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相情感障碍一般看来是遗传因素起很大作用。但是,近年来也有理论认为遗传得因素比一般认为得要小得多。请看cocofu得资料。
双相情感障碍的家系研究早在1929年至1954年就开展过,当时不区分重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仅报道躁郁症病人亲属的躁郁症患病率。过去30年的家系研究,方法学更为严谨,进行双盲、对照研究,调查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正常对照组一级亲属的患病率。这些研究皆提示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有家族特点。大多数研究提示,在双相情感障碍和一些抑郁症病例中有家族联系。双生子、寄养子研究结论一致,提示遗传因素而不是环境因素在双相情感障碍病因中占重要的地位。
双相情感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用遗传连锁分析来确定是否有基因影响,至今已发现与本病有联系的基因组区域有X染色体的红绿色盲位点、11号上HRAS1位点、9号ABO血型区相邻的基因、18p11-23、21q21-24等,但由于这些结果未能得到一致的重复,所以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精神病遗传学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增进对病因、病理机制的认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也已显示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双相障碍父母的子女该病发病风险不会增加
2001-9-3 10:45:47 精神卫生信息网 陈大春译 邹义壮校
Westport CT (Renters Health) Angzz-根据发表在《美国儿童精神病学杂志》第九期的研究结果,患有双相障碍父母的子女,在他们的成人早期不会增加该病的发病风险。
研究者使用与心境障碍有关的问卷调查:发现这些儿童与普通儿童没有明显的差异。由荷兰Rotterdam研究所Majoleim Wals所领导的研究结果对患双相障碍父母的子女在青春期具有更高发病风险的假说提出了质疑。Wals医生和他的同事们对140名父母患有双相障碍的儿童就存在“行为障碍”与荷兰、美国一般儿童进行比较。该研究对象的年龄是在12-21岁之间。根据母亲的报告,研究者发现一些青少年的研究项目中,有此类情况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有稍多一些心境障碍。即女孩有更多的焦虑和抑郁。男孩有更多的易激惹。而对儿童本身的问卷调查即没有显示出比普通儿童有更多精神症状趋势。
事实上,一些来自儿童和他们老师的资料表明在精神和行为障碍方面。父母患双相障碍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有更低的患病率。一些母亲报告12-18岁的青少年有更多的情感障碍这一现象可能是源于双相障碍母亲自身报告的偏差。该作者解释说。对过去认为双相障碍父母的儿童有更高的患该病的风险,这一结论应该提出疑问。这是他们得到的答案。然而研究人员确实承认他们分析中的不足之处,包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同病人相关的家庭,显示有更多精神及行为问题儿童的父母都是从门诊被招募而来参加该研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