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885|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日志] 慢慢来——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10-11 16:4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2005年9月在天涯论坛发布《木碗告抑郁病友书》,没想到有许多人回复,到2006年12月在阳光论坛写《木碗总结的走出抑郁20招》,没想到被许多网站转载;从2006年11月在新浪开博“蓝色宝藏”宣传抑郁症常识,到2009年做个人网站“修心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从2006年10月《有关抑郁症宣传的草稿》的雏形,到2009年5月《走出抑郁的泥潭》的发行;从2005年5月《亲身经历抑郁症》的记录,到2010年3月《心灵的复苏》的出版;
    从2003年2月在网上发帖询问“长沙哪里有心理诊所?”无人回复,找不到一位心理医生来帮我,到2008年5月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考试,2010年8月正式收费,两年回复邮件上千封,每天都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从确诊到康复,从宣传抑郁症到关注心理健康,从病友到咨询师,从求助到助人,算来算去也就是这几年间发生的事。

    这几年,木碗在变,环境在变,时代在变,每个人都在发生改变。
    从前总呼吁大家别讳疾忌医,别擅自换药停药,现在常说别拿抑郁症当借口,别仅仅依赖药物治疗;从前喜欢跟人说得了抑郁症要怎么办,想发现普世原则总结通用策略,现在喜欢问为什么,不认为有什么完全相同的情况有什么现成的办法。
    从前没人知道抑郁症,提起“心理医生”以为是给疯子看病的人,现在身边的朋友一见面就说“你给我看看,我觉得我也有XX”,总有人询问考心理咨询师容不容易过;从前人们不把心理健康当回事,直到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完全无法正常生活才引起重视,现在大家太把确诊结果当回事,不看引发心理障碍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只想治病只求痊愈。

    以前只关注抑郁症,虽然自己也有过恐惧症和强迫症的体验,程度也不轻,历时还更长一些,终究没为这个差点连命都没了,从危险和危害的角度而言,抑郁症更令我担心。那时候所做的,更像是危机干预,只是不想再有人因此自杀,活着就好,活下来就行,而我能做的,不过是一种鼓舞人心的现身说法,拿自己当案例。
    慢慢发现,“单纯抑郁”并不多见,抑郁症和神经症就像难兄难弟,开始对神经症感兴趣;慢慢发现,其实没有谁会无缘无故出现心理障碍,总有原因,不光是神经递质的毛病,说了半天总离不开现实生活的问题。

    以前只关注有关抑郁症和神经症方面的资讯,学习有关精神病学的专业知识;现在更关注心理健康和现实生活方面的文章书籍,对社会变迁带给人们的影响更感兴趣。以前想怎么亡羊补牢,关心救治;现在想如何防范于未然,关注预防。
    渐渐从“蓝色宝藏”过渡到“修心坊”,不仅仅针对病友和家属,更包括那些还没有出现心理障碍的健康人群。仍然像当初开博客时想的一样,不管浏览量和点击率,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起到多大的作用,只要有一个人看到以后感觉对他有所启发,都好。

    又到了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几天就在想这个事,想着总有些新闻报道可以转载,再宣传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到上网搜索的时候,看到有网友误以为“这是精神病患者的节日”,有人到今天才知道“搞了半天这是跟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有关”,看来宣传普及的工作任重道远,时不时的还得多转些文章,时不时的还得再说道说道几句。

    世界精神卫生日始于1992年,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我国大规模开展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第一年是2000年,我第一次关注世界精神卫生日是2006年——要不是从前自己的精神状况出了问题,要不是现在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估计我对这一天也会毫无感觉、漠不关心。

    虽然有时候看到一些没有正确引导而是误导大众的新闻会来气,看到一些打着“心理学”旗号其实并无半点专业水准的文章觉得好笑,但自己也做过网站编辑、混过论坛,知道要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还就是瞎咋呼才管用。再想想,不管怎样,能引起关注就是好事,一知半解总好过一无所知,猎奇总比冷漠好。
    不管怎样,越多人关注,越是好事。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 心理和谐健康”,宣传口号为:“1、儿童青少年:赞扬鼓励 快乐成长;2、职业人群:坦诚互信惬意工作;3、社区居民:理解关爱 邻里和谐。”

