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一休老师的好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9-10-25 13:0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交恐怖症的治疗
  

一修老师您好:我患社交恐惧症长达20多年,主表现是面对人是总不能控制表情,显得紧张尴尬。尤其是在领导、自己钟爱的异性面紧张的重一些。在同事面前时比在生人前时表情更难控制。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能消除。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也读过弗洛伊德的许多著作,对神经症发病和治疗也了解一些,但无论怎样努力摆脱困境也无济于事。正象一修老师所说的“劲都使在了一个方向”,“自己和自然总在对抗”。曾咨询过心理治疗师但效果不明显。我20多年来内心世界苦苦挣扎的痛苦难以言表。我感觉到一修老师的治疗理念能给我帮助,带我走出困境,我决定接受醒悟治疗中心的治疗!(王民)
 
王民你好,我是一修,我们还是直接谈你的症状吧。
面对自己这样的心理症状,大多数人会有两种相反的极端的心理期望,一种是认为自己的症状有来自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童年经历,自己以前的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要想彻底改变现在的状况,必须得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改工程”,才可能完全的焕然一新;另一种则是期望能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心理学大师,给自己一种非常独特的立竿见影的启示或治疗方法,让自己能像发烧时打个退烧针就能立刻退烧一样,发生即刻的突变,变成自己心中所期望的心理状态和社交表现——这两种想法与事实的真相都是不相符合的。
就你的症状而言,我们需要放弃一切烦琐的顾虑,放弃想要改变它必须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和一个所谓非常系统的治疗方法的想法。解决你的这种情况的整个核心就是我们如何正确面对内心的恐惧、不安、害羞等情感体验的问题。这完全是一个如何正确按客观心理反应规律办事的问题,完全是一个“心理操作”上的小技巧或心理学上的小训练。
无论面对一个怎样的社交场合,当我们内心出现恐惧、紧张、不安、害羞等情感,我们对待它只有两种态度可以选择:
一、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我想甚至也是你二十年一贯的已经“老掉牙”反应。——我们内心有一个期望,有一个理想,希望自己能在任何的社交场合与别人接触时都能做到内心镇定自若,表情自然生动,事情顺利,心情舒畅。这是我们内心时刻存在的一种理想和渴望,有这样的渴望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往往采取了错误的心理反应方式。当自己每次在社交场合或和别人接触时出现害羞的感觉,出现恐惧、不安、紧张等感觉,还有随之而来的表情上的不自然,而不是我们所期望的镇定、安然、平和、洒脱的表现。我们习惯立刻去用一种错误的心理反应态度去应对,我们立刻地谴责自己、诅咒自己,立刻想用自己的意志力去遏制和扼杀这些令人讨厌的心理情感的出现,立刻在内心或在外表上拿出一副和它决斗的架势。斗争的结果,我想你现在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越是和这些情感斗争,这样的情感就越是在自己的内心激烈起来。弄得自己最终面部肌肉越来越不可控制地不自然。这种心理反应方式就是我们过去所犯的唯一的错误,注意我说的是“唯一的错误”。
二、那么我们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态度或心理反应方式来面对这些情形的出现呢?其实很简洁: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承认和接纳自己的表情不自然,承认和接纳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承认它—接纳它—感觉它—吸收它。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当我们遭遇一个比较重要的社交场合,我们内心感到了恐惧和不安,我们担心自己的表情会害羞会恐慌会不自然。越是重要的场合越想表现得镇定自若,而对负面表现的担心和恐惧也就越强烈。