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8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育儿] 【改变自己是改变孩子的前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3-10-15 18:1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在讲究方法



孩子的成长需要全面发展。那么,如何使孩子学习好,怎样将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呢?

关键要有正确的方法。

家长的方法不对,即使整天陪着孩子,从小到大管着孩子,孩子的学习也不一定好。



最宝贵的出发点



家长愿意为了孩子的教育进行探讨和学习,首先表明了一种诚意。这种诚意非常可贵,要肯定自己的诚意。

阅读这本书,当然是想让孩子发生变化。而我们首先要讲的是让家长发生变化。

那么,变化的出发点在哪里?

就像一棵大树,无论长得多么粗壮茂盛,总是从一粒种子开始的。种子在哪里?在自己心里。

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好家长。为什么?就在于你有这样一个诚意,有这样一个虚心。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的学习发愁,为孩子的成绩操心;却没有想一想应不应该改变自己的家教方式?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是操心、只是埋怨是不可以的。

相反,有了改变自己的诚意和虚心,有了探索新方法的勇气,把这个诚意和决心以及这个出发点在你心中培育起来,不用多长时间,你在家教方面就会有显著的、自己都感到惊喜的变化。

你会发现,自己过去的思维方式和家教方法是不合格的,和孩子无法沟通,费了力气效果不好,孩子的学习效率不高,孩子的全面素质也得不到发展。

所以,家长首先要肯定自己这个勇气,这个诚意。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像你一样,愿意为了孩子的教育进行认真的学习,探索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这是你今后能够成为出色家长的一个出发点。



当好一个家长并不难



那么,只要沿着这样的诚意出发,加上自信心和改变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的家教方法能够越来越提高,就一定会产生两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家教方面的显著变化和提高。

第二个变化,孩子也相应地会有显著的变化和提高。

曾经有一位家长,学习过书中传授的部分内容,掌握了正确方法,一下就会当家长了。孩子的成绩提高了,孩子过去在家里连电话都不敢接,现在不仅敢接电话了,甚至敢于在公开场合讲话了,敢与父母交流了,还敢于外出办事了。

做到这些并不难!



只要下决心发生变化



要使自己发生变化,就要尽可能放下头脑里的旧框框、旧经验、旧模式。

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上,肯定有比较定型的做法。有些可能是对的,但有些方法肯定是不对的。

如果你的孩子培养得特别成功,孩子的学习能力、道德水准、和家长的沟通能力都特别优秀,孩子一点都不让你操心,你对他的未来,对他考中学、考大学没有忧虑,那么,你的家教是合格的。

如果你没能做到这一点,你一定有某些方面做得不合格,就要想办法改变。

作为一个家长,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中学、小学、幼儿园,或者是婴儿,都需要尽可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不要做一个发愁的家长,要做一个能把孩子真正教育好的家长。

在我们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之后,应该是这样的效果:家长在思想上发生了明显变化,指导孩子学习有了新的方法,用新形象对待孩子。几个月后,孩子的学习上去了,情商提高了,和家长的关系也密切了。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改变自己是改变孩子的前提



家长提高以后,还要和孩子有所沟通。孩子能变化,家长也能变化。

一变化过来,问题就解决了。

做事情就在方法不同,这样做就失败了,那样做就成功了。做经济的,做政治的,做体育的,做文学艺术的,都一样。

家庭教育也是一样,这样做就失败了,那样做就成功了,就是个方法问题。一定想办法把我们的观念、思维、方法、模式变过来,变好!



学习好的五个新标准



想要发生这个变化,先要对学习好制定一个新标准。

什么叫学习好?

第一个标准,学习成绩好,而且是全面的成绩好,不是只数学好,文科不好;或者只文科好,数学不好。要全面的优秀,能够应对各种考试。

第二个标准,有创造性,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个标准,学习好,还不能学成书呆子,必须有社会适应能力、有交际表达能力。

第四个标准,学习好,还要身心健康。如果孩子身体不好,病秧子,老生病,那也不能说好,家教方法不对。

第五个标准,学得快乐,学得自在,是学得好的重要标志。如果孩子学得不快乐,学得很苦,暂时成绩好,也不能算学得好,因为长期下去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我们所提倡的孩子学习好,是这样五个标准:就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样。

如何使孩子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在观念上发生变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3-10-15 18:20:37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父母】

   

向上积极性是孩子学习的基本驱动力



天才的家教重在培育孩子的五种积极性。不懂得这一点,就不会有正确的家教方法。

首先讲向上积极性的意义。

分析自己的孩子或者别人的孩子,成功的或者失败的,学习好的或者学习差的,都能发现,孩子有没有向上的积极性,常常是很重要的分别。

学习好的孩子大多表现得向上的积极性很饱满。



向上积极性的第一个意义,是它对于学习是动力,是一种主动性的自觉性,是一种对目标的追求和驱动。

没有向上的积极性,没有对目标追求的热情,学习常常会失去基本动力。

向上积极性的第二个意义,是使八种智能处于良好的运用、发挥状态。

没有向上的积极性,孩子的智能常常处在不好的运用和发挥状态。

向上积极性的第三个意义,是使智能在良好的运用发挥中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

没有向上积极性,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发展。

如果你的孩子原来智力不错,但是他这段时间没有向上的追求和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即使他很聪明,这种智能有可能处在不好的发挥状态,更谈不上往前发展。有了向上的积极性,孩子的智能就处在非常好的发挥水平,而且能往前发展。



感觉透视孩子的向上积极性



所以,家长最好把心放得干干净净,目光非常透彻。

请你现在想一想自己的孩子,他在学习方面向上的积极性表现如何?他这个积极性状态是什么样的?

你自己的孩子,你应该有感觉呀!他在学习方面有多大的向上的积极性?他有什么样的目标和追求?他是不是一直很努力、很积极地追求一种向上的发展?

如果对孩子的这一点没有准确的感觉和透视,家庭教育从一开始就很失职。

如果你只是在想,我的孩子怎么才能学习好,然后一天到晚数落他,催促他,可是你并不知道他有没有向上的积极性,积极性处在什么状态,你是一个糊涂的家长。



要仔细揣摸孩子的状态,思考自己如何才能把孩子向上的积极性升高?

家长朋友,你不是也曾经上过学吗?你不是现在还可能在学习吗?请想一想,你的学习、工作的好坏与你有没有积极性是不是相关的?如果没有积极性,你能够学习好工作好吗?

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揣摸、观察、透视一定要有特别生动的感觉,要看得见摸得着:这个积极性像小嫩芽似的,一厘米高,还是两厘米高,还是三厘米高?一定要能看清楚。

这才是家长真正的智慧。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动力



对兴趣积极性的意义要了解。

几乎所有的人在理论上都知道,学习要有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讲,家长在讲,许多书本也在讲;但是,真正领会这一点、运用这一点的家长并不是很多。



学习成绩反映了学习的兴趣



孩子学习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兴趣不够。孩子之所以学习好,是因为学习兴趣高。

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同样重要。

第一,它同样是学习的一种主动性和驱动力。有了兴趣,可以不知疲倦;有了兴趣,可以越学越爱学。

第二,有了兴趣,智能可以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发挥。

第三,有了兴趣,智能可以更好地开发、发展。



你的孩子如果爱学习,那是因为他对学习有兴趣。如果孩子不是很爱学习,说明他对学习兴趣不高。如果你的孩子学习好,但还不是最好,那么,说明兴趣还不是最高。

所有的家长都为孩子的学习操心:成绩差操心;一般也操心;成绩很好了,还操心,希望他更稳定,更出色,更发展。

家长们往往只操心孩子学习的表现和结果,却很少操心他学习的动力,就是他对学习的兴趣。



关于“乐此不疲”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的学习操心,但从来不操心孩子游戏。孩子喜欢踢足球,喜欢游戏机,家长从来不操心孩子玩得怎么样,他只操心孩子玩得太多。

为什么孩子在喜欢的领域不用你督促就很努力,就能玩得很好呢?

