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aalla
发表于 06-10-25 00:46:34
个案分析
心理咨询“虚功”所追求的意境是什么?
心理咨询不但是不际沟通的技巧,也是语言交流的艺术。
心理咨询之可贵,就在于它可以推动来询者去积极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进而提高其自信心与生活的智慧。
心理咨询之难为,就在于这种来询者对自我的深刻反省与认识应该是自发而成的,而不是由咨询者说教而致的。
心理咨询之巧妙,就在于咨询者不断启发来询者说出自己想让他说出的话。
心理咨询之高明,就在于来询者不但能独立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也能从中增长人生的智慧。
在这些意义上讲,做心理咨询好比打太极拳,它十分强调动作中虚与实的结合。人们通常以为,心理咨询就是为来询者说教人生,指点迷津,好像人在昏头昏脑时,希望有人能给他当头一棒,使他猛然觉醒。其实,这不过是朋友间一般咨询的“实功”表现,并非心理咨询之真功夫所在。
心理咨询强调的是“虚功”,讲究以虚击实,这样就会推动来询者不避责任,学会独立思考与决策,而不会在每次出现昏头昏脑时,指望有人给他来个当头一棒。
人为什么不能自己来个当头一棒呢?心理咨询人员总是在问。
这正是心理咨询之“虚功”
所追求的意境。
心理咨询“助人自助”之用意何在?
在与查理的交谈中,我刻意回避直接答复他的提问,意在促使他独立思考,而不依赖他人的指点。其实,查理是完全有这份能力的,他不断向我提问,不过是让你肯定他的某些想法罢了。
换句话说,他是在寻求某和权威人士的肯定,犹如在等候上帝的旨意。如果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我无形中便成了他心目中的上帝。
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作为心理咨询人员,我的作用不是要主宰他人的命运。由此,我不给查理提任何劝告,就是为了不使他依赖于我。
查理想让我替他决策是其回避责任的表现,但我要帮助他积极地面对现实,独立决策。
这即是心理咨询“助人自助”
的用意所在。
查理自我中心的根源在哪里?
在为查理的咨询中,我基本上采取了“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的策略。该疗法由美国心理咨询专家艾利斯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旨在帮助来询者除去思想中的非理性信念及自我挫败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该疗法还认为,人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有3个特征,即,对他人要求“绝对化”、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及对生活挫折“反应过分强烈”。
就查理而言,他的非理性信念在于把自己与海伦的爱情看得太神化了。具体地说:
他可以原谅自己的错误,而不能接受海伦背叛他的事实,这是因为他把自己看自得太高大完美了。
他不能反省自己在此次爱情危机中的过失,是因为他把自己地过错看得轻而又轻,却把海伦的过错看得重而又重。
他不能理解海伦内心的痛苦,是因为他习惯了海伦敬佩他,顺从他;而不习惯于海伦指责他,蔑视他。
总之一句话,查理需要从自我的神坛上走下来,学会容忍他人的不足,并不再苛求自己。可悲的是,查理在忍受痛苦的煎熬,却又不甘向痛苦告别。
这即是查理自我中心的根源所在。
★ 心理咨询使查理有了哪些成长?
查理经过此番爱情挫折后成熟了许多,对爱情的含义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他的爱情危机表面上是海伦的问题,本质上也包括他自己的问题。但我不能这样直截了当地告诉查理,他也肯定不会接受的。
反之,我通过与他不断地探讨,将他的注意力从海伦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并以对维纳斯断臂残缺象征意义的探讨为突破点,帮助他摆脱了思想中的完美主义和自我中心的束缚,完成了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由此,查理开始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也乐于接纳他人的不足。这使得他开始克服与海伦关系中的大男子主义。
所以,通过这次咨询,查理战胜的不仅是其爱情认识上的狭隘和偏见,也有其人格中的狭隘和偏见;查理宽恕的不只是海伦一人,还有其他令他挑剔不满的人。
凡此种种,都是此次心理咨询给查理带来的成长。
★心理咨询跟心理治疗和一般的生活咨询有什么本质不同?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心理咨询基本上是平等的咨询关系,以帮助来询者独立思考和决策为其首要目标;心理治疗则基本上是医患关系,以治愈病人的心理障碍或病态行为表现为其首要目标。所以,心理咨询甚强调咨询者对来询者的尊重和理解,而心理治疗则甚强调患者对心理医师的顺从与配合。
此外,这种正规的、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和一般生活中的通信或电话咨询,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需要时间去建立来询者与咨询者之间的信任及其互动关系,而后者则可以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对来询者问题的立场与观点。
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生活咨询这三者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都要尽量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
总而言之,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学会自主自立。
或曰:
授人以鱼,一日享用;教人以渔,终身受用。
allaalla
发表于 06-10-25 00:46:52
★心理咨询小知识: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怎样分类的?
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中有着众多的流派,其中最常见的有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来询者中心疗法、现实疗法、行为疗法、交互疗法、格式塔疗法以及理情情绪疗法等。据美国心理咨询协会的统计,现已记录在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法已有300种之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
美国心理学家朗敦(Perry Landon)认为,所有这些疗法大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识领悟”(insight)疗法,旨在通过改变提高人的认知方式来缓解其心理困惑和障碍;另一类是“行为矫正”(behavioral modification)疗法,旨在以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来矫正人的不良行为方式。
其实,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常常是两者兼用,互为补充的。
allaalla
发表于 06-10-26 18:28:06
咨询手记5
做人当以诚信为本。这句话时常需要经过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教训才能明白它的含意。对于一个做事不诚实的人,应该怎样帮助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却又不被挫折击垮,这是心理咨询人员时常面临的挑战。在本个案中,我竭力帮助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校方的处分,并在怎样处罚该学生的问题上成功地坚持了我个人的意见。
——题 记
骗分被罚的思索
明轩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正在上哈佛大学二年级。他因为期末考试作弊而被其系主任派来见我,并正在等待校方纪律委员会的处分决定。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明轩在期中考试时用铅笔答卷,成绩下来后,他用橡皮擦去试卷中一些错误的答案,填上正确的答案,然后去找老师要求改下判分。老师看着试卷中的错误判分,感到很奇怪,却也说不出什么来,只好将成绩改了过来。
期末考试判卷时,该老师留了个心眼,将明轩的答卷复印了一份存底,以备明轩再来找他。试卷发下去后,明轩又在试卷上做了手脚,再去找老师要求改分。老师将明轩的试卷留下,答应再与他联系,之后即去见系主任,讲明了这一切。
两天后,系主任与该任课老师一同约见了明轩。他们拿出两份试卷要求明轩加以说明。明轩不得不经着脸承认自己在两次考试中都骗了分。系里即将明轩的骗分事件上报到学校纪律委员会,等候其处分决定。同时,系里也要求明轩来我们这里接受咨询,以便更好地检讨自己的错误,应付当前的这场危机。
明轩就是这样来见我的。
我恨我自己,我实在是太愚蠢了
明轩第一次来见我,十分被动。
他呆坐在沙发上,低着头什么话都不说,似乎是在捱时间。我们之间的对话进行得十分艰难。
“明轩,你想告诉我些什么吗?”我问道。
明轩默不作声,右腿不住地抖动着。
“明轩你心里一定十分不好受,可以给我讲一讲吗?”我又问。
明轩的嘴角动了动,还是沉默。
“明轩,你这两天来吃饭、睡觉好吗?”我接着问。
明轩点点头,眼睛呆望着窗外,下意识地抽着鼻子,右腿停止了抖动。
又沉默了一阵子后,明轩忽然抬头问我:“我可以走了吗?”
“我当然不能勉强你留在这里。但我们这样什么都没有谈,怎么能帮助你更好地认识并应付当前的这场危机?”我回答说,心里很高兴明轩总算开了金口。
“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明轩干脆地回答,并做出起身要走的样子。
见此,我缓缓地说:“明轩,我不把自己看作是神仙,可以解决平常人的所有问题。但老实说,你现在正面临着人生中一个重大挫折,你需要有一个可以很好地理解你的人来伴你走过这段痛苦的历程。”
顿了一下,我又说:“系主任也给我打过电话,他要我将我们会面的结果告诉他,你说我该怎样答复他?”