我们以前的错误就是一直认为,要想表现得自然镇定就必须先将自己内心任何的恐惧和不安驱赶走、扼杀掉。于是你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如何控制和扼杀自己内心的恐惧上,集中在如何用意志力控制住自己紧张的表情而显得镇定自若上。但恐惧是伴随着你的欲望而出现的一种副产品,是一种客观能量,是不能被扼杀的,于是形成你所说的自我角斗的恶性循环。正是由于这种一贯的长期的错误心理反应方式,使本来自然的恐惧感受,使本来偶尔才出现的面部表情不自然的情形超过了它一般的、“正常的”的程度和范围——最后形成一种“固着的”社交恐怖症状。现在,当我们内心出现任何的恐惧、紧张和不安情绪,我们首先承认它的合理性,然后接纳它。就让自己的内心是充满恐惧的,我们可以内心充满着恐惧而尽量表面上若无其事的去社交。即使自己的表情偶尔有一些失态,我们也接纳它是一枚硬币的另一面,有镇定自若就会有局促不安,只有这样习惯去接纳和吸收恐惧的能量,习惯允许自己的表情不自然,我们才能逐渐打破那个自我角斗的恶性循环,而获得自如的社交表现和自然的社交能力。
这里最大的难点就是为什么我们接纳自己“不好的”表情,接纳内心的恐惧和紧张,紧张和恐惧怎么就能蜕变消失。让自己恐惧就能不恐惧?!允许自己表情不自然就能变得表情自然?!这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得想一个办法将任何的恐惧杀掉才行;我们必须控制住自己的“不好的”面部表情,才可能有好的面部表情。只是接纳它们,它们就能消失,这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奥秘,只有东方心理学承认这个奥秘,或者别说得那么玄乎,那么上纲上线,它就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学上事实。你在另一条路上已经碰了壁,已经努力了20年,已经碰得头破血流了,为什么不试一试另一个方向另一条路呢?其实这是解决你的情况和解决任何社交恐怖症的唯一途径。至于这里面的更为深入一些“哲学”道理我们会在神经症患者的心理修养里有比较详细阐述和探讨。
为了帮助你能更明确的去“心理操作”,我们再设想一个具体的社交情景:今天你必须去给学生上一堂课或去和领导商量汇报一件事情。由于自己的社交恐怖问题,你甚至想找一个理由推脱和逃避。我们说逃避是绝对不允许的,以前你不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表情恐怖,一次次的努力带来的是一次次的失败,所以你想到了逃避。但是现在你明白了不是去抗拒,而是去接纳,而这种接纳的艺术和技巧必须在不断的实践和体验中去把握,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彻底知道它的奥秘,彻底认识到“接纳就能蜕变”的心理规律。现在我们将每一次这样的情况当成一个机会,一个以全新的心理态度来面对它的机会。——还没有出门以前或者还没有到达教室,以前的你就已经开始担心了,我想你每次都要下决心,自己一定要镇定而自然,自己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并且在心中一遍遍地预演。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技巧就是有意识的改变自己总是预演的习惯,让自己的身体和头脑到时候自己去做出反应。这是一个需要有意识养成的重要的社交心理习惯,不要去预演。我们的手不注意靠近了火,手会立刻做出躲开的反应,其中并没有头脑参与的过程存在:火是烫的——我的手感觉到了疼痛——我必须让自己的手离开——不然我的手会被烧坏——所以我决定做让自己的手离开火的动作,这样的烦琐思维预演过程是不存在的,相信我们的身体自己会做出适当的反应,你自己的过多参与反而阻碍了那个自发性。当你和讲课或和别人谈话时又意识到自己的表情“不自然……窘迫……害羞”等等自认为非常不好的表情时,这时你以前的心理反应就是“哎呀,怎么又这样?必须控制它,别人会怎么看?必须立刻克制住它!必须立刻改变它!”而当你发现无论如何也克制不住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时候,就只有盼着赶快结束谈话和讲课,赶快逃离了。现在我让你做的是就让自己是表情不好的,不管出现任何不好的表情,不要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对它做任何事情。你知道别人好像看到了自己的表情,你也看出了别人对你的表情的反应,但是你可以允许自己镇定自若地继续谈要谈的工作和话题,可以镇定自若地起码是“装作镇定自若”继续讲课,而不管自己内心忍受着如何巨大的恐惧紧张的波澜!要理解,要在实践中反复体会这个要领:我们内心恐惧,我们表情不自然,我们怎么又能镇定自若呢?你能!你完全允许自己面部表情的不自然,你完全允许自己内心存在着恐惧,你完全忍受着别人的眼神而继续谈你的工作,讲你的课,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克制和摆脱自己不好的表情和内心的紧张就是镇定自若。