有的孩子游戏机玩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足球踢得非常好。踢得非常好而且踢得不知疲倦,玩得非常好而且玩得不知疲倦。在他有兴趣的领域可以又努力,又成绩好。这就是兴趣的奥秘。



那么,家长朋友们,当你被迫做一件你不感兴趣的事情时,你注意到没有,往往你还没做就开始累了。许多人都会有这种体验,这件事你不心甘情愿做,你还没做就已经觉得累。做,就更累了。一边做心里还有怨气。

相反,如果你有兴趣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会乐此不疲呢?为什么你不仅做了,还能做好,即使做得很辛苦还心甘情愿呢?

这就说明,兴趣是学习特别重要的一种积极性。



对孩子兴趣的观察和体会



现在,希望每位家长想一想自己的孩子,他在学习方面的兴趣高不高?他对每一科,语文、数学、各门功课兴趣如何?你会注意到,学习不好和学习没兴趣相联系,学习好在一定程度上和学习有兴趣相联系。

更具体讲,某一门功课有兴趣和某一门功课学得比较好也相联系。某一门功课没兴趣和某一门功课学得不好相联系。



不知道你对孩子的兴趣有没有那种细心入微的体会。

可能你很体会孩子的成绩,上次是85分,这次是87分,这种变化你很体会。可是你没有体会他兴趣的变化。孩子今天感冒了,你很心疼,今天拉肚子,你知道他很难受,这些你都有体会。可是为什么你对孩子的兴趣没有体会?

当你指责孩子、埋怨孩子、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你只是想要一个结果。这时的你是一位粗暴的家长,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兴趣是什么样的。

兴趣是一个火苗,这个火苗是大是小,是熄灭了,还是着得很旺,你清楚吗?

聪明的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兴趣有细心的透视、观察和体会。





智能发挥的保障:自信



一个运动员上场比赛之前很自信,觉得自己能够发挥好,他就有可能发挥好。他自卑,上场前就没有自信,他能发挥好吗?

自信的意义就是更有效地发挥智能,而且更有效地开发智能。

因此,自信能够使一个人学习更向上,更有兴趣。

希望家长朋友们想一想,你的孩子在学习方面自信心如何?当他每天背着书包走向教室的时候,面对班里的所有同学——这些同学也是一种竞赛对手,他有自信吗?他面对你这个家长,学习有自信吗?他面对学校各门功课的老师,他有没有自信?

这很重要。



聪明的家长不需要陪读



聪明的家长并不需要整天陪读,那是愚蠢的家长做的事情。

那么,家长聪明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体会孩子的这几种积极性。

当我们讲到自信心积极性的时候,你想过你的孩子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他有自信心吗?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学习好,有一定的自信心,你了解,这当然很好。如果他没有积极性和自信心呢?

可能你的孩子不在重点学校,比起重点学校的学生,他有没有自信心呢?可能你的孩子在重点学校,但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那么比起成绩最好的学生,他有自信心吗?再进一步,他对未来的升学、工作、创造有自信吗?他对自己人生的未来有没有自信心呢?

家长们一定要深入体会这一点。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大家知道,凡是在生活中、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大多数从小有自信。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说他以后的人生能够非常成功一般是不可能的。

那么,家长朋友,你重视过孩子的自信心吗?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训练时提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自信积极”?因为这个问题许多家长没有重视。也可能你的孩子现在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所退步,这种时候他本来就自信心不够,家长的责备、埋怨会使他的自信心更加受到挫伤。你以为是在关心孩子的学习,其实破坏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注意爱护孩子的自信心,在考试前不对孩子施加压力,不数落孩子,孩子的成绩反而上去了。这是聪明家长做的事情。



像爱护婴儿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要像爱护婴儿时期的孩子一样,像爱护他的生命健康一样,对待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你会随便打他吗?你会拿凉水泼他吗?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你会把他放到室外冻着吗?你会拿木棍敲打他吗?不会吧?

他很稚嫩,你很爱护他。但是你忘了,当孩子长大了,你那些错误的指责、埋怨、数落和所谓督促,与毒打几个月的婴儿是一样的错误。你没有像爱护婴儿一样来爱惜孩子自信心的积极性。

当孩子没有向上积极性的时候,没有学习兴趣的时候,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的时候,这中间缺少任何一个因素,孩子都不可能有很好的学习状态。

家长们一定要想一想孩子目前的心理状态。如果通过你聪明的调试,把孩子的几个积极性调动起来,孩子的学习肯定会一点点地上去。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态度的显现



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对学习没兴趣的孩子,常常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复习功课的时候注意力也不集中,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还不集中。自然学习成绩不好,不好就更没有兴趣,更没有自信,成绩就更差。结果就更加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注意力的意义在于:第一,与其他四个积极性相关;第二,使智能处于良好的发挥状态;第三,也是智能的良好开发、发展状态。



你注意过孩子现在的注意力是什么状态吗?有多少家长能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不知道他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你只注意他的分数,为什么不了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这不是简单问一句话能问出来的,要靠孩子那种主动的、信任的描述,你才能有所感觉到。他会告诉你,我上什么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听,上什么课注意力集中,爱听。当他非常相信家长的时候,在相互的沟通中才能讲出这些东西。



您关心过孩子的注意力吗?如果没有,那么你凭什么要求孩子学习好呢?



当你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你能做好一件事吗?

你是个司机,注意力不集中,首先就要出交通事故。你是个钳工,你是个车工,你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会出废品。你注意力不集中,出门办事可能丢三落四。你注意力不集中,操作电脑可能会把程序搞乱。

你做家务,注意力不集中,油锅会着火,做饭会糊锅,洗衣机忘了关,煤气管道忘了关,水龙头忘了关。

失误是经常的。



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如何呢?在学习的时候,能不能够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希望家长们观察一下。



善于集中注意力,在心理上是学习积极的表现;不善于集中注意力,是心理上消极的表现。





毅力的保护与支持功能



那么,孩子学习的毅力如何?

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难题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孩子的意志品质如何?

孩子的意志品质处在什么状态,不仅是中学生、小学生需要观察,学龄前儿童、包括婴幼儿,都可以观察到。



毅力是对向上目标追求的长期坚持,是对智能状态的保护,是对注意力的长时间维护;从而还形成对自信与兴趣的支持。





五种积极性要从小培养



五种积极性是从小需要培养的。

如果你的孩子很小,一两岁,他现在有没有向上的积极性?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呀?有没有自信呢?相信不相信自己特别聪明能干?有没有那种注意力,坐着看书的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画画的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有没有那种毅力?这幅画画得不好,这个字写错了,重来,不沮丧。



五种积极性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五种积极性将长久伴随孩子的人生。这是从孩子一两岁、两三岁就可以培养的积极性。这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那么,家长们对孩子这五种积极性的状态了解吗?

物理学家丁肇中讲过一句话,从小父母不管我,让我自由发展。结果他成了大科学家。家长为什么不管孩子结果反而这么好呢?

我的父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没有管过我的学习,我从小学就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可是为什么后来我学习一直很好?就在于我上学之前的那个阶段中父母对我的影响,他们给了我三样东西,一个是向上的积极性,一个是学习的兴趣,还给了我作为一个男孩子的自信。

就这么点东西,支持了我一生,战胜各种困难,把各种知识学好。

那么,当有些家长拚命地辅导孩子学习,催着孩子学习,但孩子的学习还不是最理想的时候,我们要问,误区在哪里?



家长最重要的智慧是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



五种积极性的培育是家长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家长最重要的智慧。

不能够认识这一点,而且找到感觉,找到方法,就失去了做合格家长的最重要基础。

一个家长对孩子任何一点点学习方面的积极性都不注意培育、保护、发展,却要求孩子学习好,怎么可能呢?

