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各种林林总总的兴趣班,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目不暇接。不由感叹现在的小孩子太幸福,不禁回忆起往事,我也讲讲我小时候兴趣班的故事,讲讲我读书的故事。
小学时,每周二都有第二课堂的活动,有体育、美术、手工、鼓号队、作文班。可以自由参加,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参加的人,还真的是对某样活动有“兴趣”的孩子。毕竟那个年代,家长对兴趣班不太感冒,除非孩子真的喜欢,或者特别的要求,家长才送孩子参加兴趣班。当年的我,对美术班和作文班都有强烈的兴趣,当时我画画的水平,在班里是中上,估计到了美术班,就得排在下游,所以,虽然喜欢,但却不敢去参加美术小组的活动。现在想想,还是有自卑的情绪在里面,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而作文班,则是作文班老师的“钦点”,才进入的。
作文班老师姓曲,原来是教中学物理的,后来调到我们小学,教自然。同时带作文的兴趣班。我上她兴趣班的时间比较短,还真不记得她教给我们什么了。只记得有一次,同一个兴趣班的小男生抄袭,我正好读过那段。当场揭发,搞得他很没有面子。后来那老师得了脑瘤,兴趣班也就黄摊了,班里的孩子如鸟兽散。在这个作文班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当时,已经到了小学4年级,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发一些电影票,让我们去看电影,开学交影评。偏巧那时候运气如同踩了狗屎,几次影评都在市里获了奖。引起了贵和少年之家的注意。正如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一样,我小时候也有一块乐园,那就是贵和的少年之家,少年之家是比少年宫低一个档次的公立儿童活动机构,最主要的,是有专业的老师和免费。而少年宫的是收费的,同时门槛太高,我这种女屌丝自是难以企及。
少年之家的作文班和其他的兴趣班相比,犹如鸡肋,毕竟当时,作文比赛比较少,而写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出成绩,老师干劲儿不高。也不记得老师在班上都讲什么了。只记得有大量的阅读,这个班在寒暑假也活动,大部分时间,老师都不讲什么,就是让我们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少年之家的图书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不过几千册。我们寒暑假的2/3的时间,都在少年之家做阅读,每天8小时。老师很少讲解,这样作文班就很枯燥,很多人做了逃兵。我呢,因为阴差阳错,假期也没有地方可去,还有这么一个兴趣班的“收留”我,就坚持了下来。期间在市里举办的几次作文竞赛中获奖,老师的鼓励、同学的赞扬让自己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还真的是搞文学的一块“料”,愈发喜欢阅读,愈发喜欢写作。现在回头想想,鼓励和赞美真的很重要,它能够让人发挥出更大的潜能,也能让人朝着目标而努力。
那时读书的书,有着浓重的时代色彩,读了很多前苏联的文学著作,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当时知道,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学习张海迪和高尔基,那时服膺的名言是贝多芬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读书囫囵吞枣,有些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查字典也查不到,譬如鲁迅文章中的“描绣像”,就不知已然,也不肯问老师。
一晃儿到了初中,语文课骤然加难。凭着小时候良好的阅读功底和写作水平,我的语文成绩出类拔萃。语文老师很喜欢我。经常给我加小灶,对我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真的是如同慈母一样的老师,初中的学科,有很多让家长签字的,我因为一些原因,是放羊式生长,父母都不管我,很多时候,都是这个语文老师给我签的字。对她,我真的是铭感五内。最后一次见到她,是我上了大学,当时她已经罹患乳腺癌,但仍然坚持给学生补课,仍然鼓励我,这么和蔼的一个老师,真的是一个好人,愿她在天堂安好。
