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木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暂别了朋友们,稍后再见!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08-3-23 20:55:29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方式造就了新一代强迫症患者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大越大。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在逐步上升,但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却在逐步下降,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越来越多。在我国,强迫症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有低龄化的趋势。
    如果说成年人患强迫症与社会因素有关,那么儿童强迫症呢?总不会是因为房贷车贷快到期了吧?
    除社会因素、生物因素之外,人格特质也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大部分人都身处同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为何有人悲观消极、有人积极乐观?
    很多强迫症患者病前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性人格,而这样的病前人格,正是在刻板要求、过度苛求的教育环境中建立起来的。

    蛋糕掉在地上,孩子捡起来正要往嘴里塞,妈妈百米冲刺扑过来,一把夺去扔进垃圾箱:“脏死了!掉地上的东西怎么能吃呢!”孩子吓得眨巴眨巴眼睛,点点头,记住了——真是乖孩子。
    考试成绩出来了,孩子拿着试卷给爸爸看:“我打了98分!”爸爸严厉地问到:“那两分是怎么丢的?”孩子的笑容僵住,低下头,不吭声,知道错了——还是好孩子。
    为人父母者,你们的眼睛都盯着哪儿呢?为什么就看不到那蛋糕里面还是一尘不染,为何就看不到那98分多么值得赞扬啊!

    望子成龙的家长啊,你们力求让孩子循规蹈矩、依赖顺从、尽善尽美,门门一百,岂不知你们却是在亲手打造一个未来的强迫症患者。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长大以后,要求十全十美,整天穷思竭虑,反复检查核对,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刻板拘谨,不懂变通,缺乏灵活性,如何开拓市场?过度关注细节,时间精力全部浪费在细枝末节之上,无法把握大局,如何成就大事?

    为人父母者,如果你不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完美主义的强迫症患者,就不要拿一百分当作标准去苛求你的孩子了。
    为人父母者,如果你不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完美主义的强迫症患者,就把你的尺子扔了、夹板松了,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此处摘录一段文字如下:

强迫症的预防:
  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08-3-23 20:56:10 | 只看该作者

讲“理”不如讲“礼”

侄子今年13岁,读初一。
    一个星期不见,说话突然变得粗声粗气,裤子眼看着短一截,个子眼看着就要和我一样高,家里人高兴:孩子长大了。
    耳朵里整天塞着MP3的耳机,两手整天插在裤袋里,张口周杰伦闭口蔡依林,出门前还要照照镜子弄弄发型,家里人偷笑:孩子长大了。
    不再让摸脑袋,不再让亲脸蛋,你问他什么都嫌烦,和父母的话越来越少,和同学的话越来越多,家里人失落:孩子长大了。

    孩子长大了,父母的脑袋也跟着大了。
    进入青春期,身体上的急速成长,让孩子有种“长大成人”的感觉;可在父母眼里,不管你个头多高了,你也还是我儿子。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也是反抗期,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减少,反抗的情绪增加,都是源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了。
    我们也知道孩子大了,不能再随意打骂(其实孩子小也不能随意打骂,什么时候都不能随意打骂),跟孩子讲道理——多开明的父母啊!

    岂不知,孩子最烦的就是你那套大道理。
    其实我们都经历过十几岁的花季,就算明明知道父母讲的对,也不愿意听,要么装聋作哑,要么抬杠顶嘴。我们有过孤独压抑,也有过激烈对抗,有过目空一切,也有过自相形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尊重。
    尝试着把孩子当作与你平等的人来对待,以礼相待,而不是以理服人。说服他,不如感染他;驯服他,不如感化他。

    你希望孩子对人彬彬有礼,那么你对孩子可有礼貌?你希望孩子长大了待人接物周到细致,你现在对孩子的态度可是和风细雨?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趁大人上班的时候在你的钱包里拿走几张钞票,就请你别在孩子上课的时候偷看他锁在抽屉里的日记;如果你不希望孩子逃学上网在外面结交坏人,就请你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宽松的家庭环境;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对你三缄其口视为间谍,就请你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私人空间别跟特务似的。
如果你整天骂孩子“小兔崽子”“王八羔子”,等你老了孩子如何称呼你,可想而知;如果你打心里就觉得这孩子不是个好孩子,你在孩子心里是什么形象,可想而知。
    如果你觉得你吃的盐比他吃的饭还多、过的桥比他走的路还多,你教他是为了他好,他就应该什么都听你的,扪心自问一下,你小时候可是这么听话来着?你懂得那么多,可否懂孩子心里想什么?