所以,培育孩子这五种积极性应该成为家长最重要的家教工作,成为家长最重要的家教智慧。



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婴幼儿时期,所有的教育主要应完成这个任务。

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并且完成得好,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再稍微带一带,以后就可以不管了。如果你在学龄前能把孩子这五种积极性培育起来,你终生不用再做大的操心。

世界上各种成功人生的经验都能证明这个真理。如果你没有注意培育孩子的这五种积极性,学龄前的主要工作没有完成。

孩子没有向上的积极性,也没有学习的兴趣,还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注意力又不善于集中,又没有意志品质,他以后在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肯定比较多,早期教育的任务就在这里。



为孩子的积极性护航



如果孩子现在已经上学了,在他继续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主要的任务依然是培育孩子这五种积极性的继续发展,要继续为孩子的积极性护航。

如果你的孩子幼年,或者上小学、初中,你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现在主要在这里补课。

很多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学业上可能辅导不了孩子,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教育孩子。我母亲的文化程度就不高,可是我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与我的母亲有关。

正确的家庭教育并不是说,我是个大学教授,我是个中学校长,我成天在孩子旁边守护着他,加减乘除一笔一画地教他,那不是聪明的家长。不提倡这样做家长,也不羡慕这样的家长。

好家长是这样的,你有文化也好,没文化也好,文化高也好,文化低也好,只要你善于培养孩子这五种积极性,你自然就能使你的孩子成材。

在这方面家长也要有自信心。



学习家教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要做一个好家长,就要培养孩子这五种积极性,同时你还要知道,学习家教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你也需要五种积极性。

我们讲了五种积极性、八种智能、两种承受力。有的家长文化程度高,觉得理解这些东西没困难。有的家长可能会想,这么复杂呀!不怕。

只要你抓住这个真理,文化程度高低都可以进行很好的家教。没有这个真理,你文化程度很高,恰恰有可能对孩子实施最有害的家教。

我不止一次举这个例子,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发明一千三百多个专利。小时候在班里学习成绩倒数第一,就知道在纸上乱写乱画,被老师认为弱智,校长说要把他开除。他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领着孩子到学校找老师,说,我的孩子比你们聪明得多。



就是这样的母亲,有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自信心和积极性的保护,使他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不会成天辅导孩子一起做作业,可是她为什么把孩子培养成功了呢?

如果那时候老师说孩子弱智,要开除孩子,家长也特别自卑,回来就指责孩子,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呀?你为什么这么给我丢脸呢?就没有后来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了,多了一个社会上吃不饱、穿不暖、养活不了自己的废人。



你们也可能犯类似的错误



家长们也可能犯类似的错误,只不过没那么严重罢了。你们也可能埋没很多科学家、发明家呀!

如果你读了这本书,掌握了正确的引导方法,孩子中就可能会出现得诺贝尔奖的人。先别没有自信,你先别说,我不是大科学家,我的孩子能成大科学家吗?爱迪生的母亲就不是大科学家呀!世界上第一个大科学家是怎么来的?永远是大科学家生出来的吗?

必须父母文化程度比孩子高才能辅导孩子吗?得诺贝奖的人父母是干什么的?是得什么奖的?



所以,做父母的不在辛苦,不在操心,不在文化程度高,不在钱多,不在条件好,而在于理解孩子心灵中五个积极性的状态和善于用特别简单、明了、有效的方法保护、培育、发展孩子的五种积极性。



家长的全部天才和奥秘都在这里。懂得这一点,就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正确思路。

我们也见过这样的孩子,学习不好,可是他某一样游戏玩得特别好,球踢得特别好,游戏机玩得特别好。为什么?这方面有自信,这方面有兴趣,这方面可能还有目标,我长大以后要当运动员,或者我起码在学校里要踢成个主力,起码和别的学校比赛时我要怎么样,他积极性非常充实。

你就没有想到,这种积极性可以在学习上逐步培育吗?



培养一个兴趣很容易



孩子对某一项游戏的积极性也是逐步培育的。家长们不信可以试试,某一种积极性,对任何一个孩子,特别对于一个很小的孩子,几天就培育出来。

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会走路了,哪怕是女孩,你一定要培育她踢球的兴趣,这很容易。拿个皮球来,小女孩也可以踢一脚,踢了以后你马上鼓励她:你踢得真好!她这个兴趣就有了第一分。然后,又踢一脚,周围的人都说,哟,踢得真好!然后,你逢人就夸她踢得好。你看,没几天这小女孩就爱踢球了。

培养一个兴趣是很容易的。



破坏一个兴趣也很容易



破坏一个兴趣也很容易。

本来这孩子喜欢踢球,院子里的小孩都喜欢踢球。可是你说,我这孩子特别笨,球踢得特别不好,你看人家的孩子踢得多好。你不停地数落他,再打一巴掌,再加上一句话,踢球有什么意思,是不务正业。

破坏一个兴趣也很容易呀!

家长不是每天都要做饭吗?你做好饭,夸你,哎呀,饭做得真好!你就有兴趣吧?一吃你做的饭就说饭做得不好,你还有兴趣吗?没有了。

重视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有一个概念,这五种积极性是破坏容易,培育也容易,只要你有心。





培育孩子五种积极性的方法



当我们深入孩子的心灵,重视孩子的五种积极性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通常由这几种方法进行操作。

一个叫做“新形象确立法”。



观想确立法



“新形象确立法”中,首先运用的一种确立法叫“观想确立法”。

虽然孩子的五种积极性现在都比较差,或者说不够理想,或者说你希望他更好;不管他现状如何,你首先要把孩子想象成五种积极性都很好的孩子。

也就是说,你培养他的积极性,首先不能说他没有积极性,不能认为他没有积极性。这样培育孩子的积极性肯定是错误的。

如果看了这本书之后,你对孩子说,我发现你主要是五种积极性有问题,我认为你这五种积极性都比较缺乏。这样说就完全错了。

或者你嘴上不说,可是心里这样认为:我的孩子积极性特别差。你在言谈举止中经常流露出来:哎呀,孩子,你还是要自信一点嘛。孩子,你应该兴趣高一点嘛。这样做又错了!



作为一个健康的生命,孩子的天性是向上的,是热爱学习的,是具有做学生的自信的,是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是有他的意志品质的。

一定要这么认为。

任何一个在人类社会中生活的婴幼儿,一个孩子,必然具备向上积极性。如果现在表现不好,只不过是家长扼杀了,挫伤了;或者环境破坏了。

孩子生来就喜欢问为什么,生来就可能对世界充满好奇,只不过家长没有培育。

要从心底里真正认为孩子是有这五种积极性的,而且要做这样的想象:我的孩子就是有这五种积极性的。现在怎么把他从受过挫伤的环境中恢复出来,重建起来。

这样想象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成为这个样子。所以,任何埋怨,哪怕是隐蔽的埋怨,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流露出来的对孩子五种积极性的不信任,已经从一开始就破坏了孩子的积极性。

家长不要这样对孩子说:孩子,你要是再有点自信心就好了,你要是再向上一点就好了,你学习兴趣再大一点就好了。这都属于培养孩子积极性方面的错误举错。



描述确立法



新形象确立法的第二种做法是:描述确立法。

要这样描述孩子。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可能正在看书呢,你可以对客人说,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看书,他有很高的学习兴趣。

要知道我们每天也在接受别人的描述,别人的描述对我们成年人都是有影响的。如果家长反复说一个孩子不爱学习,你看他什么感觉?噢,他可能更不爱学习。

描述孩子的五种积极性是培养五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孩子今天写作业,哪怕他过去学习不好,但是这一次作业完成得很好,你一定要说,我的孩子特别热爱学习。

要做得自然,不要虚假。就好像你过去对孩子很粗暴,现在猛然一变,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你描述孩子追求进步了,这次作业做得比以往哪次都好。你是做妈妈的,跟爸爸讲,跟爷爷奶奶讲,跟客人讲,描述他向上的这点积极性。

很重要。

他今天做作业,该吃饭了还在写,让吃饭了还不吃,这是他学习有毅力的表现,注意力集中的表现。你要描述吗?要描述。

但是描述得要自然,别描述得孩子不好意思,连饭都吃不下去就不可以了。

描述确立法是培养孩子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这五种积极性,如果作为家长从来没有对孩子描述过,是你的失职。

描述得少,也是失职。

描述得效果不是很突出,还是失职。



使孩子和周边环境都相信这种描述



要描述好,而且描述的结果不仅让孩子这样认为,要使周围的人也这样认为。于是,大家不由自主都这样描述了。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学习特别有毅力,都八点钟了,还在那儿学呢。别人都吃饭了,他就是不吃,非要做完作业不行。这话又传到孩子耳朵里了,孩子就更有毅力了。

你的描述要使孩子接受影响,还要使周边环境都接受这个影响。如果大家都说你的孩子不爱学习,都说他不向上,都说他注意力不集中,都说他没有毅力,孩子还有什么好环境,还有什么积极性可言?

