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aalla
发表于 06-10-15 17:55:49
我想永远伴随姐姐,一生不分离
我把与莫妮卡这次见面的情况汇报给了督导。听完之后,他问我:“好,你觉得现在该做什么?”
“鼓励她多讲心里话,不要再给她任何压力。”我回答说。
“对啦,”督导使劲地点点头说,“不要急着与她谈在哈佛去留的问题,而是多谈她的成长经历,让她自然地做出下一步的抉择,而不要勉强她。她需要通过这件事情成熟起来,增强自主能力。”
另外,督导还提醒我多与莫妮卡探讨她与孪生姐妹卡罗琳的关系,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就这样,我恢复了与莫妮卡的定期会面,但我不再要求她去执行以前订的那个学习计划。遵照督导的提醒,我们谈了许多莫妮卡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与卡罗琳的关系,结果发现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线索。
原来,莫妮卡和卡罗琳这对孪生姐妹,从小到大都是一起活动的。不幸的是,卡罗琳在14岁那年,遭受了一场交通事故,使她的脊椎骨受伤,从此只能坐轮椅活动。此后,莫妮卡每天都尽可能给姐姐补课,使她开心。
卡罗琳后来虽然复了学,但学习成绩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出色了。高中毕业后,她只上了附近的一所社区大学。莫妮卡对此一直深感不安。
原来,莫妮卡本该是那次交通事故的受害者。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莫妮卡上初三时新交了一个男友,并十分喜欢他。一天,那个男孩子骑着摩托车找莫妮卡,说是晚上要带她出去看电影,莫妮卡当即答应了他。
可是到了晚上,莫妮卡突然身感不适,有点不想去了,但又怕扫了那个男孩子的兴,感到左右为难。想来想去她决定去求姐姐代她赴约,反正她们两姐妹以前经常玩这种替代的把戏。姐姐起初不大情愿,但经不住莫妮卡的恳求,就答应了她。
不料,那个男孩在路上违章行驶,与另一辆小轿车相撞,将卡罗琳抛到地上,脊椎受伤,终身致残。
莫妮卡对此事件深感内疚,认为是自己害了姐姐一生。她感到自己欠了姐姐一辈子的情。
莫妮卡想永远伴随在姐姐身旁,一生不分离。
……
莫妮卡在给我讲这一段痛苦经历时,泣不成声。
更令她无法忍受的是,她不能看到自己的生活是这样的辉煌,而姐姐的生活却是那样的暗淡。她不能原谅自己那天的自私,也深恨自己择友不慎,使姐姐倒了大霉。她宁肯自己终身致残,由姐姐来照顾自己,也不愿见现现在的局面。
总之一句话,莫妮卡摆脱不了内疚对她精神的痛苦折磨。
听了这番话,我发现自己开始时的确是听得太少了。这样重要的情况都不了解,怎么可以帮得了莫妮卡决定她的生活去向呢?
同时,我开始佩服督导敏锐的观察力。看来,莫妮卡对姐姐的负罪感,才是影响她学习情绪并打算从哈佛转学的真实原因!而她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际上也是为了转移内心的痛苦,或是为从哈佛转学提供借口……
我恍然大悟。我觉得好像是把一盘散片拼出了图案那样地豁然开朗。同时,我也为自己最初的简单行事感到惭愧。我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愿望去揣摩莫妮卡的心态,没有充分挖掘表象背后的玄机,当然不会与她产生思想共鸣的。
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傻冒儿。
过去的一切是忘不掉的
莫妮卡向我讲出了她想从哈佛转学的真实原因后,内心平静了许多。在以后的会面中,她不再失约。
莫妮卡告诉我,她之所以前些日子不愿再来再我,是因为我为她制订了一个令她一看就头疼的学习计划。这使她更加心烦意乱,也不想接听我的电话……
莫妮卡的话使我感到阵阵脸红。
的确,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在无形中给莫妮卡增添了新的心理压力,使她透不过气来。而我还自以为是在帮她的大忙。我未尽听而先足言,势必会以己度人。这使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一天,我在京城的一家小餐馆吃饭。在我叫菜不久,有两个年轻人走了进来,在我旁边的一张桌边坐下,叫上两瓶啤酒,一盘冷拼。其中一个开口骂道:“那丫的,居然敢不理我,去找别人。哼,也不看看咱是谁……”
没等他说完话,旁边的那个小伙子便插嘴道,“你哥们儿也是条汉子,这么提不起、放不下的。她丫的,有什么了不起的,竟敢甩了你。像你这样的帅哥儿,还怕找不到比她更好的,真是活见鬼了……”
他们那边儿讲话,我这边儿全听到了。
我注意到,那个劝慰的小伙子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说着,而失恋的那们一直没吭声儿,只是在一个劲儿地喝闷酒。我当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后来,我去美国学习了咨询心理学,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位劝慰的小伙子当时不该多讲话,而应该多听话才对。说话,正是那位失恋小伙子当时最想做的事情。
因为宣泄不良情绪是任何形式咨询的首要任务。
听,是善意的表示,是虚心的象征,更是建立同感的基础。听,要求你诚心诚意地出租你的耳朵,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讲话,不要随意加以打断,更不要就对方的讲话妄加评论。所以,不善聆听的人是做不好心理咨询的。
我的导师还时常教导我们:“去认真地听别人讲话吧,干这行的人最大的奖励,就是别人说你是一个很好的听者。”由此,当别人来找你倾诉某种心灵痛苦时,你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竭力阻止他接着讲,而是让他讲下去,把话讲完。
这是情绪宣泄的必要步骤。
由此,我不再主动与莫妮卡谈她在哈佛大学的去留问题,而是着重谈她对家庭,特别是对姐姐的特殊感情及她在哈佛大学的生活情况。
奇怪的是,我越是回避在哈佛大学的去留问题,她反倒越主动提出这个问题。我们俩人好似在玩捉迷藏。先是她藏我捉,后是我藏她捉。现在,她好几次问我为什么不关心她在哈佛大学的学习了。我则回答说,我想对她的过去增强了解,以摆脱我思想中的主观意念。
有一次她来见我,告诉我一门课的考试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立即祝贺了她,并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成绩。她告诉钉,她近来心情感觉不像以前那么沉重了。
“你说自己近来感觉轻松了许多,指的是什么?”我问。
“我感到没有人再逼我什么啦,所以心情就没有那么沉重了。“莫妮卡答道。
“请你说得再具体一些,好吗?”我又说。
莫妮卡侧头理了理搭在额前的头发说:“嗯,以前是我爸爸总在逼我去努力学习,可他从不关心我的感觉怎么样。而来到这里,你最初讲的话与我爸爸的话几乎一模一样,所以使我很不开心,也不愿再来见你。”
“这个我理解。我也很抱歉当初曾使你失望了。那么,又是什么使你转变态度了呢?”我再问。
“是卡罗琳,”她面露欣慰的神色,“因为以前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内心痛苦完全讲给她听,让她了解。但自从来这里与你谈了我的许多内心感受后,我意识到,我最该交流心思的人,其实是卡罗琳。所以,我上个周末与她通了电话,谈了好几个大半夜。我把对她的罹和负疚心情全都讲了出来。我们两个人都哭了。”
说到这里,莫妮卡忍不住又饮泣起来,随手抽出了一张纸巾。停了一会儿,她接着说:“卡罗琳说,那次交通事故后,在很长时间内,她一直在埋怨我。特别是当她看见那个男孩子又骑着摩托载着其他女孩子兜风时,就更受刺激了。但现在,她的心情平静多了,因为有我理解她。卡罗琳还说,她也一直盼望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与我谈一谈她内的不平。与爸爸妈妈谈此事,他们总是让卡罗琳尽快忘掉过去的一切。这怎么可能呢?过去的一切是忘不掉的啊,只有谈清楚了,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所以,她很高兴我给她打去这个电话,因为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心,才能彼此相通……”
“过去的事情是忘不掉的,只有谈清楚了,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你姐姐讲得真是好啊!”我深有感触地说。
“是呵!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我何尝不珍惜在哈佛大学的学习机会,这是我们全家人的梦想。但我忍受不了自己每天见不到卡罗琳的痛苦,更不能忍受是自己剥夺了她一生的幸福。要是那一天我自己去赴约,今天坐在这里与你谈话的,也许就是卡罗琳了。“说到这里,她的眼睛又湿润了。
我也跟着叹了口气。
这时,莫妮卡抬眼望见了对面的那幅中国画,出神地说:“你知道吗,我每次看见这幅画中那两只小鸟,都会不由得想起卡罗琳来。我就像其中的一只鸟,无论飞到哪里,都会感到孤独的,因为我与卡罗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也向卡罗琳讲了我的这一感受。”
“那卡罗琳怎么说?”我问。
“她说她没想到我到现在还有这么深的内疚,并准备为她做出牺牲,离开哈佛。她说她很感谢我会有这份心思,但她不需要我怜悯她,更不愿意我为她牺牲哈佛。她答应我,如果我把哈佛大学读下来,她也一定会把那所社区大学读下来。姐姐还说,无论我飞到哪里,她的心都会与我同在的。”
说到这里,莫妮卡失声痛哭起来,久久不能平复。
但我心里知道,她此时的哭,也是在哭她自己。
是啊,如果没有那一场交通事故,他们这一家子人,该是多么的幸福!