明轩听了这话,重重地坐进沙发里,双手抱着头,盯着地毯,半天吭出一句,“我恨我自己,我实在是太愚蠢了。”
说着,他的右腿又开始抖动起来。
我靠近他,用手拍了拍他的肩头,轻声说:“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在挫折中变得聪明的。上大学时,我有一个好友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题自己拿不准,就瞟了一眼邻座同学的试卷。结果那次考试虽然他的成绩很好,可那位同学却到处向人讲,我的好友是看了他的试卷才考得那么好。我的好友当时感到很屈辱……”
明轩突然抬起头,打断我的话说:“他那点经历算得上什么?不过是被同学议论几句罢了。你知道我现在面临的压力是什么吗?是被哈佛开除的压力啊,唉!”
说罢,他连连摇着头,双眉紧锁,露出极为痛苦的神情。
看得出明轩是在忍受悔恨的煎熬。
过了一会儿,我又说:“明轩,我想我很理解你此刻的难受心情,我希望你能把它们都讲出来,或许我们会想出些什么办法来的。”
听了此话,明轩抬起头来,腿也不再颤抖。他呆望着我,问道:“都到这地步了,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呢?”
“请你先将事情的经过告诉我,好吗?”我回答说。虽然我已经从系主任那里得知了一切,然而为了客观地了解这一事件的经过,我仍需要听当事人的亲自叙述。
明轩深深地吁了口气,给我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以及他向任课教师和系主任所做出的保证。在这当中,我问他从此次事件中学到了什么,吸取到什么教训,以后怎样改进。
“教训多了,”明轩总结说,“第一条就是做人要诚实,要做得堂堂正正的,这就像华盛顿总统说过的一句话:‘诚实是最好的策略。’第二条就是不可抱任何侥幸心理,这就像林肯总统说过的另一句话:‘你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愚弄某些人,也可能在某些时候愚弄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愚弄所有的人。’第三条就是不要把别人都当成傻子,那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所以,小便宜可以占得了一时,却占不了长久……”
明轩一口气说出了5条教训。
看来他的反省是十分深刻的,也是相当彻底的。下面的问题是怎样使他避免接受最严厉的纪律处分。
作为他的咨询者,我被邀参加校方学生纪律委员会就他问题处理的讨论。当灰,我并没有告诉明轩这一切,我约他过两个星期后再来见我,因为那时候,学校的处分结果已经下来,我们可一起讨论丁一步要做的事情。
天下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
过了两天,我参加了学校纪律委员会有关学生犯纪的例会。与会者有该委员会的主任、学生管理处的负责人、明轩所在系的系主任以及其他几位教授代表。
在讨论到明轩的个案时,那个系主任首先发言。他简述了事情的经过,并强调说这么高明的考试作弊手法,他还是第一次见识,所以主张按照校规,将明轩从哈佛大学除名。末了,他还开玩笑说,人们都说中国人很聪明,看来中国人的聪明真是五花八门的。
接着,学生管理处的人发言,他也认为此次骗考的性质是十分严重的,必须严加处理。所以,他也赞同系主任的建议,将明轩从哈佛大池除名。在发言中,他还特别提到,当初爱德华.肯尼迪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曾请人替他去参加西班牙文的考试,结果被查出来后,两个人均被哈佛大学除名。尽管老肯尼迪曾派人前来求情,却未动摇哈佛大学的决定……
最后,他强调说:“哈佛就是哈佛,它不会为任何人提供特殊照顾的。”
接着几个人的发言也都表示赞同他们两人的意见。
轮到我发言时,我首先指出系主任刚才开玩笑说中国人的聪明是五花八门的这句话是不妥的。因为在哈佛大学考试作弊的有各国学生,怎么可以因为一个中国留学生考试作弊就拿所有的中国留学生来取笑,这样话是不公正的。说到这里,我瞟了那个系主任一眼,他面露尴尬之氏色连忙解释说他不是那个意思,希望我不要见怪。
顿时了一下,我又说:“我同意委员会成员所讲的明轩的考试作弊严重违反了校规,但鉴于明轩在向我咨询中,表现出十分深该的悔意和认识,我不同意就此将明轩从哈佛大学除名。那样做有些过分严厉,所以我请求委员会能给时轩一个改地自新的机会。”
那位系主任听了我的发言,一改刚才那副谦恭的样子,不客气的说:“先生,我想提醒你,哈佛大学每年都会因为各种缘故开除一些学生,单我们系去年就有两个学生被开除,其中一名是由于考试作弊。她也是一个外国留学生,还是个女孩子,结果照样是哭哭啼啼地从哈佛走了。他不能因为自己是个中国人,就为你的同胞辩护,要求得到殊照顾,那样做是不公平的。”
说完他得意地坐下来,看我能怎样答复他。他的话立即得到了几位与会响应。
面对他咄咄逼人的攻势,我不紧不慢地回答说:“系主任先生,我很理解您想维护哈佛大学校规的用心,我也相信您是一个很公正的人。但我想提醒您,我们在考虑怎样处分一个学生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他所犯错误的性质,还要考虑他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及改正的决心。明轩在与我的咨询中,对自己的错误行径做了深刻的检讨,并表示要痛改前非。我以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将他扫地出门。毕境我们处分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要使他从错误中吸取教练训,振作起来,而不是让他们没有机会改正错误,永远生活在其阴影当中。这与他是不是中国人毫无关系。如果是个美国人学生来找我咨询,他若能够深刻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我也会照样替他争辩的。“
“不这不可以的,”那位系主任连忙插嘴说,“哈佛大学的校规不能制造例外,那岂不是对以前受处分人的不公平吗?
“规定都是人制定的,”我回敬道,“我们现在生活在20世纪年代,学校管理的趋势是人性化、个体化。我们要对学生的本性表现出更多的尊重与信任,而不是更多的蔑视与不信任,不然,还要我们这些心理咨询人员来做什么?”
“不行,当初老肯尼迪来替化儿子求情时,普西校长为了维护哈佛的尊严不惜得罪他,现在怎么能因为你几免花言巧语就改变了这条校规呢?”那个系主任仍不甘地争辩道。
“时代变了,我们总不能抱着老皇历不变吧?”我接着说,“说实话,如果爱德华的事情发生在今天,如果他有了十分深刻的省悟,我也一定会力请哈佛大学收回成命的,因为我们处分学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而使学生接受教训并更好地成长,才是目的。况且明轩并没有完在考试中作弊,只是在后来骗分。”
“明轩是没有在考试中作弊,但他后来的举动构成了作弊行为,这与在考试中作弊性质是一样的所以应该受到必要的惩罚。”那位系主任又说。
“我完全赞成明轩应为他的欺骗行为而受到哈佛大学的必要处分,但我不认为将他从哈佛除名就是最好的处分方式,这无利于明轩的个人成长。”
“不行,哈佛在学由来己久的规定不能就这样被破除了。”
“天下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
……
面对我们间的激辩,学校纪律委员会主任决定暂停明轩个案的讨论,并要求我与系主任将名观点以书面形式呈交给他,由他再负责学生事务的副校长磋商,做出最后的决定。我当天下午就将我的书面报告写好,交给了他的秘书。
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学生纪律委员会主任的回信。他说校方在约见了明轩之后,决定证让他休池一年,不做开除处分。末了,信中还肯定了我勇于坚持自己见解的做法。
读完那封信,我长长地舒了中气。
我要好好回国去游历一番
又过了一个星期,明轩来见我。
此时他已经接到了学校纪律委员会的处分通知,他万分庆幸自己没有被哈佛大学除非名,并表示将会在这一年中回国生活一段时间,多走些地方,多体验些生活。
我问他为什么要这般打算,他说这辈子的生活基本上是一帆风顺过来的,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的摔打。这次考试作弊被处分,使他一直在反省自己做人的准则。他感到自己学习虽然很出色,但做人还不够成熟,而且太缺乏生活阅历了。他要回国去好好游历一番,以多增长见识,多开阔眼界,成为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听明轩兴奋地谈论自己的计划,我好像感到他是在主动要求休学一年似的。我感到他在思考,在成长。我相信这次事件会使他因祸得福,成为一个意志更加坚强的人。
为此,我专门送了他两句话,一句是一位中国古人讲的话:“智者善因祸面为福”,另一句是海明威讲过的话:“一个人可被击倒,但不可以被击垮。”
末了,明轩对我说;“你是个很善解人意的人。在我们的谈话中,你从来没有教训我,也没有劝谕我一句话。你总是在不断地向我提问,并知道我什么时候想说话,什么时候不想说话,你真能理解我的心。我来找你,真是找对了。”
“我也很感谢你这般肯定我。”我回答说。
临出门时,他使劲地握着我的手说:“我会永远记着你的,因为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
“我也不会忘记你的,”我答道,“我坚信你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的。”我将他一直送出大门,目送他拐入哈佛庭院。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想,我从此次咨询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不比明轩少。
allaalla
发表于 06-10-26 18:28:36
[个案分析]
★开展心理咨询对现代学校管理有什么促进?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这是明轩通过此次骗分被罚而深刻领悟的道理。
明轩从国内来哈佛大学读书,何其不易,却因为考试骗分而几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这个教训可谓惨痛之极!