这些坏描述常常从家长开始。

你成天跟别人说,我的孩子学习特别不注意,特别粗心,特别马虎,你这家长好吗?不好。

所以,描述确立法是我们培养孩子积极性的第二个手段。



心理暗示法



第三个方法和描述确立法联系,叫做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法直接针对的是孩子,它也是通过描述完成的。

你们可以想一想,今天你进来了,所有的人都说,老张,你脸色不太好。你是不是病了?所有的人都对你这么说,你本来没事,结果真觉得不太舒服了。

这叫心理暗示。

那么,对孩子也有个暗示的问题。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暗示,主要是对他五种积极性的暗示。



从胎教开始实施暗示



这种暗示从早教甚至从胎教就开始了。

你的孩子特别小,小婴孩,你抱着他,你可以对他说,这是天空,那是太阳。你看,你特别爱学习,特别聪明,这不就是暗示吗?不到一岁,几个月就可以暗示啦。你念念叨叨,孩子都会受影响。

孩子自己看书呢,你可以说,宝宝,你特别爱学习,这是培养他的兴趣,就是暗示他有学习的兴趣。如果说,我的宝宝看书,越来越会看,而且特别聪明,比其他孩子都聪明,这是培养他向上的积极性。

宝宝很小,书掉地下了,自己捡起来,把书放好,说明他善于管理自己的学习,家长都要不断地通过表扬来暗示他。

五种积极性都是可以通过不断的暗示在孩子心中培养起来的。自信心也是一样。注意力也一样啊!

当孩子看书的时候,你说他注意力集中,他不看书的时候你也可以对他说:宝宝,当你学习的时候,你特别专心,你这个专心做得真好。孩子以后就更能进入一种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这是暗示的结果。

心理暗示法同样是培养孩子五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欣赏、夸奖、鼓励、榜样法



那么,还有一种最最有效的方法,和以上几种方法都相联系,一共八个字:欣赏;夸奖;鼓励;榜样。

因为全部描述、全部心理暗示都含着某种欣赏和夸奖,而最积极的描述和最积极的心理暗示,只有通过对孩子的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才能够实施。

爱迪生的母亲在那个时候对孩子的一个欣赏,说我的孩子聪明,比你们都强,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如果她那时候不欣赏孩子,不夸奖孩子,孩子就不会有前途。

我们不是都想让孩子具备五个积极性吗?你的孩子向上的积极性怎么样?有没有高目标?孩子学习的兴趣如何,是特别旺盛呢,还是一般?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他自信心怎么样?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毅力怎么样?这五种积极性你对孩子都有感觉吗?

我们不是要用描述法、暗示法把它们培育起来吗?

这其中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就是我们的欣赏、夸奖、鼓励、榜样。

记住,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小学生时期,初中生时期,高中生时期,家长的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孩子形成这五种积极性。



改变一个终生的缺陷并不困难



我曾经组织过一个中学生训练营,有的孩子从来不敢大声讲话,七天训练下来就变了一个人。这个毛病对某些人来讲,可能是终生的缺陷,有的人终生就不敢大声讲话。怎么七天就变了?我以为七天改变这样可能伴随终生的毛病并不困难,方法就是“欣赏、夸奖、鼓励、榜样”。

他过去不敢大声讲话,现在讲话时哪怕声音比过去大一点点,当场欣赏、夸奖。如果他现在勇气还不够大,那么就鼓励。还有一个方法叫做榜样。其他同学做出榜样,老师也做出榜样。

注意运用这八个字,在五个积极性的培育方面没有不可逾越的困难。



并非从零开始



请想一想,你的孩子在这五个方面的积极性莫非都是零吗?一点向上心都没有?有这样的孩子吗?没有!最起码总有一点点积极性。

对学校的生活一点兴趣都没有吗?你让他不上学试一试?从今以后就不要上学了,孩子会同意吗?一点学习兴趣都没有的孩子没有啊!

一点自信心都没有?和所有的同学比起来,在所有的领域、所有的事情上都找不到自信,都不相信自己,有吗?也没有。

任何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除非是个不健康的孩子,精神有毛病。他总在某个事情上能集中注意力。

任何困难都没克服过,有这样的孩子吗?也没有。也许他学习的困难不能克服,可是他敢一个人睡觉,人家还有这个意志品质。没有毫无意志品质的人哪!



对于孩子这五个积极性的任何一点好的因素,从今天开始家长就要欣赏。

当你对孩子的这五种积极性观察到了,体会到了;又认识到自己从来没有对孩子的这些积极性夸奖过、欣赏过,所以影响了他的进步。这时,请你一定要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使孩子五种积极性逐步地发展起来。



不管你的孩子现在学习怎么让你操心,怎么让你不满意,都可以找到改变他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



“八字方针”的通用性



欣赏的方法,夸奖的方法,鼓励的方法,榜样的方法,其实是我们改变自己和改变他人的一个通用的方法。

当我说,阅读这本书的家长有提高家教水平的诚意,有这个虚心,有这个勇气,这是个了不起的出发点,就是对大家探索家教学习积极性的欣赏和夸奖。你们能够抽出时间进行这个学习,了不起嘛!

如果我换个说法,你们之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你们在家教问题上不如其他家长,你们才着急,你们才学习,说明你们太差劲。这种感觉好吗?

不好嘛!

同样一个问题,说法不同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还对大家讲,只要大家有决心,肯定能发生变化,肯定能提高你的家教水平,肯定能使你的孩子发生变化,这是对大家自信积极性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五种积极性,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叫做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



发现和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有的家长问,如果我的孩子学习不是很好,我怎么欣赏他,我怎么夸奖他?他不爱学习我怎么欣赏和夸奖他?

那么,你的孩子现在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总有进步的时候,有这次比上次好的时候,在这种时候,要立刻欣赏和夸奖。

他学习虽然不是太好,但可能这门功课比那门功课好,对这门功课夸奖、欣赏。他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有可能在某一阶段学习态度比较好,对学习态度要欣赏和夸奖。



一定要找到欣赏、夸奖的理由,找到欣赏、夸奖的那些点。

学习成绩不好是与没兴趣、不努力相联系的。如何使他成绩也好,兴趣也上来,努力也跟进,你就要找、找、找,找到他任何一点积极性,对那一点积极性小心翼翼地培育起来。

如果你现在还是当头棒喝,泼凉水,指责,埋怨,他那点积极性还将被继续挫伤,直到完全消失。



我们在对高三学生的训练中有一课,专门训练孩子们跳交际舞。很多孩子一开始跳得很不好,你这时说他跳得难看,他就脸红得再也不跳了。可是你说,跳得很好,进步很快,他一会儿就学会了。大人学跳舞也是这样啊。

要爱护孩子的积极性,找到欣赏、夸奖的方法,这是技术,也是艺术。

希望所有的家长能够找到这种感觉。



那么,如何描述、暗示、欣赏呢?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教授在对一个班的同学没有做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告诉这个班的老师,某些学生是特别聪明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真的变得特别聪明了。因为老师相信这些学生是聪明的,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态度对待他们。

所以,当孩子有积极性的时候,我们要欣赏、夸奖。



逻辑中断法



可是当一个孩子表现得没有积极性,甚至否认自己有积极性的时候,家长用什么方法?

