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上上一部分
转帖 臣服于痛苦
昨夜,忽接到了久不联系的C女士的电话。C女士的神经症状导致她常年腹泻,倍感痛苦。当然,她本人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功能性腹泻,但换一个名称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重要的是,她因病而痛不欲生。她是森田书中那些典型患者中的一位。当她寻求我的帮助的时候,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对她无能为力。一方面,她的年龄足以令她难以相信任何人的话,另一方面,她是确确实实长达二十多年的患者,以森田正马的话来说就是神经质患者。
使用精神分析,我试过了,可不见有什么效果。她全心全意地专注于自己身上的病,夸大自己的痛苦,让与她接触听她诉苦的人以为这是一个濒临自杀的人,可是,像她一样患上类似病症的人几杀的几率是近于零的。她,看起来在全心全意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式——治好她的病。看心理医生,看中医,吃药,甚至住院。在她出院后跟我联系,她说自己好了。我说你好了我也很高兴,内心却觉得事情远非如此简单。果真,过了两天,她就告诉我自己的病又复发了。
她虽然看起来在寻医问病,痛苦不堪,可是她的行为却是让自己专注于病,活在病中。这是她的病态人格给她的生活方式,其潜意识的目的是要让自己永远可以受到家人的关注,成为父母丈夫甚至女儿的关注的中心,他们永远为她操心,她的“病”可以令她永远保持一个长不大的需要被人照顾的小女孩角色。回顾她的成长经历,我们就能够清楚看到她一直非常享受成为众人焦点受宠的小女孩,一直到了需要工作的年龄,她开始需要依靠自己。她很幸运地遇到一位非常宠她的先生。不幸的却也是这点,假如她没有遇到一位宠她的先生,她就不得不凡事依靠自己,或者会建立起一种较为独立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如今,她的虽然年龄不小,心智却并没有成熟,潜意识中她仍然需要周围最亲近的人把她当成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女孩。她的依赖性也表现在她面对问题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这个病。她觉得自己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人,然后把自己这个病是否能够治好的责任推给他,自己则不需要负责任。因为她从来没有学会自己去担当,去负责,没有学会独立,也没有成熟。
她告诉我森田的书对她没有作用,看起来像她写的童话故事,一点都不真实。其实她没有意识到,她爱写的童话故事,潜藏了她不愿意去面对真实的世界,宁愿永远是那个童话王国里和小时候倍受父母兄长宠爱的小公主。无论是写作这个过程还是写作的内容,都是她潜意识的表达:我不想去面对现实世界中,那些我不喜欢做的事情,无论是工作,还是做饭。这是一种逃避的方式。神经症性的腹泻更是她潜意识的另一种表达:我病了,需要照顾,需要被呵护,需要你们的关爱和关注。尽管她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努力想要治好自己的病,可是怎么治都无法治好。因为我深知只要她的病态人格一天不健全起来,她一天不能够面对现实和学会承担责任,她的病就不会好。
致力于消除痛苦的人,往往被痛苦挟持。承认这份痛苦并且愿意带着它生活下去的人,往往得以解脱。
我越是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探索,越是接触灵修的书,越是觉得无法进行心理咨询。因为我越来越明白,一个人若是要相对没有心理问题地生活着,这个人就要拥有相对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什么呢?不是完美的性格,不是阳光的气质,不是我们平常所了解到的一个看起来性格非常良好的获得所有人或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人。而是一个人能够臣服于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面对现实,接受完整的自己。
接受完整的自己意味着,接受自己的阳光面,也要接受自己的阴暗面。我所遇到的神经病患者中,无不不是意识层面无法接受自己的阴暗面而导致的。可是我跟他们说:接受你自己的全部(好与坏),臣服于发生在你身上的痛苦,你便可得解脱。这话对他们丝毫没有用处。那是根深蒂固的病态人格,那是长久以来深受压抑不得被意识层面认可的潜意识,你越是压抑,它越是扭曲,恶化,最终给你造成一个心身疾病。心病不除,身病不解。
最近我看到央视《百家讲坛》一位台湾教授在讲中国的《易经》,在中国的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了阴阳相济,八卦伦理。我记得我很小就对这个八卦图有很深的印像,那是黑与白两道相交成圆的一个图。它暗示了人类的阳光面与阴暗面,我们人类的生理与人格是与大自然相印一致的。月有阴晴圆缺,月亮在圆的那一瞬间已经在开始缺了。可是许多人却要求自己是一轮圆月,违反自然规律的结果自然是病态的。这位教授引用易经同时解开我最近读灵修书困扰的一个答案,我们在世为人可以圆滑处世,顺应万变,可是必须要内有规矩,我的理解是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