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碧水清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每天寻找一件快乐的事-----在路上

[复制链接]
1471#
 楼主| 发表于 14-3-20 12:56:11 | 只看该作者
1471# 利剑出鞘 欢迎常来,或许,不是一种坚持了,是一种寄托,象一个老朋友一样的喃喃细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2#
 楼主| 发表于 14-3-20 13:0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4-3-20 13:25 编辑

最近,去了原来的县,因为医保在那里,顺便上坟,办事,去找了以前高中同学,她却在贵阳学习,原来她当上了妇科主任,打电话安排她们可是值班医生给我做检查,我刷卡,开了b超,结果附件有个囊性包块2cm左右,不是子宫肌瘤,不是恶性肿瘤,用卡刷了所有能刷的钱来买药,两样药要吃三个月,难怪最近好困,看着一大堆药,都归我吃吗?却不觉得害怕,或者觉得好大的事情,或许,得过精神病以后,好多事情就都不怕了现在天天都吃药,业余时间带孩子,玩,专业吃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3#
 楼主| 发表于 14-3-20 13:17:04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接孩子等了两小时,他老先生写字别人都写他独自玩,别人写完了,放学了他来写,还玩毛毛虫还是蚂蚁去弄同学,被老师罚拖地,所有家长走光了,我和门卫常守,后来请家长。眼花缭乱的 受不了,终于和老公协商,老妈打电话给他爷爷,不接了。其实没有多远,只是有小区马路。奶奶的。小巴拉豆子,折磨死我。我们小时候没有任何人接送的,写作业也不要大人守着听写,签字等等,娃娃越来越难养。终于以后不要我接了,他自己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4#
 楼主| 发表于 14-3-20 13:25:27 | 只看该作者
当时,我真的特别孤寂,特别想有家庭,现在,如果让我回去自由自在的,或许我还真愿意,因为,我最想的就是看一辈子书,现在看书时间都快要没有了,都不知道一天东摸西摸的就没有了,琐事缠绕,不会有以前那么的极端的觉得婚姻如何的美好,自己一个人如何的惨,都是利弊共存的吧,只是有婚姻不那么孤独。有时候也会孤独。有时候烦乱一些事情。顺其自然的最好,说到养病,没有婚姻简单点,少些责任,情况稳定一些的就可以考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5#
发表于 14-3-20 22:42: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清秋。

没有就会想有,有了才会想没有。

家务事就是很浪费时间的。妇科病,生个孩子会不会好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6#
 楼主| 发表于 14-3-21 23:33:48 | 只看该作者
是呀!凡是都有利弊,不过病情比较稳定的话,感情好的话找一个好点,不敢生孩子呀,我怀疑我们家族有点遗传,而且我高度近视也会遗传,算了,自己的心理还需要修炼,养一个娃娃就好,争取养好点,一个生命来世界上,有时候要经历很多痛苦磨难的,养孩子也很需要智慧的,中国人口太多了,俺给国家和俺家节约点粮食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7#
发表于 14-3-24 20:39:44 | 只看该作者
1469# 冰冻罐头 我回你帖子了,好好的啊,你可以做盘子里的温热午餐肉的,不要做罐头了,还是冰冻的,外面其实会有很多好人等着你的,你看你的帖子不是经常有人回呀,打开自己的心呀寻找快乐寻找温暖,会有的,祝福 ...
碧水清秋 发表于 14-3-20 07:46
幺儿妈,你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8#
 楼主| 发表于 14-3-25 15:34:07 | 只看该作者
1478# 冰冻罐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9#
 楼主| 发表于 14-3-25 15:34:13 | 只看该作者
[转] 抑郁症调治十法 2013-11-13 23:40 阅读(2) 转载自豫中心理
赞(39)评论转载(111)分享(16)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如何知道自己家庭...
编辑/后苑桃李

        一般来说,每100个人中有4—5人在一生中可能患有这种病。据调查,抑郁症的患病率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初发年龄为21—50岁,青年和老年是两个发病高峰人群。

1、抑郁时,关注自己的思维和观念。   

2、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不要默默承受。   
3、列出完成一件事的步骤,循序渐进的去完成它,每完成一步就给自己肯定和鼓励。
   
4、知道自己的极限和局限,不过于追求完美、不对自己过于苛求。关注不完美但快乐的体验。   

5、记下你的观念,以便更好地澄清它。  

6、注意找出你抑郁的主题(例如,寻求赞同、羞耻、不幸福的人际关系、不现实的理想、完美主义),找  到后向它们提出挑战。   
7、使用理性/同情性思维方式挑战自己的观念,你越是同情自己、相信自己,放弃认为自己很糟糕,没价值等观念,你越可能从病症中恢复。      

8、努力识别那些典型的抑郁观念,特别要注意你评价自己、标识自己的方式。你要提防内部折磨者,因为它只能使你深陷,而不能帮助你摆脱抑郁。   

9、挑战消极观念,你的大脑可能欺骗你不行,但你要使自己大脑的另一部分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一些事情,建立新的有效的行为模式。对困难、挫折与失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0、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哪怕这些活动只能给自己带来短暂的很小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0#
 楼主| 发表于 14-3-25 15:38:34 | 只看该作者
[转] 《爱自己的十一个秘密》(爱自己,是一门学问) 2013-10-30 21:20 阅读(2) 转载自幸福家庭训练营张老师
赞(15)评论已成功转载分享(11)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创造奇迹般亲子关...