明轩一生平稳顺利,没有经过什么大风大浪的摔打,现在经受这样一场严厉的打击,不能不使他彻底地反省自我,思索人生。从这层意义上讲,这次人生的挫折肯定会对明轩的成长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与其他来询者相比,明轩对自我的认识是最痛切的。所以,他不需要我去启发或提示他什么。我此时要做的事情不仅是要帮助他辩证地看待此次经历的教训,振作起精神,也要力争使他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我不认为我在此事的处理上有什么特殊的能耐,我只是适时地强调了学校管理人性化的重要性。所以,校方最后的决定实是明轩的幸运,因为像他这样的犯事,在以前肯定会被扫地出门的。
我之所以能促使校方最后给了他这样的一个机会,完全是因为我所提出的理由与现代学校管理日趋人性化、个体化的发展潮流相吻合。而心理咨询正是其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因为心理咨询的主旨,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和发展潜能。
这正是开展心理咨询给现代学校管理带来的促进。
★我的心理咨询怎样使明轩转变了态度?
从这次事件中,我也深刻认识到,犯错误的学生是多么需要有人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此时此刻,我们做一回雪中送炭的事情会令他们终生难忘。当然,我理解他们的心思并不是要去支持他们的错误行径,而是要帮助他们从挫折中振奋起来,做个意志顽强的人。
在此当中,我坚信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向善的能力,关键是怎样给他们一个深刻认识错误与改过自新的机会。
通过此次咨询经历,我还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心理咨询人员,不需要教训学生去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是很消极被动的。相反,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谈对这一切的认识,则可能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明轩之所以能有积极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尊重了他,信任了他,在他最感自卑的时候给了他精神上的安慰。由此,明轩不但说出了我想让他说出的话,还感谢我能够真正理解他。
我的积极的人生观是使明轩转变态度的关键。
★我的心理咨询怎样促进了明轩的思想升华?
我与明轩只见了两次面,由于他对自己的错误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所以我几乎没有为他做什么具体的咨询。我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在帮助他升华对错误的认识上。
在这当中,我没有教训他、劝戒他,而是竭力鼓励他自己去分析、总结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及教训。我并没有因为他骗分就认定他是一个不可信的人。相反,我尽量让他感到,我相信他会从此次经历中变得更加成熟的。
换言之,我虽然不能接受(认同)明轩所犯的错误,但我能接纳明轩本人。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通过这些探讨,明轩认真吸取了此次考试作弊被惩的教训,决定回国去生活一段时间,好好体验一下人生中的起落与得失,相信他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更重要的是,明轩懂得了诚实的可贵,侥幸心理的害人,相信他今后会堂堂正正地做人。
由此,明轩没有被生活的挫折所击倒,一蹶不振,而是迈着坚定的步伐,继续走他的人生之路。
这便是我的心理咨询给明轩带来的思想升华。
allaalla
发表于 06-10-26 18:29:44
★心理学小知识:
心理学一词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心理学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心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却是在1520年才出现的。在这一年,一个叫马如利克(Marulic)的塞尔维亚人首次用psy-chologia这个词发表了一篇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这是心理学一词的首次亮相。之后70年,另一个名叫哥克(Rudokf Goeckel)的德国人又以此词出版了一本名为《人性的提高,这就是心理学》的书。这便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以心理学这一术语发表的书。
之后,人们就不断以心理学这个名词出版各类书籍,直至使心理学书籍成为世人最爱读的书类之一。
allaalla
发表于 06-10-26 18:31:16
咨询手记6
心理咨询是自我行为和心灵的探索过程。人的某些行为或习惯动作背后可能会埋藏着某种深刻的无意识动机。弗洛伊德主张,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挖掘有意识行为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在下面的个案中,我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帮助了一个因室友自杀而万分内疚的学生摆脱自责对她的精神折磨,并发现了一段故事中的故事。
——题 记
万般内浆为了谁
1991年秋,哈佛大学的一个外国女留学生,因为不堪忍受学习压力而自杀。
这个事件曾在哈佛校园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我与两位心理咨询中心的同事被邀前往为死者的同学做团体咨询,帮助他们宣泄对此事的惊恐情绪,扫除心理上的阴影。会场上,有个女孩子哭得很伤心,被人搀扶出去。当时我也跟了出去,做了一些劝慰并告诉她如仍感到难受,可到心理咨询中心来找我。
两天后,那个女生果然来见我。
她首先感谢我那天对她的关心,并提出要与我定期会面一段时间,帮助她疏通对此次事件的情绪反应。我也感谢她对我的信任,并约好每周会面一次。
她的名字叫佳莎,10年前从罗马尼亚移民来美国。
我恨我的冷漠
原来佳莎与死者是室友,同在读研究生,也非常要好。
自春天以来,佳莎的室友忽然变得十分懒惰,无帮误了许多课,也不收拾自己的屋子,还经常一个人呆坐在电视机前,没完没了地看电视,吃零售。有一天,佳莎从学校回来,看见室友正在百无聊赖地看着电视,满地的零售也不收拾,感到十分生气,就使劲儿地数落了她一通。结果两个人好几天没讲话。
出事前几天,那个室友两次在深更半夜找佳莎聊天,都被佳莎挡了回去。一次是由于佳莎正在赶写第二天要交的作业,不想有人打搅她。另一次是由于佳莎刚刚睡下,头脑昏昏的,不过佳莎答应室友第二天晚上去找她。不料,第二天中午佳莎回宿舍换衣服时,竟发现她的室友已经吃安眠药自杀了。
死前,那位室友给佳莎留了一张纸条,祝愿她前程远大,事业成功。末了,还提醒她要学会多关心人,这比学习好更重要。佳莎为自己一再忽略室友爱的求救讯号而感到惭愧万分,追悔不已,连日来都无法当然入睡。
佳莎说,她每次回到宿舍,都仿佛又听到了那室友的声音;而晚上一闭上眼睛,她又仿佛看到那室友流着眼泪向她走来……
佳莎感到自己的精神在崩溃。
她最初讲述这一切时,忍不住落了好几次泪。她感到自己是个罪人,她认为是自己的冷漠促成了室友的自杀,她不能原谅自己那两天的粗心与无情,她不知道这样在哈佛呆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我不知道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死了清净。”佳莎喃喃地说。
面对佳莎的精神痛苦,我首先表现了最大的同感和理解。我建议她先搬到外边哪个朋友家住一段时间,以缓解一下当前的紧张情绪,避免痛苦的回忆。此外,我还建议她这些日子多与朋友在一起,多参加些课外活动,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她听从了我的建议,暂时搬到了一位好友家去住,也时常与大家在一起。
但佳莎说,就是做了这些,她还是忘不了死去的室友,还是感到良心备受谴责。
对此,我深感困惑。
我与督导商讨了佳莎极度自责和内疚的表现,我们一致认为,这是因为佳莎把自己的冷漠当作导致室友自杀的直接原因。她在经受着一场巨大的精神折磨,已不能客观地分析当前这场悲剧的前因后果。对此,我要想尽办法帮助她从内疚的精神折磨中挣脱出来,改变认识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对督导说:“我想我应该在谈话中多了解佳莎以往的生活经历,因为佳莎的情绪反应确实有些反常,这当中可能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的。你以为呢?”
