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讲述森田疗法格言与法则

[复制链接]

我玩的应用: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8-5-3 21:4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森田心理哲学格言录
  顺应自然
  为所当为
  生活的准则
  摆脱束缚
  理论的错误和认识与实践的规律
  三种境界
  读书问题
  其他观点
  顺应自然
   ◆ 自然 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常常存在许多似是而非的奇怪的观点。大自然确实永远是纯真的美丽的。动物界的现象也是自然,人类社会的现象也是自然,物价昂贵也是一种自然,为什么只把干枯的贝壳、远远眺望到的山与大海等和我们关系疏远的东西看作自然呢。不但不断冲刷岩壁,反复流动着的波涛属于大自然,不论宏观的或微观的,在观察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时,看到的那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人们,也是自然。
   ◆ 顺其自然。对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在乎,要着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对待不安应即来之则安之\",\"对情绪要顺其自然\"仍然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现了不安就听凭这种不安去支配行动。  
   ◆ 不要努力 有所谓\"努力把痛苦当作痛苦来接受\"的说法,倘真这样努力,就又使痛苦成为双重了。实际上即使不努力,痛苦终究还是痛苦。所以,想特意设法取消痛苦这是多余的。降临在身的灾难,涌现心头的痛苦,除了承认事实、听之任之,别无它法。就像禅家所讲:“心头无杂念,烈火也觉凉\"那样,已经到了这种时候,若再专心致志的祈求听其自然,或用上力气去灭却心头杂念的话,那就已经既不能顺应自然,也不能灭却心头杂念了。
   ◆ 不必刻意安排 我们只要能照朴素的欲望去活动,就可以了。不必害怕心身的消耗或毙命。因为在我们身体中,存在着象安全阀那样起到自我调节作用的东西。因此,没有必要死按那些机械的理论去休息或休养。在活动的过程中,就会不断调剂急缓,自然进行工作上的变化,通过它是可以自动调节的。
   ◆ 随机应变 \"人是思维的芦苇。\"这是我们人类心里活动的一种事实。人是一种必须思维的动物,这是人自身的一种本性。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因为认为不思考不行,便不断努力对自己和自己的心思进行鞭策,这样的做法,就像企图拿手来推动电机,帮助电机加快速度那样,这种努力是徒劳无益的。劳而无功是它的必然结果。人们如果都能适应各自现实的境遇,听其自然地与之相碰撞、相接触顺应其时态随机应变,就会发挥出火花迸发似地思维功能的作用。如果企图硬性地勉强去思考,就像把炉膛里塞满劈材那样,只是一味冒烟却烧不出火焰。
  
   为所当为
   ◆不仅用脑筋去理解,而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行动去理解。只是思考什么也不会产生,要行动,要不断做出成绩,要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
   ◆ 要不断干点什么 正如先生所说的\"要不断干点什么\"这句话,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在一天的24小时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某种什么精神劳动,或注意些什么,或为了什么目的而必须让手足不断地活动。这是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这种精神,无论遇到怎样突发的事变,都可以间不容发地立即转换并指向新的事物。
   ◆ 去掉预先的考虑 过去我在工作的空隙,总好不断考虑关于\"怎样考虑引导自己才好\"的问题,然而,即使规定了某种行动方针,虽然放心了,却丝毫没有成为实际行动的规范。如果有时候没有提出什么所谓既定的方针,便越发不断地陷入了迷惑。今天,已经不再那样考虑,只是凭借朴素的欲望去干点什么而已。
   ◆ 不需要什么勇气 患者说\"已经决定我自一月份开始必须到学校去上班,可是真不知道我是否有了去学校的勇气\"。森田说\"只要能去就行,不需要什么勇气\"。
   ◆ 不要进行不必要的交际 所谓\"广泛交际\"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外强中干的虚伪精神而不是什么在交际方面的学习。人们的行动必须是根据生活需要或者是受个人欲望驱使的结果。不要去进行那些不必要的交际。自己要经常注意,切莫丢失自己原来那谨慎的态度。一切活动必须经常出自本意才行,这就是去掉虚伪,回归真人的自然状态。
   ◆ 外表自然,内心健康 意思是说象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就能健康起来。神经质者总是希望先消除症状、改善情绪,然后再恢复到健康的生活,这样做永远不能有健康人的生活。对情绪不予理睬,首先要象健康人一样去行动,这样,情绪自然就变成健康的情绪。
   生活的准则
  
   ◆ 情绪为准则 是指注意情绪的生活态度。情绪本来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这种看重情绪的生活态度是神经质患者所共有的。森田疗法要求对于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绪不必予以理睬,让我们重视符合自己心愿的行动。当患者认为自己有病,并对症状感到精神负担时,医生就告诉患者\"这不是症状,只是一种情绪\",能体现你的价值的是-行动和达到的效果。
   ◆ 目的为准则 指不受情绪影响,注重于实现自己目的的生活态度。譬如外出去买竹子回来,当时的心情如何无关紧要,只要把竹子买回来,也就达到目的了,这就是成功。如果没有买来竹子,心情好与不好都是失败。从这个意义上,森田努力创造一种办法,让患者尽量抛弃以情绪为准则的生活态度。
   ◆ 行动为准则 惟有行动和这种行动的成果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即使想法有多么高尚,若是偷窃他人的东西,那就是盗窃;反之,即使多少想过坏事,若肯帮助别人,就会被看成好人。舆论的评价就是如此。这就是\"与其想,不如做\"。从这个意义省,森田对情绪要求即来之则安之,要为实现既定目标去行动的生活态度,称作行动为准则。
   ◆ 天天是好日 如果工作、学习一天之后,感到过得很充实,那就是好日子;如果没能过得充实,那就是坏日子。至于这一天的情绪如何并不重要。
   摆脱束缚
   ◆语言的束缚 人们在体验了某种经历后,总习惯于用好与坏、正与误、善与恶等词语来评价它。其实事实就是事实,它并没有好坏、正误、善恶之分,这些评价都是人硬赋予它的。而这种评价恰恰阻碍了人们认识事物的真相。正如森田先生所说的那样,\"睡梦中的有和无,有无相加等于无;迷惘中的是与非,是非相加等于非,\"因此在做事的时候,不要进行这种毫无着落的评价,只有这样才是脱离执着的方法之一。
   ◆ 理论的束缚 中国教育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生长发育的孩子们,很容易出现理论主义错误倾向。一般来说,神经质患者这种倾向是非常突出的。神经质者出现紧张不安就是\"理论主义的错误\"。对这些紧张不安焦虑等症状如果报对抗的态度,症状就会加重,即可能进入恶性循环,会产生\"负效应的努力\"。与现实脱离的理论主义错误常将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以极快的速度拉向极端。因此,\"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指望哲学,而要依靠实践。当你偏向理论的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爱和恨、善与恶,便都十分费解。但是,实际情况却常常比想象要简单的多,而且还能超越最难的理论。\"
  理论的错误和认识与实践的规律  
  
