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6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抑郁界诸贤典藏及生平“疗伤专列”小辑>>>海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3-23 17:2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镇空 于 10-4-5 17:51 编辑

       一号     竹林七贤之向秀之

     《思旧赋并序》赏析  
(此帖以下基本为转帖,略改动。)         


        江苏 朱庆和
  
   [原文]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①,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②,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③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④。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予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⑤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⑥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⑦而写心!  
   【注释】①嵇康: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人,作过魏国中散大夫,后被司马昭所杀。居止:居住之处。②疏:疏远。这里指对世俗事务疏略。③曩:从前。④徂:往。⑤愍:同“闵”。⑥惟:想。⑦翰:笔。  
   

    [赏析]   
   这篇赋体文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向秀为怀念故友嵇康和吕安所作。此赋分为“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字里行间直陈直叙,除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外,对当时世情难以明言的悲愤也流露其中。可谓情真语切,悲愤交加,寓情与景,寄意遥深。  
   “序言”写向秀自己经过旧庐时闻邻人笛音,不禁忆起嵇康之死及其死前弹琴的模样。“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当时,亡友嵇康看看日影,临刑将到,便索琴弹了一曲只有他自己会弹的《广陵散》。其“远而疏”的从容气度,对临刑前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对屠杀者极度藐视的神情,活灵活现,如在目前。据《晋书》记载:“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所以说,《广陵散》是嵇康“临当就命” 索琴而弹出的绝响,是嵇康最后思想的凝结,也是我们了解嵇康生命意识的关键。有人说,嵇康“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罗宗强语),因为,琴声对于嵇康来说,曾经凝聚着“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的神仙情结。有了这样的心态,嵇康不会去顾及人生之途上到底有多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哪怕“寄余命于寸阴”,也不忘去弹奏“感天地以致和”的音乐,让琴声超越人生困境的诗性境界,去创化一种本然,去拓展一种空谷传响、长啸久绝。作者这样写嵇康惨遭杀害时戏剧性的动人表现,目的是歌颂亡友的德才和风度。  
   “主文”虚实相间,借景抒情,凄楚悲怆,涵咏不尽。“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此处用“济”、“经”、“瞻”、“息”、“践”、“历”等动词,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的举步维艰的处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方面又是通过特定时间的特定景物移情抒怀。鲁迅说,向秀写《思旧赋》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向秀绕一大段远路到山阳去,是为了凭吊昔日好友,而凭吊又是为了告别。这是因为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而当年,他与嵇康曾沿着这条路,往返于山阳与洛阳,寒风凛冽,往事如烟……如今好朋友嵇康曾经存在的地方,已物是人非。“叹《黍离》”、“悲《麦秀》”、“栋宇存”而“形神逝”。 故居、情景仍然是日落、音声如昔,但自嵇康死后,他的妻儿已迁居他乡,此处只留下了一座空宅。虽然栋宇还没有毁坏,而主人已经形神俱逝。远远望去,犹如荒冢一样凄凉。这些现实与往事,无不勾起向秀的极大伤感。此刻,向秀想起历史上李斯被腰斩的冤案:李斯临刑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史记》)李斯对儿子关于黄犬的一段临别谈话,读之令人鼻酸,这是血泪的怨愤控诉。向秀用此隐喻和类比,为嵇康鸣不平,故又忆及“顾日影而弹琴”之事。忽然,远处传来了嘹亮而断续的笛声,原来是陌生的邻人吹起了一首伤感的曲子,在这寒冷的黄昏,更是沁人肺腑的凄凉。于是,“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与开头“序”中描写的嵇康的身影与音乐联系在一起遥相呼应,同时也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移情手法。鲁迅曾经说过:“青年时期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原来,“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心境多么与之相似。有人也曾评说,“向秀作思旧赋,家国万端,生机变乱,不可胜说。然而郁结者,欲说还休,休又难止”。也许这就是抒情小赋动人心弦之处——“短歌微言不能长”(曹丕《燕歌行》)最好的诠释吧 。  
   总之,《思旧赋》以含蓄的笔法,表述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用简短的笔墨,隐晦曲折的表达自己哀伤激愤之情。尤其是“山阳邻笛”的典故,哀怨愤懑,情辞隽远,已经成为后世文学审美的意象之一。



