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錢是高尚的行為!」「手續簡單,只要5分鐘就可拿到卡」…。為迎接e世代年輕人進入消費市場,國內各銀行最近瘋狂發行現金卡,一夕間,借錢成了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然而,人手一卡之際,醫師發現不少精神官能症患者克制不了衝動,趕時髦辦現金卡,再拿著大把鈔票上街血拚,最後還不起錢而須由家人出面善後。
25歲的林小姐,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罹患躁鬱症的她,只要不發病,行為舉止一如常人,目前在一家私人公司任職,月薪3、4萬元,生活過得平平淡淡。問題是,一旦躁症發作,她就變了一個人,不僅話說個不停、精力旺盛、情緒high翻天,還克制不了上街購物的慾望。
正因如此,林媽媽早已將她的銀行存摺、信用卡及現金全都保管起來,以免她發病後行為失控、亂花錢。沒想到,林小姐看了電視上現金卡的廣告後,壓抑不了那股花錢的衝動,一口氣申辦了三家銀行的現金卡,預借8、9萬元現金,瞞著媽媽衝進一家精品店,買了三個平時捨不得買的名牌皮包,並大方地將其中一只送給朋友。朋友收到貴重的皮包後,覺得不對勁,立即通知林媽媽,這才阻止她繼續血拚的狠勁。
台北市立療養院社區精神科醫師劉宗憲表示,躁鬱症盛行率約1%;換句話說,台灣地區約有23萬名患者,其中半數會重複發病,另一半則一生只發病一次。這些患者平常舉止正常,當躁症來襲時,情緒高昂,言行誇大,自覺能力很強,慷慨,亂花錢,活動量大增,睡不著覺,話多到即使面對陌生人也說個不停,且有滿腦子不切實際的計畫,完全變了一個人。
他就收治過一名女患者,發病後就往外跑,一腳踏進房地產的接待中心,在銷售員極力推銷下,一高興就訂了3戶預售屋,當場還付了訂金。回家後,另一半發覺不對勁,趕緊帶她就醫,取得躁鬱症診斷證明,再趕到接待中心退掉房子。
事實上,除了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等患者也偶有「驚人之舉」。劉宗憲日前接觸的36歲李先生就是精神分裂症病患,失業在家一段時間,均仰賴政府福利補助過活。不久前,他認識兩名常在寺廟附近閒晃的「朋友」,在他們慫恿下,拿證件到銀行辦理信用貸款,輕鬆貸得 10萬元,一群朋友於是整天吃喝玩樂,甚至還流連風月場所,所有開銷全部由他「埋單」。
過沒幾天,當他將10萬元花光後,那群朋友也隨之消失無蹤,怎麼找也找不到。面對銀行三天兩頭的追討欠款,李先生除了向醫師訴苦外,別無他法。
北市療醫療副院長宋成銘表示,大多數患者發病前均有跡可尋,比如話突然變多了、心情好得不得了及精力充沛。此時,親朋好友若能及時發現,並立即陪同就醫,應可阻止他們做出一些蠢事來。一名在北市228紀念公園附近開金飾店的患者,一發病就猛打折扣。每次只要看到店門口掛了10週年慶的促銷招牌,他就立即打電話給這名病患的母親,「你的兒子又發病啦,快點帶他來看我吧!」
劉宗憲強調,雖然「借錢是高尚的行為」,但其前提應是「有借有還」。這些精神官能症患者既然欠缺自主行為能力,銀行業者就不應毫不保留地發給現金卡或給予信用貸款,否則後患無窮,受害的也將是無辜的家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