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此多的心理、哲学书籍,如何取舍?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9-5-23 00:27 编辑自诊断为抑郁症到今天,已经2年多了,已经停药,就是情绪相当不稳定,近半年一直起伏不定。
像很多朋友一样,我看了很多书籍,哲学与励志都有,看了之后产生了一些问题。
1、套症状,看了这本书,认为自己有这样一些问题,看了那本书,发现这些问题我也有
2、看什么都觉得有用,都试着用一用,但是学派之间的不同导致我不知那样才是适合自己的。看了《生命的重建》便尝试使用宣誓法,断断续续,可能是坚持不了的缘故,最后也不了了之了。又试着精神分析,看了一些书,发现里面特别强调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一度把自己儿童时期的问题严重化了,事实上回过头来看,我的儿童时期对我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一段时间,发现了觉知、冥想等方法,看书的时候觉得太有道理了(这是我看很多励志、哲学书的感受),然后在现实中才发现,那实在是太难做到了。比如看了《当下的力量》,我尝试着呼吸法来静心。
3、我似乎太容易受到别人观点的影响,老是觉得对方说的有道理,包括在看心理类书籍的时候也是如此,总是觉得每个学派的都有道理,似乎都很适合我来运用。我看的越多,反而越丧失了行动力。妄图追求一种顿悟,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情绪问题给解决了。
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像我这样,囫囵吞枣,理解不深,陷入其中,不懂得活学活用。 今天下午,花了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做了自我分析。
重点分析了“和人比较”这个问题。
人活在世上,会不自主的与他人比较,而且总是与那些混的比自己“好”的人比较。比较的对象通常是自己的同学、同事等有相似生活轨迹的人。但是前提已在,即比较的对象通常是比自己“好”的,于是乎,比较的结果会是自卑与痛苦。
和人比较的标准是什么?别人混的比你“好”,好在哪里?把你换成他,是否愿意?当我仔细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突然之间有点释然了。
我觉得朋友A混的很好,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收入也不错,有自己的小家庭,有妻子女儿。然后,我做了假设,既然他那么好,你完全可以去努力追求他那样的生活。这个时候,我突然就发现,其实我并不是真正喜欢他那样的生活,大家专业不同工作上很难比较,这点上尽管有所羡慕但是程度并不深;至于说家庭,其实我对此并没有什么兴趣,甚至从未加以考虑过。我只不过自怨自艾,看到别人就不由自主的认为对方比我幸福,处处比我好,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可仔细想想,是否他的生活真的有我想的那么好吗,真的让我那么羡慕吗。那个时候,我才发现,起初轻易下的结论不靠谱。 楼主反思自我的办法很好很有效。跟别人比往往是看到了别人的长处,然后拿来跟自己比,果然自己没有那个长处了。要想想自己身上的长处别人也未必有啊。很少有人处处都让人羡慕,人总有烦恼的地方,也许外人不知道而已。楼主也许没看到自己的长处,说不定还有不少人在羡慕楼主呢。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9-5-23 00:33 编辑
今天下午,花了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做了自我分析。
重点分析了“和人比较”这个问题。
人活在世上,会不自主的与他人比较,而且总是与那些混的比自己“好”的人比较。比较的对象通常是自己的同学、同事等有 ...
jenny1982 发表于 09-5-22 20:42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爱与人比较,然后陷入失落自卑的痛苦,是抑郁倾向的朋友们最常见也最难客服的,楼主这里分析的非常好,很受启发:victory: ,学习了,谢谢!把此帖复制到“心理治疗”版块,希望给更多的朋友启发。多谢楼主的分享:handshake
我是看励志和心理书籍(特别是实用心理学),哲学的不大看,因为太艰深抽象,有时脱离实际 如果悟了,一本足矣,甚至不需要;不悟,万本也是无奈 励志的书最好少看,看了跟打了鸡血一样,什么吸引力法则,目标法则。感觉一下子就站在世界巅峰。有种,你立马明天去爬一个珠穆朗玛峰给大家看看? 无非利用大家浮躁的心理,内心的迷失,要追求财富求健康求爱情。 如果励志真的有用,那这世界不是太完美了吗? 大家都成功,都有财富,都健康,都爱情美满,这比共产主义还先进了。
说到底,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而已,到处都是所谓畅销书,排行榜第一的书,名人推荐的书。美国这么多成功人士,还不是存在几千万贫困人群,还不是发生次贷危机,还不是世贸大楼被飞机撞了。。。
悟不是打鸡血,一时兴奋,而是豁然开朗,了悟很多问题是自己的幻觉和偏执。不是说从此你就一定一帆风顺,说不定你还是面对困难重重,心情时好时坏,而是你会慢慢客观看待世界和自己,平静地面对困难,学习做个平凡的人,俗人。 我把太多的时间用于研究这些书本上,却束缚了自己的行动。
今天出去一个人在雨中闲逛,因为下雨,所以行人很少,因为人们觉得不方便了,这样倒正好方便了我。一个人踱步,看树看水。雨下的大了,便在某个亭子里的石凳上落座,看了会书。后来又去理了发,和理发师攀谈了会,发现对方也是个消极的人,一直在强调社会的残酷,其实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事物都是两面的,看问题还是不能极端。再一次发现,真正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职业的人真的不多,他说他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行业。祝福他吧。 学医的有种说法。就是三年级综合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学医学到三年级的时候知道很多医学知识,抱着各种书怎么看都觉得自己有书上说的症状,于是就很紧张,其实都是健康的人。还有种对此现象的说法,叫做“薏症”。好像有人一直担心自己心脏有问题,久而久之,最后真的有了问题。
觉得你有点这种倾向。自我分析是很棒的,但过犹不及。做到清楚自己的状况就好了:) 你就当自己没病好了。这书根本不要看,越看越不正常。你这样会把自己搞神经了。
抑郁最关键的是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尽量享受人生。 楼上说的看似普通,不过不无道理:) 不過把所有書都“禪意”化,做到“無書”也不是個辦法。人還是需要找到絕對性的話語(道)依據。一個求道者會爲此捨己而在普通生活中放棄虛榮之心。 看看李子勋的书吧。。。。 一心二相
地藏菩萨依一实相境界为体,认为心有二相。一者心内相:有真心和妄心的区分。真心: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遍一切处,常恒不坏,是一切法建立和生长的依据。这个真心。湛然圆满,无分别相,亦名自性清净心。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功德,清净之业,亦名如来藏。遍一切处,圆满不动,亦名诸佛法身。妄心: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为因为体。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然内虚伪,无有真实。
二者心外相:如梦所见种种境界,为果为因。皆依无明妄识。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依妄境界熏习力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名众生。
世人的学科多因功利而来,哲学如果含一个刻意,就不是大哲。最忌种种主义,多含纷争。 One man's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甲之美食却是乙之毒药。
一个老笑话:有个县官,最讨厌吃肥猪肉,觉得肥猪肉是天底下最难吃的东西。一天两人打架,闹到公堂,县官二话不说,“来人啊,给他们每人吃半斤肥猪肉。”
我的意思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适合所有的人。各种各样的书通读一遍,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好领会、实践。 这几天情绪总体来说比较好,可能是休息的缘故吧。大家说的我都仔细看了,我现在有个体会是,书还是要继续看的,但是不要局限于励志、心理、哲学之类的,传统文学,或者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回到过去的状态中,不那么限制自己,即便看看闲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才是生活,否则太紧绷了,老是想着自己的情绪问题,又如何能摆脱它呢。所以说,不要老想着控制情绪,还是要顺其自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