比如孩子说,妈妈,我就是脑袋瓜不好用,或者我就是作文写不好。他不自信,没兴趣,我就是不爱学习,我就是不爱数学,我就是不爱语文。这时候你说,你讲得真好!可以吗?不可以呀!

这时候用逻辑中断法。

什么叫逻辑中断?就是把他原来的逻辑、原来的思路打断,比如他说,我就是作文不好。你打断他,你三年级时那几篇作文不是写得挺好吗?现在他已经五年级了,他曾经作文好过。

他一下子就逻辑中断了,你把他的思维中断了。他一想,好像是这么回事。

比如他不爱学习,你肯定不能说,你不爱学习说得好。你要这样说,其实你挺爱学习的!比如上学期你复习的时候,十几天一直都在自己安排学习,我们都没有管你。把他这个逻辑中断一下。

比如他说,我就不喜欢作文,我不会写作文,你可以这样说,我不相信你不会作文。



当孩子在五个积极性方面表现出错误的自我否定时,要逻辑中断,打断他对自己的不自信,对自己的没兴趣、没向上心的错误描述。



逻辑中断以后,你也别滔滔不绝,一句话就完了。你总是唠唠叨叨的也没意思。

他可能下次还说,我就是作文写不好,你就再中断他一次。你只要找到一个理由就可以中断他,你说你哪篇作文写得特别好,或者说你哪封信写得特别好,或者你哪个便条写得特别好。

一个小孩很调皮,家长对我说,他什么东西也写不好,就是能写检查。给老师写检查写得还不错。我说,这就是应该肯定的地方,说明他有写作能力呀!不是什么都写不好哇,检查就写得很好嘛。

当他认为自己没有五种积极性的时候,一定要中断他的逻辑。

然后,更多地是正面的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

懂得这一点,你的孩子最终会在五种积极性上燃烧起来。





天才的家长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好家长,如何运用这五种方法天才地培育孩子的五种积极性呢?

讲两个比喻,真正领会这两个比喻,就能找到感觉。



精心培育孩子的五个积极性之苗



第一个比喻,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生长,从一个小芽开始成长为一棵大树。为什么我们把教育孩子叫做育苗呢?就是这个意思。

拔苗助长是不可以的。你着急,说你长吧,一揪,离开土壤了,不可以。或者你指责它,你为什么不长,搧它,不可以。或者说,你怎么那么糟糕,踩它,不可以。

幼苗,必须勤浇水,照阳光,施肥,让它自己生长,你提供的只是这种培育条件。

现在,请家长想一想孩子五种积极性的状态,希望能想得非常具体,好像眼睛里面能看见:

孩子兴趣的这个芽是什么样的?孩子向上积极性的这个芽是什么样的?他的自信心这个芽在心中是什么样的?他注意力的集中这个积极性的芽是什么样的?他的意志品质的芽是什么样的?要清清楚楚地感觉到。

然后,用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的方法,一点点给它浇水、施肥、照阳光,让它自己慢慢生长起来。

当孩子有了错误观念的时候,就好像周围长了杂草,用逻辑中断法把这些杂草去掉。他认为自己不行,认为自己不爱学习,认为自己没有毅力,认为自己不爱某一门功课,都是错误观念对他的干扰和污染,都是杂草,用逻辑中断法把它们去掉。



精心培养孩子心中五个积极性之苗,这是一个好家长要做的事情,而且是最重要的事情。



点燃孩子的五种积极性



再做一个比喻。刚才讲的是植物的生长,现在讲火的燃烧。

植物有苗,火燃烧的时候是不是也有火苗呢?

地上有一堆柴草,你想把它点燃,你划了一根火柴,这就是个苗。这个苗一旦点燃,刚开始只是一点点,在草丛中一豆小火苗落在上面了。你的柴草也可能比较疏松,不够密集,也可能这堆柴草某些部分还有些潮湿,也可能不大透风,也可能风太大,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小火苗都可能熄灭。

大家注意过烧火吗?一个小火苗如何在一堆柴草中燃烧起来,讲究要趁劲。太小,不给点风,不吹口气还不行。风太大了,也会吹灭。一堆柴草压得太紧了,能烧得起来吗?烧不起来。太松了呢,也聚不起火来。

烧火就是这样,把柴草往火苗中间“哄”着点,这个“哄”字很准确,然后,还得趁劲,稍稍吹着一点,风大了还不行。然后再哄着点,这边潮湿就让开点,把干的弄过来,弄来弄去,慢慢一点点燃起来。

火燃起来以后,风可以再大点,柴可以再堆多点,让它旺旺地燃起来。

当火苗刚刚点燃的时候,使劲吹一口行吗?不行。你搧它一巴掌行吗?不行。你踏一脚行吗?不行。你说你就是不行了,烧不起来了,把柴草一拨拉,能行吗?或者把柴草立刻都压在上头,行吗?不行。

干湿搭配,疏密搭配,风的大小调试,一点点把火续起来。

五种积极性就是孩子心中学习能力的那个苗。如何把积极性这个火越来越旺地燃起来,要趁劲,一点点把它培育起来。



重建、恢复、发展、培育孩子的五种积极性是特别重要的。





学习能力是一种功能状态



学习能力是一种功能状态。

一定要特别了解孩子学习能力的状态是什么样子,这五种积极性也可能表现为五种消极性,五种积极性也可能表现得很一般,或者优,或者良,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

五种积极性处在什么状态,直接影响智能的发挥。

他向上,他自信,他有兴趣,他的理解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他的阅读能力,他的表达能力,都能够处在比较好的状态,甚至他还能够掌握自己的承受力,保护自己的承受力,发展自己的承受力。



天才的家长同时是一个天才的教练



一定要把孩子看成一个始终处在竞赛场上的运动员。

运动员在场上,积极性就是他的竞赛状态。第一,他争取不争取胜利,争取不争取好成绩,有没有这个追求?第二,他对竞赛的项目热爱不热爱,有没有兴趣?第三,他有没有自信?第四,他善于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第五,遇到挫折以后,有没有意志品质?

你要把孩子的整个学习看成他处在竞技、竞赛这样一个运动员的状态上,这样,你才善于爱护他。

大家都知道,平常训练时是教练大,比赛的时候是运动员大。临近比赛前,怎么让运动员休息好,怎么让运动员吃好,怎么哄着运动员高兴,教练在那个时候就像个保姆。因为要比赛了,运动员最大呀!要照顾好他,保护好他的状态。



要像对待运动员的竞赛状态那样对待孩子的学习状态,因为学习本身是个状态问题。

运动员在竞赛场上的状态完全可能被一个错误的指导、一个错误的批评、一个错误的训斥、一个错误的纵容而破坏,也完全有可能由于一个正确的指导而把状态调整好。



最好的状态是兴奋、自信而放松



当我们把孩子的五种积极性都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时,孩子理论上讲是五种积极性,在状态方面形象直观地讲就是六个字,叫做兴奋、自信、放松。

这六个字就能体现出这五种积极性是不是处在最好的的状态。

为什么兴奋呢?他有向上的积极性,有兴趣,注意力集中,有意志品质,他就必然表现为学习上那种兴奋的感觉。爱学习,做作业很兴奋,高高兴兴就去了。这就是兴奋状态。

兴奋中还自信,今天做作业,明天考试,还挺自信。

可是还不能太紧张。

运动员特兴奋,兴奋到肌肉都抽筋的程度,那也不可以呀!就是由于过于紧张了。因为兴奋也含着一定的紧张。肌肉完全不紧张,心理上完全不紧张,没有兴奋感。蔫了吧叽的,没有兴奋感。

它有一定的紧张,但一定的紧张又和一定的放松相联系。就好像我们锻炼身体一样,挺拔而放松。



兴奋、自信而放松,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力状态。



希望所有的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孩子心中的五种积极性,注意孩子的学习能力处在什么状态之中,善于保护和调整好孩子的状态,这是家长特别重要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3-10-15 18:21:35 | 只看该作者
面对孩子你微笑了吗?