  1、爱身体,不被脑袋迷惑   前些天有人问我:“我脑袋很想看书,身体却想睡觉,我该听谁的?”  我的意见是听身体的,因为想看书的只是脑袋中某个固执的念头而已,而身体则是伟大存在的根器,爱自己要认识到念头的虚妄和身体的真实。有时候遇到一个人,脑袋很兴奋,身体却感觉不舒服,注意了,这个人和你的关系最后一定会出情况,因为身体比脑袋更有智慧(爱自己,就离他远点)。
    2、放下抱怨和批判   懂些心理学或灵性的朋友都知道,无论我们对外界的人事物有多少批判指责,那都是源自内心对自己不满的投射。同样第一次见一个人,有人见到很开心,有人见到很愤怒,有人见到很害怕,还有人见到就想亲她,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每个人都把自己内心的情节投射出去,所以心不同,感受就不同。当我们放下对外界的批判和抱怨,开始觉察自己的心中出现了什么时,我们便开始有了爱自己的基础意识。  
  3、像个婴儿般活着   刚才见到堂姐家1岁的孩子,她吃不到糖哭了。哭的好伤心,她妈妈给了她一个小玩具,她笑了,笑的好灿烂。。。婴儿们和我们一样有情绪,但他们有了就释放,释放完了就放下,而我们今天有个人骂了我一句,半个月后还在生大气。爱自己我们就学学婴儿吧,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也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开宝马,就是单纯的存在,单纯的释放情绪表达自己,单纯的放下一切回归自然。 
   4、多关注心,少关注外界   过多关注外界的人,一定爱自己的会少;因为爱自己是心的事,当心一直在外寻找,谁来关注自己爱自己呢。往往喜欢名牌喜欢奢侈品的人,其实对自己的爱条件很多。爱自己,就收回对外界的关注,享受和自己独处的时刻,珍惜看见自己的时刻,多和自己在一起,慢慢爱就开始洋溢。
    5、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自喻很爱自己,然后说:“我的皮肤很白,我的屁股很圆,我的脸蛋很美,我的文化很高,我的老公很帅”,她唯独没有说自己是便秘的,爱不是这个好,那个不好,爱是一如其是,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如果有人发自内心告诉我:“我爱我自己,我皮肤不好,我屁股奇特,我脸蛋畸形,但我接受我的一切,我觉得无论别人如何看我,我感觉自己美就够了。”此人,在爱自己。
    6、与高能量共处   这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能量,能量有高低之分,山水草木,古典优雅的书画音乐,觉醒或自觉的人,善良的动物和影视作品都具有高能量,多与他们接触,多融入自然和美中,能量高了自己就更好了。如果一个朋友每天在抱怨世界,责备老公,攻击阿猫阿狗,那么她的能量太低,你可以保留这个朋友,但建议不要经常见面。以免陷入负面能量循环系统里。
    7、经常赞许自己嘉奖自己  今天有个人请你吃饭,你感谢他了,然后回家你有没感谢身体陪伴你出去吃饭,感谢自己的魅力吸引了这顿饭?我经常没有,因为我总觉得要感谢别人,却从不感谢一直陪伴自己的自己。如果有可能,记得每天感谢自己,赞许自己,甚至请自己吃饭送礼物给自己来嘉奖自己,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开心了。
  8、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从心灵的角度看,做不喜欢的事是种压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则是种动力。当压力下做的事情多了,那么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很多压抑的能量,爱自己,在生存方式上来说,需要动力。也就是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爱自己。 
   9、作息规律化
  这个谁都知道。反正吃饭,睡觉,工作等等要符合生态规律。 
   10、懂得拒绝别人   上个月我遇到一朋友,他非常善良温柔,可老婆要和他离婚,离婚的起因居然是他天天去外面玩游戏,我问他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天天到外面玩游戏,他说他也不想去玩,可朋友叫着拒绝不了。后来我发现他在生命中曾经有过家人威胁他不听话就抛弃他的经验,所以潜意识里讨好人的念头深刻而强大。  爱自己,就要听从内心的声音,不为了别人喜欢去勉强自己,懂得拒绝人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11、不执著   我发现一个事儿;伤心的人,恐惧的人,愤怒的人,都是执着的人。不执著的话就让那些伤心愤怒恐惧的念头和情绪过去了,那里会纠结其中无法自拔呢。我还发现另一个事儿;喜欢争辩对错是非的人,往往比较执着,不执著怎么会一点要证明自己呢。佛陀哥说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都会过去,而生命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1#
 楼主| 发表于 14-3-25 18:02:01 | 只看该作者
[转] “问题孩子”-----问题家庭中的“代理人” 2013-10-23 22:47 阅读(2) 转载自了如
赞(161)评论已成功转载分享(140)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梦的超自然现象研...
    导读: 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我们的孩子。
    脆弱的孩子越是想扮演好角色帮助父母,家庭的不良状况越会持久不变。当孩子因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则可能唤醒父母反观家庭的文化背景及个人成熟度。

           图片



    家庭和各种社会系统一样,有自己存在、运行的规则和需求。家庭需要一对关系良好的父母,只有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运作正常,他们才能安心抚养孩子,孩子才有机会健康成长。如果夫妻之间关系不佳,家庭中的成员就会被迫做出不良的适应,利用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这些即时、自动的防卫方式,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我们的孩子。