莫妮卡早就需要这样痛哭一场了。
莫妮卡,你把内心的委屈与痛苦,全都哭出来吧。可惜的是,在此以前,一直没有人能够给你这样一个机会去痛快地哭一场!
在这哭声中,我隐隐地感到,莫妮卡已经决定留了下来。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她自己做出的决定,而非顺从了任何他人的旨意。莫妮卡需要做一回自己命运的主人!
果然,莫妮卡最终表示要真心留下来了。因为她与姐姐有了感情的沟通,有了心灵的默契。
姐姐也要她留下来!
allaalla
发表于 06-10-15 17:56:24
感谢你的理解
此后,我和莫妮卡又见了两次面,只谈了一些具体的学习技巧问题。在这方面,莫妮卡的悟性很高,也能很好地调整自构。说到底,她的学习困难只是一种假象,她对卡罗琳的负疚心理才是问题的实质。
最后一次见面,莫妮卡送了我一张感谢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感谢你的理解)。
读着她的卡,我明白了,这句话包含了莫妮卡想对我说的一切。
我对莫妮卡说:“我觉得,我对你理解得还很不够。”
“刚开始是这样的,”她微笑着答道,“但后来你做得非常好。我特别感激你不再主动与我提哈佛去留的问题,一切由我自己去决定。最重要的是,你懂得启发我去自己想明白我最初要从哈佛转学的根本原因。我还尤其地感激,你的咨询促使我和姐姐沟通了心灵,分担了彼此的痛苦,也共同获得了心理平衡。你一再与我谈论过去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在帮助我下决心去跟卡罗琳做那次倾心的交谈。”
“真的?”我不相信自己的“不谈策略”反倒使莫妮卡下决心留下来。于是我开玩笑说:“那我岂不成了个魔术师了?”
“你真的这样的。”莫妮卡一脸认真地说。
后来,我拿着感谢卡去见督导,谈了莫妮卡说我变成魔术师的评论。
督导听完也笑了,连连称赞我后来处理得很好。
我对他说:“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很强调节器阴阳平衡的现象。当你去硬要一个人做什么事时,他也许不会真心去做的。而当你不再给他压力时,他反而可能会去做那件事。所以在心理咨询,就是要以‘静’促‘动’,以‘无为’带来‘有为’。”
督导忙说:“对,对,你的这一观察,非常的有道理。其实,我以前也读过老子的《道德经》。现在想来,这种‘无为’和‘有为’的相互转化,不就是在变魔术吗!”
做心理咨询,也好似在耍阴阳平衡的魔术。这个总结,实在是太妙啦!
allaalla
发表于 06-10-15 17:57:03
[个案分析]
★ 为莫妮卡做心理咨询使我吸取了什么教训?
我为莫妮卡做心理咨询简直不些像在玩捉迷藏。
起初,我“捉”她不到,是因为我完全凭经验办事,结果倒成了与她父亲“结盟”,敦促她留在哈佛。后来,莫妮卡又“捉”我不到,是因为我不再主动与她谈论哈佛的去留问题,这在无形中,推动了她去与卡罗琳谈论这一问题。这样做,她也就不再被动地依靠他人帮助决定这个问题,而是通过跟姐姐取得沟通,自己看清了是否应留在哈佛。
这样一来,我由“我进彼退”到“我退彼进”,不交使莫妮卡解脱了长久以来的心理负担,最终做出了令大家都满意的决定,也使我自己对心理咨询的实质有了更深的领司,即心理咨询中,也包含虚实的互补和阴阳的平衡。
最初为莫妮卡咨询,我只是简单地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和咨询经验,为她制订问题的根本原因,再周密可行的学习计划,也无法解开莫妮卡在哈佛取得成功,不忍心看到她就这么从哈佛转走。我根本就没有想到,对于莫妮卡来说,她越是在哈佛成功,就越会感到了有愧于卡罗琳。
此外,这还没有与莫妮卡认真讨论哈佛去留问题的缘由,就直接讲座怎能样帮她克服在哈佛的学习困难。这种做法,确实是有些在替莫妮卡当做主了,无形中增加了她的心理负担。可悲的是,我开始时,对此毫无察觉,难怪督导会与我那样激烈地争执。
这都是经验主义给我的教训。
★ 我为莫妮卡做心理咨询柳暗花明的因素是什么?
莫妮卡最初来见我,表面上谈的是她在哈佛的学习不适应,实际上是在谈她的内心挣扎,可惜,我只听进了她讲话的表层意思,就匆匆采取行动,结果她才再来见我。
后来,我开始探究她讲话的真实意思,才使她最终讲出了自己的隐情,也使我为她的咨询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当我意识到对于莫妮卡的情况,不能单凭经验来意大判断,便调换了方法去努力探究莫妮卡对待在哈佛心感不安的缘由。所以当莫妮卡又是来找我咨询时,我刻意回避与她提及哈佛的事,就是要使她感到,我不想勉强她做任何事情,让她确信自己完全有能力作出合乎情理的决定。
结果,莫妮卡逐渐领悟到,她最该交流心思的人是卡罗琳。于是,她们姐俩之间有了那场倾心的谈话,终于又心心相印了。
在后来对莫妮卡的态度上,我基本上采取了“格式塔疗法”(Gestalt Therapy)该疗法由佩尔斯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也就是说,我通过文化讨论她在哈佛大学的感受、体验及与之相关的生活经历,来推支她实现“自我的综上所述合”,完成她与卡罗琳之间因那场交通事故而产生的“未完成怀结”,最终摆脱愧疚对她的心灵折磨。
在这一过程,莫妮卡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决意要从哈佛转学到诚意留下来,她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质的变化。
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信任。
★ 心理咨询中的“虚功”是怎样体现的?
