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什么理由不乐观!
作者:汪冰(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一家生了一对儿双胞胎男孩,两个孩子除了长得相像,个性截然相反。一个是坚定的乐观主义者,一个是郁郁寡欢的悲观主义者。过生日的时候,他们的父亲想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就给悲观的孩子房间里摆满了玩具和游戏,而乐观主义者的房间里则堆放了一堆马粪。当他走进悲观的儿子的房间时,发现他正坐在地上大哭。“你为什么哭?”,父亲问到。儿子一边抽泣一边说,“我的朋友会非常嫉妒我。我还必须在玩儿它们之前阅读所有的说明,还要不停的给它们更换电池,而且这些玩具总有一天会坏的!”。父亲听完,无奈的摇摇头走了。在经过乐观的儿子的房间时,他发现这孩子正在到处兴奋的寻找,于是问到,“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儿子说,“这附近肯定有一匹小马”。乐观悲观固然有天性的差异,但是后天的因素同样不容忽视。科学研究证明,那个悲观主义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成长为一个更加乐观的人。
如果心仪已久的女孩子答应跟你吃饭,你会怎么想呢?A. “这是偶然的,我运气好,也许她今天真的想吃点儿好的解解馋吧“ B. “我的魅力打动了她,我相信我可以追到我喜欢的女孩”。根据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的理论,悲观主义者更倾向于使用第一种方式来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情,他们经常认为这些事情的发生是偶然的、暂时的、更多是由于外在原因;而一个乐观主义者则会认为自己总有可能碰上好事情,而且好事情发生往往与自身有关,又比如受到老板的表扬,不仅仅是因为我这事情做得漂亮,而是因为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如果一次你的伴侣对你恶言相向,你会如何看待呢?A.“这是偶然的,他当时心情不好。”B.“他脾气真坏,从来不懂得理解我的感受。”在看待坏事情的角度上,乐观主义者倾向于选择第一种方式,他们会认为坏事情是偶然的,暂时的,更多由外在原因所致,与悲观主义者正好相反。难怪有人戏言,“找悲观主义者借钱吧,因为他们从来不奢望你会还。“解释风格理论的提出,让乐观变成了可以学习的人生态度。在宾夕法尼亚州进行了一项为期两年的针对中小学生的乐观心态培养计划,参与该计划的孩子除了在计划结束后抑郁症的患病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外,最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孩子进入据青年期后依然心理状态会好于对照组,他们能够更好的处理生活压力和危机。众多研究表明,在成年人中,乐观主义者除了更高生活满意度、职业成就和婚姻满意度外,还会拥有更高的免疫力和躯体健康水平。
乐观主义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会影响企业的绩效。塞里格曼曾对美国大都会保险公司(Met life)的业务员进行了一项有关乐观主义的研究。一共有15,000名应聘者参与了研究,他们同时接受了保险业务员考试和乐观感测试。最终一共有1000名应聘者通过了业务考试,但当时大都会人员紧缺,又从未通过业务考试,但是乐观感测试得分很高的那部分人中聘用了100人。两年后,所有业务员中,乐观者比悲观者业绩高出31%。更令人惊讶的是,那100位补选进入的业务员超过平均业绩水平57%。后来大都会保险把乐观感测试作为招聘中正式测验的一部分。
下次如果一个悲观主义的朋友问你,“我有什么理由变得乐观呢?”。那你不妨参考一下普利策奖得主,美国专栏作家乔治?威尔的至理名言:在生活中,他们(悲观主义者)要不是被证明是正确的,要不就是得到意外的惊喜。从这一刻尝试改变一下看世界的角度,如果说生活中总有阴影,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阳光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