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王守仁和心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9-4-30 21:5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王阳明
[[姓]]: 王
[[名]]: 守仁
[[字]]: 伯安
[[号]]: 阳明
[[谥]]: 王文成公
[[封号]]: 新建伯
[自号]: 阳明子


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 [隐藏]
1 生平事迹
1.1 童年生活
1.2 思想演变
1.3 军事功绩
1.3.1 平定江西
1.3.2 擒获宁王
1.3.3 巡抚两广
1.4 病逝归途
2 哲学思想
3 圣贤之学
4 戒慎保真
5 乡愿狂狷
6 至理名言
7 文学天赋
8 书法造诣
9 广泛影响
9.1 忠实门徒
10 传世著作
11 相关遗迹
11.1 大陆
11.2 台湾
11.3 日本
12 参考资料
13 相关注释



[编辑] 生平事迹

[编辑] 童年生活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聪慧和才华。

他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表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如13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编辑] 思想演变
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进了道教的铁柱宫,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通养生之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此后他常常在各地和道士讨论养生的问题。

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当时相当于宰相的大学士李东阳笑着说:“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

嫉妒者议论说,这个年轻人若中了上第,必然目中无人。二十五岁再考时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

二十八岁礼部会试时,他考试出色,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王阳明早期尊崇程朱理学,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子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他在这段时期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编辑] 军事功绩

王守仁画像
[编辑] 平定江西
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方圆近千里。地方官员无可奈何,遂上奏明廷。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三月,守仁抵达江西莅任。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七月,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遂委以地方军政大权,准其便宜行事。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王守仁并亲自前往劝降。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


[编辑] 擒获宁王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宸濠之乱。王守仁将去福建剿匪时(无大量军队),所率部队行军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兵叛乱。因此王守仁积极备战,调配军粮,修治器械,然后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要求各地起兵勤王。

当时,王守仁最为担心者,就是宁王朱宸濠挥师东下,占领故都南京。如果南京失守,宁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同时也占了地利,那就不容易消灭了。王守仁虚张声势,利用假宣传假情报,扰乱宁王的视线,逼他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各路大军已经组成合围态势。同时使用反间计,使宁王猜疑自己部下的进攻南京策略。宁王果然上当,有半个月时间犹豫观望、不知所措,没敢发兵攻打南京。王守仁利用这一时机,做好了防守南京的准备,使宁王欲攻南京,已无可能。

七月,宁王率六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守仁这时已经调集了八万大军(主要为各地民兵与农民),对外号称三十万。有人指出应该急救安庆,王守仁说:“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敌军占领,如果我们越过南昌跨江救援安庆,就会腹背受敌。现在南昌空虚,我军锐气正盛,可以一举攻破。敌军听说南昌失守,定会回师来救,这时我们在鄱阳湖迎击他,肯定能取得胜利。”

南昌很快攻破,停了两日,王守仁便派诸将分五路迎击回援南昌的宁王大军。四路分兵迎进,一路设伏。交战以后,宁王大军很快腹背受敌,被分割成几部分,后又中了埋伏,惨遭大败,溃逃退守八字脑地区。宁王眼观局势不妙,急忙调九江、南康的精锐部队出击,王守仁派几路大军迎战并取南康。

这一仗打得相当激烈,是关键的一战。官军一度退却,王守仁部将伍文定立即斩杀了后退之人,命令诸军一决死战。最后终于打败了敌人,敌军退保樵舍地区,将大船结成方阵,宁王拿出金银珠宝犒赏将士,要求他们死力一搏。

但宁王军队的方阵被王守仁看出破绽,他决定仿效赤壁之战,放火烧船。第二天,宁王群臣聚集在一起,正在船上召开“早朝”会议,王守仁大军杀到,用小船装草,迎风纵火,烧毁了宁王的副船,王妃娄氏以下的宫人以及文武官员们纷纷跳水自杀。宁王的大船搁浅,不能行动,仓促间换乘小船逃命,被王阳明的部下王冕部追上擒获,宁王的其它文武大臣也成了阶下囚。不久,南康、九江也被官军攻陷,宁王之乱全面平息,前后只有三十五天时间。王守仁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1]。

后来,明武宗以“威武大将军朱寿”之化名出征,宦官有意释放宁王,让武宗与宁王打一仗并亲自俘获,借此讨好皇上。王阳明对宦官张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这样做会死更多人。最后协调结果是:让明武宗到了南京,再放出宁王让皇帝俘虏,高兴一下。

平宁王《记功碑》全文:

正德己卯,六月乙亥,宸濠以南昌叛,称兵向阙。破南康、九江,攻安庆,远近震动。

七月辛亥,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复南昌,宸濠擒,余党悉定。当是时,天子闻变赫怒,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

于赫皇威,神武不杀。如霆之震,靡击而折。神器有归,孰敢窥窃。天鉴于宸濠,式昭皇灵,以嘉靖我邦国。

正德庚辰正月晦,都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从征官属列于左方。





[编辑] 巡抚两广
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王守仁总督两广军务,击溃了瑶族和僮族等少数民族的地方武装。