在心理咨询中,如果说直接的劝导是“实功”的话,那么间接的启发则可为“虚功”。两者之间往往不是互为排斥的,两是互为补充的。
在莫妮卡对哈佛去留的问题的思考上,她父母一再要求她留在哈佛,我也曾一度“加入”了她们的呐喊,结果使莫妮卡备感沮丧。我们都没有体察到她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苦心,所以我们越是敦促莫妮卡留学生在哈佛,她当然就越不情愿在哈佛了。这种做法都是“实功”的表现。
后来,我不再主动与莫妮卡谈论她的哈佛去留问题而是启发她自己去思考,这才使她意识到,原来是对姐姐的负疚心结在影响她的情绪。根源挖出了,她便心甘情愿地决定留在哈佛,不需要我做任何劝说。这正应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我由帮莫妮卡制订了一个周密的学习计划到不提任何计划,由替她做主到竭力推动她自己做主,实际上是走了一条“由阳而阴”、“有虚击实”的道路。到头来,我的“无为”之策促使莫妮卡做出了“有为”之类,取得了理想的咨询效果。
这即是心理咨询之“虚功”所为。
★ 心理咨询对生活中和一般劝慰有什么启发?
在为莫妮卡的咨询过程中,我被她和卡罗琳之间的深厚情谊深深感动,也为她们的生活遭遇而感到无比惋惜。就心理咨询而言,这个生活悲剧给她们姐妹俩带来的心灵创伤,是一定要说清楚的。只有就清楚,才能使两个人都获得心理平衡。而像他们父母那样劝说两人尽快忘掉过去的做法,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里的问题在于,生活中的一般安慰和劝说,往往仅是想让当事人尽快忘掉那些痛苦的经历,劝他们不要再回忆了,要往前看。其做法固然用心良苦,却无助于真正解开他们的心结: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所以,对于当事人来说,过去的伤心事在尚未谈出来、说清楚之前,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忘却”。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痛苦的往事,中想清楚的,以获得理解和解脱。若是他们没有谈,不意味着他们不想谈,而可能是由于没有找到适当的机会和对象,或可能他们尚存顾虑,未有勇气去谈。
人们只有想明白了,才能从根本上甩掉包袱,放松精神,获得平衡,从而不再沉溺于对往事的追悔和懊恼当中不得扑自拔。
念世事沧桑,人海茫茫,人哪有完全不受伤害的呢?
故此,当你努力安慰身边那些遭受伤害的人们时,请你不要简单地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之类的话,那可能是当事人最不愿听的话。如果他们没有对你的劝慰作出直接的反应,那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就听从了你的劝慰,而可能意味着你的话不中听,或你不懂他们的心。
莫妮卡之所以最终回心转意,留在哈佛,也是因为我从不对她讲“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莫妮卡的父母一直在这么讲,结果反使莫妮卡和卡罗琳都对往事念念不忘。我没有对她们这么讲,她们反倒对我感激万分。
这也是心理咨询和我们生活中一般劝慰的本质区别所在。
其实,人得了病,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医好。那种不找到病根,只靠捱时间的治疗方法,是不能根除疾病的。
allaalla
发表于 06-10-15 17:57:38
体病如此,心病亦然
★ 心理学小知识:什么叫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一词,可谓是中国人独创的心理学术语。
在西方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的词汇当中,是没有pycho – logical balancey这一术语的。其实,“心理平衡”一词就是指人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中国人之所以用“心理平衡”一词来形容这一心理调节过程,大概可以归结到我们思维中的阴阳对立、福祸转换的“文化基因”上。千百年来,中国人在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深爱老庄之道家思想的影响,故很讲究内心的平衡之道。所以,中国人用“心理平衡”一词形容自人的心理调节绝非偶然,也十分贴切。
其实,心理学中常用的内向、外向的概念,就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G arl G.Jung,1875~1961)在读了老子《道德经》之后创造的,其中即含有阴阳平衡之意。
eutgoeru
发表于 06-10-16 00:20:35
是啊,这里有一篇关于荣格与内向·外向、道家内容的论述
http://www.sunofus.org/bbs/viewthread.php?tid=11078&highlight=%C8%D9%B8%F1%2Beutgoeru
其中,内向·外向更详细的内容请参看《神话人格》这本书
z1syy
发表于 06-10-16 21:08:29
上大学时,我们老师就推荐这本书,这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要让求助者自己能醒悟,而不是单纯的说教
美惠子
发表于 06-10-16 22:13:33
这本书我两年前就买过一本,看了好几遍,写的的确不错,值得大家好好学习一下。
florazhangwy
发表于 06-10-19 21:12:38
dingdingding,顶下再看,坚决ding!!!!!
allaalla
发表于 06-10-19 23:22:54
咨询手记3
职业选择是人生的重要抉择之一。其中父母的期望时常会与子女的打算发生冲突,在此当中,心理咨询人员应在帮来询者认清自我的同时,增加其父母的思想沟通。心理咨询人员还应注意不要去充当父母与子女冲突的仲裁人,而是当其调和人。这正是下列咨询手记说明的问题。
————题记
★ 我不要上哈佛大学法学院
嘉慧是美籍华人,正在读哈佛大学四年级。她性情温和,举止贤淑,说话慢条斯理的。她来找我谈她的职业去向问题。因为同是华人,我们之间的对话基本上用中文。
嘉慧自幼喜欢文学,作文一向不错。上哈佛大学之后,她就在哈佛大学学生自办的报纸Crimson当记者,最近又被提拔为副主编。同时,她还不断给美国某些很有影响的报刊杂志投稿,并很受一家妇女杂志主编的青睐,几乎每投必中。
嘉慧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名记者或专栏作家。
可惜嘉慧的父母,特别是她的父亲并不这么想。他们给了嘉慧两个选择:一个是学医,另一个是学法律。
嘉慧的父亲是个医生,叔叔是个律师。当初两兄弟由台湾来美国留学时,一个想学文学,一个想学艺术,结果谁也没有按照自己原先的兴趣行事,而是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另选择了专业方向。由此,嘉慧的父亲时常教训嘉慧说:“美国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最现实的事情就是钱。有钱就受人尊重,没钱就受人鄙视。而挣钱最可靠的两个行业就是医生和律师,你知道吧?”
嘉慧有个姐姐,她在父母所给予的两个选择面前,决定去学医,眼下正在读哈佛大学医学院。鉴此,嘉慧的父母很希望她能像姐姐那样听话,选择上哈佛法学院或医学院,毕业后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
但嘉慧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知名作家,写几本畅销书面立足于文坛。她对写作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与期盼,自言生活最温馨的时刻,就是坐在电脑前打写文章的那一刻。可惜,嘉慧的父亲不能分享她的作家梦,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嘉慧什么时候申请哈佛大学法学院。
嘉慧真不知如何是好。
我就是喜欢写作嘛!
嘉慧一脸愁容地坐在我面前,不断地问我该怎么办。
我一再解释说,我只能帮她决策,却不能替她决策。因为无论我替她做出什么决策,都不能使她真正解决问题。唯有她自己想出最适合自己的方示,才会真正解决问题。
“你爸爸为什么这么强求你学习法律呢?”我问嘉慧。
“还不是因为当律师工作稳定,赚钱多嘛。”嘉慧回答说,“而且我老爸有一个理论,就是中国人想在美国社会立足,就一定要打入上流社会。什么做个小商小贩,办报编杂志的工作,都不足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美国人,被人瞧得起。美国是个很实用的社会,有钱,就会有人来巴结你,尊重你;没钱,人家就会排挤你,歧视你。所以如果你想在美国社会过人上人的日子,就要去上法学院或医学院,懂吗?”