    孩子长大了,把家长的架子放下来吧,别整天端着。和孩子做朋友,平等才能交心,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

    此处摘录一段文字如下:
    反抗期是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成人感出现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作为父母,一定要正视这一现象,父母正视反抗期首先要正确认识反抗期矛盾的焦点所在。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父母应该正视的现实是,到这个时期父母不能再把子女作为支配的对象,子女也已经不再依从于父母,而成为独立的自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08-3-23 21:0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5# 的帖子

我外甥13岁,军训后孩子突然我生分了,变得沉默了,真的,是孩子突然长大了,还是我们不会沟通了,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08-3-23 21:42:25 | 只看该作者

困惑

和同桌下课回家的途中,总会交流很多有关心理咨询的看法,她仍然认为我应该学医,从事临床,这样才能达成心愿。但我并不想穿上白大褂在门诊治疗,也实在没有那么多钱去学医。
    不过,我们都觉得学完之后,还要继续学习相关学科,如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等,我还要加上医学。当然,不见得非要找个学校一门门去读,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通过自学的方式也可以。毕竟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面太广,单纯的靠这些教材还是有点片面。我自己也深有体会,过去阅读的有关国学、哲学、美学方面的书籍,对现在学习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帮助。
    学无止境,暂时先通过自学的方式进行吧,也想进行正规系统的教育培训,只是学费……不是我能够承受得起的。

    今天上课,老师让大家做了一些自我评定的题目,自己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这个行业。貌似听到很多同学说不适合,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吧,有谁天生就适合呢?但如果缺乏一些必备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质,即使再努力,恐怕也无济于事。
    做完评定,老师让大家自愿举手做自我介绍,说明自己从事这一行业的动机、优势和缺点等等。从很多同学的自我介绍还有之前的模拟练习中,可以看出有部分同学是因为身边有亲人朋友患有心理疾病,看到他们的痛苦,自己感到无能为力,由此萌生了学习的想法。
    我和同桌总是感到困惑,我们学习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帮助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为他们减轻痛苦,帮助他们尽早康复。唯一的区别,同桌希望帮助的,是她所在医院的病人,我希望帮助的,是未曾谋面的网友。
    但是,教科书上写着心理咨询的对象,老师也一再强调心理咨询的范围,如果今后真要从事这个行业,我所面对的求助者,只能是存在心理问题的普通人群,而不是被神经症或情感障碍困扰的病友。
    我感到不解,如果想要帮助他们,就只能通过医院的精神科而不能通过心理咨询吗?但实际上,我亲身体会也亲眼目睹,心理治疗对于心理疾病的治愈的确有很大的作用。
    我有点糊涂,我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不过是想多学点专业知识,将来能提供专业帮助。但是课本和老师都明明白白的告诉我:神经症和精神病不是心理咨询的工作。但我在和病友交流的时候,肯定的、而且不是故意的,必然会运用到所学的专业知识,那么,这算不算违规呢?
    我知道神经症和精神病需要到医院专科确诊治疗,我从一开始就说没有确诊的就不要自己给自己扣帽子,也一直赞同有病就要看,不要讳疾忌医。但是,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也需要心理治疗,这一部分工作又不是心理咨询的范围,那这些工作到底是谁在做、由谁来做?如果我想要帮助他们的话,难道就非得去学医,进精神科穿着白大褂才行?