完全允许自己表情不自然地继续与人交谈,就是镇定自若。而你持续以这样的心理态度去反应的结果就是越来越自如的社交和越来越少的表情不自然的发生。而如果你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扼杀不好的表情和内心的恐惧,你就会永远被它们死死纠缠。你想我必须完全摆脱和扼杀掉我的内心的害羞和恐惧,才能去社交去工作,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这些情况只有用正确的心理反应方式不断在实践中去体会前进才能最终彻底蜕变,没有任何其它途径。
我知道在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但是需要你仔细的阅读和领会我所说的,不要求自己立刻就做得非常绝对,会有一个过程,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甚至是磕磕绊绊的过程,但是永远不要偏离航道,永远不要再回到错误的道路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接纳就能蜕变”的核心。你通过这条路的走出是永远的走出,当你体会到了接纳的奥秘,则会对自己生活中的许多其它问题产生新的认识。
勇敢和勇气是需要的。
但我们是勇敢地承认和允许自己内心怀着恐惧去坚持正常的行动和生活呢?还是勇敢地和自己内心的恐惧做殊死的斗争?躲到一个角落里斤斤计较于内心任何恐惧和不安的存在,那才是真正的胆小鬼。
洒脱自如是需要的。
小心翼翼地去掩饰和控制自己任何不好的表情和表现,不是潇洒自如;慨然包容自己和他人偶尔不当和不理想的社交表现,才是真正的潇洒自如。
那些处心积虑地克制和掩饰自己的神经质的人,都掉进了神经症的泥潭。
那些善于承认自己的缺点,释然表现自己的神经质的人,却摆脱了任何神经症的困扰。
深刻理解和把握——勇敢实践——循序渐进、耐心、一定的过程、一定的时间——渐变——最终彻底的蜕变。

穷思竭虑真痛苦
一修老师您好!我患了强迫性穷思竭虑症,至今已15年。他吞噬了我的才华,浪费了我的青春,现在仍无法自拔。我的问题是:脑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无法解决,特别是铺天盖地的“为什么”我回答不上来就痛苦万分,因此我就逃避学习工作,但是带来的是更大的痛苦。从92年起我就知道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非常有效,我想方设法找到了现已出版的森田疗法书籍阅读,但到现在为止仍然未能克服这恶魔。我的症状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无时无刻头脑中不产生杂念——坐标系是怎么回事?句子里的词作什么句子成分?我为什么能听懂别人说话?乘法是什么原理?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我能解决,有的我没能解决,解决的我也认为他不该出现,没解决的我万分痛苦,就这样,我一学习工作就出现这些问题,又解决不了,天天解决天天出现,每天杂念如排山倒海向我袭来,我现在完全被他们包围了,我的全部脑力精力全耗于解决杂念上了;与此同时,我就逃避杂念,随之逃避学习工作,但我生的欲望太大,逃避使我遭受更大的痛苦。
森田理论告诉我:要事实为真,要忍受痛苦为所当为,要顺其自然,但一接触到实践,这些名言在我心中却一触即溃,不解决这些杂念我感觉根本无法学习,学什么也学不进去,也理解不了,要顺其自然真比登天还难。如上所述,顺其自然不能,杂念又解决不了,我真是掉进了万丈深渊。烦请一修老师告我该如何面对症状,该如何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小永)
 
记住——不是忍受,是“接纳”或者可以再进一步去“觉知”它。
森田正马的本意是对的,但是由于森田本人并没有经历过典型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折磨,所以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表述上并不是很明确。他已经知道了那个基本的方向,但是他并没有将那个核心正确而具体的强调和阐释。另外还有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原因,国内翻译的所有森田正马的著作都将顺其自然具体解释为“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忍受!关键是患者怎能忍受得了。“忍受”的态度依然是抗拒,一种被动的抗拒,而强迫症的特征就是它的“强迫”性,是你根本抗拒不了。我说过“在神经质症的精神世界里,钢铁般的意志也会被扭裂”。醒悟心理操作疗法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诚心诚意的接纳和正确的觉知是彻底蜕变神经质症的根本途径。