“那你怎么看呢?我问嘉慧。
“我承认我老爸说的都蛮有道理。我在台湾的许多亲戚都羡慕我老爸在美国做医生,挣那么多的钱。但我觉得做律师啦,医生啦,那都是你们男生要做的事情嘛,我们女生没有必要活得那么辛苦的啊。”
顿了一下,嘉慧又说:“你不知道我老爸这些年来都是几点下班的,都是晚上八九点钟耶!我才不愿意像他那样过一辈子早出晚归的日子呐。还有,我最害怕在公众场合讲话,可做律师一定要在众人面前滔滔不绝地大放厥词,与人辩论耶,我的口才可没有那么灵光喔。”
“那你爸爸怎么想?”我又问。
“他呀,他总是说,叔叔当初也是一个很胆怯的人,你看他现在却变得可擅长讲话啦。他还总是说,叔叔最初来美国的时候,曾想着去学戏剧,还是爸爸逼着他改学法律的。现在叔叔好生感谢爸爸耶,说是爸爸把他引上了正途。特别是婶婶,长得像个大明星似的,要不是叔叔学法律,她才不会嫁给叔叔呐。”
说着嘉慧理了理头发。
“所以你爸爸也要把你引入正途?”我笑问嘉慧。
“对呀!可我就是不喜欢当律师的嘛。学法律要去背那么多的法律条例,而且每次打官司,都是要钻原来法律条文的空子,制造出什么新的条例来。难怪美国的法律有那么多条例,就是因为大家都想在打官司中,制造出什么新的法律条例来。如果大家都按现有的法律条例去办事,那不就省了吗?……”
“看来你对美国的法律挺精通的嘛!”我评论说。
嘉慧听了此话,不好意思地笑了,接着又说:“可我就是不喜欢法律嘛,但是爸爸总是拿叔叔来压我。说我在报社做记者或编辑,一年不过挣个三四万美元的。而如果去做律师,起薪最少也要七八万。十年之后,一个记者的年薪顶多涨到八九万而一个像样的律师起码也要挣四五十万的。爸爸还说,叔叔现在的年薪已经超过了他,可爸爸要比叔叔早工作3年呐。”
“那你怎么看呢?”我又问。
“我呀!我还是喜欢写作的嘛!”嘉慧答道。
接着,她反问我:“你怎么看我老爸说的这一切,你觉得我老爸的话有没有道理?”
嘉慧这么一问,真使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因为一方面,作为一个留学生,我很能理解他父亲所讲的话,我来美国求学怕这些年,曾经打过30多个工种的活,我深知打工的辛苦,挣钱的不易,也明白上哈佛大学法学院对一个人的前途意味着什么。真的,要是再给我一次专业选择的机会,没准儿我会去学习法律了。
嘉慧尚年轻,尚未品尝过生活的艰辛,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梦幻。她既不能完全理解她父亲的良苦用心,也不能完全体会她父亲这些年来所经受的磨难和委屈。她把从事律师和医生职业当作是“你们男生的事”,这显然是淡化了这两份工作的实际意义。嘉慧父亲在美国社会是一个成功者,他讲的话也都是由衷之言。的确,在美国社会,做律师和医生是步入富人社会的“金光大道”。
我想如果我与嘉慧父亲相会,会有不少共同语言的。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咨询员,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来询者自己去判断、处理当前的问题。尽管我能够认同嘉慧父亲所讲的道理,但我不能让这种认识影响我对嘉慧的态度,那样我将会成为她父亲在哈佛的代言人。
在此,我要帮助嘉慧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帮助她更好地认清自我,确定适合于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职业发展方向;二是帮助她与父母亲更好地沟通,使彼此都多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毕竟嘉慧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我应该帮助她提高自己的决断能力。我应该使她通过此次咨询经历增强自己的独立性,而不是对他人的依赖。
想到这里,我反问嘉慧:“那你想让我怎么回答你的问题呢?”
嘉慧沉吟了一下说:“我,我当然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心思喽,因为一个人勉强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总会感觉不好的。小时后,我老爸曾强迫我去学弹钢琴,结果到底我也没学好,直到现在一听别人练习练钢琴,我还感到关疼喔。”
“所以你是想让我支持你的想法,将来成为一个知名作家,是不是?”我插嘴说。
“对呀!嘉慧回复说,脸上绽出开心的笑容。她的神情表明了她的态度。
“我可以很好地理解你的心思,但你能很好地理解你老爸的心思吗?“我接着问嘉慧。
“你指的是什么?”嘉慧不解地望着我,脸上的笑容瞬间即逝。
“我的意思,你老爸这样苦口婆心地劝你上法学院,到底是为了什么?你有没有认真想过?”
“哼,还不是想让我多挣些钱,像叔叔那样,让大家羡慕呗。”嘉慧噘着嘴说。
“就这些吗?”我又问。
嘉慧眉毛一扬说,“还能有什么呢?说实话,有时候我都在想,爸爸这样死乞白赖地让我去上法学院,当律师,是不是怕我将来挣钱不够花,去向他讨钱。”
“那你有没有坐下来与你爸爸认真谈一谈,他为什么要让你上法学院的心思?”我再问。
“躲不躲不及呢,干吗去自讨苦吃。”嘉慧有些愠怒了。
“你总是这样躲避你爸爸的追问,能躲到哪一天呢?”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我又不是没有谈过,可是我老爸根本听不进我讲的话,你叫我怎么办呢?”嘉慧真的有些生气了。
望着嘉慧生气的样子,我半开玩笑地说:“哟,真生气了?我知道你想当作家的心思,但如果你不好好与你老爸交流你的想法,他又怎么会理解你的心思呢?”
顿了一下,我又说:“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去好好地尊重你父亲,吸取他的人生智慧,他怎么会反过头来尊重你,理解你的心思呢?”
嘉慧望着我,试探地问:“那你是说,我应该主动出击,让爸爸感到我真想去理解他,想听他讲话,而非一定要接受他的要求,那样爸爸就会愿意多听我讲话,是吗?”
“你的悟性真好耶。”我学着用台湾国语回答她。
嘉慧听了也笑了。
就这样,我与嘉慧商定,趁两个星期后的春假回去跟爸爸交流,主要听他讲话,让他把自己为什么这么想让嘉慧上法学院的原因说个透,并尽量不与他争辩。为了帮助嘉慧和她爸爸沟通,我还跟她做了角色扮演,由她作父亲,我作嘉慧,向她展示我怎么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听者。
嘉慧十分盼望着春假的到来。
allaalla
发表于 06-10-19 23:23:43
难道爸爸真的在改变主意吗?
春假过去,嘉慧归来见我。
寒暄之后,我问她回去谈得怎么样。
“唉,我倒是认真听爸爸讲话了。他起初很奇怪我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听话,称赞我开始懂事了,知道怎样讨老爸欢心。他说我从小就很有头脑,是一块当律师的好料。他说让我当律师,是想让我成为一个成功的美国人,让人瞧得起。他说他知道我对法律不感兴趣,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当初叔叔学法律也曾不感兴趣,可现在他的兴趣可大喽,钱也是大把大把地挣喔……”
嘉慧滔滔不绝地讲着。
“那你觉得这次交谈对你们的思想沟通有没有什么帮助?待嘉慧说完我问她。
“有还是有的啦。”嘉慧噘着嘴说:“至少爸爸现在与我说话,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激动了,也能听我讲话了。爸爸总是说,他不想让我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而是成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因为美国社会不需要理想主义者。爸爸还说,他最关心的事是,让我在事业上成功,那样人生才有意义。”
“噢?这倒很有趣。你爸爸说他最关心的事是想让你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他以前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我问嘉慧。
“没有呵。”嘉慧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问。
“那这句话很重要呵,也许,这正是你此次与你爸爸恳谈的最大收获呢。”我提示说。
“怎么讲呢?”嘉慧问。
“因为它表明你爸爸也在开始理解你了。”我回答说。
“可我还是不明白你的意思。”
“你想想看,你爸爸原来认为,只有当律师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而现在说他最关心的是想让你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但他并未说明这个事业就一定是当律师。你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吗?”我启发嘉慧说。
“真的耶,我也觉得我老爸好像是在松口。如果真是那样,可就太好啦!”说着嘉慧拍起手来,接着又说:“现在我想起来了,爸爸还说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你专心地去做,你总会取得成功的。难道爸爸真的在改变主意吗?”
