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躁狂抑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或双相心境障碍。据统计,患病率约为1%,也就是说每一百人中有一名患者。它的特点是周期性发作。一般每次发作2周到数月。有的先是抑郁期,其症状表现与抑郁症(单相)没有区别:情绪低落、兴致缺失,早醒、食欲减退、甚至消极自尽。抑郁情绪一般持续2周以上,一天中几乎大多数时间都抑郁(不是一会儿开心、一会儿不开心),特别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生活再也没有意义。然后,情绪自行恢复正常;或直接、或过一段正常生活后,进入躁狂期(实际上,应该说是‘兴奋’,‘躁狂’这二字不太确切),患者自己觉得心情愉快、情绪高涨、说不出的高兴,用不完的精力。有的患者热衷于助人、做好事。有的乱买东西、乱花钱。有的自以为是伟大人物、能力高强(但不会让人觉得荒谬可笑)。有的整天忙忙碌碌,一件事情没做完、又去做另一件。言语增多,要让他一个人讲、而且讲个没完,但是内容连贯,与他人有交流,而不是自己对自己‘自说自话’。有时,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会转移话题,但是内容没有破裂散漫。他的高涨情绪会感染别人,往往使听众哄堂大笑,而不会让人感到愚蠢或莫名其妙。一般不会打人,不会摔物,不会搞破坏,除非受到实在极不公正的待遇。晚上不是失眠,而是认为自己精力旺盛、不需要睡眠。他们肯定没有被害妄想。一般不会有幻听;仅有个别患者在极度兴奋时,可能听到“你真伟大”等很简短的、似乎是幻听的声音。只有极少数病例会达到极度严重的狂躁、家属无法照看的地步。大约2周到数周后,会自行好转,恢复正常。也可能直接、或过一段正常生活后,进入另一个躁狂期或抑郁期。在每个周期之间,他们的表现与正常人毫无区别,而且有充分自知,能够认识到“啊!原来自己曾经精神不正常了”。但是,即使自己想不再复发,也无法预防下一周期的发作。至于发作周期的长短、和间隔的长短,各个不一,没有一定规律。有的一年发几次,有的几年发一次。有的连发几次抑郁,有的连发几次躁狂。有的躁狂很轻,只是稍微兴奋而已。有的抑郁很轻,只是稍微不开心。最近,国内外、不少医生有扩大躁狂抑郁症诊断的错误倾向,说什么“混合型躁狂抑郁症”、什么“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抑郁症”,实际上,都是经不起考验的。考验是不是躁狂抑郁症的试金石是:1)发作之间的间隔期,是否完全正常?特别是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但是必须具有的、特别重要的条件是“当时不吃抗精神病药”;否则精神分裂症也会完全恢复正常。2)不吃抗精神病药,单吃情感调整剂,便能保持半年不复发。这一点,精神分裂症就办不到了。
至于治疗,最好的办法应该说是应用“情感调整剂(心境调整剂)”。原先我们把这类药物称为“抗躁狂药”,后来发现它们对抑郁也有一定效用,所以改了名称。这一改、可改坏了,有些医生就把它们乱用,竟顾名思义地认为它们可以调整各种情感!哎,可叹!近年来,国内外药厂为了推销药品,把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都说成是能够治疗躁狂抑郁症的药。它们变成了“万能药”;遭害的、还是病家!更有甚者,有的医生申请到了有关躁狂抑郁症的科研经费,便把不少精神分裂症病人诊断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抑郁症”;岂不知,这不但害了病家,还糟践了科学!
正确的治疗、来源于正确的诊断。如果的确是躁狂抑郁症,必须应用“情感调整剂(心境调整剂)”,例如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它们的效用出现得比较慢,至少2周以上、才开始见效。所以,实在太兴奋的话,可以在应用它们的同时,应用一些抗精神病药‘压一压’,什么种类都有效。等兴奋情况有所好转后,就予停用;单用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就可以解决问题。以后,便用它们维持,预防复发。
我建议随便哪位被医生诊断为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双相心境障碍)的家属,把这篇短文打印后交给医生,让他参考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