[编辑] 病逝归途
两广役后,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于1529年元月10日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在归途中病逝于南安舟中。在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去世后被谥文成,封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后又追封为新建侯。


[编辑] 哲学思想
儒家
儒家思想
忠 孝 仁 义 格物致知
儒家人物
中国儒家人物
孔子 颜回 曾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邵雍 周敦颐 张载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罗钦顺
王夫之 朱舜水 曾国藩 熊十力

日本儒家人物
桂庵玄树 南村梅轩 藤原惺窝
林罗山 木下顺庵 新井白石
室鸠巢 雨森芳洲 祇园南海
石田梅岩 山下龙二 加地伸行

朝鲜儒家人物
王仁 崔致远 薛聪 白颐正

安珦 禹倬 权簿 李齐贤 李穑
郑梦周 郑道传 权近 李崇仁 吉再
徐敬德 赵光祖 李彦迪 李退溪 李栗谷

越南儒家人物
黎括 阮廌 潘廷逢 张定 黎贵惇
琉球儒家人物
程顺则 向象贤 蔡温
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十三经》
历史发展
中国儒学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经学
玄学 理学 心学 气学 新儒家

日本儒学
明经道 纪传道 萨南学派 海南学派

圣学 古义学 古文辞学
水户学 石门心学

朝鲜儒学
退溪学派 畿湖学派
越南儒学

琉球儒学

相关事项
六艺 诸子百家 孔子弟子 纲常

科举 书院 国子监 儒教 孔庙

儒家文化圈
“心外无理”

王守仁秉承陆九渊的学说,使陆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因此他们被称为“陆王学派”。陆九渊从“心即理”说出发,认为格物的下手处,就是体认本心。王守仁并不满意陆九渊的解释,他说:陆象山之学,“其学问思辨,致知格物之语,虽亦未免沿袭之累”。

王守仁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正如陆九渊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则明“天理”。故王守仁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知行合一”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王守仁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比如,当知道孝顺这个道理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和关心;知道仁爱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周围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他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对于朱熹的“先知后行”等分裂知与行的理论,王守仁在他学生编著的《传习录》中是这样理解的,古代的圣贤在看到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知上,而忽略了行,认为这样下去会造成浮夸的风气,于是开始强调要知,更要行,而后世的人就理解为要先知而后行,这就错误的理解了圣贤的意思。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把它作为校训的一部分。




“致良知”

王守仁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在五十岁时提出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唯求其是”

王阳明倡“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求是”学风,并多有阐发。时至今日,“求是”精神仍然十分重要。浙江大学把它作为校训的一部分。

“士农工商”

顾炎武《日知录》卷七中提出,“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管仲)。”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且进一步说明“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观点,他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节庵公墓表》)王阳明《传习录拾遗》说:“虽经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此说被称为“新四民论”。

“四句教”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学界对四句教的理解众说纷纭,历来就有争议。


[编辑] 圣贤之学
《大学问》是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论著,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体之仁犹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动于欲,而未蔽于私之时也。及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将戕物圮类,无所不为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是故苟无私欲之蔽,则虽小人之心,而其一体之仁犹大人也;一有私欲之蔽,则虽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


[编辑] 戒慎保真
人性本善,良知现成,但要懂得戒慎恐惧,所谓“慎独”(独处时犹如在大庭广众前,言行、思想均合乎礼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没有丝毫不善夹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心灵不受任何染污,这样良知自能百发百中。王阳明解释说:“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君子戒惧之功,无时或间(间断),则天理长存,而其昭明灵觉之本体,自无所昏蔽,自无所牵扰,自无所歉馁愧怍,动容周旋而中礼(合乎礼节),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斯乃所谓真洒落矣。是洒落生于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于戒慎恐惧之无间(间断)。孰谓敬畏之心反为洒落累(牵累)耶?”


[编辑] 乡愿狂狷
跟“老好人”乡愿相比,王阳明更欣赏狂狷之士。他解释说:“乡愿以忠信廉洁见取于君子,以同流合污无忤于小人,故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洁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坏矣,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举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翔于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惟不克念,故阔略事情,而行常不掩。惟其不掩,故心尚未坏而庶可与裁。”他五十二岁时评论自己说:“吾自南京以前,尚有乡愿意思。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才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编辑] 至理名言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编辑] 文学天赋
王阳明在年少时就流露出很高的文学天赋。十一岁时,跟随父亲王华去北京上任,路过金山寺(在江苏镇江),众人饮酒赋诗,但均无佳作,此时王阳明脱口而出:“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大人们甚为惊异。后来王阳明在京城,常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交游,刻意辞章之学。后来阳明自我意识到沉溺辞章的弊端:“吾焉能以有限精神为无用之虚文也!”

