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照
发表于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4-6 13:22 编辑
解决方案不在过去,也不仅在一个人内在,而是在对各种选择完全开
放的生的过程中。——尤金·简德林《体验过程疗法》
觉照
发表于 6 天前
在心理治疗领域,“自下而上”(Bottom-Up)是一种与“自上而下”(Top-Down)相对的治疗路径,它强调从身体感知和生理反应入手,逐步影响情绪、认知和行为。这种方式的核心理念是:创伤不仅存储在记忆和思维中,更深刻烙印在身体的神经系统和生理反应中。
觉照
发表于 4 天前
活在当下意味着离开时间,而思维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所以活在当下也意味着离开思维。思维可以是很有用的,但它经常表现为没用的杂念,所以活在当下显得很有意义。
觉照
发表于 3 天前
觉照 发表于 25-4-9 10:29
活在当下意味着离开时间,而思维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所以活在当下也意味着离开思维。思维可以是很有用的,但 ...
哲学家康德经常没有活在当下,天天会在康德小道上散步,悟出了很多哲理。
觉照
发表于 3 天前
支持来访者的内在过程在其自然方向上流淌下去是避免死胡同讨论的最简单方法。一个治疗师必须知道,治疗师只需一边正确理解来访者所表达的东西的意感(sense),一边跟随着来访者,就会成为对来访者非常大的帮助。当这一点实现时,来访者的身体性感觉的效果就是在来访者内在的“共鸣 (resonating) ”。(简德林,《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疗》
觉照
发表于 3 天前
第二种使用自由联想的方式与上述体验过程更为相符,也更加符合弗洛伊德的意图。在这种使用中,病人会自由联想,直到他遇到一个阻滞(block)。病人相当具体地感觉到这个阻滞,但却无法解释它是什么。于是,分析师将他的解释直接指向患者对当下感觉到的阻滞的具体的、体验性的意感。——(简德林,
体验性回应,1968)
觉照
发表于 3 天前
在治疗师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之后,紧接着就是有没有体验过程效果的瞬间。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这个人是否同意治疗师的主张。问题是治疗师或来访者说的话是否触及到来访者当下具体感觉到的东西。如果没有,那么刚才说的话就不对。(简德林,FOT,p.9-10)
觉照
发表于 前天 14:26
对于我们来说,不放过活着的身体暗含着生命过程下一个点的事实是至关重要的。(简德林,《过程模型》,p34-35)
觉照
发表于 前天 15:48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4-11 15:50 编辑
…………更确切地说,个人是在具体地指向他内在瞬间瞬间的体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