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山东老乡一起逛美国大学
03/21/2012/Wed/Boston
这个老乡的儿子刚从澳大利亚来美国的Rhode Island 州进入Roger William University 念大学本科,Roger William 早年从英国到了美国波士顿,他本来是为了宗教自由 而背井离乡,结果到了波士顿发现这里也有宗教迫害,一气之下他来到了附近的一块地方,取名叫 Providence, 意思是“上帝保佑”. 学校傍海而立,风景特好。
我们先来到了附近的Brown University. 老乡到处找大学门口,还问了几个学生,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前我刚来美国的样子。美国的学校大都根本就没有什么很明显的大门口,从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到大学,和祖国截然不一样,您看我们的南开大学南开中学,都是很排场的大门口,挂着很排场的校名大牌,有传达室,进出入登记,严防校外闲杂人员等等。布郎大学不同的学院不同的科系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全然没有校内校外之分。
想当年我正常在布朗大学打网球,认识好多个布朗人,甚至有一年感恩节还是圣诞节记不清楚了,我把布朗大学中国学生会的人20多口子人请到我家过节。。。时光如水啊,一睁眼一闭眼,一天没了,再睁眼再闭眼,一年没了。。。。10多年没了,现在回想起来,在Providence, Brown, J&U..过的日子,就象是昨天的事一样。
言归正传,谈点正事。布朗大学建于1764年,是长青藤8大盟校之一。 (哪8大?麻省理工算不算?)刚建校的时候叫Rhode Island College, 1804年商人布朗捐款5000美元给该校,遂改名为布朗。想起哈佛大学的故事来,1636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和校友,在教会和政府的支持下创建 Cambridge College, 1638年建校委员之一,剑桥毕业生哈佛牧师患病很严重,决定捐780英镑 (他的一半财产)和全部藏书260册给学院。同年30岁的哈佛逝世,遂改名叫哈佛学院。(我现在就好好赚钱,等快不行了我也找个学校捐款,还来得及吗?)
中国人最早到布朗大学留学的年份是1906年。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晚上上课,白天打工,一开始在一家日本人开的餐馆,干了2天被辞退,说是给客人盛的饭太多了。也是,在国内咱那端过盘子刷过碗啊?到了美国前半年我也是天天打网球,慢慢的慢慢的这个钱有出的没进来的,这个心里就开始发毛,无奈就去打工,慢慢的慢慢的我黑暗中摸索了半天,才发现送外卖是个好活,我又喜欢开车,就是它了。那个时候我送外卖经常送到布朗大学这边来。
接下来参观紧靠布朗的世界名校: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罗得岛设计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RISD)创建于1877年,至今已有125年悠久历史,是一所在美国名列前茅且享誉全球的著名设计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是美国最早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学院,学院实行学分制,主要是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其生源来自世界上50多个国家,是一个国际性的一流设计学院。
这不是我说的,是从网上古狗出来的。
老乡就很有感慨:这么个小地方,就有俩世界名校啊!我笑笑,这就是美国,波士顿更牛,旁边的Cambridge, 俩世界名校哈佛和麻省理工都在那里。
老乡一路走一路感慨,她的儿子刚来美国上课还不到一个月就得病住进了罗得岛医院,远在中国的父母就上了火,第一时间通知我去医院探望,第一时间去北京美国大使馆办签证,好像变戏法一样,人已经坐在我面前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美国也真让人佩服,儿子一个人,先在校医院检查,一检查发现需要做大手术,马上救护车就开到了州医院,相当于我们的省医院。老乡就感慨:真敬业啊,美国人,什么押金啊住院费啊什么的,什么也没问,立马动手术了!这要是在国内,废话少说,先拿钱!钱不够?病人先放在医院过道里,嘛时候钱到了嘛时候动手术!当然国内有国内的苦衷。儿子一个人,旁边也没有人侍候。我当时就跟他们说:美国的医院你就100个放心吧。它都有规章制度,钉是钉卯是卯,和国内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妈妈飘洋过海到了这里,看了,放心了。美国真好。
儿子出院了,恢复得不错,他老爸希望我教育教育儿子,在澳大利亚上的是名校,转到美国Roger William Uni. 三类学校?(还有点勉强)儿子心里那个别扭啊!再加上刚来美国就动了个大手术,心情之差可想而知。
我想了想,对儿子说:你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啊!倾全家之力送你去澳大利亚,又再三折腾送你到美国,美国是什么地方? 它几乎在各个方面把第二名远远的抛在了后面,你说你在澳大利亚上的是名校,上这里了上的是什么校,好啊,你想上世界名校,来到美国你算来对地方了,来到美国你哪里也不用去了,你父母想让你去麻省理工学院!你去得了吗?好好努力吧。
参观麻省理工学院。知道父母的这个想法:让儿子求学MIT, 我马上联系那里的朋友,前MIT中国学生会的哥们,他本科是清华的;但老乡和儿子从Roger William Uni 坐巴士到Providence, 又从那里到波士顿South Station, 已是晚上了,第二天那个哥们没有时间,时间太紧张,来不及重新找人了,我们一行3人参观了MIT.