督导赞许地说:“成,成,就这么做。”
万般内疚为了谁
依照我与督导商定的咨询方案,我同佳莎深入地探讨了她室友自杀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佳莎告诉我,她室友自杀的直接原因是不堪学习的压力。
在她们同住的一年多中,佳莎曾多次听她抱怨说不能再承受这里的学习压力了,想休学一个学期。但由于她是公派到这里学习进修的,时间和经费都有限,不能做那样的安排,这使她感到十分沮丧。
在自杀前的一个星期,她又因屡次误课、未交作业而受到院方的询问,要求她尽快跟上学习进度,否则将难以继续在哈佛大学的学业。而与此同时,派她出国的单位又再次来信催促她一俟学业结束就立即回国……
情急之中,她竟走上了轻生的道路。
我问佳莎,如果那两天晚上你帮助了她,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她也许不会去死的,那是她临死前的呼救啊。“佳莎低着头答道,嘴唇在略略颤抖。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我回答说:“然而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她彻底摆脱死的诱惑?”
“那当然是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适应在哈佛的学习生活。”佳莎木然地说,头仍半低着。
“那你认为你在这一过程中能起多大的作用呢?”我又问。
“我知道你是想解脱我对室友之死的内疚。”佳莎慢慢地抬起头来对我说:“我知道即使我那两天与她谈了话,也未必能对她的学习有多大帮助,因为她的学习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我跟她谈话,至少可以帮助她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你知道吗,她今年才25岁啊!”
说到这里,佳莎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她取出了几张纸巾,抹了把眼角,闭上了双眼。
我让她沉静了片刻,开口说,“是啊,佳莎,如果那两天晚上你接待了她,很可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这的确是很可惜的事情。但更可惜的是,她在面临人生的重大的危机时,没有像你这样来找我们或其他专业人士求助。要是她来找我们的话,我想我们总会想出办法帮助她度过这一难关的,你说是吧?”
“是啊,是啊,”佳莎使劲地点点头,“唉,要是她早点儿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就好了,我怎么没有早点儿想起来把她推荐给你们。”佳莎叹着气说道。
接着,我向佳莎解释了如果她的室友来到我们这里求询,我们会怎样帮助她。但在谈话中,我发现佳莎还是总将室友的死与自己的冷漠和粗心扯到一起。例如,当说起她的室友所面临的学习压力时,佳莎就会自责以前没有很好地帮助过她。而当说起她的室友在波士顿没有什么朋友时,佳莎又会自责当初没有带她去多认识几个朋友。
这些表现使我产生了进一步的怀疑:室友的死,是否勾起了佳莎以往生活中某些不快经历的回忆,出现了强烈的移情反应。不然事过这么多天,她为什么还在不断地谴责自己呢?
于是,我问佳莎:“我发现你对室友的死感到无比的内疚自责,我很钦佩你这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但构也怀疑,这次事件是否勾起了你自己以往生活中某些不快的经历?”
听了我的提问,佳莎又低下了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她的眉头一动一动的,嘴角一抽一抽的,最后断断续续地说:“我……我有一个表姐……也是在5年前吃安眠药自杀的……她在出事前的好几天里,都不跟周围的人讲话,也不跟我讲话……后来,我们是从她留下的遗书里了解到她的死因的。唉,我要是能想到在那几天中多找她说说话,多陪陪她,也许她就不会出事了。我怎么会这么傻呵!”
说完,佳莎又掩面饮泣起来。
我承认他们说的话有道理,但我做不到
这下子,我全明白了。
佳莎对室友之死的过分自责,实际上是在继续悼念表姐的死。由于两者之死的形式雷同,佳莎几乎是在重新体验当初表姐之死所留下的心灵创痛。这正是佳莎一再深责自己未能及时拯救室友逃离死亡的根源所在。难怪佳莎会这样揪住自己不放,实际上,她也是在懊悔当初未能及时察觉表姐的自杀举动。
认清了这一切,我心理感觉轻松了许多。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我怎样启发佳莎不要对室友之死过分地内疚自责,都不能使她改变看法。这回佳莎终于说了实话,使我看清了她问题的根源所在,再帮助她也就有方向了。
于是,我决定将两个人的死连在一起谈,以使佳莎意识到,她现在这样对室友之死深感内疚,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定宣泄当初对表姐之死的自责心情。
我向佳莎解析道:“你现在对室友之死这样难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你在潜意识中认定表姐之死与你未能及时加以察觉与拯救有关,所以始终摆脱不了自责对你的困扰。而今,你室友的自杀,使你在潜识中重温了当初表姐之死对你的精神折磨,再次陷入自责内疚的深渊当中不能自拔。这都是因为你室友的自杀地程与你表姐的自杀过程有许多雷同之一处,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佳莎对我的解析一再点关称是,说:“噢,原来是这样的。我以前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接着,好坦白说:“其实从发现室友自杀的第一刻开始,我就感觉在重新体验表姐之死的痛苦。我一直想把这件事情告诉你,却又害怕你会嘲笑我这么不吃教训,得蹈覆辙。所以好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现在说出来这一切,我感到轻松了许多,因为我再也没有什么事情还瞒着你了。”
我点点头说:“是呀,你现在全都讲开了,也就解脱了许多。而事实上,无论是室友之死,还是表姐之死,你都是个受害者。”
“为什么呢?”佳莎问我。
“因为在此之是,你一直把对表姐和室友之死的懊悔之情弊在心里,没有它们彻底讲出来。这给你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使你不能坦然地面对你与她们的关系,并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当作促使她们走上轻生道路的罪魁祸首,所以你会感到烦躁不安。”
佳莎点点关。
“更重要的是,你这块心病不除,就会永远受它折磨。而且你将来一听说有什么熟人自杀,还会陷入自责的深渊,你信不信?”
“咽,我信,”侍莎说:“其实上次表姐死的时候,我就非常悔恨自己,但我一直没有机会把这些痛苦讲出来。我曾好几次与父母谈起此事,可他们总是劝我不要想么多,也不要再与他人谈论这事了。他们总是说,表姐是自己要死的,与我无关。所以,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人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
“那你怎么看你父怎么看你父母说的话呢?”我问挂莎。
“我承认他们说的话有道理,但我做不到。”
allaalla
发表于 06-10-26 18:31:41
请扫除埋藏在你心底的“垃圾”
接下去,佳莎给我讲述了她与表姐的特殊关系。
原来,佳莎小的时候,父母趁驻外工作之际,留在了西方,后来辗转去了美国。这使得佳莎与父母亲,关系非同寻常。
表姐的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出任纳粹德国傀儡政府中的高官。罗马尼亚解放后,他即被解放阵线处死。这使表姐当年备受刺激各歧视,心情也很压抑,所以她梦想移民到美国来,开始新的生活。10年前,表姐终于如愿以偿,和佳莎一同移民来到了美国。结果,佳莎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而表姐即总是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人也开始变了。
“变得脾气急躁了。以前,表姐对我一向很好,也很耐心。她小的时候,人很漂亮,曾幻想成为一个明星人物,但由于舅父的缘故,没人愿意培养她。所以表姐就把全部的梦想都寄托在我身上了,梦想把我培养成一个像科马内奇那样的体操明星。但我就是不喜欢体操,表姐也拿我没办法。后来,她又想把我培养成为一个电影明星,经常带我看各种电影,还给我讲她以前看过的电影,评论其中的演员们哪里演得好,哪里演得不好。表姐还常说,如果在罗马尼亚拍不成电影,就去美国拍。那里有好多电影片厂,也有好多的机会……”
说着说着,佳莎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嘴角一噘一噘的,两行热泪滚滚而下。
沉静了片刻后,我开口说:“你对表姐的思念是很深的。”
“是呵,所以我父母让我忘掉表姐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无法理解我与表姐之间的那种深厚感情。表姐死之前那几天,我要是注意到她的异常表现,主动跟她说话,表姐也许就活下来了。而她要是看到我今天能在哈佛大学读书,该有多高兴呵!”