王阳明的文学成就也很高,但往往被其事功、哲学所掩盖。《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阳明的名篇《瘗旅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其中《教条示龙场诸生》又入选香港中小学课本。

《四库全书》中有评论曰:“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

王阳明早年作诗刻意求工整,晚年融会哲理。王世贞《书王文成集后》评:“伯安之为诗,少年有意求工,而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于法;晚年尽举而归之道,而尚为少年意象所牵,率不能深融而出于自然。其自负若两得”。


[编辑] 书法造诣
王阳明在书法上亦可称为明代大家。作品以行草为主。王阳明将心学融入书法,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

相关评论有:

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以人掩其书”。——明朝 徐渭
“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清朝 朱彝尊

王阳明《与郑邦瑞尺牍》,现藏日本

[编辑] 广泛影响
参见阳明学

日本近代的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曾为王阳明学说所折服,特意佩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一生俯首拜阳明”。


[编辑] 忠实门徒
中国

冀元亨,王阳明入室弟子。
王龙溪,王阳明入室弟子。
钱德洪,王阳明入室弟子。
徐爱,王阳明入室弟子。
王心斋:创立了阳明学分支,泰州学派。
黄宗羲:为追随者,梨洲学派创始者。
刘宗周:为追随者,蕺山学派创始者
朱舜水:东渡日本,影响日本水户学、武士道极深。
王栋:出自泰州学派。
朱恕:出自泰州学派。
颜钧:出自泰州学派。
王襞:出自泰州学派。
罗汝芳:出自泰州学派。
何心隐:出自泰州学派。
李贽:出自泰州学派。
焦竑:出自泰州学派。
周汝登:出自泰州学派。
贺麟:创立新心学。
蒋庆:当代儒生,创立阳明精舍,治阳明学及春秋公羊经学。
蒋中正:中华民国军事强人暨第一至第五任总统,多次自称为王阳明的信徒,并把台北草山命名为阳明山以示纪念。
日本[2][3]

会庵:高僧。
中江藤树:近江圣人。
佐久间象山:兵家、思想家。
西乡隆盛:倒幕魁首
吉田松阴
高杉晋作
河井継之助
大塩平八郎
岩崎弥太郎:三菱财阀创立者。
伊藤忠兵卫
涩泽栄一:日本第一国立银行创立者。
藤田伝三郎
渡辺祐策
広瀬武夫:日本军神。
三岛由纪夫:作家。
安冈正笃:思想家。
河井継之助
熊沢蕃山
船越清蔵
赖山阳
山田方谷
朝鲜:

李滉:朝鲜儒学泰斗,继承发扬了阳明学。

[编辑] 传世著作
《阳明全书》(即《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门人所辑)
《大学问》,被认为是王阳明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传习录》

[编辑] 相关遗迹

[编辑] 大陆
浙江省

浙江余姚龙泉山上“四碑亭”留有纪念王阳明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横额:真三不朽。
瑞云楼:王阳明出生处,现位于浙江宁波市余姚镇北武胜门路。
王阳明墓:位于浙江绍兴城南的仙霞山麓,碑文“明王阳明先生之墓”。
贵州省

贵州贵阳扶风山阳明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1529年王阳明逝世后,贵阳人为纪念他而修建。
阳明洞天:位于现贵阳市修文县,龙场悟道处,今蒋庆之阳明精舍所在。
江西省

王阳明石刻:位于江西赣州市龙南县玉石岩
南昌市,有阳明路。
王阳明记功碑:位于庐山。

[编辑] 台湾
蒋介石留学日本时,接触到阳明学,从此崇敬王阳明,故后来在台湾将许多校名、地名、路名改为“阳明”二字,以示纪念。

阳明山:原名草山,蒋介石将其更名为“阳明山”。
阳明大学:一般亦认为是因蒋介石喜好之故,方定名为“阳明”。

[编辑] 日本
阳明园:位于日本【近江圣人中江藤树纪念馆】内。

[编辑] 参考资料
《王文成公全书》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著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陈来 著
《王阳明哲学》蔡仁厚 著

[编辑] 相关注释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E%8B%E5%AE%88%E4%BB%81&variant=zh-cn"
13个分类: 1472年出生 | 1528年逝世 | 王守仁 | 中国哲学家 | 明朝教育家 | 明朝政治人物 | 明朝军事人物 | 余姚人 | 东庑先贤先儒 | 余姚王氏家族 | 王姓 | 理学家 | 心学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9-5-1 20:2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9-7-13 23:48:47 | 只看该作者
知行合一”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王守仁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比如,当知道孝顺这个道理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和关心;知道仁爱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周围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他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对于朱熹的“先知后行”等分裂知与行的理论,王守仁在他学生编著的《传习录》中是这样理解的,古代的圣贤在看到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知上,而忽略了行,认为这样下去会造成浮夸的风气,于是开始强调要知,更要行,而后世的人就理解为要先知而后行,这就错误的理解了圣贤的意思。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把它作为校训的一部分。


嗯...

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是这么理解的吗?

只知细枝末节就开始蠢蠢欲动会不会是盲人摸像呢?

行就是"去做"?
只是针对维基百科而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3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