹杂。念佛求神通、求感应都是夹杂,都破坏功夫。念佛什么都不求,就老实念,自然感应现前,自然得一心不乱。
  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把一切妄念归成一念,念久了,自然就明心见性,这是修明心见性最殊胜的方法。
  应当把持名当作这一生中唯一的大事来办。二六时中,一天到晚昼夜不断,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个念头都没有。恶念、善念都没有,你功夫得力了,决定往生。真正老实人不问问题,把所有的念头统统放下,你才能得三昧,才能开悟。只有你死心塌地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死都不放,你就等于开悟。
    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总归宿,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利中之利,无过于念佛,念久了得定,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能开智慧。念佛三昧为三昧之王。
   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己真心本性的德号,持名念佛就是念自性、念真心。声声佛号把我们唤醒。真正醒过来了,就明心见性,净宗叫理一心不乱。念佛得禅定,叫事一心不乱。大乘里讲的禅定,能断烦恼、开智慧。
   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时并没断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家人,阿弥陀佛来了,我要跟他去了,活着走的,不是死了走的。如何能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定要做到净念。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叫净念。净念是修清净心。
   念佛的秘诀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怀疑,心不清净,夹杂,念不清净。
   通常念佛,在念佛之前,念一遍弥陀经,这一卷弥陀经是定心的,收心!我们的心散乱,一卷经念下来,心定下来了,然后念佛号才得力。乱心念佛号念得再多,不得力。要定心,要清净心念,心愈清净愈虔诚,感应不可思议。
(一)



    念佛最忌 精神涣散字句模糊 先快后慢既无音节 又不联贯
    心不应口 声不摄念轻忽养识 古德所叹如此念法 永难成片

(二)


    声和韵稳 字正音圆恳切绵密 沉著安闲
    声合乎心 心应乎声心声相依 妄念自清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7:24:57

净空法师:修福消业障,没有慧眼,反招殃咎



发布:心源 [全部文章 空间 留言]   日期:2011-5-4 11:01:00    阅读:6116   收藏

分享到: 2
 


  出自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

  下面讲‘无有资粮’,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出离三恶道的条件,这时你怎么办?堕落三途之后,想修福没有缘。我们人在这个世间,有多少有财富的人、有福报的人、有能力的人,一生当中遇不到修福的因缘,想修福没有地方去修福,往往由于愚痴,不认识真正的福田,将自己的财富力量去护持邪道,不但没有去种福,反而招来一些殃咎,这种情形很多很多,我们常常看到。由此可知,消除业障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不容易,一定要有慧、要有福,没有福慧想消除业障都消除不了。如果我们很冷静的观察,不要看别的,看学佛的同修,就在我们周边这些人,你仔细观察他是很希望消业障,也很认真努力在做消业障的工作,自己以为那个修福是消业障,可是你仔细去一观察,他所做的跟他的目的恰恰相反,想消业障他做的工作是在增加业障,并没有把业障消除。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读经太少,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他迷惑,他不清楚。佛法哪是正法?哪是邪法?他没有能力辨别,把假的当作真的,谚语常讲‘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愚痴!世间人常讲‘舍财消灾’,他财是舍了,灾没有消掉,不但没消灾,还增长了灾祸,愚痴到这个样子,你说多可怜!

  所以我们才知道,佛在经上反覆叮咛,不但我们要解义,还要深解义趣,你解得浅还不行,要解得深,然后才懂得怎样修福,怎样积功累德,怎样消除业障,怎样入佛境界;关键都在深解义趣这一句,所以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他的事业就是为一切众生办这桩事情。世尊给我们树立最好的榜样,他老人家一生四十九年天天讲经说法,帮助大众深解义趣。到后代才有出家人放弃讲经,领众薰修,这都是大慈悲的表现,他能不能讲?能讲,他不是不能讲。为什么放弃讲经,去领众修行?目的是一样,帮助大众在一生当中快速成就,道理在此地。在今天这两者要并重,才能够收到效果,单单靠讲经,不提倡修行,人只有闻慧,只有解悟,解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纵然修福,这个福也是人天福报,或者说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只能够救一时之苦,不能够解脱,所以一定要提倡行门。有解有行,解行并重,定慧等学,对末法时期的众生才收到效果。否则的话,有行无解,行功夫用久了,如果得不到效果,他就生疑心,他就疑惑,他就会退转,因为他不明理。现在道场,讲堂跟念佛堂结合在一起,这好!这是我们所提倡,我们尽心尽力来推广,认真去做,经典里面所说的果报我们一定会得到。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7:35:41