    想起前几天和朋友一块儿,他谢谢我推荐的书,说对教育子女很有帮助。我说只是我太了解一个人的童年对他一生的影响了,我不希望我的干儿子干女儿们再接受错误的教育方式。但现实情况是,我感觉现在的孩子比我小时候更惨,环境更恶劣。这种悲惨的境遇,不是像我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过于严厉的管束或过于疏忽的照顾,是过于功利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眼睛只盯着成绩和学历,目标锁定名校和重点班级,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自己早就不读书了却逼着孩子好好读书,从幼儿园抓起却不从自身抓起,花钱买教育,忘了自己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老师呢,又可怜又可悲,不忍心指责,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学校呢,“素质教育”只是喊得响亮,没见落到实处,要是我有孩子,我真不知道要不要送他去读书。
    再看整个社会,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沦陷、传统文化的式微、精神文明的失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天天在说精神文明建设,日日在讲心理健康常识,空虚、浮躁、肤浅、迷茫,仍然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焦虑、抑郁、恐惧、无助,不仅仅是情感障碍患者的心情。有多少学生没有学业压力?有多少工作者没有工作压力?有多少家庭没有亲子关系问题?有多少人不存在人际交往问题?有多少人的婚姻没有亮过红灯,有多少人年过不惑不会出现中年危机?有多少人在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有多少人是健康的?

    每次读完一封来信,总是会想,如果早做调整不会发展为障碍疾病;每次听闻噩耗,总是会惋惜,如果早做干预不至于如此。般般种种的问题,当时处理当时解决了,不至于如此,可当时却未能引起重视,说到底,还是对心理健康的忽视。

    现在的求助者绝大部分都已确诊为某种心理疾患,或已经明显表现出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并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实在不行、实在没办法,才求助于心理咨询。
    其实我的职业不是医生,我的工作不是治病,我的对象应该以健康人群为主,我要帮助解决的应该以心理问题而非精神障碍为主,但还没发展到障碍的时候,很少有人觉得他需要心理咨询,等到上医院确诊为某种心理疾病,吃了药也不见好,才想到要找个“心理医生”。
    我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的比重超过心理治疗,更多人找我是为寻求更好的发展而非康复痊愈。这一天不知道要等多久,但总会来到。
    想想早些年人们连抑郁症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已经挂在嘴边,有事没事往自己身上贴标签,总有一天,人们不再以“我有心理问题”为耻,而是以“我有心理医生”为荣。这一天不知道要等多久,但总会来到。

    我不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世界将会是怎样,我愿意相信它会越来越好,愿意对此抱有希望。
    抱有希望,并不是因为有客观现实证据证明结果必定会是预期的那样,老天爷,除了老天爷谁晓得明天会是怎样?抱有希望,只是愿意做出美好的假设,愿意相信结果会是那样。
    我不知道期盼的那一天何时到来,只知道自己总不禁为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卫生事业严重滞后的现状担忧。
    一直都是慢性子,也没患过焦虑症,今年倒是开始有些焦虑,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而焦虑,为整个世界整个人类而焦虑。还真是杞人忧天呢。
    慢慢来吧,急不得,也急不来。
    我知道自己有些地方笨得到家傻得够呛,可也是这个笨这个傻让我没有变成肥皂泡,让我在这个虚荣浮躁、功利至上的时代,还能不急不躁慢慢来。
    这些年,克服困难也好,有所收获也好,都是亏得自己能沉得住气、耐得住烦、静得下心,一步步慢慢来,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来。若当年不能忍耐着坚持到底,只想如何走捷径快速好转,只想找个省事简便的法子,如何走得出来?若那时不能一门门地过,一点点地啃,也像别人那样为考证而考证,就靠那三个月速成一个咨询师,怎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这些年,这些事,哪一桩哪一件是急来的?不都是从零开始从头做起,从点点滴滴琐琐碎碎当中积攒出来?在当下那一刻,体会不到什么成就感,体会到的成长也是在时间长河的两岸前后打量,若没有时间的跨度,难以比较出变化。既然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有一个希望在前方,仍是埋头苦干好了,何必死盯着目标望眼欲穿?
    慢慢来吧,先别急着心怀天下,把自己个儿独善好了再说。