“是呵,”我回应说:“你这么思念表姐,却一直没有机会把这人参埋藏在心底的思念和悔恨说个透,这是使你这些年来不能平静地面对这段往事的根本原因。”
“噢,你指的是什么?”佳莎问我。
“我是说,以前你父母总是让你不要想那么多,要向前看。广义外之意,你应该把这段不快的往事忘掉才对。但它只是一回避问题的做法,本质上没有解决问题。你看,这就好比你把一堆发霉的食物扫到地毯底下,表面上看来,那堆垃圾是消失了。但事实上,经并没消失,而是藏在地毯下面腐蚀着你的地毯,直到烂掉它的一角,使你蒙受更大的损失。而现在,你把当初的精神痛苦都讲了出来,就好比把那堆垃圾从地毯下面清扫去一样,使它不再来干扰你的情绪,折磨你的心灵。”
佳莎使劲点点头说:“你比喻得真是太贴切了。我想,我之所以对室友之死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就是因为当初表姐死的时候,我没有能把内心的愧疚与委屈都说出来,理顺其中的关系。现在都说出来了,我真的感沉舒服多啦。”
我点点关。
“以前,我总觉得我父母说的话有问题,但我一直说不清问题在哪里。今天我明白了,问题就在于,他们只懂得要我尽快忘掉这段痛苦经历,却不懂得如果我不把一切谈清楚,就永远无法坦然面对这一事件。”佳莎睁大眼睛说。
“嗯哼。”我点点关。
“所以,我摆脱不了对表姐之死的内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父造成的,因为我还没有获得心理平衡呐,你说对不对?”佳莎问我。
“你真是该来学心理学的了。”我开玩笑说不说。
“我迟早会的。”佳莎也笑着答道。她深深地吐了一口气,接着说:“唉,要是人人都懂点心理学就好喽,也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
“你的心结终于解开了,我真是替你高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问。
佳莎想了想说:“我有一点还是不明白,那就是,我为什么会总觉得我本来是可以挽救表姐和室友的?”
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提高,而是反问她:“你认为你真的有能力这样做吗?”
“这个,我也不肯定,但如果我早点儿观察到她们的情绪变化,或是更敏感些,我至少会做点儿什么的。”
“做点什么?”
“比如说,我可以带她们出去走一走,散散心的,那样做至少会让她们感到有人在关心她们呵。”
“那样做又能帮助她们多少呢?”
“那你的意思是,你总是觉得你本来是可以挽救她们的,但你没有想到,她们问题的解决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她们需要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甚至去看医生。所以你为自己未能及时挽救她们两个人而懊丧不己,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必要的。你说呢?”
佳莎叹了口气,若有所思地说:“唉,看来我真是该把这事看开些,我要是能挽救得了她们,那当然最好了;可我没能挽救得了她们,本质上也不怪我,是吗?因为就像你说的那样,她们的问题确实不是我所能解决得了的。不过室友就这么死了,还给我留了遗言。里面就是有埋怨我的意思嘛。所以我承受良心的贵,也是理所当然的,要不然就更对不起死者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人已故去,你觉得吸取了什么教训?”
“我想我一定要变得更加细心,善解人意。这份做人的功夫的确比做学问的功夫更重要。”
“还有呢?”
“还有,就是以后要是再遇到这类事情,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也知道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情了。嗯,这么想,我真感觉好多了。人真的要学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那样才能把心情摆平,你说呢?”
佳莎眼里闪过一种我以前未曾见过的神情,她紧盯着我的双眼,充满了自信。
我知道,这回佳莎的心情算是真正平静下来了。看着她展开双臂,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我的心亦舒展起来。
佳莎终于解脱了自己
佳莎终于解脱了自己。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灰暗了,也不再对室友之死感到那么内疚自责了。
她望着我屋中那幅大海的油画评论说:“我感到自己就好像刚从那翻腾滚滚的大海中游到了岸边,虽然浑身上下筋疲力尽,心情却感到无比轻松。”
的确,佳莎室友的互,使她的生活像海潮般地翻腾了一番。就在前些天,她的心情却又似那画中风平浪静的岸边。佳莎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结扣被解开,生活恢复了平静。由此,她明白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
佳莎对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我们又讨论了一些具体的事情,例如,是否要搬回宿舍去住?怎样通过参加不同的活动来调整心境?怎样应付当前的学习压力等等。
通过这些讨论,佳莎决定与房东协商,尽快搬出现住处。同时,她还打算在近两个星期内,多参加一些朋友的聚会。为帮助佳莎调整心情,我专门给她的两位任课教师写了信,请他们延迟佳莎交作业的时间,以确保佳莎专心地放松情绪。此外,我还给我的一些朋友打了电话,请他们协助佳莎寻找新住处。
最后一交见面,佳莎告诉我:“我本来很担心你这个大男人不会很好理解我这个小女子的心思,现在我不再担心了。”
我回答说:“我为你咨询,也一直担心你不能彻底解脱你的精神烦恼,现在我也不再担心了。”
佳莎会心地笑了。
在这笑中,我结束了为佳莎的咨询。
allaalla
发表于 06-10-26 18:32:00
个案分析
佳莎的“未完成情结”是如何解开的?
心理咨询之难,心理咨询人员时常扮演精神分析学家的角色,像弗洛伊德那样发出一串发人深省的总是令人听了顿有所悟,从而解开一个又一个系在心底的结扣。
所以,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使人找到无意识行为背后的意识原因,是很有道理的。
在最初为佳莎咨询时,我一直以为她室友之死的内疚是完全出自一种悼念之情,所以理所当然地会感到伤心。由此,我曾试图用“现实疗法”来帮助她缓解其负疚心理。但无论我臬启发佳莎不要对室友之死过分自责,她还是跳不出自责内疚的圈子。
后来,我改用了“精神分析”方法,开始与佳莎讨论她内疚之情的潜在因素,结果发现这本质上是因为佳莎在裣她对表姐自杀的悔恨之情。正是这种悔恨情绪的宣泄不足,构成了她潜意识中的“未完成情结”,使用权她甘心忍受当前的内疚煎熬。“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所创立。它内容庞杂,包括潜意识理论、人格理论、性欲理论及精神防御理论等方面。
佳莎起先对这种“未完成情结”的潜意识到作用并非清楚,直到我帮助她领悟到室友之死与表姐之死的关联后,她才彻底宣泄了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创痛,从而解开了心中的“未完成情结”,最终摆脱了内疚对自我的煎熬。
这使我想起了早年在国内看过的一部名为《爱德华大夫》的美国译制片,其中爱德华大夫的“未完成情结”使他一看到横条性的东西就感觉紧张。这种心结是无法靠劝说来加以摆脱的,惟有将其解析清楚,才能使他最终获得解脱。
同样,在对佳期莎的咨询上,我不将她对室友之死过分悲哀的潜在动机搞清楚,也就无法“对症下药”。
更重要的是,我通过一步步的发问和提示,帮助佳莎调整了其认识中的极端和偏差。由此,她终于获得了心灵上的彻底平静,甩掉心理包袱,轻松前行。
这就是我帮助佳莎解开其
“未完成情结”的方法。
allaalla
发表于 06-10-26 18:32:29
心理咨询
为什么要帮助人清除掉心底的“垃圾”?