“无论怎样,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因为你和爸爸可以真心地交流思想了,我真替你们高兴。”我评论道。
“哇,我今天真是太高兴啦,太高兴啦!”嘉慧兴奋得脸都开始发红。
“你觉得是什么使你爸爸开始转变态度的?”我趁机问嘉慧。
“还不是像你所说的那样,要多听多理解呗。”嘉慧学着我的口吻说,嘴角上掠过一丝不好意思的微笑。
停了一下,她又说:“这下子我可明白了你所讲的主动出击的威力了。其实,人都是你先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虽然是一家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以前我对爸爸讲的话就是置若罔闻,结果使他不厌其烦地给我讲上法学院的事情。现在我认真去听他讲话,他反而不再像以前那么固执了,人真是好怪耶。”
“所以说,沟通是打开人心灵之门的钥匙嘛。”我总结说。
接下来,我与嘉慧进一步讨论了怎样以获得事业的成功来促进她与父亲的思想沟通。我要求嘉慧将自己在写作与当律师两方面的优势和劣势都罗列出来,分析自己在哪方面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更快,然后再去与父亲交流思想。
为了帮助嘉慧再次与父亲沟通成功,我们又做了角色扮演的练习。这次,由我扮父亲,嘉慧扮演她自己。在对话中,我尽量给嘉慧提出各种各样的难题,并帮助她分析怎样回答才合适。
这样准备充足后,嘉慧趁一个周末回去再见父亲,与他交流自己的想法。临走时,我还给嘉慧打了电话,问她有没有信心谈好。
“有啊,“她爽快地回答说,“因为我是要与爸爸比较两种职业的利弊,而不是要去拒绝爸爸,所以我用不着担心。”
“你说得太对了。”我称赞说。
爸爸终于同意我啦!
过了那个周末,嘉慧来见我。
一进门,她就高兴地对我说:“爸爸终于接受了我的比较,同意让我先尝试作家生涯,如果行不通就上法学院。”
“真是太好啦!”我感叹道,“那你是怎样说服你爸爸的?”
“我完全按照我们准备的对话与他交谈。我从不说自己就不去上法学院了,我只是强调,我从事写作行业的成功机会可能大得多,而且也更适合我的性格和兴趣。同时,按照你的嘱托,我还给他看了我这些年来发表的作品,他每篇都认真看了,夸奖我写得好,还亲了我。我感到爸爸其实是个蛮好的人耶,蛮通情达理的。只是我以前太不尊重他了。另外,我还告诉他,我当了一段记者后会再去读法学院,那样就有更多的阅历。你猜我老爸怎么说?”
“你老爸怎么说?”我好奇地问。
“你别嘴甜了,爸爸知道你的心思。爸爸这段时间也在反省以前对你的态度。爸爸以前实在是太勉强你了,应该多给你一点自由才对。你妈妈也一直劝我,干吗让孩子这么苦。所以从今天起,爸爸不再强迫你去读哈佛法学院啦。但你一定要答应爸爸两件事:一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认真地去做,争取做个成功者;二是不要放弃上法学院的打算,许多律师最初也是做记者的,看人家戈尔副总统,当初也做过记者的……”
嘉慧眉飞色舞地说着。
“Great!”我不禁用英语叹道。
“是呀。”嘉慧继续描述着上个周末的重大突破。
嘉慧父女可以真正沟通思想了,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同时,我也庆幸自己没有将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及对职业的看法讲给嘉慧听,那样我不就成了嘉慧爸爸在哈佛大学的代言人的么,令嘉慧望而生畏。我更加感到,作为一个称职的心理咨询人员,他首先必须是个人际沟通的行家。
所以,在给嘉慧咨询当中,我没有做任何心理分析,我只是帮助嘉慧去有效地与她爸爸沟通思想,以对爸爸的尊重来换取他对嘉慧的尊重。在这当中,我不但帮助嘉慧认清了自我,也增强了她的思想沟通能力。
嘉慧从哈佛大毕业后,被美国很有影响的妇女杂志《魅力》聘去当记者。
临行前,她给我打来电话,说她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我这个来自大陆的“辅导大师”,并说要把这个咨询过程写成小说发表出去。
末了,嘉慧还告诉我这段时间内,她一直藏自一个秘密,那就是我长得有点像她的叔叔。所以她更不会忘记我的。
“我也不会忘记你这个讲一中台湾国语的未来的大作家。”我笑着说,“希望能很快读到你的小说。”
“哈哈……”话筒那边传嘉慧悦耳的笑声。
也不知嘉慧的小说写出来没有。
allaalla
发表于 06-10-19 23:24:28
心理咨询中常见的两难境地是什么?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理指的不仅是父母为抚养子女操尽了心,也指的是父母操的许多心并不为孩子所接受。所以,父母不操心不是,操过了心也不是做父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
在本个案中,嘉慧的父亲执意要让女儿上哈佛大学法学院,因为只有那样,她才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美国人。这是嘉慧父亲移民美国多年的深刻体验,也是他自己的生活写照。作为一个饱经留学生打工磨练的人,我完全可以体会到嘉慧父亲对女儿的一片若心。
但是,嘉慧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另有打算,而且这种打算是有相当据的。嘉慧的咨询人员,我也完全能理解她的这份心思。
那么,在他们父女冲突之间,我到底该站到哪一边,或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
这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两难境地。
心理咨询人员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
其实,作为一个心理咨询人员,我哪一边都不需要站,而且哪一边也都不能站。
如果你站在学生一边,学生势必会对家长说:“连学校老师都认为我的想法是对的,你们的想法是错的,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那样,家长就可能找到学校,抱怨某某老师支持儿子反老子是岂有此理,搞得你一头的灰。
如果你站在父母一边,那学生就难与你有共同语言,也难对你的心理咨询保持信心。本来嘛,人家在家里听老子训斥不够,到学校来再听老师的训斥,还有完没完了!
所以,做心理咨询,时常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费力不讨好,还咨询个什么劲儿!
这是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的挑战。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种两难境地呢?
首先,我们要想到,我们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不可以代替学生或其家长做主。我们做的是启发引导的工作,而不是劝说教训的工作。这样想,我们就与学生摆平了,不存在谁顺从谁的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要做的是“釜底抽薪”,而不是“火上浇油”。我们要帮助以矛盾双方交流思想,竭力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要使一方倒向另一方。
事实上,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即使再不合理的事情,也可能有其可取的地方。如果矛盾双方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则其矛盾冲突就会得到缓解。
这正是我在此两难境地中
所做的努力。
心理咨询怎样帮助人沟通思想?