    再过几年回头再看,又会是怎样?如今的艰难又是一道已经跨过去的坎,当下的烦恼又成了不足挂齿的过往云烟,现在的忧心忡忡也会觉得可爱又可笑吧?
    喜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之后获得的成长,喜欢过几年回头看发现自己的变化,这种感觉实在是好。多想想这些,预支些喜悦陶醉一下,想想再过几年回头再看,是不是又要感谢今天不管多难都抱有希望,不管多苦都没有放弃都不懈坚持都继续努力?是不是又得庆幸现在的稳扎稳打,又会感叹幸好现在能一步步的慢慢来?
    明天怎么样,取决于今天做什么;世界怎么样,在乎每个人做什么。
    别管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也别理当下还看不到变化,只要管好自己,过好今天,在生命的每一个缝隙里,尽心尽力就足矣。至于结果漂不漂亮结尾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尽心尽力了,就已经是一种精彩。
2010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小贴士: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什么是精神卫生”这一问题的解答是:“精神卫生不仅仅是无精神障碍。其定义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其社区作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0-10-11 16:51:22 | 只看该作者
先顶再看,抢个沙发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0-10-11 17:57:09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看了木碗的《走出抑郁的泥潭》。会有人说木碗更像是聊天一样和我们交谈,她不是专业的医生,而我觉得正是这样才显得那么亲切。而今天再看木碗的这段文章,让我想到前段时间评论刘德华的一段话,“他一直在努力,而这种执着与艰辛还有取得的成就我们有目共睹”。木碗也说过学历不代表学识,而我相信木碗的努力和所做的贡献远远超过很多只具备学历的人。最后要说,木碗加油,所有人都重视心理健康,让世界更美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0-10-11 21:56:3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很大我很小 能做多少算多少
真是贯穿了这句话
扎实,一点一滴,慢慢做,不浮躁,不知道结果如何,坚定的方向在前方,坚持着,一步步的走着。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0-10-12 04:26:59 | 只看该作者
除了佩服
还是佩服

相信木碗一路走得越来越精彩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0-10-12 05:50:1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精彩的欲望就没有失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0-10-12 06:39:2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
没有母亲哪有儿女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0-10-12 08:20:05 | 只看该作者
细细读了,木碗的思维很成熟啊。为有这样的女人而自豪。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0-10-12 08:23:19 | 只看该作者
先占个板凳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0-10-12 08:48:13 | 只看该作者
读完了全文,佩服!

感恩人生的每一次历练,因焦虑症得福,我对精神问题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因此而更体会到了率真包容的可贵与重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0-10-12 10:45: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开心小倩 于 10-10-12 10:59 编辑

       木碗,加油,我也加油!大家都加油!

       和木碗在网上认识,真的很偶然,目前我还算是比较稳定的状态吧,照别人的话说,就是没啥事儿了,我就是在很轻状态下很偶然的机会看的医生(陪婆婆去神内看病,顺便自己也看了,要不,我还真不会去医院),真希望大家在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及时调整,也同时希望广大父母们多学学心理学知识,毕竟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是一辈子的,父母畸形的爱,伤了儿女一生,而自己的不恰当,却一直都蒙在鼓里。

        我也要做些事情,一定的,哪怕我只能帮助一个人,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目前正在积累过程中(自学《翻译基本原理》和《词汇学》),是的,我不是学医的,也不是学心理学的,亦不是健康卫士,我只力求我的翻译能更准确些,能够把国外的一些新的观点翻译过来,避免更多的杨丽娟出现,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努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0-10-12 12:40:2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责任感的女人,也很有发展的战略,心细如发,多才多艺!赞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0-10-12 17:21:44 | 只看该作者
功德无量,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0-10-12 17:24:06 | 只看该作者
亲爱的,很抱歉,我刚看到。。。现在又得去做饭炒菜,等会儿再来细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10-10-12 17:34:33 | 只看该作者
欲速则不达,水到渠成,慢功出巧匠,一切都急不得!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4 05: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