    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行为偏差而求助,在接受一系列的辅导之后,往往发现是他们的婚姻先有问题。她们进一步成长之后,了解到孩子的偏差行为是为了化解父母婚姻关系中的冲突和压力。也就是说,孩子借着自己的问题行为来维系整个家庭的平和,他们宁可成为“问题儿童”,也要为家庭带来一些帮助。而且,他们往往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心理疾病(长期积累导致生理疾病)、行为偏差(多动、暴躁、饮食失调、网恋、早恋、辍学、逆反、自卑、自大、忧郁、精神分裂等),永远不是单独的、个人的现象。是因为家庭本身生病了,有行为问题的某一成员只是病态家庭的“发言人”、“代理人”而已。个人的问题意味着家庭的病态,家庭系统的病态则反映出整个社会体系的病态。

   当孩子出生进入原生家庭系统,成为家庭系统三角关系中的一角后,孩子也会成为父母关系的焦点。家庭系统中缺席的角色会有人自动补缺,这个人往往是孩子或孩子中的一个。

   如果母亲忙于事业,整天在外奔波,没有在妻子和母亲的位置上;或者母亲停留在少女时代,不从父母处独立,而是带着孩子寄养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那么由于母亲没有扮演她的角色,家庭在亲密关系上就会出现空缺(真空)状态。然而,家庭需要完整的婚姻,必须有人扮演跟父亲平等的角色来维持婚姻关系,于是,女儿可能会成为妈妈的“代理人”。

    当爸爸忙于工作时,也许孩子会担负起照顾家庭、妈妈及更幼小孩子的责任。这样的孩子会变成“超级负责人”或“代理父亲”。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会扮演可爱滑稽的角色取悦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这样的孩子是减少父母摩擦的“开心果”。还有一个孩子会在家中扮演“超人”、“圣人”或者叫“英雄”的角色,在班里永远是第一名、赢得荣誉、当选班长,这个孩子荣耀父母,为家庭提供面子。也许会有一个孩子产生反社会行为,借着这些行为来表达父亲(母亲)隐藏在内心的对母亲(父亲)的愤怒。这个孩子也许是不学习、惹麻烦、多动、忧郁、自卑,他(她)的问题可能会转移父母之间的冲突,甚至会使父母因为担心他(她)而彼此亲密起来。独生子女家庭往往由一个孩子反串所有的这些角色,由唯一的孩子承担家庭的一切问题和需求。

   06年我曾经接手一个案例:因父亲家外有家,在父母濒临离婚的几个月间,上中学的安静、文雅、优秀的女儿突然成绩下滑、忧郁、辍学、自闭,最后离家出走并试图自杀。当母亲因为女儿的状况向父亲示弱,父母二人协力来关怀女儿,并因为血缘关系难以割舍,父亲最终回归家庭之后,女儿豁然痊愈。父亲因此感慨万端,演绎一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07年的另外一个案例:家庭中的儿子上中学时极其优秀,功课均优,几乎每个学年都以全票当选班长。初三下半年中考前几个月,却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持续多月,无法正常上学。父母带着他去上海、北京各大医院检查,均无法查出病因。无奈休学,重读初三。此时的家庭状况是父亲有关系亲密的女友,常常在外留宿,母亲极为苦恼。当儿子莫名其妙的病症影响中考和身体的成长时,父亲开始回归家庭并全力治疗儿子,夫妻关系因齐心协力关照儿子而缓和。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儿子复原了。

   这样的孩子,便是家庭中的“代罪羔羊”。“替罪羊”通常是家庭问题的承担者、“代理人”,而家庭也往往因为这个孩子的问题寻求治疗,使家庭有机会面对真正的问题。可以说,孩子为家庭提供了正面的牺牲、贡献和服务。

    孩子这么做是出于家庭动力而非个人选择。家庭系统中的个人有填满处于“真空”状态关系的倾向,孩子,往往是自动满足系统需求及隐含空缺的人选。

    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受到父母关系的影响。当家庭关系面临危机时,个人会扮演多种角色以适应压力,而失去真正的自我。而脆弱的孩子越是想扮演好角色帮助父母,家庭的不良状况越会持久不变。当孩子因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则可能唤醒父母反观家庭的文化背景及个人成熟度。

   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过去由几个孩子共同承担的期待和压力现在由独生子女一人承担,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及各种身心问题。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良好,则对独生孩子是好的;倘若家庭处在不良婚姻中,独生子会承担所有潜藏的问题。

    在健康的家庭中,每个人扮演健康的角色。父母的角色主要是提供示范:如何扮演男人或女人的角色;如何扮演丈夫或太太的角色;如何扮演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如何培养亲密关系;如何做个正常、健康、有价值的人;如何与他人保持适当界线而不做逾越角色的事情……

    孩子是最佳的学习者,他们时刻以敏感于成年人三百倍的身心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是最糟糕的诠释者和表达者,他(她)没有建构起完整的、逻辑的、合理的意义的能力,也没有对应的丰富词汇来表达出他(她)思考、怀疑和好奇的一切。作为学习者,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指引。

    找出自己家中特有的问题,是每个人的重要功课。一旦我们根据因果律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能做出些补救措施。家中的焦虑便不会由一个人吸收和承担,造成“问题儿童”、“精疲力竭的妻子(丈夫)”或身心病症。


    要了解家庭中的系统动力、序位及乱流,请参看海灵格的《谁在我家》及约翰.布雷萧的《家庭会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2#
 楼主| 发表于 14-3-26 07:52:08 | 只看该作者
您有定力看完全篇———您就是大善者大智者
您有定力看完全篇鈥斺斺斺斈褪谴笊普叽笾钦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口婆心地想规劝他们,但效果不大,因为能接受的人很少。于是,我一直在思惟为什么?