通过这次咨询经历,我认识到,做心理咨询一定要善于多提问题,多做联想,为的是帮助人清除掉埋藏在心底的“垃圾”。因为来询者常常是当局者迷,如果咨询者不能帮助他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势必会跟他迷到一块去了。
]这就是我最初为佳莎咨询时的体验。
其结果,我自己也一度陷进了佳莎的“迷魂阵”中,不能帮助她有效地摆脱其精神痛苦。后来,当我意识到佳莎的瓜是非同寻常时,才慢慢跳出她的为局,发现其问题的核心所在,最终帮助好也跳了出来。
此外,帮助佳莎康复情绪,不仅要有不良情绪的宣泄,还要有具体的行动配合,如换房子、延缓交作业时间心脏帮她总结经验教训等。因为宣泄只能使佳莎改变原有的认识方法,而具体行动才能进一步巩固她的情绪转变。
这也是我从此次咨询中获得的经验。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把心底的“垃圾”藏到地毯底下的做法,可能会很有害于来询者的心理健康。对于人的某些精神痛苦,如失恋之苦、丧亲之悲、落选之憾、输赛之恼、败考之愤等,是不能简单地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的。与此相反,疳这些精神痛苦彻底地谈出来,说明白,才会真正解除“未完成情结”对来询者的精神折磨,使他获得内心的平衡,看开眼前的一切。
在这里,摆平心理的矛盾,看开不顺心的经历获得这一层次上的认识,便是成熟,更是成长。
这也是我在前面民谈到的心理咨询要达到的两个目标,即成长与解开“心结”,这两者是承上启下、相辅相成的。
不然,一块心病压在心头,天长日久,必然会越积越深、越压越重,最终形成人心灵中一个巨大的“黑洞”,给他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干扰。
这即是清除心底的“垃圾”
对维护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人之心理健康可从中医之“通者不痛,痛者通”
的原理中获得什么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会为一时之情感打击而情绪抑郁,甚至精神失常?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些人蒙受情感的打击(如失恋、落榜等)已是痛苦万分,面雪上加霜的是,他们左右的亲人或朋友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真正的安慰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劝说他们尽量想开一些,忘掉过去,展望未来。
殊不知,这可能是最不入耳的话,而且可能在帮受害者的倒忙。因为安慰一个人,不一定非要他忘记过去,而应该帮助他学怎样正确地面对过去。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创伤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舒解,可能会留下许多后患,精神抑郁就是其表现之一。
总之,人蒙受了某和精神刺激,一中气吐不出来,反而咽回肚子里去不但会使他对往事耿耿于怀,还会慢慢地侵蚀他的精神健康。这一现象,正应了中医之“通者不痛,痛者不通”的辩证原理。可惜许多人不明白这一点,眼看着悲剧在发生,知所措。
本案中,佳莎之所以能康复情绪,本质上就是因为她得到了心灵上的彻底解脱。不然,什么熟人一出事,她就可能会自责一番,你信不信?这本质上就是因为她的心理“痛结”没有被疏通。其实,如果当初佳莎的表姐和室友的“痛结”也能有机会得到疏通的话(无论是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还是不堪学习的压力),相信她们都会活下来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经常想一想:
通者不痛,痛者不通。
allaalla
发表于 06-10-26 18:32:48
★心理咨询小知识:
弗洛伊德是怎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的?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可说是历史的偶然。
弗洛伊德年轻时在维在纳大学医学院读书,曾一度对脑神经科发生过浓厚的兴趣。他当年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脑神经学家,专搞科学研究。可惜他要分担家里的经济负担,再加上他身为犹太人,很难打入知识界的上层社会,所以他不得不放弃这一梦想。
由此,他完成了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学业,成为一名开业医生。后来,他与一名叫布洛伊尔(J.Breuer,1842~1925)的奥地利医生合作,研究“催眠暗示”对歇斯底里患者康复的作肜,才逐渐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其正式命名之前,弗洛伊德曾将这种特殊的疗法称作“谈话疗法”(talking cure)。
人们都知道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开山鼻祖,但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弗洛伊德在投入“谈话疗法”的研究之前,曾发表了10余篇有关脑神经的学术论文;而且弗洛伊德一生除了做精神分析之外,还要靠行医和写文章来补充家庭收入。
allaalla
发表于 06-11-1 21:17:42
咨询手记7
心理咨询在于帮助人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而对下地来询者的自我思考和探索,心理咨询人员应该采取什么立场?作什么努力?这是每个心理咨询人员面临的挑战。在下面介绍的个案中,我试图为一个同性恋者咨询他所谓的“性取向”问题。在此当中,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也战胜了我对无知的畏惧。
——题记
我是同性恋吗?
姆是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他得高大魁梧,满脸胡须,一副西片中牛仔的样子。他来找我咨询他的“性取问”问题,也就是说,他这一辈子是做一个同性恋好不审做一个异怀恋好。
“你有过同性恋的经历吗?”汤姆上来就问我。
“没有,”我回答说,“不过让我试着为你咨询咨询,如果你感觉不好,你可以随时提出来换人。”
就这样,我开始了为汤姆的咨询。
没想到,此次咨询是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以来,遇到的难度最大也是收获最大的一个个案。
男人们在一起也是很有味的
汤姆告诉我,他不是一个天生的同性恋,也就是说分对同性本没有生理上的兴趣与需求。但两年前,他开始介入同性恋,本来只想做个秘密的同性恋者。但近来他的“女友”麦克,突然提出要公开他们的关系,否则将与他断绝来往。
汤姆对此深感为难。他虽然有了这样一个固定的“女友,”却仍与女孩子们交往,现在要他公开同性恋关系,势必会使他失去那些女孩子。所以,汤姆感到十分犹豫,说他从来没有感到自己就一定要成为一个同性恋者。
汤姆生长在一个军人家庭,是个独生子。
他的父母眼下正驻扎在欧洲某地。从小到大,父亲一直希望汤姆能像自己那样上西点军校,将来成为一个职业军人。为安排姆上西点,父亲早就请家乡的两位联邦议员给汤姆写好了推荐信。但汤姆不喜欢军旅生活,更不喜欢他父亲的家教方式,所以坚决反对。
由于他的坚持,也加上母亲的暗中支持,汤姆终于没有服从父亲的意志。汤姆强调说,在他的记忆中,他很少能抗拒父命,这回是一次少见的例外。
我闻到了他们父子间的火药味。
汤姆生长在军人家庭,去过美国及世界上许多地方。这一方面使他阅历很广,见过不少世面;另一方面,也使他缺乏知心朋友,通常是刚结交了几个好朋友,就又要随父母开拔去其他地方。每次收拾行装时,他父母都很兴奋,可小汤姆却大多是一脸忧伤。因为这意味着他又要去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他不喜欢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
上中学以后,他主要留在美国,不再随父母远走他乡。由于他广泛的社会阅历及特殊的家庭背景,汤姆在校内颇受女孩子们的青睐,也交堵塞不少女友。但令汤姆奇怪的是,竟也有一些男孩子对他感兴趣。
一天,一个男同学忽然劝告他,不要一天到晚跟女孩子泡在一起,男人们在一起也是很有味的。他还不断约汤姆体验一下男人们在一起的乐趣。出于好奇,汤姆真的跟那几个男孩约会了几次,并有了身体上的接触。汤姆说不出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但那个男孩告诉汤姆,当今的年轻人应该同性恋、异性恋都尝试才好,这样才能确定一个人的“性取向”。
就这样,汤姆开始了他的同性恋活动。他始终说不清自己的“性取向”到底属于哪一边?他只知道同性恋与异性恋的体验都不错。
上子哈佛大学之后,汤姆又结交了几个新的同性恋朋友,但都未能持久下去。直到认识了现在的“女友”麦克,才获得了一定的满足。这主要是因为麦克对他十分顺从,对他的话言听计从。但近来麦克发现他居然还与女孩子有染,甚表不解,提出来要与他分手,除非他愿意公开他们的关系。
这使汤姆陷入了空前的苦恼当中,他下不了决心,不愿意舍弃麦克。令汤姆更加紧张的是,麦克近来似乎在与另一个同性恋者交往,所以汤姆要尽快作出抉择。
面对汤姆“性取向”的抉择,我也感到很困惑。因为在我的生活经历中,男女有别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性取向”的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当今美国的一些青少年,会把对同性恋的尝试当作自我确认的一项任务来完成。难道一个人的“性取向”还是他成长道路中的一个谜吗?我无法理解汤姆讲的许多事情。
带着这些疑虑,我去请教督导,并提出是否换人为汤姆咨询更为合适。想不到督导对我说:“你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还怎么能给别人做咨询呢?”