   ◆无善恶 陷入错误思想后,由此得出的善恶观,完全是虚伪的,人为捏造的东西。善必须是真的。如果从自己纯真的原本状态出发,其中则无善恶。
   ◆睡梦中的有和无,有无相加等于无;迷惘的是与非,是非相加仍是非 所谓迷惘,就是执着于自己,不能正确地进行观察思维。无论是注意或是其他活动,都必须是顺应着当时的客观情况,自自然然地流动前进。人们常常是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想要如此这般地硬加安排一番。由于未能照想象的情况进行,所以,往往又形成思想上的冲突,反倒陷入了思想矛盾,倘能顺从个人精神上的自然流动状态状态就会既无冲突,也没有痛苦了。
   ◆欲拥一波消一波,千波万波相继起 脱离自我的客观事物谁也能看清。自我判断的时候因为是面对自己本身,所以自己很难弄明白。因此依靠自我的了解是不能治病的。水面上的波浪再也不能用自己本身的水波来消除。
   ◆思想矛盾(恶智) 所谓思想矛盾是指\"应该如此\"的理论与\"就是如此\"的事实之间有矛盾。据森田说我们的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知识、理解与体验经常互相矛盾。这是理性认识上的方法错误,它总是错误地认为凭着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理性能够解决不合情理的情感方面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类问题。
   ◆切莫拘泥于理论 切莫把自己的情况机械地与理论对照,勉强用它来校正自己那里好那里不好。最好切莫如此。但愿能顺应自然,保持安心经时度日的情绪就很好。要逐渐领会某种体验,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如果把理论放在首位,就必然要陷入错误一味深入迷雾之中。
   ◆事实与实践 人生的问题不能靠理论或理想来解决,而要靠事实和实践。人需要吃饭、希望工作,而且不愿堕落。人生的过程在于顺从自然。这没有定规的人生,要以事实为事实,要顺其自然地服从它。
   ◆事实为真 只有事实才是真实的。它是以情绪为准则相对应的词。对无能为力的客观事实,就要承认自己无能为力。
   三种境界
   一、不安常在
   ◆ 不安心即安心 即使感到不安,如果能毫不惊慌失措地泰然处之,那么这种不安就会逐渐消失,即使有不安也如同没有一样。
   ◆ 为值得烦恼的事而烦恼 意思是不值得去烦恼的事,烦恼也没有用,值得烦恼的,不妨为之烦恼。
   ◆ 不安常在 人要活着,总会伴有不安。期望越大,不安就越甚,不安是必然存在的。你要摆脱不安,它却穷追不舍,你和不安抗争,它就一味地加剧。对于不安应该是来者不惧顺其自然,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
   二、坦诚
   ◆坦诚 当因脸红恐怖,在人面前被称作\"你是腼腆的人\"时,最好是敞开心扉照实说。\"实际上我胆小而发愁,无论对方说点什么,我都立即脸红。这样无可奈何的事情真是少见。我真是的。\"这种讲法暂且作为公式来套用也可以。请多次地反复使用。
   ◆纯真的心 意思是坦诚的心,富于人情味的心。按照森田疗法的观点,\"越是坦诚的人,治愈得越快\"。
   三、无所住心
   ◆ 无 最近这一阶段,主要感到能够带走的体验就是个\"无\"字。50天的休养─不想叫作什么治疗─所获得的,也就是这个\"无\"字。今后,我还有可能出现迷惑的情况。但是,唯独在这个\"无\"字上,再也没有什么迷惑了。
   ◆ 心随万境变,变化之处实幽玄 意思是:人的心境随着境遇不同而千变万化,甚至可以说:这种现象实在是玄妙。在森田疗法中它赋予的含义是\"情绪就像天气一样容易变化;情绪恶劣时不要悲观,情况顺利时也不要高枕无忧,要着眼于行动努力去干。
   读书问题
   ◆ 读书的方法 读书时,仅只通读一遍,不去思考寻找其他什么意思。在这样的过程中,将书中的大意自然地刻印在脑海中,趣味倒是非常地浓厚。
   ◆ 读书的新境界 如今读书,却全然处在一种毫无牵挂的境地。有时连早晨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时候读过的内容,也能很清晰地重现在脑海之中,再如,即使读书的当时未能立即记住的地方,事后考虑起来,却觉得记忆很好,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其他
   ◆ 地位、财产与名誉 森田说\"所谓地位,是心身修养方面最可贵的东西。所谓财产,是能够满足衣食住行及其他需要和欲望的有形或无形的材料和手段。所谓名誉,是未曾做过有愧良心的事。以上是人生中的三个条件\"
   ◆ 胜与败 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 有大疑才有大悟 越迷惑越好,越怀疑越好。这种矛盾心理越厉害,领悟就越大。
   ◆ 尽性 有这样一句话,叫作\"要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所谓\"尽己性\",就是要真正明确自己的状态怀着生的欲望去过积极的生活,为实现自我从现在做起,奋发努力。所谓\"尽人性\",就是要肯定别人应有的价值,发挥他的长处。所谓\"尽物性\",就是要看准每件事物的存在价值,提高它的价值。
   ◆ 发挥天赋 盲人没必要去和视力健全的人对抗,小胆的人也没有必要去和大胆的人们竞赛。仅仅照着个人的天赋全力发挥下去,就可以成为保已一或达尔文。
   ◆ 平常心乃道 意思是无私欲的坦诚的心即人所追求之道。

下面我们谈谈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1、疑病素质论。森田认为,神经质发生的基础是某种共同的素质倾向,称为疑病素质。所谓疑病素质是指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其表现是:
  (1)精神内向,所谓精神内向,是指经常把活动目标拘泥于自身,偏重于自我内省,对自已躯体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不快、异常疾病等感觉,特别注意关心,并为此而忧虑和担心,以自我为中心,被自我内省所束缚。精神外向,是指精神活动趋向外界追逐现实,目的明确。有时表现轻率,这种人热情,常因事业的追求,无暇关注个人身体疾病等。弗洛伊德也说过,\"精神时常向内活动,从而封闭在自我身心内部的人,易成为神经症;精神经常向外活动的人,就不会得神经症。\"
  (2)疑病症。所谓疑病症,即害怕疾病的意思,是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倾向。其实这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表现,神经质的人只不过是程度过强而已。森田认为神经质是一种先天性素质,是一种侧重于自我内省、很容易疑病的气质。