强迫症患者的根本问题是自己的头脑好像不受自己理智控制地出现一些明显不合情理的、没必要的甚至是奇怪的、荒诞的、匪夷所思的念头;或者退一步讲,那些念头看起来有一些道理,但是我们不是理性地去想,而是被强迫地想、无奈地想。
通常我们面对这种情况所做的一切的努力都是:拼命地、一千次的下决心地、拿出一百二十分的意志力去克制自己不要去想……但换来的结果却是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更加剧烈的发作。足以使你痛苦异常、惊恐万分、草木皆兵、焦头烂额。
但你是否意识到,你内心还有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强迫症、没有任何焦虑、没有任何恐怖的“完全健康的你”的存在。黑板上的白色粉笔字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到、意识到,是因为白色的笔迹有一个黑色的背景存在。你之所以感到痛苦,你之所以要寻求治疗,你之所以渴求改变,是因为在你里面还有一个有别于这些病态思想的“健康的你”的存在。正是因为这个“正常而健康的你”的存在,你才能意识到你的一百二十种症状——不管这些症状是多么复杂、多么难以令人理解。真正的疯子从来意识不到他的疯,不管你有多少症状,多少不合理的想法,但你不是非理性的,因为你能意识到自己一切的非理性。
谁意识到自己这一切的非理性?它肯定是有别于这一切的非理性的另外的东西,如果白色粉笔字写在白色的“黑板”上,我们将看不到它,意识不到它。谁在写这些求助信谁在叙述这一切的病态,肯定有一个健康而理智的旁观者,一个有别于你叙述的一切病态的东西。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努力就是让你发现这个“健康的你”的存在。
把你写这封信时的状态运用到症状发作时,运用到事发现场。当你的头脑中“乌云”又起,你就像写这封信的时候一样、就像你电话中向我叙述症状时一样,用那个完全没有被污染的、健康的意识来观看头脑中的这一切非理性思想的发生、发展、争斗、辩解、纠缠……不要去试图改变它,不做任何改变的努力,不要参与进去,只需要接纳它的存在,后退一步——不加评判地“看”。
停止一切抗拒和控制的努力,就让这种思想冲突在自己头脑的天空中存在,就像一片乌云来到我们头脑的天空,我们不去和乌云缠斗——头脑的天空永远不会因为乌云而被玷污。而如果你去和乌云搏斗、纠缠,只会造成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且乌云并不会因此有一点儿消减和消散,反而搅得天空更加黑云翻滚,电闪雷鸣。不管这场头脑的游戏什么时候开场,我们要学会只是看着它“游戏”、甚至可以去欣赏。两种态度,两种结果,对于长期“困兽犹斗”的你来说这种结果可能说是神奇的,需要的只是一些时间和耐心。
头脑里可以有各种各样非理性的念头,它自己不能“自觉”,但你能“觉知”到它一切的伎俩和疯狂。你能“看到”、你能觉知到自己头脑中的一切的“乌云”——你在“这”,那些“乌云”在“那”。面对你的头脑中的这些“排山倒海”的杂念,你可以有两种选择:
1、你与它殊死搏斗。你要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将所有这些讨厌的“不速之客”全部扼杀或驱除。但是你发现自己无能为力,而且你发现那简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越是抗拒,这些念头越是频繁和强烈。你几乎要气馁了,但是在没有“醒悟”之前,除了和它做不懈的斗争,你还能做些什么呢?后来你开始“忍受”,但你内心依然不甘,你依然在斗争,只是一种比较不积极的斗争,而这种忍受往往又是那么的“忍无可忍”。
2、从现在起,我们诚心诚意地接纳并觉知它。不管如何非理性运转的头脑,我们没有必要做任何与头脑相抵触的事情。不要立刻地冲进去加入那场战斗,用意志去克制是战斗,试图通过分析来驱赶它也是另一种战斗。这种战斗这种对抗由谁来做?那将是头脑与它自己的对抗,就像你要试图用自己左手扳倒自己的右手。不要试图去阻止自己头脑中任何非理性的思想,只要去“觉知”它、“观看”它;稍微后退一点,像看游戏一样和它玩,放任它,允许它有充分的自由,它想跑多快就跑多快,它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你只是看一场游戏一样观看着它,不要参与进去……事情将慢慢蜕变,事情将慢慢变得不一样,没有了你的参与和支持,这场游戏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这就是醒悟心理操作疗法整个的奥秘和诀窍。这看起来有一些难点和不合逻辑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只是“接纳”和“觉知”它,它就能消失。其实你的头脑之所以持续“疯狂”正是由于你自己的参与和斗争,是你在给它供给养份,不是任何别的什么人。你的不参与你的“旁观”,就能完全切断它的血液供给,当它耗完最后的那一点儿惯性,就会自动的萎顿倒地,消散无踪。