从77 Massachusetts Ave, Cambridge, MA 02139这个门口进去,就真正进入了学院,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社团活动广告栏,要嘛有嘛,老师们同学们还有社会闲杂人员,校外人士(比如我们)。。。。川流不息的人群。我再想一个问题:这不影响学院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我们特别注意有一些中国人(至少是亚裔 人)的面孔。
写这篇杂文做时间长了点,看点电视调剂一下,画面上突然出现了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镜头,他也是MIT毕业的。科菲•安南 - 獲得了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聯合國秘書長(1997-2006);197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院碩士學位。原先住在波士顿附近,我经常跑到MIT学生宿舍里面和那里的中国朋友们打乒乓球,去杜邦体育馆(靠近学生活动中心)参加中国人的乒乓球比赛,该中心旁边有一个壳形音乐馆,想当年中国最有名的摇滚巨星崔建在那里开过音乐会,我的耳朵都震聋了!我还 去学院的网球场打网球,网球场旁边一个教堂,靠近壳形音乐馆,上面说的我的MIT学生会的朋友的婚礼就在这个教堂举行的。
中国人到MIT最早的时间是1907年。当时的顾惟情在这里学电机工程,得硕士学位。名人很多,包括搞电脑出名的王安,他最辉煌的时候个人财富排在全美前几名;钱学森大家都知道了,被譽為「中國太空之父」和「火箭之王」;1936年獲省理工學院空氣動力學碩士;崔琦 - 獲得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1968-1982年),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台湾张中谋等等。
据《美国名牌大学介绍》何学良等编著,哈佛大学曾4次提过希望合并该院,其条件一次比一次宽厚,最后的一次条件是:该院的名称不变,文凭照发,行政,财务,教学等一切自主,只是给毕业生多发一张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该院的董事会由哈佛大学派3名董事参加,该院算哈佛大学下属的一个独立学院,由此,哈佛大学给该院经费和土地。
结果呢?全院师生大表决,大多数人仍然不愿意并入哈佛。
我们一行3人继续游览哈佛。
到了哈佛像面前,让儿子恭恭敬敬拜了好几拜,也摸了好几摸哈佛那个发亮的脚。看到哈佛像,马上就联想到了那3个著名的谎言。考一下大家是什么? 不知道的朋友请古狗一下,如果古狗了还有问题,请和我联系。
到了哈佛广场,正好有黑人兄弟在“敲锣打鼓”,4,5个破水桶,3快木板,黑人兄弟手脚配合,非常有节奏感,观众越围越多,放小费的缸子都满了,黑人兄弟面带微笑,闭着目摇头晃脑,一派自得其乐,一曲完了,掌声热烈,黑人兄弟再来个更快节奏的,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也忍不住给了5块钱小费,我一般都是给2块,您要说我是小气鬼我也不说话。大丈夫没钱气就短。想当年哥们有钱的时候也神气过,好汉那当年勇就甭提了。
老乡和儿子也很陶醉,照片拍了不少。
前面就是燕京图书馆了,走到面前推推门,推不开,巨失望!我给老乡和儿子介绍了燕京学社,好多中国名人在这里演讲过,象王蒙,余华,余秋雨。。。
正说着,旁边走过来一个学生模样的老外,用半生不太熟的国语和我们打招呼:您们好!从哪里来?
我顿时来了情绪,正想找一个导游呢!这不送上门来了。“您好!我们是中国人!”我猜您们就是中国人,中国什么地方?
嘿,有意思!我们是从中国山东过来,我的老乡回答道。
“哎啊太巧了,我刚从济南回来,在山东大学住了3个月!山东人真厚道!”
您看看,这个老外连“厚道”都知道,虽然说话还是洋腔洋调。
和这位老外聊了半天,知道他是在德国出生,现在在哈佛念博士,还有个中文名字叫:大牛!
我们依依不舍告别了大牛,告别了哈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