  2、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
  (1)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更加吸引注意力,进一步固着于这种感觉,感觉与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进,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对这种精神活动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 例如神经性头痛,由于过劳紧张会因头部有异常感觉而使本人的注意倾注于此,注意与感觉的相互作用越发引起敏感。即便是过劳或紧张情况早已消失之后,由于预期恐怖引起的注意固着状态,会遗留下痛苦的感觉,形成习惯性头痛。
  (2)思想矛盾即心理冲突,主要指应该如此和事实如此之间的矛盾,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里的事实也包括自身的自然现象,例如从理智上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鬼的,但夜间走过坟地照样会感到害怕恐惧,所以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成的,如果企图用理性来克服这样恐怖便会造成思想矛盾即心理冲突。
  3、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森田认为生的欲望的含义至少有如下几类:
  (1)希望健康地生存;
  (2)布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
  (3)求知欲强,肯努力;
  (4)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
  (5)希望向上发展。 这是人类本性的表现,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表现。但是神经质的人想将自己生的欲望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这种苛求完美的理想主义是神经质人格的又一特征,其表现是:在完成自己生的欲望的同时,绝对不能容忍丝毫的心身异常的出现,出现一种强迫性求全欲,甚至对自己内在的性格,容易出现焦虑、神经过敏等倾向,也非常不满,想成为个完美的人,由于克服这种焦虑的愿望很强烈并由此形成的思想矛盾。 由于神经质的人生的欲望非常强烈,所以死的恐怖也非常强烈,二者成正比例,死的恐怖中包含了对生的欲望追求的同时,还包括怕失败,怕疾病,怕种种有价值的东西失去,怕死亡等,焦虑与死的恐怖具有相同的意义,可以说是神经质者所特有的病理学的概念。
  4、精神拒抗作用
  森田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也存在一种类似于属神肌相互调节拒抗作用。例如当我们发生恐怖时,另一方面又出现不要怕它的相反心理;打算买东西时,先要考虑一下是否浪费的问题;要出门时,反倒先要回顾室内是否忘记东西。这是所谓相对观念。这种对应作用也是精神领域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可以保证生命安全和精神安全。这种精神拒抗作用过弱,如小孩或白痴,一旦产生欲望,就会毫无顾忌地行动。而神经质者精神抗拒作用过程,由于欲望和抑郁之间的抗拒作用,常引起犹豫不决而精神痛苦,又如在某种情况下,出现对某人(尤其,是大家常崇拜的人)的不敬念头,同时会想到这是错误的,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加以否定。这些在一般人只是一闪即逝,不留痕迹的想法,在疑病本质并且精神抗作用很强的人身上,会固执地出现,形成拒抗对立,再通过精神支交互作用而形成强烈观念症。 以上论及的森田关于神经质发病的基本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具有疑病素质的人,由于某种契机,(疑病体验)把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些身心自然现象如用脑过度时的头痛、失眠、与生人交往时的拘谨不安,以及偶然出现的杂念、口吃等,误认为是病症,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感觉愈敏锐,\"病症\"也就愈重。由于这种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急性循环的恶性状态,结果成为神经衰弱发作的神经症。
  刚才我们谈了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接下来我们看看森田疗法适合用来治疗哪些疾病:
  1,普遍神经质,即平常所说的神经衰弱,包括失眠症、头痛,头昏、头脑不清、感觉异常、易兴奋、兴疲劳、脑力减退、疲劳感、不必要的忧虑、性功能障碍、脑晕耳鸣、颓废、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强烈观念症,主要包括对人恐怖如赤面恐怖、视线恐怖、自己表现恐怖等、循环恐怖、学校恐怖、外出恐怖、罪恶恐怖、不详恐怖、高处恐怖等。
  3、发作性神经症,如 呼吸困难发作、焦虑发作等

森田疗法的治疗原理
  根据森田的病理理论,森田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原理与方法,疗法的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其治疗原理可概括为两点:
   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
  森田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实际体验到才能有所改变。而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
  什么叫顺其自然呢?森田把它看作是相当佛禅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就是让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平常的事,看得很严重而产生抗拒之心,结果使自己陷入了神经质的旋涡。这就与上述规律的第四条及第五条相符合,即由于集中注意于令其感到厌恶的情感,并不断压抑这种情感而使之受到强化,经多次反复而培养起他对人极度恐惧的体验,而这一过程又违背了上述第一、二条规律。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使患者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自己怕情感,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⑴要认清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神经质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要改变这一点,就得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疾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这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的;但是否去做不理智的事情,却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因此,不必去对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同时,还要认清精神拮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认识到人有对生的欲望和对死的恐惧两种相互对立的心理现象,并接受这种心理现象,而不必为出现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也不必拼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冲突之中。
 
   ⑵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身心异常,只是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将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状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使症状得以减轻直至消除。比如:对人恐怖患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情,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反而会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
  ⑶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这一思想矛盾的特征就是以主观想象代蘟e客观事实,来“理应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森田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断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此皆力所不能及之事,而强为之,当然痛苦难忍。然而,何谓自然?夏热冬寒乃自然规律,要想使夏不热、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则人为的拙策;按照自然规律,服从、忍受,就是顺应自然。”针对思想矛盾,森田提出了“事实唯真”的观点,意即“事实即是真理”,并以此作为座右铭。他说:“吾人不要把情绪或想象,误认为事实来欺骗自己。因为不论你是否同意,事实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就是事实,所以人必须承认事实。认清自己的精神实质,就是自觉;如实地确认外界,就是真理。”只有使人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
  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以学习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是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动。即“为所当为”是指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是对顺应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
  ⑴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森田疗法认为,改变患者的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还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且能见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都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度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是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这样做的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现,原来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就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束缚行动的模式。
   ⑵面对现实,陶冶性格。森田疗法的专家高武良久指出:“人的行动一般会影响其性格,不可否认,一定的性格又会指导其做出一定的事情,但仅仅看到这一方面,则是一个片面性的认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行动会造就我们的性格’这一客观事实。正是这一点,才是神经质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
  神经质患者的精神冲突,往往停留在患者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却采取了一种逃避和敷衍的态度,事实上,单凭个人主观意志的努力,是无法脱神经质症状的苦恼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会使思维变得更加实际和深刻。实际行动才是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对此,高武良久举例说,要学会游泳,不跳入水中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即使完全不会游泳,跳入水中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后再逐步学习必要的技术。与此道理相同,神经质症患者无论怎么痛苦,也会在别人指导下做到,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自信的体验。要想见人不再感到恐惧,只有坚持与人接触,在实际触中采用顺其自然的态度,使恐惧感下降,而逐步获得自信。前面已经谈到,“为所当为”有助于使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内向型性格产生某种改变的过程。
  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为所当为”,有助于陶冶神经质性格。这种陶冶并非彻底改变,而是对其性格的不同部分进行扬弃。即发扬神经质性格中的长处;认真、勤奋。富有责任感等,拼弃神经质性格中的致病之处:神经质的极端的内省及完善欲。
  由此可见,顺应自然既不是对症状的消极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来的规律行事,凭症状存在,不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生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治疗原则的着眼点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陶冶性格。这活涌疗原则还反映了森田疗法对意志、性感、行动和情格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即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改为人的行为来改变一个人的情感,陶冶一个人的性格。
  