在为嘉慧咨询当中,我没有明确地支持她父亲的想法,尽管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能认同他的许多看法。我只是要求嘉慧不要对父亲讲话不屑一顾。我试图让她明白,也许正是由于她抵触情绪,她父亲才不厌其烦地逼她上法学院。
另一方面,我也没有明确说嘉慧的文学梦就一定最适合于自己,我只是与她反复地讨论她个人的特长和兴趣,比较在新闻与法律这两条职业道路上,哪条路可以走得更快一些,哪条路可能获得更大的自我满足。此外,我还要求她将这些具体比较讲给她父亲听,使他意识到嘉慧在文学与新闻上的巨大潜质。
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8)早年在农场长大,童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牧师,年轻时曾随青年基督教联合会(YMCA)来过北京。他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贡献在于创立了“来询者中心疗法”。他主张在咨询过程中无条件地肯定来询者,并十分强调同感共情在咨询关系中的重要性。
在为嘉慧咨询当中,我基本上采用了“来询者中心疗法”,由罗杰斯创立于20世纪律年代。
我不但相信嘉慧完全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相信其父亲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我在帮助嘉慧认清自我的同时,也竭力使她摒除对父亲的成见,尊重他的人生智慧,肯定他对女儿的一片苦心,并积极与他沟通思想。
为了做好这两件事,我曾与嘉慧做了多次的角色扮演练习,由我分别扮演她父亲和她自己,以向她展示怎样沟通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所有一切,都旨在增强嘉慧与其父亲沟通的勇气和技巧,使她最后终于说服了她父亲,允许嘉慧先尝试新闻行业,然后再做打算。
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咨询,我使嘉慧学会了尊重父亲,信任父亲。这种积极的人生观,也促使她父亲,对女儿投桃报李,以诚相待。
由此,嘉慧不仅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也增进了与父亲的情谊,真可谓一举两得。可这一举两得之事来得何等不易!我之所以能够帮助嘉慧取得这样圆满的结局,就在于我没有在她父女俩的冲突之间选择任何一方。
这既是心理咨询给嘉慧
带来的沟通上的收获,也
心理咨询给我的智慧。
我对年轻人出国留学的寄语
最后,作为一个在美国学习、生活多年,并打过许多工的人,我想说的是:对美国是天堂还是地获的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讲,美国的确是个磨练人生存与适应能力的场所。
在美国,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并非存在着某种绝对的衡量标准。其得意与失意,知足与不知足,全看个人如何平衡其中得失关系的功夫了。
若有朝一日,你也到那里去进修、学习、生活、工作,别忘了咱中国人的本色是吃苦耐劳,不畏艰难,无论在哪儿,都是一样的。
说到底,馅饼大多是自己烙出来的,而不能指望天上掉下来。
只要你有这样一份心理准备,当不会失败的。
在此,我福你了!
allaalla
发表于 06-10-19 23:24:51
心理咨询小知识:
罗杰斯是怎样创立“来询者中心疗法”的?
在心理咨询的名人录当中,除了弗洛德之外,当属罗杰斯有名了。
罗杰斯最初是学神学的,早年曾随表年基督教联合会来过北京。后来,他转而接受精神分析的训练,却不满精神分析对人性的悲观态度及总是在探讨患者儿时记忆和活动对当前行为的影响。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者是正常的、向善的,并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所以他不主张将来询者当作患者或病人来看待。他认为,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来询者完善自我,增强自信心,而不是缓解其某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就这样,罗杰斯创立了“来询者中心疗法”,并逐渐成为整个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言人。
allaalla
发表于 06-10-19 23:26:39
呵呵谢谢大家的厚爱和支持我会坚持把全书发完的
allaalla
发表于 06-10-25 00:45:03
咨询手记4
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而爱情的真谛往来是在痛苦的磨难中获得的。以下的咨询手记中,记述了一个爱情的完美主义者,怎样从一场爱情的危机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接受他人的不足。他经受隹了一场爱情的严峻考验,也由此变得更加成熟。作为咨询者的我,也通过此事增强了对心理咨询“助人自肋”之关质的理解。
——题记问你是否还爱我
夜闯“亚公馆”
理是哈佛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他一脸倦容地坐在我面前,眼睛里布满了血丝,额关上还有一块乌青。他有着一张古希腊美男子的脸,体魄魁梧,举止优雅,一看就是那种家教甚好、很讨女孩子欢心的男孩子。
查理上来就告诉我,他连着3天都没睡好觉,因为他上星期发现女友海伦与另一个男孩子有染。这使他怒不可遏,连日来陷入极度的懊恼当中,坐卧不宁。他从未想到海伦竟会这样背叛他,令他们5年来的爱情神话毁于一旦。
他心有不甘呐!
查理用尽可能和缓的口气向我讲述着这几天来发生的一切。
原来,上星期一,查理的位朋友从家乡打来电话,告诉他发现海伦时常与一个男孩子出入街头。查理闻讯后大为吃惊,决定亲自回去看个明白。
他悄然返回家乡。
在朋友的指点下,他很快发现海伦真的与一个男孩子一同上街,动作亲昵。他戴上、墨镜,开车悄悄地跟踪,发现海伦竟然到那个男孩子家里,深夜两点还不出来。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查理大按汽车喇叭,招得那一家人都跑了出来。
当他们大声斥责查理怎么可以这样不守社会公德时,他一声不响地走到海伦面前,摘下墨镜,上前扇了她一个耳光。结果那个男孩子立即扑了上来,两个扭打成一团。在海伦的哭求和那家人的强扯之下,两人才隹了手。
之后,查理不顾海伦的极力解释,径直开车回家,赶乘当夜火车返回哈佛大学。
回来之后,查理像丢了魂似的,整夜泡在酒巴喝闷酒,不与同学讲话,也不接听海伦一再打来的电话。这一切反常现象,都受到了他所住宿舍辅导员的关注,要他立即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对于查理此刻的心境,我表示了极大的同感,也赢得了他对我的信任。我们约定,每星期见面一次谈论此事,直至谈好为止。
爱情神话的破灭
查理生长在美国东部某洲的一个政治世家。
家族中已有4代人上过哈佛大学,3人做过美国国会议员,父亲更是美国前任副总统戈尔的同窗好友,也是本洲的现任众员。出自这样的家庭,查理平生有两大志愿:一是上哈佛大学,二是从政。
由于查理相貌出众,家庭显赫,上中学以来,就一直是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在众多追慕者当中,查理对海伦情有独中,这不光因为海伦美貌无比,也因为她聪明绝伦。
他们两人可谓是学校里的一对璧人,是所有同学羡慕的对象。查理对此也深感自豪,认定他们之间的爱情有似神话故事一般。
高中毕业后,查理如愿以偿上了哈佛大学。而海伦则上了本洲另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他们两人虽天各一方,却鸿书不断。每逢节假日,两人都会设法聚在一起,畅叙别情。可是今年1月以来,两人的恋情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危机。
这源于去年11月的一场盛装舞会。
哈佛大学有一个传统,即每年在放寒假前,高年级学生(不包括研究生)要举行一个盛装晚会。届时,所有参加舞会的男士,都要身着晚礼服,并带领漂亮的女孩子作舞伴;而所有参加舞会的女士,也都尽量邀请最帅气的小火子来参加晚会。在众多有意者中,查理选择了就读于波士顿大学的凯蒂作为其舞伴,好长得像海伦一样的漂亮。
那天晚上,查理喝了许多酒,加上气氛所致(此晚会后,许多人都会去酒店浪漫一夜),便带着一道去开房宵夜。此后,凯蒂便开始向查理展开了爱情攻势,其势关之猛令查理无以招架。
查理十分后悔那天晚是的草率。
圣诞节后放寒假,查理回到家乡与海伦团聚。海伦在为查理整理衣物时,无意中发现了凯蒂写给查理的一封火辣辣的情书,其中提到了那天晚上的一夜风流。
海伦登时怒不可遏,定要查理说个明白。尽管查理一再表明那天晚是只是酒后乱性,此后绝无再犯,但海伦仍不能原谅查理的越轨行径。
其实,海伦自上大学后,周围亦有大把的追求者。其中有一位名叫亚当斯的男孩子,其相貌体魄皆与他保持着距离。现在发现查理的不忠表现,海伦不甘心自己为查理守身如玉,却放任他在外边寻花问柳。
更重要的是,海伦越来越不能忍受查理对她的约束和干涉,而这正是她与亚当斯交往中所没有的。所以,海伦开始与亚当斯正式约会,并很快火热起来。而这一切又由查理临行前交待的那位朋友传到他耳朵里,于是就演出了上面那一场“夜闯亚公馆”的闹剧。
allaalla
发表于 06-10-25 00:45:52
完美主义与自我中心:
查理问题的根源
面对查理的爱情挫折,我该怎样帮助他呢?
