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百度抑郁症贴吧看到一篇关于人际交往深层思考的文章,先转发到这里,供大家参考(也请大家有空的时候多去贴吧介绍宣传我们论坛):
---------------------------------------------
2006年夏,大学毕业。我进了一所中学。两年似乎一下子就过去了,感触很多。对人际关系的本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对人生有了初步的体验,本文试着写下来,仅供参考。
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平时交往的多是友好,人际接触面不甚广,因此对人际交往没有深刻的了解,处在一种自发,无意识的状态,此次经历极大地改变了我的思想,对人际、人生有了十分理性的认识。作为教师,接触最多的是学生。而一个班的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水平和素质良莠不齐,各种人都有,有好有差有中等,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因为这是我初次从事教育工作,对如何管好学生没什么经验。尽管当初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特别强调对学生要先严后宽,刚柔相济,但我只是表面上理解了,并没真地领会其重要性,落实到行动上。结果从一开始我对学生就比较“友善”,“放松”(后来才知道那是伪善,放纵),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那些素质好的如能照顾别人感受的学生表现当然没话说,能自然地遵守纪律,积极配合,而那些少数素质不太好,只顾自己,特别顽皮的学生则喜欢“趁鼻子往脸上爬”,专好起哄,捣乱,害人。虽然我基本能控制教学秩序,但每节课总要花一点无谓的时间管他们,多少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有时候则非常过分,尽管我课下多方请教,想了很多方法,花了不少精力来批评教育他们,但“气候已成”,情况总得不到完全改观,时常令我气恼心烦头痛不已。直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观察,体会,思索到人际关系的道理才有所好转。据我亲身观察,那些与人关系好的学生成绩未必都好,因为智力发展有快有慢,原先基础有好有坏,但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大多在人品上也非常好,善于体贴他人,有整体意识。为人和成绩实际上有一种正比关系,与人相处和谐,心中了无挂碍,学习或做事就不会分心,自然高效。可以说,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一个人的一生学习,成长乃至事业都有极大的影响。一个学校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无所不有,有些学生表现非常优秀,与老师同学关系都很融洽,作为对比,有一些学生则志趣不同,爱当反面教材,用一位同事的话说,“一天到晚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敢做,除了破坏之外什么都不会”,虽然有点夸张,不为无故,我就常常在校看和听到一些不务正业的学生口吐脏言,寻衅闹事,有时候还跟老师对着来,至于暗地抽烟喝酒打牌不影响他人还算表现好的。这样的学生,有时冲着你来,真让人痛恨,有时好好想一想也让人同情,我想他们之所以那么做,不一定很快乐,宣泄而已,也许不过是受到不良家庭环境影响而身不由己,而那些从小潜移默化一味打骂或纵容他们的父母我想也是从小受到不良家庭环境影响而身不由己吧?最后怪谁呢?怪上帝?“人总喜欢埋怨上帝的不公,而上帝从不埋怨人的愚蠢”。那么,人(包括我自己)到底愚蠢在哪里呢?我从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冲突逐渐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冲突,不同的是有的人能轻易化解,使冲突化于无形之中,从而使冲突越来越少,关系和谐,有的人则似乎与冲突有化解不开的缘分,总是冲突不断,不是他人冲突自己,就是自己冲突他人,一团混乱。这两类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无数原形,以学生为例,有的学生也许是无意识的非常善于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几乎很少与人冲突,受到好坏学生一致欢迎,有的则相反,爱骂人,爱挑剔,喜欢害人,也总是被人害,冲突不断,升级不断。那么这一好一坏,其中的道理何在?我想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