森田疗法基本常识-有心理问题必看

晓松谈情感规律
情感规律
1.如果对于情感听之任之,即顺从其(情感)自然变化,便会形成山形曲线,经过一起一伏,最后消失。
2.情感如果满足其冲动时,便会顿挫、消失。
3.如习惯于同一感觉,情感则变得迟钝。
4.情感如继续受到刺激,以及注意力集中于此时,就会更加强烈。
5.情感是依靠新的经验去体会,并通过反复体验去培养。
情感与行动的规律
1.情感是不由人的意志自由支配,但行动却服从人的意志。
2.情感伴随行动、环境的变化,也会迅速的变化。
3.正确的(积极的)行动,带来愉快的情感,错误的(消极的)行动,带来不愉快的情感。
4.反复采取正确的行动,则可培养愉快的情感态度;反复采取错误的行动,则可培养不愉快的情感态度。
5.反复的错误行动,所导致的不快情感态度,会伴随反复正确行动所形成的愉快情感态度而自行消失。
  
森田情感规律
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努力),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如果情感的冲动与不平,得到舒解与满足,挫折感就会迅速平静或消失。森田的情感规律中提到,那里有压抑,那里就有反抗。
神经质症与其它精神类疾病的区别   
1.狭义的精神病的发病初期,不管其症状多么轻也仍然是精神病的开始;但神经质症的症状不管多么重,也仍然是神经质症。
2.我们可以断定,总担心自己是精神病的患者,就不容易患精神病;而实际上有可能患精神病的人,一般并不害怕精神病,就是说这种人根本没有精神病的疾病意识,他们根本觉察不到自己的精神失常。所以,精神病患者做出了异常的行动,本人却认为是完全正常的。从客观上看,他们没有自我反省能力。神经质症患者与此恰恰相反,他们有极强的反省能力,连自己很普通的生理现象也担心是生了病,这与精神病完全不同。
3.从患者有无克服症状的意识及这种意识的强弱上就可鉴别神经质症与精神病。我们切不可忘记这一重要的鉴别点。
4.精神病患者的妄想含有非常离奇的内容,正常人很难理解。神经质症患者在任何一方面都具有正常人的思维内容,如果患者坦白的说出自己的症状,则任何人都会觉得自己也有过这种感觉。

神经症的根源
  1.死亡的恐惧和一般焦虑理论。
  死亡恐惧不但是对于死亡产生的恐惧感。也同时伴有对于丧失生命意义或值价的内心恐惧。
  此类恐惧,称为不安或焦虑(Angst)。人人都少许有焦虑感,但一般人会把正常的焦虑带到积极的方向。但神经症患者却采取自我防卫的人为态度,刻意回避不安,则常容易产生反效果,引起头痛、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杂念等等。当这些凝固化为一种心理症状且伴有重重解不开的焦虑情结时,就是森田所说的神经质症。
  2.森田焦虑理论的特征。
  其特征就是对于不安的人的存在积极予于肯定。森田神经质患者本来就有强烈的生存欲望,必然比一般人更焦虑,他们的自我观察过多,容易陷于焦虑。流弊所至,将使生命原有的流转停滞,失去平衡。
  3.思想的予盾。
  是森田独特的用语,用来说明森田神经质的焦虑防卫机制。意即「希望如此」、「应该如此」的思想与「事实如此」的事实之间刚好相反、矛盾。思想的矛盾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使我们陷于自欺。
  神经质的一切症状,都是患者主观的部份,以感情为基础而产生的,以后才加上逻辑的批判或客观的说明,因此无论对末稍如何去探索,都不可能合乎逻辑。
病情较重,症状复杂,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的正常进行者,需要住院,使用森田疗法,包括:
  (1)对焦虑及心理冲突忍耐性差,借助大量酒精、药物来解决问题的人;
  (2)严重的抑都状态,频繁的自杀企图者;
  (3)对冲动行为的控制力差,曾有过暴力、犯罪、性变态等行为的人;
  (4)各种精神病人。
田根据症状把神经质症分成三类:
  (1) 普通神经质症:失眠症、头痛、头重、头脑模糊不清,感觉异常、极易疲劳、效率降低、无力感、胃肠神经症、自卑感、性功能障碍、头晕、书写痉挛、耳鸣、振颤、记忆不良,注意力不集中等。
  (2) 强迫神经质症(恐怖症):对人恐怖、不洁恐怖、疾病恐怖、不完善恐怖、外出恐怖、口吃恐怖、罪恶恐怖、不详恐怖、尖锐恐怖、高处恐怖、杂念恐怖等。
  (3) 焦虑神经质症(发作性神经症):焦虑发作、发作性心悸亢进,发作性呼吸困难等。
森田疗法
历史渊源
1、简要历史
  森田疗法(Morita Therapy)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由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Morita Shoma)博士在总结国内外心理治疗方法,以及自己十多年临床治疗经验基础上,反复探索实践,不断完善而创立的,是一种基于东方文化背景的、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森田博士生前把他独创的心理疗法称为神经症的"特殊疗法"。1938年森田博土病逝后,他的弟子们将这种疗法命名为"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自创立以来,以其对神经症治疗所取得的满意的临床疗效,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获得了高度的评价。西方人称森田博士为"日本的弗洛伊德"。森田先生的得意门生高良武久教授称森田能够独树一帜,创造出自己的一套神经症理论,并把这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介绍给神经质症患者,属于划时代的业绩。
  目前,森田疗法这种根源于东方文化背景和传统思想的心理疗法不仅风行于日本,而且也受到欧美学者的关注。雷诺氏(David Reynolds)将森田疗法介绍到美国,并应用于神经症的治疗中。1983年日本森田疗法学会正式成立,第一任会长高良武久教授及第二任会长大原健士郎教授继承并发展了森田疗法,并将森田疗法的适应症扩大到神经质以外的神经症、精神病、人格障碍、酒精依赖等治疗领域。并且已广泛应用于正常人的生活适应及改善生活质量中。国际森田疗法学会于1991年成立。在我国,1992年召开了首届森田疗法研讨会。1994年4月底,第三届国际森田疗法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世界14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就森田疗法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2、森田疗法的诞生
  森田疗法是一种具有独特哲学色彩和人生理论的日本认知行为疗法,它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可相提并论的地位。森田疗法的诞生与森田本人的经历及体验有关。同时也是他多年不懈地探索、研究、实践的结晶。森田自幼就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年轻时与疾病苦斗,深受神经质症状的困扰。从事精神卫生工作后,搜集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并经过反复推敲和实践。1912年至1928年是森田一生中最出成果的时期。他撰写了许多论文。代表作有《神经衰弱以及强迫观念的根治法》、《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等。1930年,他创办了《神经质》杂志,并建立了森田疗法研究会,继续致力于神经质症患者的治疗和研究,直至生命的终结。