    原本是不想花这个钱考证的,培训班的课程都已经学过,再去上只是浪费钱,何况现在也没这个经济实力去浪费。上了一个月的课,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心理学基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老师只能是蜻蜓点水很浅显地讲述一些理论知识。如果说能够学到什么,最多只是再加深一遍记忆,感受一下学习氛围吧。
    参加培训班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让我接触到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对一些现象有了一些了解,多了了解也就少了误解。
    班上同学大多是因公就读,如学校、医院,考了证仍是在本单位,将来未必就会从事这个行业。所以,我那快速培训制造“庸医”的担忧,也就有点多余。
    我也做了自我评定,我想,我的优势是我具备做为心理咨询师的基本素质,不会因为接受大量负面情绪而影响到自己,也不会把自己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缺点,一方面是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我会不会因为自己的经历、因为对阳光的感情、因为这几年和病友的接触,反而会忽视健康人群的心理问题?如果现在是一位刚刚失恋,只是一般心理问题,一位是抑郁多年,症状非常严重,我一定会优先选择后者,对后者的关注也会更多。这样是否会造成不够公平?是否会因为“见多了比这厉害得多、严重得多的”,对一般心理问题不够重视不够关注,过于草率和轻视呢?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像那天朋友说他的朋友有问题,交流过后,我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建议去做一下心理咨询;如果是抑郁症,我会这么简单吗?我不又是会告诉他阳光的地址、博客圈地址,再三嘱咐一定要求医诊治,要如何如何……
   
    一碗水要端平,不能因为个人感情就厚此薄彼。

    明天陪姐姐去省博物馆,电视上说免费开放,姐姐还没去过,难得明天好天气,放一天假,晒太阳去。
    以后,每周都要腾出一天时间陪妈妈陪姐姐逛街外出,尽点做女儿做妹妹的义务,也给自己放假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08-3-23 21:52:1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今后真要从事这个行业,我所面对的求助者,只能是存在心理问题的普通人群,而不是被神经症或情感障碍困扰的病友。
书上绝对没写这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08-3-24 08:45:34 | 只看该作者
柠檬草,木碗说的有原因:严重的是需要开药,甚至住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08-3-24 08:49:33 | 只看该作者
严重的,因为病得稀里糊涂,认识、理解(错误理解咨询医生有害他|她),会有攻击性的。

一般可能是职场,婚育,家庭的比较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08-3-24 08:51:07 | 只看该作者
木管的培训教师也是好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08-3-24 08:53:03 | 只看该作者
我1993年在国防科大的时候,哦,不是,是在湖大的时候,那是1987年,去看西汉时期的马王堆博物馆,因为乱关厅灯,结果被悄悄带出来,罚了5角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08-4-2 16:28:01 | 只看该作者
自我分析

    老师从事临床工作,她只在上午门诊时间接待来访者,其他时间不做心理咨询,不为谁破例。老师说做心理咨询很累,你们要学会如何调节和放松,要时常给自己的脑子“换换频道”。

    听老师讲她如何“换频道”,我想到过去一段时间很不喜欢讲电话,当时认为是慢性咽炎的原因,理解为过去长期销售工作的“后遗症”,让我不喜欢开口说话,而每次长谈过后喉咙的疼痛让我对交谈更是避讳,尽量采用文字的方式交流。

    但是上次和姐姐逛街,走累了,找个小吃店坐下,两个人聊了好几个小时,难得一次机会好好和姐姐谈心,感觉很舒畅,嗓子也未见得那么疼。

    其实,想来,我只是对和病友进行电话交谈比较忌讳而已。而电话交谈让我感觉不好,不光是因为慢性咽炎的原因,不光是因为过去长期销售工作让我对说话感到厌倦。其实,我不喜欢的,不是交谈本身,而是生活秩序被打乱、私人空间被侵扰的感觉。

    我喜欢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喜欢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就像过去下班之后不谈工作一样,上班拼命干,下班拼命玩,我不喜欢两者掺和到一块儿。

    我喜欢使用论坛、博客、邮件、QQ的方式来交流,不仅是因为我喜欢打字胜过说话,更是因为这样的方式是我自己可以掌握的。当我把电脑打开,那几个小时就只做这些,专心做好这些,直到完成,再去做别的事情。

    而电话,却是我无法掌控的,不知何时响起,或许是我在睡梦中吃冰激凌,或许是妈妈提起我的童年往事正讲到兴头上,或许是和老公难得一次独处的机会正想亲亲我我说几句悄悄话,或许是我系着围裙在厨房里炒着小菜油锅里直冒青烟,或许我看书看得浑然忘我渐入佳境……这个时候电话响起,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尤其是有几次因为接电话耽误了做饭,妈妈很不高兴;有几次讲到深夜,老公很不开心;有几次突然响起的铃声吓了我一跳,心脏难受的厉害——于是这些事情,都让我对接电话产生了一种左右为难的感觉。