12.7日      今日学习所得

                                                                                                   净空法师法语: 消业障是修行人第一条重要的功课

什么是业障?障就是障碍,障碍了真心,障碍了本性,什么是障?业就是障,业是事业,人都希望自己事业越大越好,业越大,障越大,烦恼也就大了。人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造业从来没中断过,拼命在造,作恶有障碍,作善也有障碍,果报都出不了三界。造善业,三善道投胎,造恶业,三恶道受报。佛教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而不著相,就是净业。著相,业就不净,就会产生障碍。

没事想事,这是业障。

妄想分别执著是业障。

诸佛菩萨讲经说法,他们的音声色相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听不到?业障。业障消除了,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我们在此地可以看到他,可以听到他的声音。业障浅会清清楚楚的见到佛在你眼前,不是定中也不是梦中,这是佛明显的加持。澳洲土著用心灵感应,他要跟远方朋友接触,他只要坐在那里静下来,一念不生时就沟通了,不但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他现在在干什么。

最大的业障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里最严重的是贪心。贪得了就吝啬,贪不到就生嗔恚、嫉妒,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业障不除,障碍你的智慧、福报。

求佛菩萨不灵,没有感应,你有业障,把业障消除,就有感应了。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7:36:00

净空法师:消业障最有效的方法,无过于念佛.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一般人之所以不能见到佛光,不能体会到佛对于一切众生的真实功德,都是因为业障深重,所以见不到,体会不到。消除业障的方法很多,大乘经里面所说的种种法门、种种修持,无非都是帮助我们消除业障。消除业障最有效的方法,无过于“念佛”,但是很少人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业障太重了。清朝乾隆年间的慈云灌顶法师,这在清朝一代也是很有名气的一位法师,他的著作很多,他在《观经直指》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世间人业障、罪障很重,所有一切经法、忏法都消除不掉的,最后还有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把罪障消除得掉。这句话是很不容易说出来的,他对于这些法门要是认识不清楚,不能够透彻了解,他怎么晓得这句佛号有这么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我们今天想求消业障、断烦恼、灭罪业,不必求其它的经咒,这句“阿弥陀佛”就好了。一切经咒力量达不到的,没有办法的,最后还得求阿弥陀佛,我们为什么不用这句“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去相信这句阿弥陀佛?

  所以,只要一心称念,念念无间。阿弥陀佛这执持名号修学的方法,实实在在讲大势至菩萨讲绝了,也就是教给我们这个佛号要怎么样念才有效果,才能收到效果。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只要照他这个方法就收到效果了。“都摄六根”,这句不要去研究它,你只要真正做到“净念相继”,给诸位说,那个六根自然就收摄,就都摄了,所以最重要的是四个字“净念相继”。净要注重,净是清净心。我们对它有怀疑,疑在里面,心不清净了,真的没有疑惑。假如里面还有夹杂,这心不清净了。譬如有个念佛的人,这个老修行,现在听到这个法门好,现在念佛了。过去是又念《金刚经》,又念《地藏经》,又念《药师经》,现在统统不念了,这个心里头恐惧!不念《药师经》,生病的时候药师如来不保佑;不念《普门品》就没办法消灾,好像把这些诸佛菩萨都分配了,哪个菩萨管什么,哪个菩萨管什么,样样都要念到,不念到不行,不能得罪一个,这就夹杂了。怀疑、夹杂,这个心态去念阿弥陀佛,不灵!为什么?他不净。“净念”,是完全没有怀疑,完全没有夹杂,一心念。一心不是二心,念佛还想到别的,那就是三心二意,那不行!“相继”,是一句佛号、一句佛号不断,这就行了。念念无间,那个效果,大势至菩萨讲得很好:“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佛的光明遍照,你怎么接触不到?一定接触得到的。所以要紧的是净念相继,这是我们常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净念相继。要这样子去念佛才有感应,经上讲的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7:36:43

净空法师:怎样念佛号才达到真消业障的效果?