我反复思考,最后从商店买东西得到了启发。因为学校处于偏远的旅游山区,周围有不少餐馆,商店,都是当地人开的。有个别的商店服务态度不大好,对人比较冷淡,所以我去了一次就很少去了,相反有的店主对人非常友善,和气,耐心,给人宾至于归之感,每次买东西我无论怎么对商品的质量有什么偏激的看法,她(他)们都微笑温和真诚地解答和建议,因此我经常对某一样想买却有点顾虑的东西稍为挑剔一番后就在他们友好态度的回应下义无反顾地买了。试想,如果我对他们的商品挑剔的时候,他们以同样不满的口气和态度回应我,说我爱鸡蛋里挑骨头,鼠目寸光,愚蠢可笑,小气可怜,神经兮兮,买就买不买就滚蛋等等难听的话,那么恐怕我以后宁愿走远路买贵货也不到那店去了。由此可推想到,许多的冲突或埋怨都是单方面偶然挑起的,另外一方,只有两种解决办法:如果以怨报怨则只能使冲突升级,扩大,以致不断恶意相害,一不小心快意恩仇,惨绝人寰,亡命天涯,悔之已晚,最终至少在心理上两败俱伤,无聊可笑;如果以德报怨,则可使冲突降级,软着陆,缩小,直到彻底消失,走上“投桃报李”,互惠双赢的道路。前者以怨报怨,可以说是对人不对事,恶性循环;后者,以德报怨,则是对事不对人,良性循环。古人早言:和气生财,与人相处何不然呢?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店的主人,这个道理明白了,经本人的反复体验,我认为还需要自然地作到,不能刻意地去做,如果刻意地去做,比如别人骂了我,侮辱了我,我还忍着怒气,以德报怨,强迫自己不生气,强迫自己装笑脸,还要虚伪地对别人好,那么这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了,对方若知我是假的,也觉受伤,更憎恨我了。因此,可先使自己冷静下来,让心中的愤怒消失,使它不捣乱。只要愤怒消失了,心平静下来,就能比较理智全面地看待问题,“知己知彼”,从而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关键是愤怒有时很难消失,甚至会在心中生根,跟着一辈子,带来无尽的苦恼和遗憾。如何让愤怒立刻彻底地消失?不是刻意地强迫它消失,或者消极地等待时间来解决,而是让它在当下自然地消失?
理解自己的愤怒,尊重它的存在,善待它,了解它,它自己会消失。先看看愤怒是怎么回事,它只是一种自然而自动的反应,具体地说是因先入为主所得或应得之物被后入为主者剥夺后感觉受伤害本能产生一种下意识想伤害甚至毁灭对方的机械情绪,从想占有某物的一瞬间它就产生并潜伏在体内等候时机随时出来表演一番,虽然机械,也很有趣,因为受伤--愤,即以量子速度产生反伤--怒,愤中含怒,怒中含愤,相反相成。虽然所有负面情绪都可一以贯之--程度不同的“愤怒”,但每次情绪都如每局游戏有其独自的个性,不能以空道理压之,压抑的本质是以对方为敌,自己即成敌之敌,只有负效果--恶性盲目互残延长双方痛苦。物质上的敌人有被毁灭的可能,思维上的敌人则是永恒相反同在除非战场(身体)不存在了,任何刻意让对方消失“别再烦我”的想法,都只能增进敌意,加深彼此的痛苦,求也没有用,那只是伪装的恨,实际上这时候大脑面对自造的敌人(痛苦),已经黔驴计穷,所想到的无非是暴力镇压,或者假意安抚--“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目的都是为了让对方“滚蛋”,因此大脑此刻无论“想”什么主意都是有害的,无论“想”做和不做什么都是无效的,那怎么办呢?难道就这样束手待毙成为任由对方宰割的羔羊?其实只要反过来看一看,“我”千方百计想克服铲除的敌人--痛苦,它同样是以我为敌,对我同样恨之入骨,我在它的眼中也是彼此彼此--痛苦,也千方百计想将它的敌人(我)“谋杀”于摇篮之中,所想到的无非也是暴力镇压或者假意安抚,也是黔驴计穷,一筹莫展,以致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只有疯狂盲目的一招--“杀”!!!!!!这不可笑么?原来对方也很可怜,原来我们都一样,原来我们都是受害者又是伤害者。