“这不是一个信心的问题,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我反驳道,“因为我确实对同性恋一无所知,缺乏与来询者产生思想共鸣的基础。怎么能够很好地理解同性恋者的内心世界呢?”
“你以为每一个给同性恋者做心理咨询的人必须要有同性恋的经历吗?”他反问我。
“那当然不必了,但我担心,我会对同性恋者有什么自觉不自觉的反移情意识。”我回答说。
“那你为什么不可以体验一下同性恋者的内心世界呢?你不觉得这次咨询对你来说,正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吗?看一看你究竟有没有能力去为那些你不了解的人做咨询。”
督导眨了眨左眼,笑着说:“怎么样?”
我无奈地点点头,心想这回可真要“赶鸭子上架”了。
督导建议我我去主动接触一些同性恋人士,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并把它当做此次心理咨询的特殊作业来完成。
我说:“那我就去试一下吧,但是……。”
不料督导打断了我的话说:“别说但是了,你会成功的。”
allaalla
发表于 06-11-1 21:18:55
同性恋是我个人的选择,
谁也管不了。
遵照督导的建议,我在给汤母咨询的同时,也接触了我门哈佛大学的同性恋协会的人士,提出想参观他们的一次聚会。说来都是同学,他们很痛快的答应了我,请我去参加他们下一周的聚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心理既好奇又紧张。哪天的聚会有20多个人参加,有男有女大多都是哈佛大学的同学,有几个还是我认识的同学。他们当中有些人带着一个蓝色或粉色的三角形塑料徽章。男同性恋者们大多还在左耳上戴一个耳环。有了这些标志,大家一此就能看出对方的身份,而对于我这个什么都不戴的人,大家开始时多少有些警惕。
当他们得知了我的真实来意之后,者争先恐后地向我讲述他们是怎样走上同性恋道路的,那种感觉就好像人道已久的基督徒给新入道的基督徒讲述自己的见证经历那般的迫切,那般的虔诚。
其中有个女孩子激动地给我讲述了她当初是怎样在异性恋当中得不到满足,后来又怎样在同性恋中得到了满足,好像她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
说着说着,她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出于职业的习惯,我连忙找了一张纸巾递给她。
她擦了擦眼睛对我说:“当你抱着世俗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同性恋时,你永远不会理解我们的乐趣,同性恋真的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它完全是个人的生活选择,就相当于你完全有权利选择你的舞伴或生意伙伴一样。”
“那你怎样看待家庭和繁衍子女后代呢?”我十分谨慎地问。
“那也完全是我个人的选择。如果我与我的同性恋伙伴一致认为我们想要有一个孩子,做一回父母,我们可以去领养一个孩子。”她回答说。
“如果有朝一日你们俩个人决定分手,那你们会怎样对待这个孩子?”我又问。
“那我们也会事先商量好彼此的责任后再分手。必要的话,我们还会签暑一份法律文件,以确保彼此对孩子的义务。这就跟一般的家庭办理离婚手续是一样的呀。同性恋是我们的选择,除此之外,我们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她干脆地回答说。
“那你成了同性恋,你家人又怎么看你呢?”我接着问。
“这是我的选择,他们怎么看没有关系。当然,我还是希望他们能理解我,支持我。其实,我的家人起初还想管我,但现在他们也管不了我了。他们自己的事情还管不过来呢,省省心吧”
说到这里,我们都笑了。
参加这次活动,我感到了极大的震动。
虽然就我个人来说,我仍然不能接受同性恋的生活方式,但对于同性恋者的内心世界,我愿意做深入的了解。我试着将同性恋看作是一种人生的选择,而不是一种人性的变态。当我从这一角度看问题时,我就可以感受到同性恋对某些人的世大吸引力。特别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自我和标新立异的社会里,再也没有比搞同性恋更能表现一个人的个性与反叛精神的了。
同是,我还开始明白,并不一定每个参与同性恋活动的人最终都能成为同性恋者,也并不是每个同性恋者的形成都必然要受到某种生理或遗传因素的影响。事实上,许多人参与同性恋的活动,可能正是为了寻求某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其实真目的并非一定要成为一个同性恋者。
这就是为什么“性取向”的选择会成为美国年轻人的时髦追求。他们什么都想试一试,一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那样,不抽一回大麻,就枉为青少年一场。所以,同性恋可能仅是人们自我尝试的手段,而并非其目的。
这些认识是我此次“作业”的可贵收获。
真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呐。
你知道“怨”字是什么意思吗?
有了这样一份理解,我再与汤姆探讨其“性取向”时,就不再拘泥于同性恋与异性恋之感觉的比较,而是围绕着同性恋的象征意义及汤姆在什么条件下接触同性恋的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结果控掘出大量的重要信息。
原来,汤姆开始接触到同性恋是在他独立生活后不久。此时。他首次感到拥有了自己,而不再受父亲的奴役。他为自己不再跟随父母飘游四方,过着孤独而不安定的日子而感到欢欣不已。
虽然他父亲的职位在步步高长,并日举国受到其时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的器重,但汤姆认为他们的父子关系是彻底的失败。他们之间绝少有心灵的沟通,有的只是意见的冲突。就连汤姆与父亲讲话,也都是张口闭口“是的,长官。”
一次, 汤在说到他们父子的冲突时,忽然问我:“你知道怨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
我没有出声,双眼望着他,等待他答复我。
“是恨与爱的交织,”他自言道。
“嗯哼,”我点一点头,示意他讲下去。]
顿了一下,汤姆接着说:“我爱我爸爸,因为他生育了我,并在我身上有许多的期望;我恨我爸爸,因为他对我从来就像个长官,不像个父亲。他只知道命令我做这做那,却从不问我自己有什么想法。我多么渴望他能以一个朋友的口吻跟我讲话。可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所以,我总想对他大声说一个不字,或与他大吵一架。可每次看到他那副严厉的样子,我又什么都做不出来。我恨自己,也恨他!”
说到这里,汤姆用一只手托住头,沉默起来。等了几秒种,我开口说:“你很遗憾你爸爸不能尊重你。”
“是呵,”汤经抬起头说,“当着他的面,我像他的卫兵那样顺从他;但背着他,我也像他们一样诅咒他。他肩章上的星星每多一颗,他说话中训斥的成分也增添一分。他真是他妈的狗娘养的。”
说完,汤姆把头埋进双手中。
我凑过身去,用手轻拍了一下他的肩头。
沉静了一会儿,我轻声问汤姆:“你觉得你现在参与同性恋的活动是否与此有关?”
汤姆抬起头来,疑惑地望着我说:“我说不清楚,但我知道父亲是坚决反对在军中搞同性恋的。上次国会就此问题举行听证会时,父亲还代表他所属的驻军发了言,再次表明他的坚定立场。”
“这么说,你是在做你父亲坚决反对的事情,你不觉得这事情很蹊跷吗?”我接着问。
汤姆摇摇头,“我不明白你是什么意思?”
“你爸爸知道你在搞同性恋吗?”我问汤姆。
“当然不知道了。”汤姆答道。
“要是你爸爸知道了这件事,会有什么反应?”我再问汤姆。
“他肯定会大发雷霆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我已不在他身边,他再也管不了我的事了。”汤姆耸耸肩。
“汤姆,你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令你爸爸坚决反对的事情呢?”我再启发他。
“我就是不要他管我的事!他管我这么多年,我受够了。”汤姆忿忿地说。
“问题就在此了,汤姆,你不觉得你参与同性恋活动正是为了发泄你对父亲的怨恨吗?”我解析说。
听毕,汤姆用手拍了下脑门,大声嚷道:“对了,对了。其实我对同性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官上的满足,我只觉得这么做有一种说不出的刺激感与解脱感,就好像小孩子偷了什么东西跑出来没有被人发现一样。”
“所以,你感觉自己在向父亲出气,却又没有被他发现,那样很兴奋,解气,对不对?”我接着解析说。
“对,对。”汤姆连声说。
“这就是说,你在潜意识中用参与同性恋来反抗你父亲的权威,而事实上,你对同性恋本身并非有真正的兴趣。所以,你真正的满足,来自于你做了一件令你父亲抓不住的事情。它使你出了压在心头多年的气,是不是这么回事?”