初中年代,正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把《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增广贤文》、《论语》、《大学》、《道德经》、《唐诗三百首》都背下来,只可惜。多年不读,现在大多数已经忘记。去年,重读《三字经》,往日的一幕幕犹如一面明镜,历历在目。而且,现在学国学,有很多好的音频视频,看了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初中读的书,同样很有时代色彩,那时,武侠和言情小说盛行。自然,我也不能脱俗,费尽周折,把金庸、梁羽生、古龙、卧龙生。琼瑶、秦凯伦的书,能找到的版本都概读一遍。读言情小说时充满了幻想,读武侠小说又充满了侠气。特别想成为郭靖那样的人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时,我经常自己乘车去辽宁省图书馆。虽然我在那儿,通常读的是期刊。就是喜欢阅览室那宽大的、深色的实木桌子,散发着淡淡的木香,总是幻想着,有一天有属于自己的书房,只可惜,因为经济原因,我的这个愿望到现在也没有实现。现在,家里也没有地方放众多的图书,现在,我的书,有5大箱子,被密封着,散落在储藏间的角落里。
初中开始读鲁迅、张爱玲、老舍、钱钟书、巴金、毕淑敏、书上春树、席慕容、三毛等大家的书,也读了不少的世界名著,是做文学梦最强烈的一个阶段,写了很多朦胧诗,在一个大本子上,还用水彩笔画画配图。只可惜,有一次上数学课,我还津津有味的画啊画,被怒气冲冲的数学老师把我的杰作毁之一旦。初中毕业,有两个同学在留言册子上给我留言,一个说我是文学上的天才,一个说,要是我不出书,以后就别见她。现在想想,真辜负了这两个同学。用进废退,现在不仅提笔忘字,也会打字忘词。文学这高雅的艺术,离我渐行渐远。
高一因为一场大病,开始的时候医生误诊,差点就“灰飞烟灭”了,发誓要称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救治那些危重的病人,文理分科时,毅然选择了理科。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再没有去读一本“闲书”。因为良好的阅读功底,我的文科成绩,在理科班中名列前茅。高考作文,更是满分。只不过数理化皆差,最后没能考上理想中的医学院。所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更重要,我如果学文科,就不仅仅是能考上个二本,或许能考上个一本或者是名牌大学。只是生活中没有“如果”,为了学医而学理科,我不后悔。
上了大学,因为学的是纯工科,对文学作品再也提不起来兴趣,记得读的唯一一本课外书,是韩寒的《三重门》,从此再没有读过一本文学作品。
工作了,对于我这种典型工科女,充斥在脑子中的,是“变量”、“循环”这样的字眼,文学和阅读似乎离我渐行渐远。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这个昔日的“天才”,也变成了蠢材。这两年尤喜翻译,读到某个英文单词时,往往不知道怎么用中文表达才合适,更恨不得在面前放一本《现代汉语字典》,来弥补我匮乏的词汇。对中文,完全没有了驾驭的能力,写起来的文章,也没有什么文采,让人看起来如同嚼蜡。
2010年,因为一些事情,我处于抑郁状态,出于自救的目的,我自学了心理学,也读了将近100本心灵成长类的书籍,从此,我放弃了16年的阅读兴趣,又重新被点燃。感谢图书,让我走出人生的低谷。感谢抑郁,让我重新思考人生。
如今,我差不多每周读一本书籍,在书籍中成长,在书籍中获得,在书籍中成熟,在书籍中生活,在书籍中学习。这样的生活使我如鱼得水,使我日益提高,铸练了我的性格。慢慢认识了真实的自我,慢慢体会到了生活的平实,在社会的大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阅读已经称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感谢图书,感谢阅读,给予了我很多。前途漫漫,生活也许会有所改变,但有一点我不会改变,以后的我,会一直深深热爱着读书,一直读着书。
我鼓励现在的孩子上喜欢的兴趣班,现在的社会,更讲究的是“情商”,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就是他情商的一部分。兴趣,可以伴随着一生的成长。在某些时刻,可能是自救的一个法宝。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逆境时,有一个兴趣陪伴是很重要的。如果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就太幸福了,无论顺利或者困难,都有足够的动力去面对和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