    电话就像不速之客打乱了我的生活,于是,我对电话产生了一种厌烦和排斥心理,讨厌电话铃声响起的声音,讨厌这种自己无法做主无法掌控的感觉。但这些电话又不能不接,每个电话后面都是期盼和等待,我对于自己这种不愿接听病友电话的想法感到很不应该,为此感到自责。

    内心的冲突无法消除,就变相地用咽喉疼痛的躯体形式反应了出来。一个电话讲完,我的嗓子又干又哑,疼得连吞口水都受不了;一感冒就咽喉发炎,嗓子变哑失声,完全说不出话来。

    于是,咽炎成了我不愿接听电话的合理借口,我不再因为自己不愿接听电话而感到自责内疚;于是,失声成了我不必接听电话的合理借口,我可以在那几天之内得到一个休息和缓冲。

    学习开始,我不能再像过去那样24小时都是与大家“共享”,上课不能接听电话,调为静音,许多电话就这么没有听到而错过,而我也明白,大家能够体谅我目前学习紧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时随地恭候,即使没有接电话也能理解和原谅。

    电话还是很多,但因为很多电话没有听到而对于生活的扰乱减少;内疚的感觉还有,但因为学习的理由而被冲淡。于是,咽喉不再频繁发炎,不再剧烈疼痛,感冒了也不再失声,这一切并不是因为我少讲了话或多吃了药,喉咙不再疼,只是因为电话暂时不再对我构成威胁和骚扰。

    就像过去神经性呕吐,并非我的肠胃有多紊乱,只是对于人际交往的恐惧和紧张,让我一见到陌生人,一到公共场所就抑制不住地呕吐起来。当时吃止吐药也无济于事,每天就像个喷壶一样吐个没完,而当我克服了社交恐惧,当我逐渐适应外出,逐渐与人正常交往,呕吐也就离我远去,不药而愈。

    现在的咽喉疼痛因电话而起,因那种私人生活被打扰的感觉而起,因对家人和病友双重的内疚感而起,因左右为难的内心冲突而起。实际上,当我和妈妈聊天、和老公商量事情,说上再久也不会感到喉咙疼;实际上,当我处在“为病友预留的时间段”时接听电话,也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实际上,喉咙疼只是一种躯体化的表现,是内心冲突的转换,也是一个合理化的借口。喉咙疼帮我找到了不想接电话的理由,缓解了不想接电话而带来的自责;失声帮我找到一个缓冲的时间,解决了不想接电话又应该要接的矛盾。于是,喉咙疼就长期存在,无论我吃什么喝什么都无法缓解。直到现在因为学习,电话问题变得不那么敏感,我的喉咙疼才得到缓解。

    那么,现在我知道,要让喉咙不再疼,关键还是要解决内心冲突。要解决内心冲突,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可以调整自己的观念,重新解释定义,不要把自己在休息时间不接病友电话等同于对病友不负责、定义为自私、定义为罪过,恰恰相反,只有我自己保证好休息,保证最佳状态,才有精力和能力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前提是保证自己没有问题,所以我在休息时间不接电话,也是出于对病友的负责。我要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要保证自己调试到一个良好状态,才能帮到别人。所以,不接电话不等于犯错,不等于罪过,这一点不要求别人理解,但至少自己要理解自己。

    可以在生活上进行调整和安排,慢慢找到一些规律,不必再坚持24小时开机原则,在休息的时候关机,保证睡眠和家人的安宁。将来有条件可以再开通一个电话,专门用于和病友交流,和私人电话分开,这样就可以自己掌握交流时间。

    办法还会有很多,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只有不面对问题、不解决问题才是问题。

    感谢老师的提醒,生活中要时常学会“换频道”,工作时专心工作、学习时认真学习、玩的时候痛快玩、睡的时候好好睡。该干什么的时候干什么,生活安排不能混乱无章,忙过了要闲,闲时不去忙,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08-4-3 09:3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3# 的帖子

生活是太忙乱了,不要忘了休息啊。


            我现在是能挤出多少时间就挤出多少时间。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快,我们很多时候都被生活搞花了眼。

               
             这几天状态不好,身上坏事儿了,去学校的路上,都不会走路了,钢琴课又缺勤,算准时间,还好,没误了英语课。

                   班上也没个男生,我都怀疑我有同性恋了,女生之间也会互相传电啊?还好,心理老师说不是,心是放下来了,两个人依然别扭,老觉得彼此一直互相关注,都受不了拉!我常常忍不住想,我怎么会有这样的经历?