     后来,直到我看见佛经有一句话,如是说:‘悟者,觉悟本性;本性不动,是名自己。'这时,我才恍然明白,我们人活著的意义是什么!
     一般人的生命,根本就不属于自己、完全随著环境在团团转,为了别人的错误而自我折磨。
     我们不要把错误当作是一种罪恶,如果错误是一种罪恶,那么一个成功者,就是一个累积满身污秽的人。
     假如,你有心学佛,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找寻自己的生命—那就是‘宁静'。当你找回自己真实的内在,就可以体会到,其实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你也可以活得很快乐。
     世界上种种的繁荣虚华,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刺激只能片刻,享受无法永恒?运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快乐,通通都是暂时性的。好比看一场电影,听一场演奏,场散、曲终,终有结束的时候。而人们总妄想在片段中抓住永恒,奈何依然做不到。因为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合就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
     因此,我们应当了解,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念念观照一切皆是无常。这样,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这样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幸福与安祥
     安祥,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想得到幸福,从内心里头要有‘安祥'两个字。要能够‘放得下',才能保持一颗祥和之心。
     有一位女信徒,他的独生子才十一岁就生病逝世了,她来到我的面前一直哭,哭完之后问我:‘师父!我该怎么办?'
     我就说:‘放下!'
     她说放不下,这个孩子实在太乖巧了。我仍然那句话:‘放下。'
     她就反驳:‘师父,这样不是太消极了吗?'
     我就问她:‘不然,你又能怎么样?就算再让你再哭三个月甚至三年,这个孩子一样不能复活。你不放下,又能怎么样呢?'

            你想要得到安祥,就要学习‘认命'。
     什么叫‘认命'?
     就是对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要勇敢的接受它。我们要了解真理,以达到幸福,就要从本性上去悟。但本性无法用语言形容,语言和文字都只能相似地表达出本性,而无法对本性真实地表达指础。所似,唯有用智慧去体悟,才能透彻。
     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地位,过那一种阶层的生活,只要他的内心非常安祥,就可以过得幸福。而一个拥有很多物质享受,但却不了解宇宙真理,内心纷乱的人,生活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惩罚;拥有得愈多,他的痛苦也愈多。因此,幸福从何而来?要从内心的‘安祥'而来。

                       降低欲望和标准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我,好不浪漫,但是每天打开报纸,情杀的案件一大堆。
     佛陀早就洞悉了这些毛病,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你想要追求快乐,一定要从内心下手。把欲望和要求别人的标准降低,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不能用自己内心的磅秤去秤别人,而是要拿来秤自己,秤看看自己有几两重;如果拿去秤别人,我们就会为了别人而烦恼。
     快乐,来自内心,莫向外求。如果想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一定要把欲望降到最低点。
    我曾经和几位同门的师兄,到一个荒郊野外的地方结茅庐修行。
     曾有信徒问我说:‘师父啊!你这个样子修行真可怜,住这么小的地方,又不能到外面去闲逛。'
     我就告诉他:‘这个世界并不大,虚空比较大。但虚空再大,也比不上我们的心量来得大。虽然我住的地方这么小,但只要你的心量大,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家。'
     常有出家的师父说:‘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无亲处处亲。'
     我们要修持佛法,这颗心如果不能与虚空相应(虚空即无相),就不容易进入佛道,只有与虚空相应,当逆境出现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清凉、平淡的心去承受和担当。

                        道,就在你心中
     有一天,我心里感到非常烦闷,就去见广钦老和尚。顶礼过后,广钦老和尚第一句话就问说:‘你现在在做什么?'
     我就回答说:‘现在在研究戒律和替佛祖做一点事,讲经说法。'
     老和尚说:‘佛还要你帮他做事吗?你现在是为你自己做,不是替佛祖做的!'
     我当下顿悟。
     六祖坛经上记载,有弟子问慧能大师说:‘师父,什么是道?'
     六祖答:‘道在汝心。'
     道,就在你心中。你还在找什么道?根本就是骑牛找牛,道在心。‘心能做主就是道,心不能做主就叫外道。'
     什么叫做‘外道'呢?
     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他们不能体认出自性是什么东西。别人如果向他们说两三句好话,他整个人就像地球失去地心引力一样,轻飘飘的,别人如果辱骂或批评他几句,他就因受不了而感到痛苦。
     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无论他遇到什么逆境,都能欢喜承受。例如:有一个小孩端了一碗汤,一不小心跌倒把碗打破了,他的父母就一直打他。但碗已经破了,就算你再怎么用力打这个小孩,‘碗'—还是不能自动黏合的。所以,对于事实,我们就要有勇气来承受它。
     佛门强调自性的升华,一切修行一定要从本性上去下功夫,这样,碰到任何顺逆自然能随遇而安,也就能悟到自己了。
     我们学佛如果不能运用在生活当中,那学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道,就在你心中,就在日常运用中。仁者,请善自体会吧!