理论依据
1、基本概念
  ① 神经质与神经质症
  "神经质"一词是森田正马基于对神经衰弱等神经症的本质的特殊看法而提出的。表现为患者存在某种症状,因而主观感觉到这对于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患者本人具有强烈地从症状中摆脱出来的欲望,并积极努力地克服症状的倾向。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的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的产物。神经质症状是疑病素质和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因此,森田不把"神经质"作为一种疾病看待。
  "神经质症"是森田正马的学生、森田疗法的另一代表人物高良武久提出来的。
  高良武久认为:神经质症是神经症中的一部分,是具有神经质症状的神经症,森田疗法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神经症,只有神经质症才是森田疗法的真正适应症。
  ② 疑病素质
  所谓疑病素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或称素质。森田认为精神上的倾向性有内向与外向之分。人们健康的精神生活是靠这种内向性和外向性的协调活动而形成的。如果人的精神活动出现了大的偏向,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明显的精神上的倾向性。
  疑病素质即是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上的倾向性。具有疑病素质的人精神活动内向,内省力强,对自己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很敏感,被自我内省所束缚,总是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精神活动内向,富于自我内省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但如过分担心自身状况、过分的自我关注,则产生消极作用,形成疑病素质。森田疗法理论认为疑病素质是神经质症发生的基础。
  ③ 生的欲望和死亡的恐怖
  富于内省、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是人人都会有的正常的表现,按照森田的理论,这是一种人类本性的生存欲望的表现。生存欲望的含义包括:(l)希望健康地生存;(2)希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3)求知欲强、肯努力;(4)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5)希望向上发展等内容。
  患神经质症的人都是生存欲极强的人,但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患有神经质症的。而是随着生存欲望的发展,想过超出常人的生活,但由于某种契机诱发了其疑病体验,使其精神能量不再朝向外界而是完全朝向自己的心身。
  过高的生存欲望同时伴有对死亡的恐怖。这种对死亡的恐怖常与惧怕失败、害怕疾病、恐惧不安等心理活动相联系。生的欲望过于强烈,对自己或事物存有超出寻常的要求,就会因惧怕达不到自身的欲望而产生死的恐怖。此时,若有某种诱发的契机,如感觉到心脏的跳动,就可能把原来属于正常范围的生理现象误以为是病态(如心动过速)。而努力排除这种病态的结果,是对外界的关心程度开始下降,精神活动完全向内,陷入精神的内部冲突之中,导致神经质症状的产生。
  因此可以说,过高的生存欲望同时就会伴有对死亡的恐怖,这导致了精神活动的内向性,形成疑病素质,成为神经质症产生的基础。
  ④ 适应不安与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疗法认为,人在自然界中活动,人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必然会存在某种不安的心理,即为能否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自身的心身状况能否适应外界环境这样的问题而烦恼。这种不安的心理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出现,被称之为"适应不安"。
  较内向的人容易出现适应不安,因其有较强的内省倾向,总是对自己的心身状况能否胜任所做的事情缺乏自信。较外向的人则不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希望。从年龄阶段看青春期前后最易出现适应不安。这与青春期的个体自我意识增强,自身欲望增长而又缺乏实际经验,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变化有关。
  高良武久认为:不安、担心、痛苦等心理虽然令人不快,但它却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例如,如果没有疼痛感,人们就可能对外伤失去警戒。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人们对这些令人讨厌的,但同时又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认为也不应当存在,企图否认这些应该有的心理现象,这必然使开始正常的心理产生反向的作用,造成精神内部冲突,最终形成神经质症状。
  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安的感觉。但具有疑病素质的人,或排斥适应不安感觉的人,对不安更加注意,由于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使其感觉和注意相互加强,更易于由不安发展成为慢性神经质症。
  所谓精神交互作用,"就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越来越吸引注意进一步固定于它。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这种精神活动过程就是精神交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如果说疑病素质对神经质症的发病具有决定作用的话,精神交互作用则可以说是对神经质症症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⑤ 精神拮抗作用
  如果说神经质症的发病与疑病素质有关而其症状的发展与精神交互作用有关的话,其症状给神经质症患者带来苦恼的根源,则与思想矛盾造成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有关。
  森田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有一种对应和调节的现象,这种现象类似人体中作用相反、彼此制约、相互调节的拮抗肌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精神拮抗作用。
  精神拮抗作用具体表现为:当一种心理出现时,常常有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心理出现。例如,恐惧时常出现的不要怕的心理;受表扬时反而涌现内疚的感情。森田认为:这种抑制性意志是我们精神领域中的自然现象。精神领域中的这种拮抗作用,如同肌肉的拮抗作用一样,都不是我们能够一 一加以随意支配的。
  精神拮抗作用过强或缺乏这种拮抗作用,人人都会出现问题。而神经质症患者的各种苦恼,也是由于欲望和抑制之间拮抗作用增强引起的。例如:想要获取成功的这种生的欲望越强烈,对可能失败的死的恐怖就越强烈;拼命要加强生的欲望而排除对死的恐怖,为否定失败的可能想尽种种办法,反而使引起拮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相应增加,加之思想矛盾的影响,个体就会感到越来越苦恼。所谓思想矛盾是我对'但愿如此','必须这样'的思想愿望和实际情况所预计的结果相反,因而发生了矛盾。
  综上所述,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由于疑病素质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诱因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经质症状。造成神经质症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现实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

森田疗法基本常识-有心理问题必看

2、 神经质症发病机制
  ① 发病机制流程图
  神经症是一种注意固着状态,是本来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因患者对人性的错误认识而引起注意,通过精神交互作用,注意固着在这些心理、生理现象上,导致了反常的苦恼等症状。可以用一个流程图表示:
                       有偶发事件
   疑病素质(森田神经症)------------------------------------------ 某些正常的感觉
或无 精神交互作用
   或体验-------------------------------------注意-----------------注意固着状态(症状)
                                   精神拮抗作用
  ② 神经质症状的主观性
  森田认为:神经质的各种症状,在没有身心的疲劳、衰弱及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原本就是属于主观范畴之内的、自我知觉的东西,而不是客观的产物。高良武久也指出:神经质症患者往往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与自己有关的事情。特别对于症状,患者被劣等感所支配,再加上不安的情绪,往往作出明显失误的判断。
  神经质症的患者,对生的欲望过高,对死亡的恐怖过强,因此把本来正常的现象(如别人的咳嗽、交谈),看作是不正常的表现(认为是讽刺自己或说自己的坏话)。这种主观判断没有客观事实为基础,病人却对此坚信不移,陷入不可解脱的思想矛盾之中,即是其症状的主观性表现。
  神经质症状的主观性还表现在其症状缺乏客观的生理基础上。例如,性病恐怖患者坚持认为自己患了性病,虽几次验血结果都是阴性,但受其主观意识的支配,不能接受客观检验的事实。神经质症患者因其症状的存在而极度苦恼,但他却不知这种苦恼是其主观臆造出来的。苦恼的根源在于其自身。