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在玩一个彼此相击互乐游戏的时候不小心“乐令智昏”竟将游戏当真(执著),将一个活游戏执死了,双方都陷入死游戏中不计代价你死我活制造一波又一波的痛苦和夹杂在其中用对方的鲜血染就的杀戮的快感,这也是一种“相击互乐”游戏,不过代价未免太大了!摧残只有一次的生命换取只有一时的快感,也算悲壮。人类的全部不幸历史就是这么悲壮的一幕幕游戏!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明白了自己和对方心同心,本是一样人,那么就没有再奋击的必要了。彼此“相抱拥泣”,细诉衷肠。不带任何谴责或者主观意图没有任何“想”法什么都不做地简单纯粹直接倾听心灵的受伤反应,包括种种委屈不平气愤甚至“狂暴”的心声,从而释放出所有受阻的能量终止一切心伤。“雨过天晴,碧空如洗,一片新鲜”,所有负面情绪全部消失后,心无一物,对万物之美感苏醒,处处清新可观,无不悦目赏心,景物幻变无限而心如如不动,心理上超然独立,无得无失,即可跳出“贪惧痴怒暴(死)暴怒痴惧贪”残忍受虐死旧恶戏圈,心开始不受伤就能避免进一步受伤,这样的心才可以“从容漫步人生路”,欣赏天地之美,体察人情之妙,不负此生,同时也只有这样的心有充沛的能量关爱他人和可爱美丽不幸的小动物。生存上,自然可以明智地对包括身体(心之旅舍)在内所有无新半死随逝却又必要之物,都抱为而不有的态度,拿得起随时又放得下,多多固善,少少无伤,对所处无常不测之环境,不必改变,或可改变,进退两可,随取最佳,“左右逢圆”,无不如意,对偶然心伤,能适时自我调节,宣泄,恢复无执自如随佳之心,这样与人发生误会(冲突)时,自然能给对方大度得体理性的回应。反之,心中有怨气不与和解消失反而一味抗拒压抑逃避,使之更加激化,这时候心犹如一颗失控的炸弹,说出的话做出的行动往往很不理智,充满了火药味,易引发连锁爆炸,使冲突加剧或扎根,很难做到对事不对人,结果除了耗损损耗耗损自己短暂的生命之外,没有任何意义。生命是很短暂的,随时会如风而逝。如前所提,我们都是这个店的主人。总而结之,如何当好这个店的主人呢?自己的各种知识,素质和能力相当于商品的质量,这个无庸多言,活着必须吃饭,尽力即可;个人的品德,气质和修养则相当于商店的服务态度,这意味着要有一颗非常单纯善良同情的心,对光临这个店的所有人不论贵贱都不怀偏见,真诚关心,一视同仁,然后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做到委婉间接温和自然地帮助别人认识到或许并非错的错,且不论别人改不改错,买不买自己的帐,仍然无偏见,买卖不在情谊在,一如继往地如朋友一样。一言之,以德报怨,对事不对人。
是很简单的,做到才是真理。什么样的人最能轻松做到以德报怨呢?我想只有一颗对一切都极少占有的心,对一切都敏感的心,对一切都非常欣赏的心,对一切都有同情的单纯的心,总之一颗对生命万物都充满着爱心的人才能不知不觉地毫不费力地自然地达到那个境界。
写了这么多,看似有点玄乎,有点深奥,有点高不可攀,这种“高尚”的品质岂是一般凡人所能及?事实上至少在交往层面,每个人大体上都可以轻松做到,所谓的“以德报怨”,只是外在表象,人心真正存在的只有两种状态,以怨报怨和以德报德。心中的怨气果真先被彻底倾泻掉了,这时候心中无怨,也就无敌可言,只是一种纯粹之无--所谓的至善,仿佛让人一见就暂时忘了一切烦恼的美丽图片,以无报怨,以美(没)报怨,对方若感受到这一点,一瞬间发现--对手没有了!。。。怎么会跟没有过不去呢?怨气自然如黑暗见了光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对方一时执迷不悟,我在心理上也不会受伤(不再重复受伤和伤人的傻瓜游戏),这是对人,对事则“或”可改变,无限的调节,变通,适应,随时发现新的契合点,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所以与人发生冲突时,不管用什么办法,无论如何先将心中的气完全消掉,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其他的都天遂人意,迎刃而解,水到渠成。只是要全然做到,不是大体上,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及了,那要看个人的运气和造化了。
打油小记:
一念生二敌,他物和自己。
有执即有敌,我即敌之敌。
本是同根生,相苦又何必?
放下无事轻,无处不完美。
[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09-4-21 17:5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