                   前天我正心情不好,是不是跟我说话我也没听清楚,后来发现她坐在教室后边的座位上背对着发呆。后又像受什么打击了似的走出教室。

              

                   昨天终于解释了。道歉了。她仍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我比以前开朗多拉。

                       我也快释然了。我们的过去是很像,可是既然成为不了朋友,何必刻意强求?

                          常常听同学说现在不流行淑女了,过时了,不适应社会发展。我说,谁说的,我就没过时。她说,你是唯一的特例。其实我也不知道过没过时,只是觉得淑女只是一个人外表或者是行为举止,何必跟能力与性格扯上干系呢?这是不公平的,为了符合社会就牺牲掉自己,不是很盲从,可悲吗?我的身体不好的原因,依然走路很慢,不过我干什么事情从不忙乱,比起一些同学忙来忙去忙的一团糟强多了。

                           好好生活吧,前进吧,谁都很棒,谁都不容易。

                               我以前很享受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感觉,如同孩童的梦想,当一个明星,众星捧月般,认为那是最大的幸福,

                                现在觉得去更多的去把视线转向别人,会更快乐与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08-5-12 20:23:24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木碗姐的情况是越来越好了,一直在走上坡路啊,祝福木碗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楼主| 发表于 08-5-15 17:02: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的鼓励和祝福。
培训班已经结束,感受从最初的“不值得”变为“很值”。
当初报考,一是为了检验过去所学的成绩,二是为了有个交流提高。开始上课的时候,感觉授课老师的水平不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老师,加之课程很短,都是围绕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觉得没多学到什么课本以外的东西,有些失望。而班上的同学绝大部分没有心理学基础,每个人的学习目的也不相同,感觉找不到“知音”,有些落寞。
慢慢的,我有了固定的同桌,一家医院精神科的护士长,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成了好朋友。
基础课程结束以后,讲案例分析的老师都是临床医生,讲了很多平时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尤其是鉴别诊断这方面的问题,清晰了很多。有一位老师,七十高龄,但看上去也就五十来岁的样子,谈吐风趣幽默,知识渊博,心态平和,又那么显得有活力,真是让我崇敬。
试题分析的结果,是出题越来越脱离习题集,理论题逐步增加。做往年试卷,也可以明显感觉一年比一年难。大家都觉得“看书的时候觉得都懂了,没问题,一做试卷就完了,没信心了”。试题出的很偏,大家笑称除非把整本书的每句话每个字背下来还差不多,哪里有什么重点,处处都是重点。
为了考试,开始背诵那些曾经觉得不重要的东西。以前觉得只要理解了意思,明白怎么回事,能灵活运用,何必要知道那些人名啊、时间啊、那些原则那些特征什么的。但通过背诵,也的确能加深印象,而加深印象,也是在加深理解。
因为试题很偏,所以书上每个字都不放过,过去有些忽略的地方,那些“不重要”的知识点也开始掌握。
因为我一直都不擅长背诵记忆,单凭复述是很难记住的,对每句话都只能去琢磨去理解,在脑海里留下印象了,才可能记住。为了要记住那些概念,就得在脑子里一遍遍去联系去理解,到最后,我发现很多概念不再只是一个名词一个定义,而是一个很具体很形象的东西。
学到现在,感觉还是有很大提高的,正是因为有考试的压力,才让我细嚼慢咽,把过去囫囵吞枣的知识重新慢慢消化整理。
有时听到一个什么理论,惊讶的发现其实在学习之前,我已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了解释。自己当时还颇为得意,以为领悟到什么真理,原来早就有了科学依据。就像现在读古文,会惊讶老祖宗怎么把什么都说透了,每当自己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过后却在书海中找到原理,发现其实那片“新大陆”在我发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很久了。
由此,我也更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看书而不实践,不在生活中运用,全都是死定义、呆道理;只凭自己感悟,闭着眼睛乱闯,就缺乏一个指南针,少了判断的准绳和依据。
培训班接近尾声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缺了几堂课。身体状况让我把健康放到第一位,有时候真的没办法,40元一粒的药就是比2元一瓶的管用,一百多元一针就是比二十几块钱一针起效。乖乖的吃药打针,身体有了好转,自己没那么难受,家里人也没那么担心了。
还有几天就考试了,因为地震的事无心复习。每天上午看两个小时的书,下午基本上就在客厅看电视,一直到吃完晚饭去打针,打完针回来十点钟,和老公聊这些事。等家人都休息了,自己再看看书。
一直有些完美主义,总觉得我之前学过,有基础,又不上班,有时间,如果我还只是考个及格,那就太说不过去了。姐姐问我担不担心考试,我说我只担心如果连八十分都没有,我是否能够接受那个现实。
学习前期还是和过去一样上阳光,上蓝色宝藏,和病友聊,觉得不担心。越学反而越没信心,越学反而越觉得自己掌握的太少、要背的太多。下决心,从网上撤退,专心学习。没几天,身体却又不行,有几次连课都没法上,坐都坐不住,更不要说背书做习题了。这几天守着电视,没心思背书,考试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能及格就及格,不及格下次补考就是。考完以后不管成绩如何,都立马去做手术,把身体养好,6月份陪妈妈回老家,到东北游历一番,开拓眼界也放松心情。
完美主义,因为现实种种原因不攻自破。80分?呵呵,拉倒吧。能及格我就万岁乌拉了。无所谓了,100分不是那么重要,好成绩不是那么重要,真的不重要,对于健康来说,对于生命而言,考多少分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只是好好活着。