  ③ 不同神经症的形成机制
  森田先生阐述三类神经症症状形成的过程。
  普通神经质(含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是由于精神上对某种异常感的固定,因日常生活及其症状处置上的错误,导致症状日益加重。并指出:神经衰弱的症状伴随身心疲劳或病后的恢复过程必然会消失。只有受疑病观念支配,主要精力固着于病态感觉的时候,症状才会复杂和严重起来。其疑病素质越强,症状也越易严重起来。即使疲劳恢复或病后身体康复,有的人自觉症状永远也不会消失。
  发作性神经质(惊恐发作、慢性焦虑症),其发作的实质是一种恐怖感受,恐怖乃是对自己将要发生灾害的预想,或预感到危险即降身时产生的感受。发生在主观上的恐怖感受,客观上也可能会相应地出现心悸加剧、头脑发胀、血脉上涌、手足变冷等躯体现象。主观的感觉和客观的躯体现象是同一现象的表与里。人如果忽然看到心脏病发作时,都会产生极大的恐怖感受,怕自己也会那样,以后偶尔感到心脏搏动,便会和以前见过的情景联系起来。如果患者对其前后的精神过程认识不清,立即就会受到一种恐怖的控制;必然引起心悸加剧,从而使注意集中于此,便越发不安,产生精神交互作用,导致心悸加剧,成为心脏神经症。
  强迫观念症(强迫症、恐怖症)是患者把某一机会得到的感觉或感想,疑病地看作是病态的异常,由对它既无感知又不加思考的抗拒心理引起精神上的冲突。如一位害怕看到自己鼻子尖而感到苦恼的学生,正是因为他把一般人常有的感觉专门看成病态而形成强迫观念。因此强迫观念是一般人同样会时常浮现的观念,但正常人处在日常生活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立即就会忘掉,或根本没有进入意识,便又要去迎接下面新出现的刺激。所以对它没有悬念在心的余暇。而患者因疑病素质、思想矛盾,导致精神上的冲突,反而加剧了某种感觉,形成强迫观念。他还指出,强迫行为不象强迫观念那样,大都不伴随精神冲突的痛苦,认为不是神经质的表现且难以治愈。
操作方法:
(一)治疗原则
  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
  森田把顺应自然看作是相当于佛教和禅宗中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状态就是让神经质症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自然现实存在的抵抗是无用的,这样才能具备一种与自然事物相协调的生活态度。
  对其症状而言,就是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 应当说"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中最基本的治疗原则。这条基本原则包含着下述多层涵义:
  (l)顺应自然地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等令人厌恶的情感:
   ① 要顺应情感的自然发生,听任情感的自然发展。情感过程一般构成山形曲线,一升一降最后终于消失。
   ② 如果情感冲动得到满足,挫折感可迅速平静、消失。
   ③ 情感随着对同一感觉的惯性,逐渐变得迟钝,直到无所感受。
   ④ 情感在某种刺激继续存在以及对此集中注意时,就会逐渐强化。
   ⑤ 情感是通过新的经验、经过多次反复、在逐步加深对它的体验中渐渐培养的。
  按照森田的看法,情感活动自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总是对自身出现的恐惧、不安或苦恼等这些人人都会有的情感极其反感;总想压抑、回避或消除这类情感,例如,对人恐怖的人,对人与人见面常会引起的情感波动,特别是见到领导或异性时产生不安或不好意思的感觉感到苦恼,视之为必须排除的异物而采取压抑和对抗的态度。把本身很平常的事情,看得很严重而产生抗拒之心,结果使自己陷入神经质症的漩涡。这实际上与森田所述的情感的规律中第4条及第5条相符合,即神经质患者由于集中注意于令其感到厌恶的情感,并不断压抑这种情感而使之受到强化,经多次反复而培养起他对人极度恐惧的体验。而这一过程恰恰违背了情感活动的第1、2条规律。
  改变这种状况就需使患者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自己的情感,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起积极的情感体验。
  (2)顺应自然地认识精神活动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神经质症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其结果如同高良武久所说:"如果有人无论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产生不正恐怖的强迫观念"。神经质症患者对这种心理采取抗拒的态度,他们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绝对清净,结果必然出现心理冲突。改变这一点,就应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不好的想法在头脑中闪现,是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的,但是否去做,却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因此不必去对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行动。
  此外,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还需认识精神拮抗作用,认识到人有对生的欲望和对死亡的恐怖这样两种相互对立的心理现象。接受这种心理现象,而不必为出现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以至拼命排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内部冲突之中。例如,站在高处时,想到可能摔下去,这本是任何人都会有的想法。神经质症患者却认为这是异常现象而与之对抗,越对抗则越感到有可能摔下去。改变这种症状,只有认清精神拮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才可能减轻以致消除精神内部冲突。
  (3)顺应自然地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心身异常,只是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对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继发性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
  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而使症状得以减轻以至消除。例如,对人恐怖患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现,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反而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
  认识症状的规律还包括要认识到症状的改变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认识这一点才能坚持对症状视若平常,不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加以排斥,才可能真正消除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
  (4)顺应自然地认清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按照森田疗法的观点,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这一思想矛盾的特征就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以"理应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森田曾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该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逆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而徒增烦恼。此皆力所不及之事,而强为之,当然痛苦难忍。然而,何谓自然?夏热冬寒乃自然规律,而想使夏不热、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是人为的拙策。按照自然规律,服从之,忍受之,就是顺应自然"。
  所以人必须承认事实。认清自己的精神实质,就是自觉;如实地确认外界,就是真理(实事求是)。因此,顺应自然,就应注意不以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套客观事物,认清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包括每个人的感觉、情感、精神活动以及神经质症状的形成与改变都有一定之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 "为所当为" 的治疗原则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这样两大类别。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和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