我与督导进行一详尽的讨论。在听了查理与我的大部他对话录音后,督导指出的思维方式上有两种明显的倾向:一是完美主义的倾向,二是自我中心的倾向。
督导要我格外注意查理谈话中在这两方面的表现,并由此人手来帮助查理接受当前的事实,不再予以加避。另外,督导还要我尽量避免正面回答查理的提问,而是多鼓励他独立思考。
查理的完美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他凡事都想争个第一,不能容忍自己或他人做事情出现差错。在爱情上帝的杰作,是完美无缺的,是一场“天仙配”。在过去的5年中,查理一直为他与海伦在相貌、智力、身材、兴趣乃至两家的背景等方面的匹配而自我陶醉,所以他不能接受海伦对他的不忠行为,认定只有与她分手才能解脱当前的精神痛苦。
更令他烦恼的是,海伦虽然为深深伤害了查理的心而抱歉,却不反对们们两人分手。这令查理感到十分沮丧。他很清楚,他不会再找到像海伦这样令他心仪的女孩子了,况且他们已有了5年的感情基础。
查理真是欲罢不可,欲恕不能,内心痛苦极了。
查理还有着很强的家庭观念。他一直视自己的父母的婚姻为世人的楷模。他梦想自己的婚姻也会像父母那样牢固不破,那样完美无缺,以不辱家风。这对于投身政界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资本。而现在他与海伦尚未结婚,就发生这样的丑事,怎能不令他痛心疾首!
查理说,他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象海伦与亚当斯在一起的镜头,就会想到亚当斯那一脸狞笑,就会想到那天晚上在门外的情景……
这些念头使分疯狂到在街上碰见任何一个男人都想过去揍他一拳。查理在谈话中,还一再比喻说他与海伦的恋情是大卫与维护纳斯的恋情。现在海伦背叛他,就好像维纳斯的脸被人划了几刀那么令他惋惜不已。
查理的自我中心倾向表现为,他不善从他人特别是从海伦的角度来看特今天所发生的一切。他可以轻易地原谅自己,却不能轻易地原谅别人。他在讲到自己受骗时的情绪十分激动,但讲到海伦发现他与凯蒂的来往时却心平气和,甚至一再为自己的粗心而惋惜。
在查理心目中,如果海伦没有发现那封情书,则他和海伦的关系一切如旧,也绝不会有今天这一幕悲剧的发生。但他没有想到,如果没有他与凯蒂的那一夜风流,海伦也不会如此背叛他。查理把海伦对他的不忠,看得远远重于他对海伦的不忠。
查理思想中的完美主义倾向和自我中心倾向,使他看问题好走极端,好钻牛角尖,好为自己的行为辩好挑别人的毛病。从查理的话中,我隐隐地感到,他与海伦的爱情并不像他讲的那样天造地设,而其父母的婚姻也是不尽如他描述的那般完美无缺。
我与督导谈了我这一切想法,我们一致认为,目前的这场感情危机表面上是海伦的问题,本质上却是查理的问题。而要帮助查理从此精神打击中振作起来,成熟起来,就必须从改变他的这两种思想倾向入手。否则,查理的目光永远是对准他人的,而不能对准自己。这个毛病不改,他迟早还会栽跟头的。
此外,督导还提醒我,查理用大卫和维纳斯的结合来比喻他和海伦的恋情,是很有探讨价值的。因为大卫是个完人,而维纳斯则是个残人,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寻。
其实,我们彼此早就憋了一口气
如此拿定主意,我一方面尽量对查理的懊恼心境表示理解,另一方面也请查理多给我讲述他与海伦的恋爱过程。其中我要求查理尽量回忆他们之间曾出现过什么冲突,怎样解决的,过后感觉又如何。
查理开始对此甚表不解,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告诉他,我这样做是想深入了解海伦为什么会突然背叛他,因为我不想念她会由于你一次的失误而如此绝情于你。其实,我这样做的真实目的,还是想通过这些讲座来打破他心目中的完美主义倾向。
于是,查理竭力回忆了在他们5年的恋爱中曾发生过什么争吵,闹过什么别扭。结果查理越说越兴奋,越说问题越多。他回想起来,海伦对他的大男子主义早有不满。海伦自从跟了他之后,就不再与其他异性朋友有较深的交往。有一次,海伦还因为查理辱骂了她以前的男朋友而伤心了好几天,并告诉查理早晚有一天她会弃他而去的。
当时查理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
于是,我问查理:“你觉得海伦是不是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时机来与你分手呢?
查理怔了半晌,回答说:“我说不清,不过现在看来,海伦确实对我早有不满了。”
“那你能指出海伦到底不满意你什么地方?”我又问。
查理沉吟了一下说:“大概是不够新生她的意愿吧。”
我再问他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查理又给我讲了一毓他怎么要求海伦一定要服从他的意愿的事情。
由此,我问查理:“如果你是海伦,你会怎么想?”
“我会与他分手的。”查理脱口而出。
“那么现在,你又怎样看海伦背叛你的事实呢?”我再问。
查理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激动了。
接着,我又与查理谈论他与凯蒂的交往及那一夜风流。开始时,查理亦甚为不满,问我为什么揪住他的过错不放,为什么不去谈论海伦的问题,为什么不直接回答他一再提出的要不要与海伦分手的问题。
我回答说:“我希望这些讲座能帮助你增加对自我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应付当前的危机。如果我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和思路去探讨问题,就很难发现你与海伦感情危机的真实原因了。“
其实,我这样做,还是为了向他思想中的自我中心倾向挑战。但为了使他感到公平,我也答应他另找时间讨论海伦的问题。
查理告诉我,他虽然也喜欢凯蒂的美貌,但觉得她在智力上根本无法与海伦相比,所以从未把她放在心上。我问他与凯蒂接触,是否也有喜欢她的地方。
查理想了想说:“凯蒂长得有些像海伦,看见她就会想起海伦,就想跟她上床。”
“你想跟凯蒂上床,难道就不感觉到海伦的存在吗?”我问道。
“当然会感觉到海伦的存在。”查理回答说。
“那你为什么会做出背叛她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海伦一旦发现会怎么反应?”我又问。
“我当时只想放纵一下自己。”查理说。
“你想放纵自己,是不是说明你在某些方面已压倦了海伦,而在凯蒂身上获得了满足?”我再问。
查理对我的提问甚感兴趣,说他的确喜欢凯蒂的温顺,这是他与海伦接触中很少感受到的。
“这样看来,你与凯蒂上床,其实并非偶然啦?”我接着问。
“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不该发生的,”查理沉默了片刻后说,“因为我内心深处还是爱海伦的。但我承认前几次与海伦见面时,她对我不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连在一起时也不如以前那么投入了。所以,我心中不知怎的有一股报复心理,也许正是这种念头促使我与凯蒂有了那一夜的风流。”
“那么,你与海伦之间的相背叛也并非偶然的啦?”我评论道。
查理先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叹口气说,“真没想到,其实我们彼此早就憋着一口气呵!”
断臂维纳斯的联想
如此几番交谈后,查理已经能够反省自我了。
于是,我向他提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查理,我想向你,你将自己与海伦的爱情比作是大卫与维纳斯的结合,其中大卫是一个完人,而维纳斯却是一个残人,你觉得这种比喻纯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某种潜意识的作用?”
对于我这个提问,查理倒吸了一口气说:“嗯,这真是一个心理学家提出的问题!”
他沉思了一会儿说:“真的,我怎么从未想过,我的比喻居然会存在这样明显的问题。”
“什么问题?”
“我知道我把自己比作大卫,是因为大卫是完美无缺的,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而将海伦比作维纳斯,则似乎不符合我的思维方式。”
“怎么不符合?”