                         去贪则清凉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
     ‘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
     贪钱、贪色、贪吃…等等,一切都由贪而来。
     我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参加令营,曾向一位修禅的法师请益。
     这位法师就问我们:‘你们这些大学生是不是来求法的?'
     我们回答:‘是。'
     这位法师接著说:‘我送你们一句话,拿去贴在墙壁上每天看,一定会很受用的。'
     于是法师挥毫为了五个大字:‘去贪则清凉'。这句话让我受用至今,除去心中的贪念,就可以丢掉‘我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有一位信徒告诉我:‘师父!我发现自已现在不贪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我就说:‘那是因为金钱的数目并不大。如果你能把十万块的现金,放在很多人进出的客厅里,而你坐在这里听我演讲两个多小时,心里完全不挂念那十万块,那我就真的佩服你了。'
     要知道,人的习气中,‘贪'是最难去除的。所以,各位不妨也把这五个字‘去贪则清凉',写在墙壁上。每天看、每天看,慢慢淡薄自己的贪念。久而久之,就比较不容易痛苦了。

                       傲慢招苦   
记得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组团去参访广钦老和尚。在进去之前,有一位同学一心想要和广钦老和尚‘辩'。一进门,尚末开口,广钦老和尚就对他说:‘你不要说,先听我说,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辩论不好!'
     这位同学一听,吓得不敢出声,他心想:‘我在想什么,广钦老和尚怎么会知道呢?'
     老和尚接著说:‘辩论是不能解决事情的,要实实在在的修行。'
     这位同学马上跪下去,向老和尚顶礼,请求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说:‘你的我慢、自大、贡高,是你所有烦恼的开始。'
     这位同学就问老和尚:‘要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
     老和尚慈悲地说:‘这个很简单。你要发愿,把自己当做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就像地下的泥土土,任偌人在它身上大、小便、吐痰,它都没关系,因为它是在最底层长处,都没有优点。别人毁谤找,就当作消业障,只要这么想,就没有什么烦恼了。'
     我们今天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就是优越感太过于强烈,我们都觉得自己很有才干,别人劝谏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
     我刚出家的时候,由于深度近视加上散光,所以,如果有人在比较远一点的地方向我打招呼,因视力不佳没有看到,就走过去了,往往因此招致不少言语上的毁谤。这个时候,我就告诫自己,要像广钦老和尚说,要做一个最没有用的人;念头这么一转,整个心舒畅无比,就不再挂碍了。

                 宽恕别人,升华自我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是在升华自己。因为,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真正的快乐。假如我们看别人不顺眼,对别人的行为不满意;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一般人说:‘我恨你'。但是你恨对方,对方也许并不知情。因为不知情,他也不会少一块肉,或有任何损失,反倒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有‘恨'而一刻也不得平静,痛苦不已。因此,我们要了解,‘恨'是世界上最愚痴的行为。
     唯有懂得宽恕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是希望从别人身上去获得,那会比一个乞丐沿门托钵还更痛苦。'
     快乐不是别人可以给我们的,而是要由我们自己来解脱,自己来超越。想要得到快乐,就不要太‘过敏';太过敏的人,对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条绳子绑住自己一样,真是自找麻烦。
     佛陀告诫弟子们:‘比丘常带三分呆。'就是训诫弟子们要大智若愚。假如,自己觉得修养没那么好,没办法轻易宽恕别人,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到不喜欢的人就远离,不要跟他亲近。‘远离恶缘'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自己无法自主时,就要先断恶缘。
     因此,快乐要先学习从宽恕别人而来,宽恕是升华自己的本源,两者相辅相成,若能如实地运用在生活当中,那么,便能与佛法相应而不悖离了。
     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
     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
     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著于我相在念佛,那都是虚假的。'
     有时信徒反问我:‘在家要为生活奔波,怎么可能像师父一样什么都放下呢?'
     我就解释给他听:‘放下,并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一切境界都可以当作修行。我们应当将一切境界,做为磨炼心性的材料,不应随著境界漂流、沉没,也就是要把一切的环境都当作道场;要知道道场不只是在寺庙,我们的心也是一个大道场'。
     我们的眼睛,常看到的都是别人缺点,要知道,一个人常常看到别人缺点,他是活在他人行为污点当中,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自己。有些信徒到寺庙拜佛、念佛的时候,不好好的拜他的佛,念他的佛,却一直在议论那一个师父行为不好,那一个居士家的媳妇如何不孝……,像这种行为,那里是在拜佛,根本就是在拜‘是非'。一个真心想修持的人,就要放下一切,不要怀念过去美好的回忆,因为过去已不可追;也不要盼望未来,因为未来尚不可知。人的心境,每一秒钟都在改变,你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照顾当下,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才是最重要的。