  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学习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要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动。事实上,为所当为是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高良武久曾作过这样的说明:"顺应自然的态度并不是说对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要患者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来固有的上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说,为所当为是对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的充实和补充。
  (1) 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认为改变神经质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能够见成效的事情。努力作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
  神经质症患者本来具有强烈的生的欲望,但为死的恐怖所束缚,原有的精神能量均投入在对症状的关注上,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工作和学习越无成效,患者的注意就越固着在其症状上,就越把症状当作必须排除的异物看待,从而加重其症状。
  按照生的欲望所表现出的上进心去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第一,会把一直指向内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第二,因为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上而使症状得到改善;第三,虽然带着症状去行动仍有痛苦,但行动本身会带来两种收获,其一是该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不必等症状消除;其二是做了就能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上有所收获。
  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端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惧了,坚持做下去,恐惧就会逐渐减轻。而这样做的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对行动束缚的模式。
  (2)面对现实,陶冶性格
  高良武久指出: "行动会造就性格"。这一点才是神经质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
  神经质症患者的精神冲突,往往停留在患者的主观世界之中。他们对引起自己恐惧不安的事物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引起其痛苦的事物却采取了一种逃避或敷衍的态度。例如,因怕自己脸红而产生对人恐怖的患者一方面拼命想抑制自己的脸红;另一方面却总想避开众人。
  事实上,单凭个人主观意志的努力,是无法摆脱神经质症状的苦恼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会使思维变得更加实际和深刻。实际行动才是提高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最直接的催化剂。神经质症患者无论怎样痛苦也可以做到忍受痛苦投入到实际生活之中。如果自己做不到这一点,也可在别人指导下做到,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自信的体验。因此,要想见人不再感到恐惧,只有坚持与人接触,在实际接触中采用顺应自然的态度,使恐惧心下降,而逐步获得自信。
  许多患者固执地认为自己不能投入到实际生活中或做不了某些事情,常常认为只有先除掉症状,才能做好要做的事情,为此他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因为不做事情或少做事情减少了自己实践与适应实际生活的机会,而且会使精神能量更集中指向内部,注意自己的症状,反而会使疑病素质进一步发展。
  为所当为有助于使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际活动中将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这是因为要做事情,就要将注意由主观世界移向外部,就要注意所做的事情,这就减少了指向自己心身内部的精神能量。而与外部世界的实际接触又可有助于患者认识自身症状的主观虚构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内向型性格产生某种改变的过程。
  顺应自然既不是对症状的消极的忍受、无所作为;也不是对症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按事物本来的规律行事------任凭症状存在,而不去抗拒排斥,带着症状积极生活。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原则的着眼点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陶冶性格。这一治疗原则还反映了森田治疗对意志、情感、行动和性格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即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来改变一个人的情感,陶冶一个人的性格。
二)治疗过程
  森田疗法的治疗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两种方式。住院治疗方法是由森田正马在其长期的治疗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门诊治疗最初只是为个别没有条件做住院治疗的患者所设立。因此有人又称住院治疗是标准式的森田疗法。
  无论是住院或门诊治疗,应注意选择那些表现为对症状具有某种程度的反省心,自身也在积极做着克服症状的努力,有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强烈愿望的病人。如仅有某种症状,没有强烈的求治动机,不宜施行森田疗法。
  1、住院治疗
  森田疗法的治疗所遵循的"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看似简单易懂,但对患者而言,真正达到领悟并能身体力行并非易事。很多时候,单靠患者自身的力量是不能做到的。住院治疗为其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环境。在治疗者指导下,使他获得领悟和新的生活体验。
  在这种意义上,住院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神经质症的最佳方法。住院治疗过程分为4期:绝对卧床期、轻工作期、重工作期和生活训练期。这4期的治疗目的及具体内容如下:
  (1)绝对卧床期
  这一期一般为4至7天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单人房间,无条件的地方则应注意患者之间保持安静。在这段时间之内,禁止患者会客、读书、谈话、抽烟、听收音机等,什么安慰也不进行,除洗脸、吃饭、上厕所之外,保证绝对卧床、绝对安静。这一期,主要要观察患者在卧床期内的精神状态,以便结合病情进行诊断(排除非神经质症患者),并通过安静的休养,调整身心的疲劳;其重点在于解除患者精神上的烦闷和苦恼。
  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陷入更加痛苦的状态,但不能采取任何措施,只能默默地忍受痛苦和烦恼。通常,患者最初住院后,情绪可暂时安定;但随着终日卧床,会出现各种想法并会怀疑治疗的效果和对静卧难以忍耐的情况。继续卧床,逐渐出现安静的倾向,此时,患者可以尽可能地去想自己的一切。继而患者还会出现一种无聊的感觉,总想立即起床干点什么。这就是无聊期,此后,可进入第2期。
  在静卧期间,患者出现的上述情况,是由于其精神能量在最初仍保持完全向内的指向,结果使痛苦加剧。其痛苦到极点时,在极短暂的时间内,会迅速消失,好像剧烈的头痛突然消退一样,精神立即感到爽快起来。这就是森田的所谓"烦闷即解脱"的含义。这种变化还不是思想认识上的变化,是一种情感上的自然变化的结果。此变化有助于患者认识情感是不能由意志去否定和排除的,它自有变化规律。继续卧床出现无聊期,患者想起床做任何事情,此时精神能量已开始朝向外部世界。
  在此期间,治疗者除监督患者按此期的各项要求去做之外,一般不回答患者有关其神经质症的问题。当患者出现突然从苦恼中解脱的感觉时,须告诉患者体验情感活动的规律,这是凭主观意志所不能改变的。此期中,有些患者会出现睡眠方面的问题,对此可给予以顺应自然为原则的简短指导。例如,如想睡觉时随时可以睡;如果睡不着,连续一周不睡也没什么关系,不要自己想办法勉强自己硬睡。
  (2)轻工作期