要欣赏孩子的每一个优点,夸奖孩子的每一点成功,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同时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继续往前走。






一位10岁男孩的母亲给我写信,讲了自己的诸多困惑。她说:

我一直觉得,我还不算一个无知的母亲。我的父母很爱我,但我的童年不幸福,这种缺憾再也无法弥补,所以,我很早就下决心,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失败,孩子并没有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是背道而驰,希望他养成的好习惯,他一样也没有养成。在家的表现且不说,每次听老师讲他在学校的表现,总是让人心寒,甚至绝望。

他的性格很开朗奔放,世间好象没有他愁的事,这点很好,经历多年的严格管教,他依然保持这样的性格和心态,我常常暗自侥幸。

他的问题:

一、散漫。成天衣服领子窝在里面,裤子穿反,感觉不出不舒服;总是把吃过的果皮、糖纸、酸奶瓶随处放,就是记不住把它随手扔到垃圾筐里;手永远洗不干净,让他去洗手,他就只洗手,而不知道顺便洗洗脸;书桌总是乱的,书包里乱七八糟,书不是掉皮就是窝角;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到哪儿都是爬着、蹲着、跪着;洗碗总是洗不干净;连刷牙这样的事都经常忘记;

二、做事不用心。他的身体素质、协调性本来很好,可是去学游泳,一直到班里的大多数同学都会了,他还不会,最后两天才被老师逼会,因为他怕冷,不愿在水里呆;学乒乓球,我们风里来雨里去两年,却看不出来什么进步,不如别人学三个月的,因为他老是喊累,胳膊疼;错别字,“以经,因该”,的、地、得的用法,一错就是好几年;写作文写日记,不是丢字落字,就是一个字词连着写好几遍;

三、课堂纪律很差,不举手就发言;作业凌乱,字迹不工整,错题不改;每天晚上想方设法不睡觉,早晨不主动起床;

四、写作是我目前最头疼的问题。为了培养了他爱读书的习惯,我给他买了很多书,他也很喜欢读书,可他现在的写作水平,只不过是小学二年级的水平,语言贫乏,逻辑性差,更不用提什么创意和修辞了。每每看到他写的东西,我就不禁感到心寒和绝望,学了那么多都学到哪儿去了呢?

柯老师,看了以上的问题,也许您会觉得这是个一无是处的孩子,实事求是地说,他也有不少优点,比如善良,有同情心,有爱心,有礼貌,能吃苦,很自立,主动分担家务,热爱劳动等,但这诸多问题也都是很突出的。这些问题,我们都是天天说,月月说,年年说,仍然不见效,就是养不成习惯,我永远都不能明白这是为什么。

…………









这位母亲还将她给儿子的信一并寄给我。

儿子:

坦白地说,这两天我非常伤心,迷茫,甚至绝望。我不明白,为什么让你明白一个道理这么难?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能做到的事你却做不到?为什么别的家长不费心力就能办到的我却费尽心血也做不到?

我从没觉得你是一个坏孩子,你善良,有爱心,我总是记得两三岁时我给你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你夺眶而出的泪水,见了院子里的孩子,你总会去抱一抱,摸一摸;你坚强,四五岁时就和妈妈一起走几公里路,却不喊一声累,一次我们外出野营,只有三岁的你从不喊着让我抱;你俭朴,从不挑吃拣穿;你独立,主动要求一个人去城里上课,早早就一个人被放在家里自己照顾自己。

可是,你的弱点也是致命的。你太过懒散,这种懒散由内至外,决定和影响着你的言行举止。因为它,你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吃饭的姿势也让人一说再说;因为它,我们俩起早贪黑几年练的乒乓球毫无长进,因为它,协调性不算差的你在学习班的最后两天才学会游泳;因为它,你的字永远写不好,写不对,一错就是几年,你的数学题总是算错,而且一错再错。

你太懵懂无知,不爱思考,因此,虽然看了很多好书,并没有吸收多少有益的东西,比如,语文书中那么多好的作文,你看了之后,难道不想把那些好的思路、好词好句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吗?《小爱迪生》中那么多的发明发现,有没有引发你热爱自然、观察自然、进而探索自然的热情和好奇呢?你的兴趣为什么永远局限于那几个搞笑的故事呢?《名人成长故事》读了这么久,他们的勤奋好学、顽强的毅力为什么对你没有一点影响呢?

儿子,爸爸妈妈并不奢望什么,只是希望你能快快成长,作一个有知识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些,需要你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懒散,振作起来。……









信我反复看了几遍,尽管她使用了那么多“绝望”的语言,我却透过这些叙述真心认为她的孩子非常可爱。就是这个男孩,两三岁时就能被《卖火柴的小女孩》所感动,再大一点,会对小一点的孩子施以爱心;四五岁时和大人一起走几公里路,却不喊一声累;身为独生子女,从不挑吃拣穿;小小年纪就主动要求一个人去城里上辅导课。

这样的孩子还不是好孩子吗,这样的孩子还不值得母亲自豪吗?

可是这位母亲是怎样形容自己的感受呢?

她用了“伤心,迷茫,甚至绝望”的字眼。

那么,孩子的哪些“致命弱点”导致母亲如此的“伤心,迷茫,甚至绝望”呢?

是“太过懒散,不爱思考,”,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是“写字潦草”,作文“语言贫乏、逻辑性差”,“兴趣永远局限于那几个搞笑的故事”,是“玩心太重,完全忽视了学习”。

说实在话,我从这些叙述中根本感觉不到问题有多严重。一个10岁的男孩,爱玩本是天性。至于喜欢搞笑的故事,玩耍时喜欢“趴着”,“跪着”,都很正常,算不得什么毛病。再说作文,现在的语文教育,除了基本的表达功能外,那种呆板的八股式范文,不要说孩子不喜欢,大人又有几个真有兴趣?一些所谓作文指导,不过是教孩子怎样通过一定的程式拿到高分,既不鼓励孩子表达生动的感受,也谈不到培养丰富的想像力,有时候甚至破坏了孩子们对文学的理解与热爱。风蘼校园的搞笑故事之所以吸引孩子,正因为它们的生动与时尚。

公平地说,这位母亲字里行间确可看出对儿子的殷殷之爱,十年来,对孩子的成长也下了很大功夫。她提到兵乓球和游泳,不可否认,这些都是有益的身体训练,但这种技能与孩子日后的成长和成功并没有必然联系,与孩子的品德也没有必然联系。乒乓球打得好、游泳游得好固然不错,但兵乓球打得不够好、游泳游得差一点也算不了什么,并不妨碍孩子日后的全面发展。我曾问这位母亲,在长达两年起早贪黑的辛苦中,可曾了解过孩子对乒乓球的感受?他喜欢这项运动吗?一个很能吃苦的孩子为什么总喊胳膊疼,这样大运动量的训练他能够承受吗?再说游泳,孩子怕水或者怕冷很正常,算不得缺点。况且以他小小的年纪,最终克服畏惧心理学会了,儿子理应得到妈妈的表扬才对呀!

再说这位母亲给儿子的信,我不知一个10岁男孩读了会是怎样的感受。我们都有过童年,童年是敏感而脆弱的。但我们成年后,往往会忘记童年的许多感受和体验。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就麻木不仁。在未成年孩子的眼中,母亲通常是最重要的权威,母亲的一个微笑、一个叹息都会极大的影响孩子。母亲的评判往往是最重要的评判。

我曾经在许多场合讲过,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小小的幼苗,这个幼苗的成长是需要理解和小心呵护的。我的母亲文化不高,但她懂得教育孩子。从小到大,她从未管过我的学习,甚至不大过问我的成绩,但她给了我最重要的三样东西,那就是学习的兴趣、向上的积极性和一个男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这三样东西,孩子自己就知道努力,就会进步。

一个10岁的男孩,即使母亲很绝望的时候,仍然认为他“善良,有爱心,能吃苦,主动分担家务,热爱劳动”,这些优点可不是随便哪个孩子都会有的。我问那位母亲,你对孩子的这些优点足够珍惜吗,孩子得到了应当得到的鼓励吗?对于孩子的这些长处,你是否也如对待那些所谓问题或缺点,“天天说,月月说,年年说”呢?

