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功能又称神经认知功能,指人脑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也就是由大量分工不同而在结构与功能上密切相关的神经元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所具有的一系列功能。包括分辨、整合信息并对之进行加工处理,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综合能力,包含视觉追踪、工作记忆、逻辑推理与计划能力等几个方面。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运算、时间、空间定向、结构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执行能力等方面。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轻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到严重的痴呆。既往认为,情感性精神障碍作为一种非衰退性功能性疾病,即便病程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但经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状态。但随着国内外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普遍认为情感性精神障碍伴有认知功能损害。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以下简称为双相障碍)也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
影响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
疾病因素
双相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了双相1型、双相2型等不同亚型。每个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病程发作特点和严重程度。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否也存在差别,近年来也受到关注。Malhi等对比研究了双相1型患者和双相2型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特点。发现各亚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尤其突出的是语言记忆力、执行功能和注意力的损害。其中双相1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最重,双相2型则介于双相1型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然而在临床观察中,双相2型的患者在发病之初病情表现虽然不如双相1型严重,但双相2型患者常要经历长时间和程度较重的抑郁发作,同时会有持续存在微小抑郁症状残留。这些亚临床抑郁症状可以去解释为什么双相2型患者会有那么多关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诉,甚至可以延续到这些微小的情感症状被控制后,从而导致双相2型患者社会功能预后不良。另外,还有很多疾病因素被认为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如:发作次数(特别是躁狂发作次数),住院治疗次数,病程,慢性化等。Martinez等发现双相患者不管是否合并精神病性症状,其认知功能损害都是存在的。在临床调查中发现,有精神病史的双相障碍患者既往发作次数和住院治疗次数较没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多。
药物因素
正如前面提到的双相障碍患者处于药物治疗后的间歇期却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是否药物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不良的影响还有争议。锂盐作为治疗双相障碍的经典药物,早在1985年便有人关注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在长达6年的纵向跟踪调查中,没有发现服用锂盐的患者和未服用的患者在认知障碍上存在差异的证据。同时Senturk等为深入了解单一锂盐或丙戊酸钠药物疗法对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形式,选取17例用锂盐治疗后的间歇期患者,11例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后的间歇期患者,以及2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发现患者组的即刻语言记忆都受到损害。提示要么锂盐和丙戊酸钠对认知功能造成的损害是相同的,要么认为认知功能的损害是双相障碍的内在本质,和药物治疗无关。进一步的证实需要大样本的间歇期单一疗法患者长期纵向调查研究。同样,抗惊厥类药物也几乎没有发现其对服用者认知功能有损害的证据。许多学者认为抗精神病药物既不会改进认知功能,也不损害认知功能。有的学者也认为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比传统药物更能改善认知功能不足,尤其是用于维持治疗某些以躁狂发作为主的患者。提示药物可以缓解临床症状,维持治疗可以预防复发从而阻止认知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生化代谢因素
最近的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的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较正常人高,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这可能与间歇期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keyword]: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