我的口气在加重。
汤姆张开嘴,睁大眼睛望着我,半晌吭出一句:‘你说得太有道理了!”
“所以说,你本不属于同性恋,因为你本质上并没有同性恋的冲动。”我补充说。
听了这话,汤姆忽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然后又慢慢地坐了下来。嘴里喃喃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那你又怎么解释我与麦克的关系呢?”
“那是因为麦克对你很顺服,这满足了你被压抑了很久的征服欲,所以你喜欢这样一种关系,你说是不是?”我反问汤姆。
“难道说,麦克只是我的心理征服对象?”汤姆倒抽一一口气。
“如果你真是个同性恋,那你为什么不愿意公开你们的关系呢?你不觉得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吗?”我反问汤姆。
汤姆用手扶着下巴望了我好一阵子,眉头紧锁。
我也望着他,不出一声。
最后,汤姆打破沉默说;“你刚才的话,可真说到点子上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搞同性恋会有这么深刻的理由。我一直以为,我交同性恋朋友只是玩玩而已,为了自己开心。”
“所以说,你实际上不属于同性恋的行列,而你最初投入同性恋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你说是不是这么回事?”我接着问。
“那你又怎么解释我能够接受同性恋这一事实呢?”汤姆沉吟了一下再问我。
“因为任何人都可以介入同性恋,但价入了同性恋,并不一定就要真正成为同性恋者。你不是还在交女友吗?你能说凡是交了女友的人,就一定是异性恋了吗?”
汤姆深深地点了点头
。
世界上最大的畏惧正是畏惧本身
汤姆面对同性恋友的压力,终于作出了自己的抉择。
他认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原本是很清楚的,只是他在无意识中拿它来作为抗拒父亲权威的手段,结果反倒分不清自己到底应接受什么性爱方式。现在他搞清楚了,就是他不属于同性恋。
这说明人的可塑性有多么的大!
事后,我向督导汇报了我的咨询结果。他问我现在感觉如何,我回答说很高兴有这样一个锻炼自己咨询能力的机会。我不但帮助汤姆做出了他“性取向”的选择,也增强了我的的咨询能力和技巧。
“更重要的是,”督导总结说:“你不要觉得自己不了解的问题就咨询不了。其实,每一个来找你咨询的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案,都是你所不了解的。只要你不但辽当头,你就会成功的。这就是为什么罗斯福总统会说,世界上最大的畏惧正是畏惧本身。”
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allaalla
发表于 06-11-1 21:20:14
个案分析
同性恋在美国社会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同性恋(homosexuality),作为一种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现象已越来越为大众所认识。
其实,凡事都会有转变,都会有“异化”(alienation),人类亦不除外。而从尊重人性的角度来讲,我可以理解同性恋者内心的感受和呐喊,毕竟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同性恋仍为社会习俗所不容。
但另一方面,如果人为了追求一处时髦,或是因为受某种好奇心的驱使,去尝试同性恋,甚至把它当作是一个自我确认中要思考的问题来对待,那就是违背人的天性了。
在美国,有的年轻人介个同性恋,并不是由于他们就有着这方面的心理和生理要求,而完全是因为他们受了同辈人的影响,好像他们不尝试一回同性恋,就枉作青不御一场似的。
我清楚地记得,曾有一个男孩子来向我咨询他的某个问题时,顺便告诉我,他发现自己是个异性恋者。他说这话时显出非常自豪的样子。而对我来说,这还用问吗?
就这样,“性取向”竟成了一个日益时髦的术语。许多人不明不白地进去,又不明不白地出来,不明确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们把“性取向”当作个人成长中的问题来思考,将一个原本很简单的问题开得复杂不清了。
由此,同性恋就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生理学问题,而是被赋予了许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含义。这反过头来,益增强了同性恋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这些都大大地渲染,神化了同性恋的实际意义。
我为汤姆咨询成功的其点是什么?
我为汤姆咨询之前,我从来不有一同性恋者打过交道。我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不能接受他们的生活方式。眼下却要为一个同性恋者咨询他的“性取向”问题,我面临的不仅是无知的压力,还有个人成见(或是反移情意识)的挑战。
我曾十分犹豫是否为汤姆做咨询。
但是,督导的话给了我极大的鞭策。他要求我将为汤姆的咨询当作是心理咨询的一个特殊作业来完成。其作业要求是排除自己的成见,去了解一个令自己望而生畏的世界。
结果,我设法参加了一些同性恋者的活动,对他们投入同性恋的动机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对我后来帮助汤姆领悟到他加入同性恋行列的潜在动机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这也是心理咨询向无知的挑战。
此外,在最妆为汤姆咨询时,我曾试图用“现实疗法”来帮助他自主决策。我曾与他反复比较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感觉区别,企图使他自己找出答案。结果汤姆到底也没能说清他的“性取向”究竟属于哪一边,也使我们的讨论一度陷入困局。
后来,我决定改用‘认知领悟疗法“(Cognitive Therapy)来帮助汤姆决定自己的“性取向”。该疗法主张,人的心理困惑和障碍深受其本人认知方工兵影响,所以要矫正这些行为表现,就必须从改变其认知方式入手。这使我为汤姆的“性取向”咨询增添了新的视野。
“现实疗法”之所以不适合汤姆问题的咨询,是因为汤姆介入同性恋,不光是受了当今美国社会的影响,更是由于他多年来备受父亲权威的压制而甚感压抑,使他在潜意识中埋藏了强烈的反叛意识。
后来,我改用“认识领悟疗法”开始与汤姆深入探讨他投入同性恋活动的潜在动机及象征意义。结果使他发现,他涉入同性恋只是表面现象,而他与父亲的代沟冲突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才是其深层缘由。汤姆更加意识到,他这样做实际上是为了反抗父亲的权威,而不是他生来就具有什么同性恋倾向。
这一系列步骤奠定了我为汤姆咨询成功的其础。
我为汤姆咨询有什么收获?
汤姆认识到这一切后,他即不再有‘性取向“的困惑了,并对自我行为方式有了深刻的了解。汤姆由”不识庐山真面目’到认得庐山真面目,本质上就在于他跳出了原有的思考方式,学会从远处来看庐山。
换言之,汤姆不再被眼前的山峰(同性恋)挡住视野,而是从更远的地方来看“庐山”的群峰(自己涉入同性恋的过程及他对“性取向”的因惑原因),这样他才真正看清了庐山的真面目(涉入同性恋的潜在动机)。
这也是此次心理咨询成功给我们两人的启示。
由此,我圆满地完成了督导交给我的这份特殊作业,也通过了我咨询能力与技巧上的一次严峻考验。我很感谢督导在关键时刻对我的鼓励,也由衷理解了“世界上最大的畏惧正是畏惧本身”这句话的含意。
当然,对于同性恋者的生活选择与方式,我仍然不能认同。但对于同性恋者的心态,我愿意多做了解。这不仅是心理咨询对我的挑战,也是我向无知的挑战。
兵书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心理咨询,亦同此理。
allaalla
发表于 06-11-1 21:21:12
心理咨询小知识:
美国现在有多少心理健康工作人员?
据美国心理学会1993年的统计,美国社会现约有82000名临床社会工作者(clinical social worker),8000名心理咨询人员(counselor),56000名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44000名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和13000名精神科护士(psychiatric nurse)。合计起来,美国现有近28万名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约占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
波波
发表于 06-11-10 15:41:51
谢谢拉拉!先收藏,有时间再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