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7-5 20:49 编辑
张家界地质公园展览馆导游词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胡少丛邓道理 吴勇兵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14日 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是张家界地质公园展览馆的讲解员×××,今天有幸陪同各位参观张家界地质展览馆。我乐意竭诚为大家服好务!
我们现在所处位置就是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展览馆广场。
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54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中国有19个。2004年2月,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首批地质公园,命名为“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它以张家界地貌(即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主,以岩溶地貌景观为辅,并融合有水体景观、原始亚热带生态景观和土家族风情人文景观。
这里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张家界地质公园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又可以欣赏到“水绕四门”的水体景观。
以展览馆广场为中心,我们可以360°环视张家界地貌景观。像这样绝佳的观景位置,是不可多得的。特别是展览馆背后的那一片大峰林,与我们展览馆广场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相对高度只有300多米的石峰却显得非常巍峨和壮观。
展览馆广场四周被三条溪水环绕。金鞭溪、矿洞溪、龙尾溪,在广场的东部汇成索溪河,也就是武陵源的母亲河。金鞭溪、矿洞溪、龙尾溪等三条溪水的出口与索溪河的入口,形成了山环水绕的四个石门,水绕四门因此而得名。
由此可见,我们张家界地质公园展览馆所处的位置,正是风景宜人的风水宝地。
现在,我就带领大家走进张家界地质公园展览馆,从科学的角度揭开张家界地质公园美轮美奂的神秘面纱,了解张家界地貌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走进张家界】
一、 张家界地貌的特征
1.张家界地貌的界定
张家界地貌是石英砂岩地貌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在中国华南板块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润区内,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营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辅以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山、平台等造型地貌为代表的地貌景观。世界上唯有张家界石英砂岩地貌最为典型,因此被命名为张家界地貌。
2.张家界地貌的特点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四大园区组成,每个园区都各具特色。
①张家界园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该园区以方山、嶂谷著称,面积13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峰林演化史的幼年期。园区内有金鞭溪、黄石寨、鹞子寨等多个景区,拥有天下第一桥、乾坤柱、金鞭岩等精华地质遗产景观。
②杨家界园区(杨家界自然保护区)
该园区以峰墙群而著称,面积34平方公里,处于峰林演化史的青年期。园区内有香芷溪、龙泉峡和百猴谷等景区,拥有一步登天、空中走廊、天波府、龙泉飞瀑等精华地质遗产景观。
③天子山园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
该园区以石英砂岩峰林著称,总面积67平方公里,处于峰林演化史的壮年期,素有“峰林之王”的美誉。园区内有石家檐、茶盘塔、老屋场等景区,是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最经典的园区之一;拥有御笔峰、西海石林、神堂湾等精华地质遗产景观。
④索溪峪园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
该园区多种地貌并存,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处于峰林演化史的晚年期。园区内有十里画廊、水绕四门、宝峰湖、黄龙洞等景区。黄龙洞景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张家界地质公园内与张家界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并存的另一种地貌。
二、 张家界地貌的成因
1.滨海沉积
三亿八千万年前(泥盆纪中期),张家界一带为古海洋。大量陆源碎屑物流入当时还是滨海环境的张家界域内,经过亿万年的沉积压实,形成今天张家界地貌的母岩——石英砂岩。
2.变海为陆
约3.5—2.9亿年前(泥盆纪晚期)的海西造山运动,使张家界变海为陆。砂岩长期风化,形成红色铁质风化壳—俗称“铁帽”。
3.复为古海
约2.9—2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地壳下降,使张家界再次变成海洋,沉积了石灰岩。这是张家界地质公园岩溶地貌的原岩。
4.复为陆地
约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的印支运动,使张家界抬升为陆地。此前形成的石灰岩出露于地表,张家界地区自此脱离海洋环境。
