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就是人生过病是不可能彻底好得无影无踪的,身上划破了还会留一个疤,偶尔还会莫名其妙地痛一下或者痒一下,何况焦虑抑郁这样的神经症,毕竟在神经上受了伤,是会留下“疤痕”的,今后肯定还会偶尔地有些症状会出现,但是不必害怕,这是正常的,带着“疤痕”继续生活下去。
《精神焦虑者的自救》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医学生,读书时被误诊为肺结核,20世纪上半叶的肺结核是极其严重的疾病,几乎宣判死刑,受此刺激,作者得了惊恐性的焦虑症,后来逐渐愈合了,并通过自己患病的心得体会写成了这本焦虑症患者的必读书,她很坦然自己后半生仍然会偶尔的发作症状,有时会突然头晕、心跳加快,害怕、心慌等,甚至会跟同行者坦白又有些发作,但是不要紧,带着症状该说话时说话,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会就过去了。她最终活到80多岁。
邱吉尔一战时是英国的海军部长,因指挥土耳其登陆作战惨败,患了焦虑抑郁障碍,用作画写作缓解症状,最终走出来,把抑郁状态描绘成“紧跟的黑狗一样”就是他。后半生经历二战的紧张,以及战后选举的失败,他都坚持下来了,生活中又是雪茄又是酒,我觉得这些或许都是他克服焦虑抑郁的辅助办法,他最后也活到80多岁。
很多很多人有焦虑症状,或轻或重而已。理论上人类的焦虑症是必然的,我们带着远祖从丛林的残酷生活中发育完善出来的交感神经,进化到了办公室,肤浅的思考使得我们对世界人生的规律更难把握,无序的竞争使得我们无所适从,神经难免焦虑,脆弱的我们就会形成病变。通过药物和心理调节克服了主要症状,我们就是痊愈了,但不可能保证说今后彻底不再有一点点症状出现,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经过焦虑症及其治疗康复,我们充分意识到自己神经的规律,有意识地保养,不再害怕焦虑症状,甚至掌握了克服这些症状的技巧,这才是我们可以达到的痊愈状态,而且这样的痊愈对我们人性的成熟和身体的健康,益处不可限量。所以有患者说,焦虑抑郁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的财富。 嗯,同意。正常人也偶尔会有焦虑情绪的,对于我们可能会感觉更明显,但是懂得如何去调节心理,平静的度过就很好了,这些焦虑症状不会再给我们带来困扰,也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质量,这也算是彻底的康复了呀。 正常人是为了比较确定的风险而焦虑,我们则是为一些根本不确定的风险而担忧,这就是区别。 恩,改善认知就是教会我们正确分析风险呀,当我们明白那些风险是不确定的,无需担忧的时候,自然就调整过来了。这样时间长了,正确分析风险成为一种习惯,不会再虚构、夸大风险,我们也就是正常人了。 本帖最后由 phobos 于 11-10-4 08:57 编辑
我觉得我们的病是长期错误地使用神经导致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建立了不良的神经反馈机制,最终损害了健康;就象错误地使用肌肉,长久不良的习惯导致了肌肉和筋腱劳损。要恢复首先要改变不良思维习惯,就是所谓的心理调节,有康复的人说过来之后感觉更加成熟了,就是这个意思;另外,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伤筋动骨尚且需要100天,何况是高级神经系统,所以还需要另一个正确的思维习惯,就是耐心。症状的反复不定,会非常令人沮丧,而且会增加良好思维习惯建立的难度,所以要求我们带着症状生活,就是要求我们正确面对,培养对自己的耐心。 改善思维方式,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确实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是只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坚持下去,是一定可以成功的。至于症状,到了维持期就比较轻微,可以耐受了,而且随着时间会越来越轻微,直至消失。没有必要过于强调难度,心存畏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