作为成年人,一定要善于和孩子换位思考。如果单位领导对你的工作努力和成绩视而不见,而是抓住某一点过错或不足就“天天说,月月说,年年说”,你受得了吗?不精神崩溃才怪。

我常常想,在我们成长的年代,独生子女很少,加上物质生活匮乏,父母很少像现在的家长这样对孩子倾注如此大的心力,因此,我们得到的温暖与照料也少一些,但同时,我们承载的东西也少得多。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太多使命和期望,从胎教开始,到幼儿园,到学前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外加各种补习班、奥校、托福一类。孩子被学业压得抬不起头来。

作为家长的个体是无力改变教育现状的。怎么办呢?至少让孩子回到家里,享受到一点放松的气氛。面对许多家长的困惑,我常常只提出一个要求——从今天开始,学会微笑,以微笑的表情面对孩子。

我要求他们每天发现孩子的一个优点或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有信心,有努力向上的积极性。比如孩子今天主动做了家务,要表扬。孩子准时起床,也要表扬。孩子作业比前一天整洁,还要表扬。即使孩子有缺点有不足,也要用商量的口吻提出要求,不能是命令式,不能是唠叨式,不能是愁眉苦脸式,更不能“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3-10-15 18:22:4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家长】




阅读代表了所有的学习






听讲、阅读本质上一样。

听讲是面对口头书籍,阅读是面对书面讲课,所以,阅读和听讲是一回事。

阅读既然可以看成书面听讲,那么阅读就基本上可以代表绝大多数学习了。

你上课听讲,不过是口头阅读。把讲课的内容印成书籍回家看,就变成了书面阅读。

社会是一本大书,也是可以阅读的。

在社会中的学习,可以看成是阅读社会。

在生活中的学习,可以看成是阅读生活。



从本质上讲,“阅读”二字可以代表人类的整个学习。








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习本质上又可以归为阅读:阅读课本,阅读课外书,阅读老师的口头讲课,阅读社会生活,等等。

这里以阅读书本、讲义这种狭义的阅读作为阐述阅读的对象。

主要讲如何阅读书籍。

懂得了如何阅读书籍,也就懂得了如何听讲口头书籍;也就懂得了如何阅读社会。

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本质同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是一样的。

简单说,就是用描述、观想确立法,用暗示、欣赏、夸奖等方法来培养阅读的向上积极性、兴趣、自信、注意力、毅力等等积极性。

奥妙和培养其他能力是一样的。






不是夸“爱看书”,而是夸“会看书”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时候,我们要增加一个什么样的说法呢?很多书上讲,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要让孩子爱看书。我们要前进一步,不停留在培养阅读兴趣这个说法上。

我们要重点培育的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兴趣。

孩子不仅是喜欢读书,还特别追求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兴趣,往往夸孩子爱看书。这个夸奖对不对呀?没错。但是我们进一步,不夸奖孩子爱看书,夸奖孩子会看书。

会看书是更积极的表现,是更需要欣赏和夸奖的。

会夸孩子的家长要夸孩子会看书。



孩子正在看书,家里来了客人,有两种夸法,一种,夸我的孩子爱看书。孩子得到了欣赏和夸奖,他可能还是爱看书,更爱看书。

但是,夸我的孩子特别会看书,就包含了两层含义:被夸会看书的孩子肯定也就更加爱看书了。爱看书是含在其中的,不夸就有。同时,孩子觉得家长夸自己会看书,同时夸了两个:既夸了他爱看书,还夸了他善于看书,比一般爱看书还多了点聪明和方法。

这是一个重要的奥秘。

我根本不愿意听别人夸我爱看书,这多笨哪,爱看书太容易了!夸一个作家爱看书,有什么意思?爱看书很普通。虽然也好,但是一般的很好。






一夸多能的引导方法






要培养孩子更好的状态,夸法上要体现智慧,叫一夸两能,一箭双雕,一个夸完成两个台阶,就夸他会看书。

会看书有很多说法,看得快,记得牢,会讲述,看完以后还能分类,还能想象,还能把书管好,还能记得有条不紊,还能说哪本书好、哪本书不好,还能把作者说个一长二短。这么一夸,孩子不仅爱看书,还爱得厉害。而且不光是爱,还越来越会看。

对于一个正在学习的人,爱看书算什么!你夸一个作家爱看书,什么也没说明。也可能你说一个人爱看书,别人会以为这个人不务正业,不上班,光看闲书了。

会看书才是对阅读最高级、最积极、最正确、最简炼的夸奖和肯定。

就这么小的一个差别,一字之差,在这方面就形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夸我爱看书,对我一点鼓励都没有,我倒觉得没意思。说我会看书就有点意思。对孩子也是一样,本来孩子挺爱看书,还有什么说的?说他会看书他就激动了,他觉得与众不同了。他觉得这里有味道,可以争取更向上。

所以,就兴趣而言,不是一般地培养阅读兴趣,是培育孩子提高阅读能力这种实践的兴趣。

我们不是夸孩子爱看书,而是夸孩子会看书。






只有会读书,才能爱读书






举个例子,踢球好的人大多爱踢球,跳舞好的人大多爱跳舞,讲演好的人大多爱讲演,学习好的人大多爱学习,会阅读的人大多爱阅读。

对于一个已经成长起来的孩子,小学了,初中了,高中了,大学了,他只有越来越会读书,才爱读书,因为没有那么多空闲去看所有的书籍。

一样东西你一点都不会,一做出来就比旁人差,你还爱这样东西吗?不爱吧?

与众不同──比别人强你才爱做。

与众不同比别人都差,这个与众不同好吗?



要从小鼓励孩子会看书,欣赏、夸奖孩子会读书的一切表现。



这是要特别强调的一点。








不跟着书走






大多数知识性、理论性、逻辑性书籍,阅读高效率的奥秘是一句话,希望家长从小很简单地告诉孩子,是不被动地读书,或者说主动地读书。如果还不清楚,再做一个注释,叫做不跟着书走。

什么意思?

小说可以从头到尾不动脑筋地读下来,电视剧可以一路看下来,用不着动脑筋。但用这种方法阅读任何理论性、知识性、科学性的作品,包括大量学习的课本,效率极低。

一个课本就这样不动脑筋一遍一遍地读,像读小说似的读,很多东西记不住,很多东西不理解。所以,一遍遍被动地读书,跟着书走,是效率很低的。



好的阅读态度就是主动地读,要在思维运动中对书进行重新处理。






对书做处理是阅读的根本奥秘






对书做处理是阅读的奥秘,这个奥秘对一切年龄段的人都适用。你就是水平再高,也要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现在有厚厚的一本书,无论是科学书、历史书、数学书,我们做一个尝试,把书中的目录、前言、章、节、篇,所有的题目全部取消,标点符号也不要,也没有分段。这本书从书名开始,所有的字都连着排下来,不论字号,不分段落,密密麻麻排下来。

书名叫做《高中物理复习法》,这是头几个字,紧接着排作者的名字,一直往下排。没有段落,不分章节,这本书你能读懂吗?

不可能读懂。

可是书中所有的内容都在上头,为什么读不懂呢?

