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网友宝宝生完了,药物在产后也服用了一段时间了,情绪感觉也很稳定,心情也很愉快。于是决定减药了,但往往一付之于行动,好,那种不好的感觉全部上来了,焦虑、抑郁、强迫、敏感蜂拥而上,让很多姐妹很挫败,这一生难道注定要与抑郁相依相伴?
我认为如果一停药就复发,只能证明你的内在还没有被很好的修复,那些过去的创伤、苦恼、自身的不完善还是在那里,只是被药物的暂时遮住了眼睛,当外界有任何风吹草动,星星还是以燎原之势复燃。这还是回复到我一直坚持的观点,药物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可以迅速的缓解症状,让人恢复到日常生活的轨道上来,一旦状态稳定,心理冶疗马上要跟上。我个人认为,在康复的过程中,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这两种疗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如果网友有幸能够碰到医德高尚的心理医生,那通过这类心理冶疗辅之以行为疗法,他日必能得以摆脱药物,获得快乐的人生。但如不幸无法遇见,那自己也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医生。通常在病态的思维模式中,会夸大困难或者缩小可以利用的方法。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在长足的战略过程中,已经成功一半了。以一个案例剖析:一姐妹,工作不顺心,她妹妹的婚姻不如意,自已的孩子尚小,她某天早上这样想,妹妹婚姻不如意,可能会出事,她妈妈受不了,这样就家破人亡了,她也没活路了,她小孩也没有管了。这样字面上我们觉得这种逻辑真是荒诞,妹妹的事是妹妹自己的选择,她的选择她承受,她们的妈妈的反应也未必如她想的悲观,而她自己也变得没有活路,结果就是家破人亡了。这种自残式的想像很荒谬,完全夸大了在未来并不存在的情境,但处在其间的人非常之困挠,好像真的一样,并随之而来一系列的情绪反应,胸闷、头痛、紧张、坐立不安、失眠抑郁。让我们来识破这些莫虚有思维的假像吧。人类每天从大脑飘过的思想有成千上亿,有的有意义,有的无意义,但是我们真的可以选择。一种让你愉悦的思想与一种让你颓废的思想,你选择哪样?当一种思想出来的时候,对于消极的思想你要用冷静的旁观者的态度客观的分辩,不要着急的去批判它、消灭它,只是观察它、察觉它。然后以一种完全相反非常积极正能量的思想每天加以取代,久尔久之,一种新的思维习惯便会形成。
单单有了思想还是不够的,如果只是坐在那边想啊想,那还是不能康复,所有的理论,完美到没有瑕疵,但是没有付诸于实践,只能等于一纸空文,永远是华而不实。有同学会说,你让我做,可我的头好晕,我真的一点力气也没有,我真的好烦,什么都不想做。其实这些烦、晕都只是结果、只是你不关注当前的实际情境的结果,你真正的因是你没有很好的融入当前的每一个时刻,就好比现在有一项工作放在你前面,但你的关注点只在你的头、你的烦、你的晕,一旦用尽心心力做这些事的时候,你的这些的所谓的症状都将不复存在。因此不要有任何借口,你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就是你最好的修练。不逃避、不放弃是最好的武器。
另外,我一直主张不要把停药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事,当你把它当成事,那它就真成了事了。时时想到、分分念记,这就成了森田疗法里的执着,会加重交互作用。应该是就跟吃糖似的,每天一颗,哪天漏服了,也记不起。吃着药,却好像不曾吃药,这样的话离康复也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