                      知足则幸福常存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
     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
     古人说:‘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这是教导我们行善时,不要想‘我有在作善事'喔!我有在帮助人喔!真正的‘纯善',是牺牲而不是获得,是奉献而不是占有。
     由牺牲奉献当中你才会懂得,帮助别人是真正的幸福之道。只有透过与别人的分享,你的成就才有意义,你的自私才得以融解,你才会知足、感恩,心也才会安啊!
     心安的人,自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可以是推动你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是主宰你堕落的源头。
     人生的浮浮沉沉,欲望乃是最大的滥觞,因此,自我控制的层次,亦可视为个人修持成就之指标。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当然就得不到安祥。
     嘴巴喜欢说是非的人,朋友远离,没人尊重,欲望太高,喜欢涉足不正当场所的人,内心无法清净,怎能安祥?耳朵整天只听是非,不懂得听闻佛法,那么幸福又从何而来?心猿意马的人,专心都谈不上了,那谈得上有什么修行的成就?
     所以,一定要‘宰制官能,惩治我欲'。
     人,就是欲望太多,才会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我们如果能在每一个刹那,自我观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祥。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离开一切执著,则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也就掌控在你的手中。
   感受错误添烦恼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
     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这就是个开悟的人。
     开悟的人有什么好呢?一个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灾难他不会动摇他的心,在滚滚红尘中打转,而依然能随缘而不变。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多少人真正了解幸福?内心能悟就是本性,本性原就已具足安祥之道。安祥就是真正的幸福,要了解幸福,内心就一定要有智慧,智慧是本性外在的显现,修禅的人,修到最后就是开悟,开悟自己清净的本性。开悟的人就能得到永远的幸福、快乐。
     那么,一般人为什么会得不到幸福呢?
     原因出在他的感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所以,他的心很乱很苦,举例来说:当我们很诚恳地赞美一个人很能干,如果这个人内心感受错误,他就会回答说:‘你不要再讽刺我了,我早就知道你不安好心。'
     像这种事事怀疑,处处防备,过度保护自己的人,扭曲了别人的用意,幸福离他还很遥远。
     再比方说:我们看到家境贫困的朋友,很诚心地告诉他,有困难时可以来找我们。感受错误的人,就会曲解我们的心意,生气的回答:‘你不用同情我、可怜我,我要活得有骨气,我不需要你的帮助。'
     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世界上没有好人,他们对外境不能正确的接受,时常感受错误,折磨了自己也痛苦了别人。
     因此,我们对一切的逆境感受,要学习以欢喜心来接受,不要因过度敏感,而产生错误感受,因而凭添了自己的烦恼。

                     万法唯心造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
     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广钦老和尚为了破他的执著,就告诉他:‘你在跟佛祖算账啊!'
     修行用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以放下、不执著的角度来实行。
     就像我自必须了解,吃素不代表修行,而只是修行的助缘而已。如果吃素是修行,牛也吃草,甚至它吃得远比人类更清净,那么,它也在修行吗?
     修行,是在修我们的心。但错误的方法,不当的精进,就不是在用功了,反而成了一种执著。我们任何一个人,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也是这个心,要造业下地狱也是这个心,苦、乐、善、恶、主观、客观、烦恼、菩提、有为、无为皆是这个心。如果我们慈悲喜舍,就是佛菩萨;相反的,造业、执著,就成了畜牲种、地狱客。所以,学佛要进步,就必须从心地上下功夫。
     心,也可以是个模糊、不确定的名词。加一个善就是善心;加一个恶就是恶心: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加上烦恼,又成了烦恼心。另外,在楞严经中,心所指的是如来藏;在唯识里是八识;在我们世间是指灵魂;以心理学的看法即成潜意识。
     心,加上不同的名词,就成不同的心。
     我们也常听到人们如此说:‘善、恶在一念间。'依佛法的究竟义来说,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因此,修行不在外表与事相上而已;一定要开发自己本性内在的般若智慧,远离分别执著,也才谈得上‘修行'。
觉悟人生
     觉悟,是对不悟者来说。
     众生不觉悟,尚然痛苦;觉悟后,就会得到解脱。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过快乐的日子,但是有很多人无法体什么是真的快乐、真正的解脱。
     有些人的快乐就是:念小学时希望念国中;念国中时希望念高中、大学;或是希望追求男女朋友,两人能够结婚,永远在一起。结婚以后忧希望创业,生儿育女,培育下一代,然后慢慢地步入壮年、老年,最后安享天年。
     这世间,大多数的人都是迷迷糊糊来,又迷迷迷糊糊走,生命在无知之中开始与结束。我们无法抗拒,每天在惆怅、迷悯、烦恼、爱恨、嫉妒……等无数重覆交织的心态下过日子,终究还是得交出生命,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力'。
     谁都想长生不老,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够穷究生命的本态。所以,我们对于千变万化的环境及内心的迷惑,仍然无法解决。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觉悟,至少可使人生过得快乐一点。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为‘悟'是一个心部,再加上一个吾字,这代表是用我们的心去悟,而非用身体去悟。
     许多不了解的人,听到佛法很好,可以使我们死后住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就每天拜佛,持八关斋戒,然后到处向人炫耀一天拜了多少佛,但是脾气却依然很坏,贪心还是很重,侍人处事依然故我。像这样,就是因为不了解修行必须要有觉悟的缘故,那又怎能快乐得起来呢!