  【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这个地方大家就明了,所以古人常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一切极重的罪业,所有经咒都消不了,这一句佛号能够消除。所以佛号是灭罪、消业障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要怀疑,那就不行。你的障碍不能说是佛号没有效果,殊不知障碍在自己这一边。你疑惑,对于佛号不产生信心,那么你念这句佛号当然也能消业障,所消业障很有限。

  同修也许要问,我们怎样念这句佛号才达到真实消业障的效果?我们在大乘经、在净宗三经里面知道了这个事实,得到了这个消息,原来效果决定在"信愿之有无",蕅益大师在《要解》上告诉我们的。我们对于这一句佛号有坚定的信心,有真实的愿心,愿见弥陀、愿生极乐,随着你信愿力量的大小,消除你的罪障。你的信愿力量是无比的强大,那你无始劫所造极重的罪业都消除了。如果对这个佛号没有信心、没有愿心,人家念我也跟着念,这样这一句佛号消业障的效果就很小,就不大了。所以你要问为什么别人念佛能消业障,我念佛念了很久,念了多少年了,业障也没消除?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信愿。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这里讲的是『除五十亿劫生死重罪』。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7:37:05

净空法师法语:如何消业障,这个一定要知道

1 学佛的同修们,每人的心念里面,都希望消业障,都希望消灾。业障要怎么消?佛告诉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舍弃,心清净,烦恼断了,业障就消了。所以,真正想消业障,一定要修清净心。

2 业障的根本,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什么?总不外乎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行为跟这些相应,麻烦就来了,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讲的“造恶业”。

3 有占有、支配与控制的念头,这就造业。别人造业,我们也不必说。说了,与人结冤仇,他也不会接受;要紧的是,自己决定不可造恶业。

4 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消业障。心一天比一天清净,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心一天比一天烦恼,就是业障增加。

5 学佛之人,无论受任何委屈、冤枉,都不怨天尤人,欢欢喜喜的接受他人之侮辱、毁谤,可为自己消灾。对怨恨我们的人,永远地爱护、关怀与帮助,冤结自然化解。

6 无条件地帮助别人,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就不会有障碍。古人常讲,吃亏是福,吃亏的人真正有福!肯吃亏,确实能逆来顺受,业障就消了。

7 佛教我们每天念佛、听经,都将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希望他们明了,我们成就了,就是报恩、还债;这样,就可以减少冤亲债主的障碍。

8 你起心动念打妄想就是业障,你一天到晚讲废话是业障。天天念佛,是天天消除业障。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说废话了,你的业障就消除了。

9 要善护口业,不议论别人。别人的不善,与我不相干,放在口上,是造口业;放在心里,胡思乱想,是造轮回业。

10 不得罪人,魔障就少;得罪的人多,魔障就多。冤业病,可以用调解、劝导来化解;业障病,可以用真心忏悔来化解。

11 性情不好、常常生病、心不慈悲,都是业障。业障现前,要懂得消业障,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后不再造。

12 学佛,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与多生多劫前的业障有关。我们功夫不得力的时候,修学没有魔障;功夫稍微得力,魔障就很多,所以我们要懂得忏除业障。

13 忏除业障从哪里落实?经上讲得很清楚:善护三业。忏悔业障,后不再造,感应不可思议。

14 佛门中有求不应,是因为求的人有业障。业障消不了,是由于缺乏真心真信;若以真心真信去求,就一定会有感应。天天接受佛法的熏陶,可断疑生信、忏除业障。

15 平时忍辱是消业障,好事让别人,辛苦自己承担,这个消业障、增福慧,比什么都快。这一生中,绝对不得罪任何人,绝对不与人结怨,业障消除,才能往生。

16 欢欢喜喜地接受一切业障,临命终时,就没有病痛。佛,教我们一心念佛,什么原因?因为念这句佛号,不掺杂一个妄念,这是真正消除业障。

17 业障消除了,如果临终一念确确实实是佛号,对于净土法门能信、发愿又肯念,决定往生。

18 所以我们天天想求消灾,用什么方法?念佛。念佛是最好的消灾方法、最好的消业障方法,你要会用!  

yhx0719 发表于 12-12-16 17:37:49

净空法师法语:烦恼即菩提

1 大乘经上常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正觉,迷了的时候叫烦恼,悟了的时候叫正觉,它是一不是二,这个事情总要知道。诸佛如来在果地,无量智慧;我们现在当凡夫,无量烦恼。迷的念头一转过来觉悟了,烦恼立刻就变成智慧。

2 烦恼多不怕,说明就是智慧多、智慧大。怎么能够把烦恼转成菩提?转迷为悟,把迷放下就行了,就觉悟了。

3 什么是迷?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个东西一放下就觉悟了。我们得真干,放下帮助觉悟,觉悟帮助放下,觉悟就是章嘉大师讲的看破,觉悟,看破。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办法。

4 你了解得愈多,你放下就愈多。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所以放不下。真明了、真清楚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

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第一0二集) 净空法师主讲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对自己受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