从我自己蜕变的经历来看,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突变,所以我说“蜕变”。一个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所谓顿悟是存在的,但蜕变的历程还是需要的,施行醒悟心理操作最要紧的一点就是“耐心”,你只是“接纳”和“觉知”,我们只是耕耘,让开花和结果自己到来。目的是明确的,渴望也是允许的,但我们必须将这种渴望埋得足够深。
“我就逃避杂念,随之逃避学习工作”——逃避是根本的错误,你的脑袋长在你自己的脖子上,你能逃到哪里呢?可以在允许自己在强迫症的干扰下,坚持学习、工作和正常的生活,而且这也是真正蜕变症状所必需。你也许立刻说:这不可能,我必须先解决掉强迫思维的问题,才能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强迫思维,对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造成影响。但我们可以让头脑中存在着杂念而同时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只要你不强求自己必须是“十分”投入的学习和工作,不要求自己是最大限度的高效率。甚至有时感觉效率很低,也要去在彻底理解如何正确面对强迫思维的基础上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通过接纳和觉知的治疗原则,我们知道要先允许受干扰,以后才能不受干扰;先允许低效率,以后才能恢复正常的效率或高效率。
这里我们可以顺便说一说禅学历史上那个著名的神秀和慧能之争。我一般情况下真的不愿意牵扯进这些内容,因为狭隘的教育或者因为一些错误的文艺宣传,使我们对这些内容总是感到讳莫如深。谈到这些不但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理解,反而会使一些患者觉得很疏远。但是东方心理学的一些内容确实能给我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启示。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身如明镜台;勤勤常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强迫症的现象里,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头脑看作是所谓的明镜台,一切强迫念头就是那些尘埃。从这个著名的禅宗典故可以知道,即使是在东方,从古至今就有一股强大的习惯势力来教育我们要通过常常去“拂拭”的办法来驱除和扫尽这些尘埃。但是你已经体验到正是这种“勤勤常拂拭”才使自己心中充满了更多的尘埃。现在绝大多数的心理治疗者都在研究如何去“拂拭”尘埃的方法,研究如何更有效率的去“拂拭”,这种南辕北辙的做法从古至今就大行其道。当我们只是允许自己头脑中的各种念头来去自由,当我们只是允许心中任何情绪起起落落,而我们只是接纳、觉知和观照着它,这个觉知和观照的意识,就是那个“无一物”,这才是正确而有效的途径。
关于这些所谓禅的内容,我就是这么一说,你就是这么一听,能体会理解多少就体会理解多少,如果觉得和自己很“疏远”,就主要去看我前面所说的那些通俗具体的内容就可以了。最后要提醒的是,善于领悟的自我智慧、善于尝试的不断实践、善于等待的理解耐心——真正的蜕变会在你不知不觉中发生。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些艰难和迷惘,但当你将来某一天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会发现这一切原来就是如此的简洁和清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9-10-26 17:1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8: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