                            心的真相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常会要求生活周遭的条件:房子宽敞、厕所干净、灯光明亮……。但却往往不知道要装饰自己的内在,点亮内心的智慧。
     有一次孟子就讥笑众生:如果家里的羊走失了,人们会去找回来;但良心掉了,却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去找。
     一个人若没有在修行,又不认识这个心,他的心就会走样变形;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染上尘埃,又像太阳被乌云遮蔽,无法看到事务真实的面貌。
     人生、宇宙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很多人都茫然不解,所以,必须透过修行、修心来体证真理。
     我们要修那一个心呢?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心无法控制,有打坐经验的人,更可以体会倒这个心妄想纷飞,杂乱无章。佛经中提到心有八万四千个,总结起来有善、恶、无记三种。
     经中常捉到‘心是恶源,形为罪薮',这是从执著、分别、无明的角度而言;所以心是罪恶的来源。没有修行的凡夫,心是恶的;看到名、利、财、色就不断追求,这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缘故。但是另一方面,祖师大德也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说法,意思是成佛的也是这个心。我们的心,亦即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光明、圆满、具足大智慧的,所以佛教认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皆可成佛。
     所以,心又可分为佛心、罪恶的心两种,简言之就是善与恶、真与妄。我们的本性是真实的永恒的,是慈悲喜舍的;而凡夫的心却永远在变化,虚妄不实在的,因此,我们要从不断地观照中来修正我们的心,回复到我们生命本来的面目。

                       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
     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的价值观念,对周遭事物就会产生批判,这就是我们的思想。
     我们从出生以来,行为就一直受到意识控制。
     小孩子在两、三岁时,就有自己的看法。慢慢地,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直到死都会有个人的看法。
     思想是瞬息万变,每天都在增加、减少,改进或懊恼,因此,强烈的对抗、对立,就转变成一种连续性的错觉,时间一久,这种错觉产生强而有力的批判,于是,就扭曲了事实的真相。为了不使自己受伤,于是,尽量说别人坏话、丑化别人。往往将一件事情的真相加以覆藏、偏差。说人家的缺点,就会忘记人家的优点;看到的也都是不好的一面。所以,我们的日子不好过,这都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惯性意识的缘故。
     所以,佛教讲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随时观照内心,让自己每天都能进步,但这是指根器较差的人。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听到一切法本无自性,色即是空,空即不生不灭,当下就开悟了。
     只要对境不执著,妙有自然现前,因此,自性的功夫,就体现在当下这一念。

                                 包容异己
     ‘人,生而不平等'。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然后想要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答案。但唯有佛陀‘人人都能成佛'的理论,才真正为众生提出了究竟解决之道。
     人的差异性,有来自先天的业力,及后天的努力与学习。一般人基于此差别的大小,再加上自己自私的角度给予批判,就益发的更不平衡了。其实以佛法的观点,这种种的不同、相异、对立,却极为公平。因为,众生一切的身、心、环境,皆取决于自己的业力。我们要突破意识的观念,就要放下错误的标准,因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订出一个范围,跟自己看法不同的就是敌人,而加以排斥。这都是由意识造成我们内心的一种主观,如果不能突破,就会一直生活在意识的阻碍里而痛苦不堪。
     当了解了这个道理,你就再也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愤世嫉俗了。那么争执中,如一方能够将冲动忍耐一下,那么必能有一番新的境界,明天也会比较好。
     就像夫妻吵架时,有一方能心平气和地跟对方说:‘我尊重你!而且我并不想改变你。'这样,想吵也吵不起来了。
     哲学家也告诉我们:‘不要让你今天的无知,增加你明天的后悔。'
     遇到什么事,先训练自己不要马上生气,后悔自然减少。包容别人可以涵养自己,改善人际关系,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是减少纷争斗乱的不二法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3#
 楼主| 发表于 14-3-26 09:17:11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五种深度需求