因为任何一本书,人们能够看得比较清楚,首先书名很大,第一章,标题也很大。再往下,第一节,然后是节标题。自然段一段一段分得很清楚。作者在书中已经把他的理论思想做了划分,有一个结构。如果没有结构,没有划分,你能看懂吗?不可能看懂。

有了篇、章、节、段的划分,有了前言和后记,一本书才能好读。






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书进行处理






然而,只这样处理还不够,作者只是根据他的思想对所有的读者作了一般性处理。每个人还必须根据自己的阅读,做一个对自己适用的处理。

读一本书如果不分标点符号,不分章节,就好像校长到了学校,上千个人,他也不分谁是副校长,谁是教导主任,谁是老师,谁是学生,把所有的人名都排在上头,一个人一个人去认,那么,校长对学校的人员可能永远也搞不清楚。师生、教职员工所有的名单放在一起,他认了一年,了解了一年,这个校长可能还是糊涂的。

因为校长在“阅读”这个学校时没有结构。

所以,结构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一本书作者虽然做了划分,但还不够,如果你想把这本书的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就要求你自己做划分。






阅读就像吃螃蟹






大家都吃过螃蟹。螃蟹在端上桌之前厨师已经做过处理了,他把它蒸熟了,或炒熟了。但即使这样,你吃的时候也还要加以处理,能不分壳不分肉的一块儿吃下去吗?不能吧?因为即使是经厨师处理过的螃蟹,也仍然是有的部分能吃,有的部分不能吃,吃的时候还要加佐料。要把那些不能吃的部分剔除,都吃下去要闹肚子。

阅读在本质上和吃螃蟹是一样的。

这样说,任何读者都会理解。你们说读我的书像吃螃蟹一样我也不会反感。

什么含义呢?

就是必须把一本书的内容根据你的需要、你的角度对它进行重新处理和安排。什么是要记住的?什么是可以忽略的?什么是需要理解的?什么是需要硬记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要搞清楚。



又比如吃酒席,一道菜上完又上一道菜,你是一道菜跟着一道菜吃,哪一样都不遗漏吗?不管爱吃不爱吃,是否能消化,全部吃到家。不可以吧?应该有选择吧?

读书也是这样啊!跟着书走,自己不动脑子,就好像吃酒席时只知道张着嘴巴,连手都不动,让人往里倒。

绝对不能这么吃饭,也绝对不能这么阅读。阅读就像吃螃蟹,一定要对其处理,这是阅读的根本奥秘。

坦率说,我从来不讲我读书,我说,这一堆书我处理完了。这并不是说把书卖掉,而是说读书就像处理一个案头工作,这些信息我处理完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些书经过我脑子的处理,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非重点,哪个上面需要划点线,哪个需要做笔记,哪个浏览一下就可以了,它经过一番主观能动的安排。

说得文雅一点,叫做整理。把这些书整理完了。



如果你只说读书,那就是跟着走。说处理、整理是什么?就像吃螃蟹,要进行安排: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什么该吸收?什么该创造发展?什么需要记忆?什么是随便流览一下就可以的?哪些内容是天才的?哪些内容是平庸的?

都要做一点安排和整理。

这个本领家长们首先体会一下,然后,慢慢启发孩子掌握。

如果你掌握了,将你掌握的要领告诉孩子。如果你一时掌握不了,请你把书中的要领告诉孩子。孩子大一点,他可能自己慢慢就能掌握。心有灵犀一点通嘛!






好比让你当校长






对书进行处理和整理,第一层意义就是按照书籍本来的内容、结构,完整全面地掌握和记忆。

一本物理书,一本外语书,一本地理书,通过孩子主动的阅读,最终要把书里所有的内容都掌握了,都记住。书中有章节划分,有段落划分,有一系列整体和局部的结构,你需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处理真正掌握它们。从头到尾读一遍,没有掌握,再从头到尾读一遍,还是不清楚。

这样的阅读最要不得。

读书的关键是什么?首先要搞清大结构,再搞清中结构,再搞清小结构,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掌握它们。



就好比你是校长,你到了一所学校,学校里一千多学生,二百多老师,校长怎么才能比较快地全面掌握这个学校的情况呢?

你肯定不能把老师、校领导、学生名单都一一摆在这里,不分轻重顺序,从头一个名字一个不落地往下背。这样背的结果,你下了很多功夫,还是搞不清楚。

作为校长肯定应该这样,到了学校,先弄清楚学校的大结构,校一级领导主要有谁,要搞清楚。各个教研室的负责老师是谁,要搞清楚。一共有几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的大致情况,要搞清楚。每个年级有几个班,要搞清楚。一共有多少年级,每个班的班主任是谁。

这样,校长就对全校有了整体概念。



然后再深入了解:数学教研室的老师有哪几个?生物教研室的老师有哪几个?逐步把所有的老师都了解清楚。

那么,一千多个学生怎么了解清楚呢?校长并不需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解呀!那么,每个年级每个班的典型学生,最优秀的和比较落后的,校长可以了解一下。这样,对学校的了解越来越全面了。



读书一定要像当校长一样,拿来一本书,书的整体结构是什么?前言写了哪些内容?全书共分有多少章、多少篇、多少节,每章每节大概结构是什么样的?

不论是复习一本书,还是通读一本书,都要有这种全局概念。从大结构到中结构再到小结构的安排,是读书的根本。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大型企业的厂长,不可能把所有的职工名字都记住。那么,他怎样掌握这个工厂的情况呢?不可能把每一个职工的名单摆出来,一个人一个人逐个了解,不必要这样。

肯定也要这样,先了解厂级领导的状况,有几个车间,每个车间的主任是谁?车间下面工段一级,工段长是哪些,素质怎样?全厂人员的安排如何?生产总值多少?有了大的概念,再逐步深入到各工段、各班组,细化到工人的状况,存在着哪些问题?

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阅读学习,掌握知识,都要有结构的概念。






整理是记忆的诀窍






再举一个例子,你走进一个陌生房间,房间的陈设不是你摆放的,你找不到抽屉里的东西。这时候你开始记,一样一样记,也不一定都记得过来。

可是如果你把这个房间重新整理一遍,把所有的东西都重新摆放一遍,你就记住了。不去整理,不重新摆放一遍,你拉开一个抽屉,看这里面是什么,记一遍,再拉开另一个抽屉,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再记一遍。这么多东西,这么多衣物,你永远记不清楚。不管看多少遍也许都记不住,因为抽屉里的东西太多了。



可是如果把抽屉里的东西都倒出来,用你的手重新码放一遍,这些东西就都记住了。

哦,这个抽屉里面放的是衣服,原来放的结构不太合理,毛衣和内衣怎么放在一起了?现在你把毛衣放在一边,内衣放在另一边,再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要整理房间,而不只是来回拉抽屉。

这个比喻任何人都能懂。家里的东西不是你放的,来回数,你还是记不住,但是整理一遍就特别清楚了。

对房间的整理和对书本的阅读是同样的奥秘。

对一本书整理一遍,胜过随随便便浏览几十遍、几百遍。



学习就是善于整理一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






处理与整理是创造的诀窍






永远要带着处理与整理的概念阅读书籍。

处理与整理的过程不仅能够记住有用的东西,还可能有创造。原来可能放得没有条理,不是最合理,经你重新一放,放出新景观,新结构,新意,还有创造性。

一本书的阅读是通过你的整理以后,不仅记住了应该记住的东西,还有该启发的,该发明的,该创造的,该联想的,都产生了。就像一个房间,通过整理,不但记住了东西摆放的位置,可能比原来更美丽了。

不但记住了,还比原来更美丽了。你想,这是多么好的结果。

不这样做,你费了很大力气,内容都记不清,一考试就忘。

整理一遍胜过阅读几十遍。



所以,教育孩子不要跟着读,不要被动读,要主动地、带有整理性的读。这样就有可能在孩子长大以后,知道读一本书什么应该剔除,什么应该批判,什么有价值,什么有启发,什么能产生新课题。








阅读能力的延伸就是处理天下一切信息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处理、整理书的能力,演绎开来就是处理、整理天下一切信息的能力,处理、整理生活、社会各种信息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读书中都能养成。

善于阅读,善于整理书中的信息,长大以后就善于处理社会所有信息,就有工作能力,社会生活能力。

要特别注意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小就要特别着重。

阅读书籍也是一种智慧,也有趣味,也是游戏。

善于整理书籍,在整理中阅读,是一种特别智慧的游戏。



一个人会读书,就能把读书当做游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3-10-16 10:14:09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3 10: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