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药信息] 会导致躁狂或抑郁的中药,请大家慎用慎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4-19 14:2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reen 于 11-4-19 14:38 编辑

从08年第一次吃中药治疗抑郁好转又导致比较严重的躁狂后,中间我自己尝试了很多治疗抑郁症的经方,发现中药的确有效但很难把握,也很难学,直到今年春天我为了防止躁狂发生服用了一剂自己开的中医导致抑郁发作后,我痛定思痛,决定把中药用药经验总结给大家,给中西医同吃的病友们一些建议,这些药都是三年来我自己尝试过的,请根据自己的发病期谨慎使用中药,中药很厉害的,也是我查过很多论文医学上得到证实的

会导致躁狂(治疗抑郁)的中药附子 桂枝 干姜 人参
仙茅 肉苁蓉 巴戟天 淫羊藿 补骨脂 何首乌  山茱萸 贯叶金丝桃(圣约翰草) 刺五加
基本都是祛湿且热性的中药,都入肾经 轻燥期请停止使用这些药物以免加重躁狂,这些药物我都使用过,的确有时可以缓解抑郁但会加重躁狂
会导致抑郁的中药:黄连 大黄(10g以上) 等尤其是清中下焦火的泻火药,抑郁期请慎用慎用          有经验者请补充



下面引用一篇证实我此观点的文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1-4-19 14:29:57 | 只看该作者
从中医学角度看,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在神经生化机制方面的表现符合“阴阳对立”原则。研究表明,温里药附子、肉桂、干姜和助阳药仙茅、肉从蓉、山茱萸对利血平化动物模型下丘脑的NE、纹状体DA、脑干5-HT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而泻心火药黄连则降低利血平化小鼠下丘脑NE和脑干5-HT[8]。提示温里药和助阳药能治疗抑郁发作,而清热药会加重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病机特点探讨
发表时间:2010-04-05         发表者:包祖晓 (访问人次:1025)
                                              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病机特点探讨
                                                              田青       包祖晓
                                     刊于《吉林中医药》2009,12期
摘要:把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相对照,从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的季节性、神经生化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其中医病机特点。发现:躁狂发作属于中医的阳证范畴,阳盛阴虚是其主要病机特点;抑郁发作属于中医的阴证范畴,阳虚阴盛是其主要病机特点;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关系符合中医阴阳的基本特点和阴阳学说的“对立”、“转化”、“互根”、“消长”内容,可用于研究中医的阴阳学说。
关键词: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 病机 阴阳

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是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两种主要表现,分别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或高涨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科临床经验可知,精神疾病以精神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许多时候躯体症状较少或没有,此时按传统方式辨证往往无证可辨。我们临床发现,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体现了中医阴阳理论的基本特点,运用阴阳理论来认识该病,就可以使其中医辨治有因可寻、有证可辨。本文试对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中医病机特点作一探讨,以其求正于同道。
1从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探讨其中医病机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语量增多;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抑郁发作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
有学者研究了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同时相的舌象,发现躁狂状态时的舌象主要显示为舌红或绛,苔黄厚或黄(黑)腻;而抑郁状态时的舌象主要显示为舌淡红,舌体大或有齿印,苔白或腻[1]。从中医学角度看,前者通常被认为与火热蒸腾或痰火湿热交蒸有关,后者多被认为与阳气不足,痰浊水湿不化有密切关系。
因此,躁狂发作反映的是机体功能亢进的现象,而抑郁发作反映的是机体功能下降,两者正好相反,符合中医学的“阴阳对立”观点,反应了中医“一阳”和“一阴”、“一实”和“一虚”、“一热”和“一寒”的病理现象。从总体上来看,躁狂发作属于中医的阳证范畴,病机以实、热为主,病程中也可出现阴虚;抑郁发作属于中医的阴证范畴,病机以虚、寒为主,病程中也可出现痰湿等病理产物。
2从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季节性发病特点探讨其中医病机
关于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与季节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躁狂发作春夏季多于秋冬季,抑郁发作秋冬季多于春夏季[2]。国内有学者发现,以抑郁起病者无论男女均集中于秋冬季节,以躁狂发作起病者男性以春季、女性以夏季为高峰期[3]。至于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季节性变化的原因,有种种假说。一般认为,随着季节的变化,气候可以影响人的行为,并影响着人的生理功能,而这种生理功能的改变又可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4,5]。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阳长阴消,秋冬阴长阳消(其中阳气消长变化曲线的峰值在夏季(夏至),谷值在冬季(冬至),阴气的变化正好相反),从而使万物呈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故《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人体(主要指五脏)的阴阳消长与之相应,在春夏,脏腑的阳气偏旺,功能活跃,生机勃发,精神情志也趋于兴奋,思维敏捷,活动增加;在秋冬,脏腑的阳气偏虚,功能低下,生机内藏,精神情志趋于抑制,思维迟缓,活动减少。
因此,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发病的季节特点完全符合中医阳气的四季消长理论。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的阳盛阴虚者“能冬不能夏”、阳虚阴盛者“能夏不能冬”推测,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中医病机分别为阳盛阴虚和阳虚阴盛。
3从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神经生化机制探讨其中医病机
业已证明,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在部分生化、生理方面的改变呈现相反的趋势。主要的表现有[6,7]:(1)抑郁症时5-羟色胺(5-HT)能和多巴胺(DA)能系统功能不足,有的病人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功能也下降;躁狂症时这些系统的功能亢进;双相障碍病人NE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排泄量在抑郁时下降,而躁狂时升高。(2)躁狂病人的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活性均增强,抑郁病人的AC系统活性低下。(3)躁狂病人的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升高,抑郁症的血浆cAMP降低。
从中医学角度看,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在神经生化机制方面的表现符合“阴阳对立”原则。研究表明,温里药附子、肉桂、干姜和助阳药仙茅、肉从蓉、山茱萸对利血平化动物模型下丘脑的NE、纹状体DA、脑干5-HT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而泻心火药黄连则降低利血平化小鼠下丘脑NE和脑干5-HT[8]。提示温里药和助阳药能治疗抑郁发作,而清热药会加重抑郁发作。此外,邝安 等从1974年以来建立了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并作为探讨阴虚、阳虚本质及中医中药作用原理的指标,认为血浆cAMP、cGMP含量的改变是阴虚、阳虚的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特征,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即阴虚者cAMP占优势,阳虚者cGMP者占优势,两者在cAMP/cGMP比值上存在差别[9-11]。因此,有理由推测,阴虚和阳虚可能分别是躁狂症和抑郁症的中医病理本质。
4小结与启示
本文把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相对照,从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的季节性、神经生化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其中医病机特点,发现躁狂发作属中医的阳证范畴,阳盛阴虚是其主要病机特点;抑郁发作属于中医的阴证范畴,阳虚阴盛是其主要病机特点。
因为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在临床表现、发病的季节性、部分神经生化机制方面正好相反,而且两者可发生于同一患者身上,经常发生转化,甚至可以混合存在。两者的这种关系符合中医阴阳的基本特点和阴阳学说的“对立”、“转化”、“互根”、“消长”内容。因此,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相关模型和指标适用于研究中医的阴阳学说。今后,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相关研究。在临床方面:(1)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研究抑郁症、躁狂症的病机特点,验证其与阴证、阳证的关系;(2)研究中医阴证病人和阳证病人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而制定阴证和阳证的实验室标准。在实验方面:制作符合中医阴证病因病机特点的抑郁动物模型和符合中医阳证病因病机特点的躁狂动物模型,进而探索阴证和阳证的生化机制和中枢靶位,研究阴证和阳证的实质以及中药药性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5 00: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