人在一生中,看似有无穷无尽的需求,金钱、地位、名誉、爱情、健康、友情......人似乎终其一生,是在为满足各种需求而活着。然而,什么是生命内在最重要和本质的需求?这些需求又是如何影响着人的一生和生命状态?而又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满足的要点又是什么?
生命的成长和丰盛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由内而外的修习过程,是一场内在需求不断认识和充实的旅程,生命的本质就是爱,内在需求与爱的关系和意义又是什么呢?在与然雅的对话中,或许能更多的了解和确认这些复杂又简单的核心密码:生命内在的五种深度需求。
安全感需求,有精神的和物质的
精神缺乏安全感源于内在没有力量独自相处,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于是形成精神依赖的习惯,在关系中表现为对对方有强烈的依靠和依赖需要。因害怕失去,所以就会对另一方有要求和控制,于是冲突就发生了。精神没有安全感的人首先要学会独自相处,在真实中就会逐渐找到与自己融合的感觉,而不是一味向外去抓取和控制。静心可以帮助精神缺乏安全感的人找到自己,学会与自己独立相处,如瑜伽静心、音乐静心、呼吸静心、冥想静心、禅坐等等。在与自己的深度联结中,可以实现与他人的联结,关系就会和谐愉快。还有一种安全感是源于物质的匮乏。当一个人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时,或童年留下物质极大匮乏的记忆,那么不安全感会一直制约他。钱本身并不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唯有赚钱的能力能给人带来物质的安全感。一个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人有力量为自己作最真实的、最好的选择。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被接纳的需求,是关系中经常发生的冲突
我们经常不被允许做真实的自己,被许多约定俗成的信念所制约,当一个生命想要跳出制约,活出真实的自己时,往往会被抗拒和拒绝。不被接纳让人会有内在有受伤的感觉,而我们在意他人的看法。不被接纳的匮乏体验制约了我们生命的活力,活出真实的自己是所有生命的向往,如果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就不能享受真实的快乐!每一刻遵循内心最深的渴望、最美的感觉,活出真实的自己,会让人无惧一切的发生,真实会让我们有力量去面对一切。接纳并不是期待别人的接纳,真正的接纳是从接纳自己开始,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所有,接纳自己所有的发生,接纳自己所有的真实,那么接下来就会接纳别人,接纳别人内在、外在所有的发生。
被关注的需求,是关系中最常见的需要,尤其女性更喜欢、更需要被关注
童年关注的匮乏成为成年后关注的需要。当童年的需要未被满足时,成年后就在关系中延续发生。当不被对方关注时,失落、失望、委屈开始上演。许多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就是因为婚后被关注的感觉逐渐下降,甚至演变成被忽略,于是对婚姻失望。其实,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只是婚姻让彼此做更真实的自己了,爱情总是戴着激情和热情的面具,婚姻会让人做回真实的自己,每一个人都无法持续高度关注另一个人。生命终究只是关于自己内在的生命体验,关注自己是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所有责任,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真实的需要,学会自我关注,自我呵护,那么就不会对另外一个生命产生关注的需要和依赖。我们抱怨他人不关注我们,其实是因为我们也没有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是活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里,每一个生命所有的发生都是源于他们自己内在的需要和感受。细心细腻地爱自己,那么你会发现与自己谈一场永远没有分离的恋爱是多么美妙、美好的事情!
被认可的需求,是关系中常见的痛
被认可是许多生命的追求,追求成就感、价值感都是源于认可的需要。我们在否定式教育理念中长大,从童年就开始与邻家孩子的比较,到上学后成绩的排名、重点学校的淘汰、再到工作后的竞争上岗、财富事业的比拼等等。我们不断被否定,于是我们内在给自己贴上“我不够好”、“我不够优秀”的标签,然后就开始在外在寻找、寻求认可、肯定,不断证明自己,其实,所有想表现的、想证明的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认可。倘若全然认可自己的所有,欣赏自己的所有,那么别人的认可与否就不重要了。我们要学会关注积极,关注已做到的,关注已拥有的。需要认可是我们没有看见自己的全部,没有联结到自己的内在本源,回归内在,当你在一片树叶、一朵鲜花、一粒沙、一朵云彩、一阵风、一朵浪花里都能找到自己,你就知道自己是完整完美、丰盛丰富的!你无须外在的认可和肯定,在你的内在一切本足具有!
被信任的需求,是生命最深的需求
倘若你觉得没有被信任,那是源于没有全然信任对方。信任是关系的最高品质,无论对方选择什么、发生什么,只是全然信任,那么两颗心就会共振共鸣。真正的爱情是两个生命的故事,而不是两个角色的故事。信任从信任生命开始,从信任自己开始,从联结自己的本源开始,信任自己内在所有真实的示现,生命一切的发生只是为了让你前进,让你更美好!一切的发生都是完美,不完美只是我们对发生的认知不完美!
记得:当一份关系带领你回归内在,那么无论关系的形式与结果如何,这份关系已经成为生命的礼物。如果能从那份关系中找到自己,抵达自己,那么就会实现蜕变。爱会带领我们去爱的地方,喜悦会带领我们去喜悦的地方,同样,恐惧和焦虑会带领我们去恐惧和焦虑的地方。让爱与喜悦带领你还是让恐惧和焦虑带领你,选择在你,决定在你,而力量来自你知晓你是谁。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4#
 楼主| 发表于 14-3-27 17:43:54 | 只看该作者
小巴拉豆子废话特别多,想安静一会都不行,我很烦躁。早上有点起不来,不知道是附件囊肿问题,还是脾虚,还是春天了病的关系,中午下午就好了,越晚上越开心,经常一大早起来家里乱七八糟吃的盘子碗,沙发上盖的毯子,心情恶劣,感觉在家闷坏了,想起一直不能走出去社会有点抑郁,老公回来看我脸色不好,连忙出去买糕点给我当早点,我想起他打电话早上问我吃了吗?我说找不到吃的,吃了一块饼干,他居然记住了,给我买了桃酥,鸡蛋糕,我很开心,情绪好了一半。然后跟他说我有点想不通,他是小学文化里面混得最好的,甚至超过大学生,我是大学生里面混得最差的,在家多年。说我这些年终于好点了,感觉有翻本雪耻的本钱了,可是却出不去---要带孩子,有单位吊着,说我一直优秀,一直不差,却这样,不甘心,其实,我觉得她也不知道说啥,叫我不要胡思乱想,说不需要我找钱,他给我我说过得很好拙于言辞的感觉,可是我感觉他理解我了的。他说,过得不好吗?我说,是我一辈子过得最好的时候,我说熬了十五年才过这样的日子,可能是人贪心吧,有了一样还想要另外的。。。。。渐渐平息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5#
 楼主| 发表于 14-3-27 17:5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4-3-27 18:12 编辑

今天妈妈叫过去,说我好久没有出门了,去吃了顿饭,简单却好吃,给我买了妇科的药,带了好几种蔬菜回来,说我生日快到了,到时给我200,叫我带孩子过去炖鸡给我吃,我感到父母特别好,也没有在一起那时候的压抑控制和啰唆了,记得结婚以前还我是一个月花200呢还给他们买日常生活用品一周不出门,一去超市买70,80.100,或许,越来越好了吧。那会真难熬。或许是离开我了觉得我的好了吧,要不老看我缺点。或许还有,有点回馈的基础我也不那么难受了,否则,欠他们一屁股人情债却无力偿还,感觉很不舒服,似乎意味着他们说啥都要听从似的,可是不想样样听从,很难受,那会,老公才和我结婚时候也说压力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5 10: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