查理想了想说:“因为按照我的习性,我应该希望我的恋人会像大卫那样四肢健全才对,而维纳斯则双臂全无。这是不是说明,我在潜意识中……”
“你的解释很有意思,你指的潜意识中什么?”
“嗯,我想,我是不是在潜意识中总是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无误的,而海伦的所作所为则未必尽然。”
“所以呢?”
“所以……,我不能很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许多问题,而对海伦过于苛求……”
“比如说?”
“比如说……,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此次事件中是无辜的,现在看来,海伦也确实有不少委屈……”
这是我等候已久的答复!查理终于看到了他性格中自我中心的一面,这对于他转变对整个事件的认识至关重要。
由此,我与查理深入探讨了维纳斯之残臂对他们恋情的象征意义,使查理进一步认识到:因为他把海伦看得比自己低,所以他一直将自己置于两者关系的主导位置上,故而对海伦尊重不够;因为他与海伦的匹配是他认定范围内的匹配,所以他不能很理解海伦并不是都满意他们之的匹配,比如海伦就很不满意他的大男子主义和自我中心;因为他自我中心,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残缺,所以他看不到自己在这场感情危机中的责任,把责任都推到海伦身上,认为海伦就好像维纳斯那样天生不完美……
查理最后总说:“我知道我这个人的自我意念很强。而现在,我需要重新认识自我。”
我深深地点点头。
接下来,我与查理讨论了另一个更具心理学象征意义的问题——维纳斯塑像之美即在于她的残缺不全,这对于人之爱情又有什么启发?
查理开始不明白我的意思,要我加以说明。我告诉他,我们在欣赏维纳斯这件艺术品时,很大程度上也在欣赏其残缺不全的一面,那么在人之爱情当中,是否也存在这种“残缺美”的意识呢?
查理回答说,从艺术欣赏角度来讲,理应如此。
“理在何处呢?”我紧接着问。
“因为她会给你各种艺术遐想的空间,也给你追求完美的机会。”查理答道。
“这就对啦!”我接过话说,“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可以激发人们追求完美的遐想!爱情中,也可以因为失误和宽恕而升华人的情感,而宽恕不就是一种‘残缺美’吗?”
“对,对,那你是说,我现在是到了该给维纳斯补断臂的时候啦?”查理问我。
“你说呢?”我反问。
查理拍了一下大腿。
晓东,你说我该怎么办?
在我与查理的谈话中,他曾反复问我:是否该与海伦分手?是否应与凯蒂好?是否原谅海伦?对于这类问题,我都未予直接回答,而是请他更进一步讲明他自己的想法。
我们之间经常出现类似下面的对话:
“晓东,你说我是不是应该与海伦分手呢?”查理问我。
“你觉得呢?”我反问他,意在促使他独立思考。
“我真想与她一刀两断……但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找到像她那样与我匹配的人啦。”查理喃喃地说。
“所以你还是下不了决心?”我意在促使他反省。
“唉,要是没有发生这一切该多好呵!”查理叹息道。
“我很理解你内心的苦楚,但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可再挽回的。”我意在促使他面对现实。
“我真不明白海伦为什么会这样背叛我。你说,如果你是我的话,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查理双眼直直地望着我。
“我当然会感到很难过的,但我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成长经历,我的决策未必会对你有帮助。”我也直视着他,意在促使他不要依赖他人。
“那你什么意思?你说我是不是该忍了这口气,与海伦和好?”查理眯着眼睛问我。
“我毕竟不是你,不能替你决定是这样好,这是那样好。让我们还是接着讨论一下你这样做,会有什么利弊得失吧。”我这样回答,意在促使他多做思考。
……
经过这无数个回合的“较量”,查理逐渐认识到,他与海伦之间其实早就有隔阂,今日之事决非偶然。由此,查理终于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完美主义与自我中心的倾向。他不再把与海伦的爱情看作是上帝的杰作,是完璧无瑕的。
同时,他也开始正视他们之间其实存在着许多不合与矛盾,并愿意接受彼此的残缺不足了。
而令查理吃惊的是,当他与母亲谈论此事时,母亲说她和丈夫之间也有许多矛盾,当年弄得几乎要去离婚。但后来,为了孩子的缘故,也为了共同的信仰,他们最终没有那样去做。查理为此大感震动。了解到父母的婚姻也不尽完美,这使查理更加认识到,恕在爱情和婚姻中的重要性。
有了这一毓的思想转变,查理主动恢复了与海伦的接触,接受了她的解释,并首次在她面前承认了自己以前的过错,包括那天在亚当斯家的粗暴举止。
查的态度转变使海伦大受感动,她在电话中哭诉道:“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为自己深深刺伤了你的心而难过无比。我已经继绝了与亚当斯的一切来往,也准备接受咱们分手的事实。这段时间内,我想了很多,我觉得我不应该以自己的不忠来报复你……”
查理主动向海伦认错,是她万万没有料到的,也她盼望已久的。她似乎重新体验到那初恋时的美好感觉,迫不及待地要查理立即回到她身边来,或允许她到哈佛大学去见他。
查理决定再次回家乡一趟。
两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一场,彼此道出了许多憋在心头已久的话。最后两发誓,要好好珍异彼此的感情,不再做出任何伤害对方感情的事情。
为了巩固他们之间的爱情,也为了摆脱亚当斯等人的纠缠,海伦决定转学到波士顿的一所大学来读书,以便和查理经常见面。同时,查理建议海伦也尽早找个心理咨询人员来谈一谈这段时间的感情冲突,以更好地面对这次人生的挫折。
海伦十分诚心地接受了查理的建议。
查理与海伦的和解,也使两家人大受感动。他们皆为两个孩子的安排提供各种方便。查理的父亲还专门给波士顿的一位哈佛校友打了电话,请他们协助安排此事。
尾声看着查理与海伦的和解,我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欣慰。
在为查理咨询中,我自始至终没有给他提过一个直接的劝告,也没有给他做过一次逻辑分析,他所有的认识转变都是他在我的不断启发下自己领悟出来的。我是以不断的提问和反问,来回答查理的无数提问,促使他独立地思考决策。这使我更加感受到了心理咨询“助人自助”之涵义所在。
最后一次见面,查理送给我一张精美的致谢卡和一支派克金笔作纪念,感谢我伴他度过了这一段人生的艰难时光,并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
他动情地对我说:“晓东,你不知道你的那些提问和讲话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把它们全都记在我的日记本上了。你将永远成为我在哈佛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我回答说:“查理,再没有比你通过此事变得更成熟、更富于反省精神这件事令我高兴的啦!我相信,如果你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你将会变得更坚强,更富于生活的智慧。”
临别时,查理提出要带海伦来见我。我想了想回答说:“你来见我没有问题,因为我们彼此之间已有了充分的了解。但海伦来见我,可能会令她感到不自在。因为她不了解我,又知道我是你的咨询员,在这种场合下见我,我该说什么呢?以后有什么机会再说吧。”
查理同意了我的意见,故未做安排。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查理与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并肩在哈佛庭院里散步……
我想,那一定是海伦了。
她有一头秀发,正如查理所描述的一样。也正是由于那一头秀发,我没有能看清海伦的姣容。
我想,这样也好,就让我与海伦彼此之间,永久都是一个谜吧!这不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残缺美”吗?
望着陆他俩远去的身影,我在想,心理咨询真是太神妙了!它可以在言语之中,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我想起了西方一位先哲说过的话:“安慰语言和巧妙实施,是人类最古老的疗方。”
我想起了督导在与我总结这个个案时说的一句话:“晓东,你现在感觉像个心理学家了吧?”
我想起了当初那位老教授讲的那种“登天的感觉”……
我想起了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罗杰斯……
我想,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把这段经历写出来,让世人一同分享我帮助查理成长的喜悦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