5.断裂变形
约1.8-0.8亿年前(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使张家界的岩石发生断裂、变形,内部形成了许多节理和裂隙,为以后风化和流水切割提供了条件。
6.夷平面形成
约0.65—0.3亿年前(古新世-渐新世),张家界域内地壳相对稳定,隆起的山体经风化剥蚀,削高填平,形成了海拔1200米左右的湘西期夷平面。
7.剥夷面形成
约2300万—260万年前(新近纪—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使张家界强烈抬升;河流在不断下切中受坚硬“铁帽”的阻挡,迫使下切转为侧蚀、拓宽作用,最终在“铁帽”层顶部形成了海拔800米左右的“武陵源期剥夷面”。
8.地貌形成
近260万年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张家界地壳抬升;尤其是近80万年来,流水顺着节理和裂缝将石英砂岩切割成方山、平台、峰墙、峰林、残林等地貌景观。现在,张家界地区的地壳还在缓慢上升,张家界地貌景观仍在形成变化之中。
总之,在两次沧海桑田变幻的基础上,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作用,张家界地貌终于成为绝世奇观。
三、梦幻神奇的岩溶地貌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以张家界地貌为主,辅以卡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黄龙洞是园区内岩溶地貌最典型的代表。
黄龙洞共分四层,2层旱洞,2层水洞。洞内有1库、2河、3潭、4瀑、13厅、98廊,以及几十座山峰、上千座白玉池和近万根石笋,几乎包含了溶洞学的所有内容,被形象地称为“地下张家界”。
四、 张家界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
从这幅张家界地质公园遥感影像图,我们可以看到张家界地质公园全貌及其园区分布。
五、张家界地质公园短片
这是一个五分钟的科教短片,形象而生动地介绍了张家界地貌特点、形成过程及保护现状。请大家认真观看。
六、 张家界地质公园的化石
张家界地质公园分布着二叠纪、三叠纪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等地层。二亿八千万年前,鱼类、珊瑚、海百合和其他浅海动物在张家界古海一带大量栖息。经过若干万年的沉积成陆,张家界地质公园留下了很多竹节虫、三叶虫、海百合等古生物化石,丰富多彩,因此被称为化石博物馆。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是一个芙蓉龙化石。它是张家界境内被发现的,可谓我们张家界地质公园展览馆的镇馆之宝。那边还有张家界地质公园园区内各类化石的图片,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
在张家界地质公园的体验区,我们专门开设了一个奇石馆,等会儿大家可以免费参观。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花钱买一些回家,或者送给请朋好友,或者留给自己作为纪念。 【保护张家界】
刚才,我们参观了内容丰富、风光无限的“走进张家界”展厅,对全球罕见的“张家界地貌”奇特景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张家界地质公园展览馆的第二个展厅——“保护张家界”展厅,在正式进入展厅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与张家界公园密切相关的两位著名人物,一位是从张家界走出去的武帅,一位是从外界走进张家界的文星。
一、共和国开国元帅——贺 龙
在廊道的右侧,悬挂的这位英俊的军人照片是新中国的开国十大元帅之一、打响“八一”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贺龙同志。贺龙元帅是我们张家界桑植人,白族,生于1896年,为了保家卫国,年轻时凭“两把菜刀”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后来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显赫战功。然而,他从1934年离开家乡直到1969年含冤去世,却因为种种原因再未回到张家界。1986年,为纪念贺龙90诞辰,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张家界在天子山设立了贺龙公园,并建造了贺龙铜像。此后的2009年、2012年,贺龙元帅和其夫人薛明的骨灰先后合葬于贺龙公园。从此,这位从张家界这座大山走向全国的武帅终于长眠于故土,终日与家乡的青山绿水相伴。张家界公园,号称“三千奇峰”,贺龙铜像则被比喻做“三千零一座山峰。”
二、张家界宣传功臣——吴冠中
张家界公园,还有“三千零二座山峰。”在哪里?在廊道的左侧,大家看这位睿智的文化老人,是不是有些面熟啊?他就是最先把张家界推向世界的代表人物、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吴冠中,1919年出生在江苏宜兴,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79年,吴冠中大师无意间到闯入张家界写生,便被这里神奇的地貌风光所迷恋,最后用自己的画笔不遗余力地向外界推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张家界。“吃水不忘挖井人”,张家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后,一直感恩于吴冠中先生当年为张家界旅游事业做出的贡献。2010年,“不负丹青”的吴冠中先生与世长辞后,张家界决定在景区设立吴冠中铜像。目前,这座被誉为“三千零二座山峰”的铜像安放在森林公园入口处,每天供成千上万名海内外游客瞻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