      感慨:想我精神疾病界人士实人类文化史上的实力派明星群体(之一)呢。咱们别瞧不起自己,我先给大伙拉点亲人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0-3-25 11:20:37 | 只看该作者
想我精神疾病界人士实人类文化史上的实力派明星群体(之一)呢。咱们别瞧不起自己,我先给大伙拉点亲人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3-25 13:22: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捧场。其实本人愿郑重推出本帖。古今中外,三界五行;本人若不忙碌,若有粮草,若不犯病,但愿整它个林林总总,敬请期待。
本人拉亲人有生拉硬拽嫌疑,欢迎帮我侦探一下“亲人”的直系亲人有否、实力若何、可否欺负、可否协商,以免镇空好心办坏事、吃不了兜着走。
下期暂定“千里马”、或“巴别塔之犬”。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0-3-25 20:48:04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给学生讲古文时,也常常找到知音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0-3-26 13:40:25 | 只看该作者
                     二号       朱淑真          

(引自网文,略加编辑)
   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词人,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嫁给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工诗,嫁为市井民妻,不得志殁”。据《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除钱唐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诗人生平今已难详考。生前曾自编诗词集(《写怀二首》“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抹看”),死后散佚。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礼)辑为《断肠集》十卷,未几钱唐郑元佐为之作注,并增辑后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厘为两卷,作八卷)。此外尚有《断肠词》一卷行世。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
  但是,她的作品还是存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一般大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0-3-26 15:01:06 | 只看该作者
哈,喜欢真真,这些故事还不知道呢;
——所以说宋家天下好,即能出穷理尽性的士子,也能出这样的艳情女词人,试问,现在女诗人敢么?会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0-3-28 06: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镇空 于 10-3-28 06:28 编辑

朱   淑  真 (真姑奶奶也)  作   品   小    辑

            一、浣溪沙

               清明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二、生查子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三、生查子

  (世传大曲十首,朱淑真生查子居第八,调入大石,此曲是也。集中不载,今收入  此)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
  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四、谒  金  门

              春  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五、江 城  子

              赏  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 和   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六、减字木兰花

           春     怨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七、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八、鹧鸪天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鬥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縻与海棠。

                       九、  清平乐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十、  点绛唇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芳心已逐。泪眼倾珠斛。
  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鸳帏独。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

                       十一、  蝶恋花

                           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十二、  清平乐

                        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十三、  菩萨鬘

                          秋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十四、  又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我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十五、  鹊桥仙

                           七夕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十六、      菩萨蛮

                           木樨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十七、    点绛唇

                            冬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
  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恁萧索。春工已觉。点破香梅萼。

                      十八、  念奴娇

                        二首催雪

  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六花翦就,不知何处施设。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十九、      念奴娇

  鹅毛细剪,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玉作楼台,铅镕天地,不见遥岑碧。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
  争奈好景难留,风僝雨僽,打碎光凝色。总有十分轻妙态,谁似旧时怜惜。担阁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狮儿隻。梅花依旧,岁寒松竹三益。

                    二十、     卜算子

                           咏梅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二十一、  菩萨蛮

                          咏梅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二十二、  失调名

  王孙去后无芳草。

  
                       二十三、     西江月

                          春半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二十四、     月华清

                          梨花

  雪压庭春,香浮花月,揽衣还怯单薄。欹枕裴回,又听一声乾鹊。粉泪共、宿雨阑干,清梦与、寒云寂寞。除却。是江梅曾许,诗人吟作。
  长恨晓风漂泊。且莫遣香肌,瘦减如削。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况天气、妆点清明,对美景、不妨行乐。拌著。向花时取,一杯独酌。

                       二十五、  浣溪沙

                          春夜

  玉体金钗一样娇。 背灯初解绣裙腰。 衾寒枕冷夜香消。
  深院重关春寂寂, 落花和雨夜迢迢。 恨情和梦更无聊。


                        二十六、  阿那曲

  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0-4-5 17:5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镇空 于 10-4-5 18:07 编辑

                                 三号       海      子
     1964年3月26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
     自杀原因
     除了情感受挫、其他人际原因;根据海子死后一些诗人和作家发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海子死后,关于海子诗歌的水平问题,也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论,有人说他的诗是伟大的诗,有人说他的诗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
  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的说法。有关海子之死,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也许他的一些说法是最为可靠的。另外一点就是,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这里面包括另一位北大诗人戈麦和更为有名的顾城)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这也表现了诗人西川的良好社会责任感。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独的海子,死后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意。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一个诗人自杀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对诗人自杀的原因。人们有许多解释。四川诗人钟鸣在其文章《中间地带》里。把海子说成是一个奔走于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间的人,认为海子在两个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让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中间地带。上海评论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诗人: 海子与骆一禾》一文中 ,赋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仪典意义 ;于是海子成了一个英雄,成了20 世纪末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象征。有人将海子与屈原王国维朱湘 、甚至希尔维亚·普拉斯扯在一起。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论文似乎稍显得形而上学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
    (根据悠哉在专著《海子诗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虑过八种自杀方式,分别见诸他的诗作。第一、二、三、四种,是“投水”、“斧劈”、“上吊”和“开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0-4-5 20:5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4 19: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