  这一期一般为3至7天时间。此期禁止外出、看书,仍不允许患者与别人过多交谈。夜间的卧床时间规定为7至8小时,白天可在室外做些轻微的劳动或在室内从事工艺活动,以室外活动为主。在室外可做些如扫院子、擦玻璃等简单、单调的劳动,在室内可进行书法、绘画、糊纸袋等活动。这些活动以患者自我选择及治疗者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一般从第3天开始,可逐渐放宽对患者工作量的限制。从第2期开始可要求患者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记治疗日记。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逐步恢复体力,通过前面的无聊期,促进其自发行动的动机,通过较轻作业的完成使之认识到不注意症状、坚持行动与症状减轻之间的关系,从而接受症状使之自然淡漠。
  轻作业期一开始,患者会体验到一种从无聊中解放出来的愉快情绪。但几天之后,他会感到似乎受到愚弄,甚至想停止治疗。对此需说明中途停止治疗对其神经质症治疗的危害。高良武久认为,对治疗丧失信心离开医院者都是意志薄弱者。
  在这一时期,治疗者要指导患者除一天7至8小时的睡眠外,一律不得再躺在床上,其余时间要连续行动。行动时不要考虑干什么对病有利与否、怎样做才能减轻苦恼等,而是促使患者学会不论干什么事情,必须迅速着手工作,而且要坚持实践。此外,要指导患者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症状,不要自己去测试病情,设法治疗。治疗者不问症状与病情,对患者倾诉其症状及苦恼,采取淡然的方式应对,注重鼓励患者行动。由于患者解除了对症状的关注,症状的感觉减轻,对劳动等行动越来越感到兴趣,渴望得到较多较重的工作,以此为标准即可转入治疗的第3期重工作期。在治疗的轻、重工作期之间界限并不十分明显。
  (3)重工作期
  这一期一般为3至7天。在这期间仍不过问患者症状,只让其努力去工作。此期劳动强度、作业量均已增加,工作或作业包括除草、帮厨、清理环境卫生、做农活、木工活、工艺劳动等。
  此外,此期可逐渐开始读书。主要选择历史、传记、科普读物等。每晚要求患者记治疗日记。此期目的在于通过努力工作,使患者体验完成工作后的喜悦,培养忍耐力。在这之中学会对症状置之不理,进一步将精神活动能量转向外部世界。
  此期仍需指导患者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从事劳动和各项活动。帮助他以此为基础体验工作和症状减轻之间的关系。在工作和读书过程中,要排除完美欲的影响,工作应做就立即去做,激发对工作的兴趣,体会劳动的意义。读书也同样,不必追求理解,也不必用力记忆,不问内在事理地一口气默读下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专心致志于工作与读书,反而使原来患者惧怕能否做好工作或能否集中注意力去读书的问题得到化解。通过上述方式帮助患者将注意由自身转向外界,在不断强化外在行为的同时理解"人类心理的自然状态"。
  (4)生活训练期
  此期又称回归社会准备期,一般为1至2周时间。此期为患者出院做准备,要指导患者回归原社会环境,恢复原社会角色。此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允许他白天回到原工厂或学校,或在医院参与某些管理工作等较复杂的社会活动。无论参加何种活动,都要求每晚仍回病房,并坚持记治疗日记。其目的是使患者在工作、人际交往及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体验顺应自然的原则,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以上各期的情况,是对一般治疗情况的描述,对每个具体患者而言,还要根据其情况来决定治疗的进程。治疗周期会因此而长短不一。时间短的约3周即可,长的则可能需要60至70天时间;平均周期为 40至 50天。
  在采用住院治疗之前,治疗者应先使患者对森田住院疗法的过程有一大致的了解,患者可自己作出是否入院治疗的决定。患者求治欲望越强,越有利于治疗。
  在实施住院治疗时,治疗者对患者的指导要防止过多说教,不仅重视患者对森田治疗原理在思维上的理解,还要注意其在行动过程中的体验。指导的重点在于帮助患者在行动中理解顺应自然的道理,放弃对症状的注意。
  由于住院治疗主要是通过患者独自静卧及亲身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森田治疗原理,这样,治疗者对患者的指导更多地体现在对其日记的批注上。从住院的第2期开始,就要求患者每日记治疗日记,日记的内容要求不谈病情,而要谈活动的内容、体验及收获。治疗者在每日进行批注时,对患者谈症状部分不予强化,而对于日记中记录的通过活动感到喜悦、自信,感到症状减轻的有关内容予以强化,以此帮助患者淡化症状,将注意转向外界,按客观事物的规律行事。
  2、门诊治疗
  门诊森田治疗仍须遵循森田疗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但由于门诊治疗没有住院治疗所具有的特定环境,不能采用卧床及作业布置方式进行治疗,因此具有某些与住院疗法不同的特点。
  门诊治疗主要通过治疗者与患者一对一的交谈方式进行。一般一周一次或两次。治疗者应注意对患者的感情并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在这一基础上,森田正马认为治疗者应在掌握患者生活史的基础上,尽可能理解患者的现实情况,不以症状作为讨论的主要内容,鼓励患者面对现实生活,放弃神经质的抵抗症状的立场,认识到事物不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认识到接受症状的本来面目、不试图去控制,症状就会改观。最后鼓励患者要承担自己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
  在治疗中,治疗者应尽可能地用提问的方法启发患者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过多地采用说服的方式。治疗的关键是帮助患者理解顺应自然的原理。
  对于门诊治疗,铃木知准从另一角度提出了下述治疗要点:
  (1) 详细的体格检查以排除严重躯体病的可能,消除患者的顾虑;
  (2) 指导患者接受症状而不要试图排斥它;
  (3) 嘱咐患者不向亲友谈症状,也嘱咐亲友们不听、不答复他们的病诉;
  (4) 对人恐怖症患者不应回避人,要带着症状去参加各种活动。
  3、生活发现会
  (1)什么是生活发现会
  森田疗法除有住院和门诊治疗的形式之外,还有定期对森田学说进行集体学习的组织----生活发现会。生活发现会会员大部分是为神经质症所苦恼、但尚能坚持工作和日常生活的人们。
  生活发现会是以集体形式学习森田疗法理论的自助团体,成员之间不是医患关系,只有老会员和新会员之分。新会员在集体学习过程中向老会员述说自己的苦恼,老会员根据自身战胜神经质症的体验给予指导和帮助。新会员以老会员的经验及帮助为行为指导,努力克服神经症。而那些通过学习及团体活动,已经从神经症的苦恼中解放出来的老会员在帮助新会员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洞察,发挥自己的个性,继续完善自己。
  (2) 生活发现会活动的方针
   ① 生活发现会的森田理论集体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克服神经质症的症状,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森田疗法的作用,更加建设性地生活。因此,与本目的有同感,能够正常生活的人,无论是谁都可以参加。
   ② 生活发现会的活动宗旨是通过森田疗法的集体学习和实践,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活动。
   ③ 生活发现会的森田疗法理论集体学习的组织不是医疗机构,而是自助组织,是基于会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地开展活动。
   ④ 会员之间是朋友,谋求温馨的人际交流,通过分享相互之间的经验与希望,共同成长,更积极的生活。
   ⑤ 组织中的负责人(干事或理事)是为了促进组织活动顺利地进行而设的,会员之间相互是平等的。
   ⑥ 在生活发现会中会员之间的隐私权受到尊重和保护。会员在活动中绝不涉及工作、营利、宗教、政治等内容。
  (3) 生活发现会的学习内容
  生活发现会的森田疗法学习形式一般分为地区集谈会,基础学习会,中级学习会、研讨会。
  生活发现会是住院式森田疗法和门诊式森田疗法的自然延伸,是介于治疗与生活之间的一种自助心理健康的活动。参加者通过相互交流与启发,深化了对森田理论的认识,而且通过相互支持与鼓励,在生活中修正和更新对自我的认识,积极尝试新的行为。多年的实践证明,生活发现会已成为森田疗法的一种重要实施途径和方法。对于心理卫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推进活动,也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8-5-7 10:09:30 | 只看该作者
如大海,如深山,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从中取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8-5-12 14:58:43 | 只看该作者
只有行动,只有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做回真正的自己,才能破解强迫病灶,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5 02: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