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知识] 非裔美国女性特色治疗效果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4-21 01: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裔美国女性特色治疗效果好
  
Aaron Levion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Keep on keepin' on),是句深刻的名言,但是极端起来,这句名言却使黑人职业女性难以表达她们生活中的焦虑。
  
生活已艰辛不易,但是倘若身为少数人中的少数人,处境将更为堪忧,这就是Angela Neal-Barnett博士研究美国非裔职业女性的原因所在。
  
Neal-Barnett在美国焦虑障碍学会年会上(3月,巴尔的摩港市)做了非裔美国女性焦虑与恐惧的长期研究报告。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拨款支持此项研究。
  
美国黑人女性受到多种矛盾的刻板印象的摧残压抑,Beal-Barnett,肯特州立大学(肯特,俄亥俄州)心理学副教授。
  
“她们大部分人,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把她们看成是无所不能的黑人女强人,”她表示。她举了几个电影中成为白人女主角良师益友的黑人角色。
  
或言之,她们被要求不断孜孜不倦地朝向这种刻板形象、完善自身、与白人交朋友并最终实现女强人的目标。
  
她表示,试图达到或克服这些刻板印象都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给心灵带来莫大的焦虑。
  
Annelle Primm 医学博士,公共卫生学硕士承认“焦虑症是流行度最高的精神疾病,影响着百万众的美国人。非洲后裔的女性,包括职业女性都未能例外。”。他是APA(美国精神病学学会)代理医学主管,也是美国国家事务与少数民族处处长(the Office of Minority and National Affairs)。“事实上,研究人员已指出过非裔美国人尚未诊断的焦虑症比抑郁症更多。”
  
不辜负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会引起焦虑,然而这种焦虑却由于会破坏理想形象而难以启齿。
  
“她们感觉她们个个都是唯一感觉到这种情绪的人,”Neal-Barnett表示。
  
为了克服那种感情,Neal-Barnett一直在试验“姐妹圈”的活动。或在团体治疗中,或在黑人社群熟悉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讨论小组。
  
这种半正式的小组至少可以弥补黑人精神病学家缺乏的现状,让病情尚未达到诊断标准的患者有所考虑,或者帮助那些由于歧视或感觉他们“病得不太重”而放弃治疗的朋友们。
  
这项研究涉及4个圈子(小组),每个圈子5-10个人,搞五次聚会,时间约在60-90分钟,地点定在教堂或公共图书馆之类的公共场所。Neal-Barnett作为顾问运作过其他圈子。
  
女人们被邀请缴入其中一个圈子,她们常常不认为自己焦虑。她们可能报告主诉躯体不适,另外,她们需要一定的心理教育以了解焦虑,并用言语表达。圈子为她们提供语言和环境表达她们的所思所感。
  
一开始,他们不会说“担心”或“焦虑”,但是他们会谈到“心烦”或是她们的小孩“快把她们逼疯了”肯特州立大学研究生Masheena Martin文科硕士、副研究员表示。
  
最初团体讨论作为一种教育工具,然后转变为认知行为治疗(CBT)。这种转变造成了另一种挑战。
  
Neal-Barnett看来,CBT治疗受到许多非裔美国人的误解,认为这是行为矫正术,因此认为这种方式是监是狱和学校用于控制黑人的系统的一部分。她表示,“专家们”在黑人社区里,在电视上也都很少谈到CBT
  
“其他医生在他们的实践中吸收了CBT的原则,但是换其他名字称呼CBT,因此你不得不用契合黑人自身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方式呈现CBT。”
  
Neal-Barnett为这些女人们寻找了一种和黑人文化有关的CBT治疗练习,她让她们挑选一首喜欢的流行乐或福音歌,然后重新填词唱出她们的焦虑并在面临压力下鼓励她们自己。
  
“歌与她们交心,”她说:“用歌声挤走负面想法,你就已经在教他们认知重建了。”
  
Neal-Barnett称,姐妹圈对预防焦虑、治疗焦虑都有效果。她打算明年夏天发表她的最终结论。
  
Neal-Barnett博士在健康服务研究方面的工作值得赞赏”,Prim表示。“利用姐妹圈天然具有的社会支持功能并创造性改建了CBT技术,她找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一条黑人文化上能接受的道路预防且改善非裔美国女性的焦虑症状。我们需要更多这种特色研究,让科学化为了适应特定人群的方法。”


--------------


翻之前是随机选的,没想到还挺有借鉴意义的,文章不难读,。重点就在理论与实践技术(文化融合)转化。但是想到无论培养多少Chinese psychiatrist 或者 psychologist(暂不论质),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内,都很可能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最好的选择就是将转化理论成为更为经济的实践活动。。。这恐怕应该是个相对共识的东西吧。。。有错尽量挑,别客气。。。

-----无齿科动物大逃亡--------------

“您轻点花花绿绿的分享就是实实在在的支持我们了!让更多的人更多了解并不可怕的可怕的人,是目前本组的所思所想。若是能因此激发出一批outstanding psychiatrist,本组组长认为自己就功德无量了,不管你觉得我们翻得太差也好,翻得中看也罢。”version 2.0

感谢大家帮助“精神疾病小木屋”的翻译工作,希望您能时常帮助并收藏订阅“木屋组”的消息
http://pro.yeeyan.org/psychiatry-news

任务在此,尽情选择
http://pro.yeeyan.org/psychiatry-news/articles


在木屋组,你可以干任何你想干的事情,比如,推广木屋及其内容和理念!改造木屋的理念和运作方式!翻译木屋的文章!提供木屋相关的原文!为木屋联系版权!提供木屋实体化的机会!(最后一句,组长不太明白,难道是把木屋娘变成真人?)
具体来说,
(1)    利用yeeyan平台翻译相关信息
(2)    利用internet寻找相关文章
(3)    管理 yeeyan木屋小组
(4)    联系各个译者,建立稳定的翻译团体
(5)    寻找身边的译者
(6)    修改已经翻译的文章,提高可读性和正确性
(7)    发表读后感、分享见解
(8)    提出对木屋组的设想、未来规划和制度(目前,无)
(9)    到各大网站转载翻译后的文章,提高公众认识
(10)    为木屋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建立木屋的网站、博客、微博等、为木屋设计形象Logo,为木屋设计宣传衫,然后卖!(笑)
(11)    为木屋解决版权问题,进行说服工作(免费和版权不是一致的)
(12)    组织线下木屋活动。(远目)
(13)    。。。
联系方式:www.yeeyan.org短消息—>woodmqf

木屋不是一种组织,而是一种文化!木屋不想创造义务翻译组织,而想化身江河,承载岁月流逝。公益并非迷途,作为一朵浪花的木屋,总有完成其使命的一天,作为江河的木屋,守护着数不尽的浪花奔流不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0-4-21 17:41:53 | 只看该作者
适合中国人吗?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一些问题的接受方式和认知角度。是不是可行,期待大家讨论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4-21 18:2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oodmqf 于 10-4-21 18:32 编辑

我想表达的是适应于某个特定族群从的需要而使得CBT这样的技术变得一次能治疗更多的患者。当然,适合非裔的方式,对大部分中国人是不太合适的。让中国人唱歌是件并不容易的,相反以某类中国文化元素——比如写对联?刺绣?山水画?的导入某类的理念对传统女性或许有帮助,但是谁又去研究开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0-4-21 19:50:59 | 只看该作者
你就可以去研究开发呀,既然你提出了这个观点,与其我们错着去认知,不如适时的纠偏,不是更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8 03: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