天天跑医院,两只布满针孔的手背让护士犯难,不知道该往哪儿扎。昨天没扎好,扎穿了,护士很不好意思。在扎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不对,当然也很痛,不过护士自己已经很尴尬,我就不能再嚷嚷,只是笑笑说没事,是我的手太瘦,不好扎,等一会儿,我把手垂一会儿,血管鼓起来就好扎了。
回家以后妈妈看见我手背上鼓起来,淤血,问怎么了,我说没事,扎穿了。妈妈说你这回不骂护士了?
我想起来多年前,我扎针也被扎穿过,医生怪我乱动,我气得要命,说我明明没动,扎针的时候我就说没扎好,你们不理,喊了几次都不来人,这时候还怨我。那次回到家还在骂医生骂护士,妈妈也听到了。
进房间去,老公在上网,要我看最新的灾区消息,老公看到我手背,问我怎么了,我说扎针扎穿了。老公笑说不错啊,这次怎么不撒娇了?
是啊,过去我一不舒服,就会说老公不懂照顾我,“我死了你都不会管”。

我发现,我真的变了。过去,我会怨别人,怪医生不负责,怪护士业务不精。现在我却只是想如果我皱眉头,我表示痛,护士会更加不安,我说是我的手不好扎,是我的原因,这样她会少一些内疚少一些紧张的。过去我总会怪别人对我不好,对我照顾不够,不关心不体贴。现在会觉得照顾好自己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的义务。

如果是过去,看到这样的灾难,也会流泪,除了难过还有愤慨、牢骚,会怪政府、怪社会不公,会由此引发一肚子的怨气,会因此写出很多声讨的檄文。过去会和不赞成义务献血的人展开辩论,用尽刻薄的话诅咒和数落,过去会义愤填膺的指责那些不讲良心道义的人。
今天,却变得平静。看到长沙义工发的献血现场的相片,很感动;听到有人说这回单位又要发起募集了,只是笑笑。
现在感觉越来越深刻的就是不断看到自己的变化,看到自己的成长,特别是和早些年相比,这也是让我可以不计较结局只在意过程的原因。成长的结果是经历所带来的变化,没有经历就没有改变,没有改变就不会成长。
而我现在还需要继续改变的,就是肯定自己。我已经能够接纳自己,认同自己,也很乐意听到批评和建议,好让自己有所改善,但对于表扬和赞赏,为何还有些不安?为什么害怕听到别人夸我年轻漂亮,为什么不喜欢听人说我的好话?
这也是个问题,也是需要改变的。
所以,把这些变化,这些进步,记录下来,自己肯定自己,自己鼓励自己。不单单是抑郁的时候要表扬自己“今天吃了一碗饭真棒!”现在也要随时表扬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08-5-15 18: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6# 的帖子

木碗姐姐,你要加油!
养好你的身体,养好你的精神。

我们都挺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1 07: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