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葛因卡老师所教的内观

[复制链接]

我玩的应用: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9-1-4 12:2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身(物质)

让我们从身体的层面开始。这是最显而易见、最清楚明白的部分,很容易就能由感官觉察到。但是我们对它真正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表面上看起来,人可以随着他的意志控制身体的行动。但是就另一个层面而言,所有体内的器官都不受我们的控制,它们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运作。就更细微的层面而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内,不断发生的生化反应,我们完全没有体验、一无所知。然而这个层次还不是物资现象的最终实相。追究到最后,这个看似坚固实在的身体,是由许多次原子微粒和空间所构成的。更有甚者,即使这些次原子微粒,也不是具坚实性。一个次原子微粒存在的时间,比一兆分之一秒还要短暂。
这些粒子持续不断地生起、灭去,存在又逝去,就像一股振动之流。这就是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所发现关于身体以及所有物资的最终实相。







现代科学家经由亲自研究,已经认同并且接受这个有关物资世界的最终实相。

佛陀发现整个物资世界是有许多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以不断的变化,呈现出物资的特性:软硬的性质(地)、粘着的性质(水)、冷热的性质(火)、和动的性质(风)。它们结合在一起,组成各种结构,似乎有某些恒常性,但事实上,都是有极其微小的“极微”组合而成,它们不断地生起又灭去这就是物质的最终实相:波动或粒子的持续之流。而这就是每个人自称为“我”的这个血肉之躯。



身体的运作过程之外,还有心理的运作过程,,也就是“心”。虽然摸不到也看不到,但是“心”与我们的关联似乎比“身”还要密切:我们或许可以想象,在没有了血肉之后,心仍有可能存在,但我们却难以想象,没有了心,该如何存在下去。然而,我们对心的了解,何其有限;对心的控制力,又是何其薄弱。它常常违背我们的意愿,做些我们不想要做的事。我们对意识表层的掌控力是微乎其微;至于潜意识,则似乎完全超乎我们的掌握或了解,其中充满了各种我们可能不认同、或并未察觉的力量。

就像审视他的身体一样,佛陀检查他的心。他发现以广泛、全面地来看,心是由四种运作过程所组成的:认知(识蕴),辨别(想蕴),感受(受蕴),以及习性反应(行蕴)。

第一种运作过程是认知(识蕴),是心接收的部分,是一种未辨别的觉察或认知的作用。纯粹只将身心上所发生的任何现象及接受到的任何讯息予以接收。它只记载各种经验的原始资料,而不加以辨别名目,或做价值判断。

第二个心理运作过程是辨别(想蕴),是一种辨别的作用,这个部分是辨别识蕴所接收下来的任何东西。它将输入的原始资料,予以分辩、命名、归类,并且做出正面或负面的评价。

接下来的部分是感受(受蕴)。事实上,每当接收到任何讯息,感受立刻生起。它是一个讯号,表示某件事情正在发生。只要不对讯息加以评价,感受就会保持中性。但是,一旦对输入的资料赋予价值判断,感受就随之变得愉悦或不愉悦。

如果感受是愉悦的,就会期待这愉悦的体验能够延长或强化;如果感受是不愉悦的,就一心想将它排除终止。结果心就会生起喜欢或厌恶的习性反应。

其他的感官接收到讯息后,也生起同样的运作过程:识(认知)→想(辨别)→受(感受)→行(习性反应)。这四种心的运作,远比组成物资实相的粒子,变化的更快。当感官接触到任何物质的瞬间,这四种心理运作过程就如电光火石般,迅速地发生。随着接下来每一接触的瞬间,这四个过程都一再重复。然而,这过程发生的如此迅速,以至于我们无法察觉到正在发生的实相。只有当某种特定的习性反应,一再重复地发生了好一段,形成明显、强烈的心态时,我们才能在意识的层次,觉察它。

佛陀曾说:"觉悟者已舍弃所有理论,因为他已亲见物资、感受、辨别、习性反应、认知(色、受、想、行、识)的真相,以及它们的生起和灭去".佛陀发现,不管表相如何,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一连串前后不同但相互关联的事件。每个事件都是前一个事件的结果,而且毫无间断地连续下去。这些密不可分的事件接连地发生,表面上看来是连续不变的、是完全相同的一个人,但这只是表面的实相,不是最终的真理。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9-1-7 14:38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9-1-4 12:30:59 | 只看该作者


佛陀与科学家



身体(物资)的实相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这是佛陀由检视自身而体验到的。他以高度专注的心,深入自身的本质,发现整个身体(物资)的架构是由很小的次原子微粒组成的;而且这些微细的次原子微粒不断地生灭变化。佛陀说,在一弹指或一眨眼间,每个次原子微粒已经生灭几百万兆次了。




许多年前,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美国科学家,花了很长的时间研究,并做了许多实验以了解组成物资宇宙的次原子微粒。原先只知道这些次原子微粒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地生灭变化。这位科学家决定要发明一种可以测出次原子微粒一秒中生灭多少次的仪器,他很适切地把所发明的仪器命名为气泡室,而且测量出次原子微粒一秒之内生灭了十的二十二次方。




这位科学家所发现的真相和佛陀一样,但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这位科学家并没有成为觉悟者,没有从烦恼中解脱,因为他没有亲身体证真理。他所获得的只是知性上的智慧,他相信这个真理,是由于他对自己所发明的仪器有信心,但他并没有亲身体验这个实相。




我并不是反对这个人或现代科学,但我们每个人应该不只是外在世界的科学家,我们也应该是内在世界的科学家,就像佛陀一样,亲身体证真理。亲身体证真理的人,回自然地改变心的习性模式,开始依照真理过日子,所做的每个行为都对自己和别人有益。如果缺乏这样的内在体验,科学容易被误用为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但如果我们成为内在实相的科学家,我们会正确地利用科学来造福全人类.





[ 本帖最后由 宛小童的十二月 于 09-1-7 14:5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4: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